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2)
2023(580)
2022(469)
2021(474)
2020(428)
2019(934)
2018(1015)
2017(1715)
2016(807)
2015(908)
2014(834)
2013(799)
2012(664)
2011(574)
2010(613)
2009(501)
2008(500)
2007(431)
2006(333)
2005(234)
作者
(2052)
(1665)
(1663)
(1534)
(1024)
(733)
(683)
(651)
(626)
(553)
(552)
(541)
(539)
(529)
(513)
(510)
(484)
(477)
(459)
(436)
(406)
(397)
(389)
(388)
(380)
(365)
(363)
(344)
(334)
(333)
学科
(3159)
(2988)
企业(2988)
管理(2850)
(2186)
经济(2185)
技术(1826)
技术管理(1475)
教学(1300)
理论(1203)
方法(922)
学法(887)
教学法(887)
业经(828)
学理(793)
学理论(793)
中国(734)
数学(729)
数学方法(710)
教育(693)
研究(677)
(636)
经营(531)
(519)
(517)
(476)
贸易(475)
产业(471)
(463)
决策(439)
机构
学院(10395)
大学(9802)
管理(4486)
理学(4013)
理学院(3977)
管理学(3904)
管理学院(3878)
(3610)
经济(3540)
研究(2661)
中国(1873)
(1847)
技术(1716)
(1675)
科学(1605)
职业(1516)
(1340)
(1330)
商学(1290)
中心(1285)
商学院(1277)
业大(1272)
(1239)
师范(1222)
科技(1210)
经济管理(1149)
技术学院(1147)
(1096)
职业技术(1092)
(1088)
基金
项目(7586)
研究(6205)
科学(6102)
基金(4868)
(4077)
国家(4046)
科学基金(3724)
(3704)
社会(3649)
社会科(3452)
社会科学(3451)
教育(3333)
(3291)
(2818)
创新(2814)
基金项目(2722)
编号(2632)
自然(2320)
自然科(2281)
自然科学(2281)
自然科学基金(2246)
课题(2076)
成果(2003)
(1957)
(1929)
(1791)
重点(1708)
资助(1678)
规划(1673)
项目编号(1665)
期刊
(3803)
经济(3803)
中国(3096)
教育(3003)
研究(3002)
管理(2288)
技术(1496)
科技(1289)
科学(1178)
职业(1007)
(993)
(966)
业经(935)
学报(862)
大学(807)
高等(742)
农业(723)
学学(718)
(717)
论坛(717)
经济研究(707)
商业(673)
技术经济(630)
(596)
技术教育(577)
职业技术(577)
职业技术教育(577)
高等教育(570)
(508)
成人(507)
共检索到14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慧敏  范双喜  沈文华  
"3+1"人才培养模式,是北京农学院适应农业生产实践特点,强化农业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都市农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改革举措。其内涵是以"卓越农艺师"、"卓越兽医师"培养计划为载体,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将学生全程、多角度、多方位置身于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中实践锻炼,促使其主动适应社会,有效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的  
以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针对独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出了"3+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3+1"培养模式的筹备、建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探讨了"3+1"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及具体的实践措施,力求通过"3+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有特色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培  张凤生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职教育自身建设,都要求高职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指导思想的滞后则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的主要因素。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以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为理论支撑,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先导,逐步发展成为依托行业产业链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积累了经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尧  余五新  左治江  
文章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论述了"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产学研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有利于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建钢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思考、倡导和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了。20多年来,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要支撑主体的高等院校,一直在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一定的探索与实践,但成效并不明显,其中的关键既在于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创新型人才,更在于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展开研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建平  蒋雍君  
文章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精髓,结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在培养传统手工艺行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实施"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阐述"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并总结了"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包括校企合作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就业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润贤  张新科  王斌  
从宏观上分析了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实践了"高职院校‘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以三个"1"为时间阶段,以专兼职双重专业导师的"导学、导能、导业"为引导功能,以"十个一"为实践任务,以培养合格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几年的探索实践证明,该模式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质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获得四方互赢前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新科  王斌  杨润贤  
文章分析"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并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普通指导模式和拔尖指导模式,通过实施效果说明"1+1+1专业导师制"对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戴林富  游俊  
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在于准确定位,找到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即其现实意义;因投资主体多元化、母体桎梏、经验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突破以下几个关节点,即创新思维、准确定位、因校制宜;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培养目标的创新、培养规格的创新、培养内容的创新、培养过程的创新等四个方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左晓琴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创新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可着眼于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构建特色专业体系;紧贴岗位需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突出技能培养,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育共享,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通过长期实践凝练出来的最大特色,也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突出的重点,见表7-17。在新时期,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除了完善工学结合模式外,在地方实践的基础上,国家倡导现代学徒制、"双证书"制等的探索,见表7-18。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宏  
探究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旨在进一步提高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充分肯定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运用问题分析方法客观地看待并揭示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窄口径及职业化倾向、课程内容设置呈现的失衡状态、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评估方式及手段的不尽合理。进而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高校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举措——优化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并改进设计学专业课程内容、建立并完善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与制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黎明  
打造高职教育特色,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技术人才。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就如何加强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任淑华  孟全  
独立学院是在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教育自身发展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的产物,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的历史重任。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对于推进大众化教育和提高全民族素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独立学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定位问题、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愈来愈凸现,独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旺  杜亚丽  丁薇  
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现实中存在着两种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种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两种模式具有鲜明的本质特征,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代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凸显一个核心: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一个重点: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一个环节:实践实验;把握一个原则:因材施教;变革一个载体:课程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