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99)
2023(5045)
2022(4226)
2021(3859)
2020(3141)
2019(6811)
2018(6638)
2017(12074)
2016(6283)
2015(6882)
2014(6080)
2013(5662)
2012(5098)
2011(4550)
2010(4710)
2009(4361)
2008(4278)
2007(3946)
2006(3246)
2005(2824)
作者
(15266)
(12661)
(12493)
(11831)
(8002)
(5934)
(5574)
(4834)
(4679)
(4490)
(4206)
(4200)
(4041)
(3949)
(3826)
(3754)
(3728)
(3680)
(3622)
(3607)
(3115)
(3019)
(2952)
(2929)
(2865)
(2841)
(2778)
(2734)
(2596)
(2463)
学科
(25576)
管理(24700)
(24304)
企业(24304)
(19440)
经济(19428)
技术(13864)
技术管理(11333)
方法(6858)
中国(6828)
业经(6748)
理论(6364)
(6079)
数学(4994)
教学(4902)
数学方法(4883)
教育(4718)
(4617)
(4316)
(4302)
财务(4299)
财务管理(4296)
(4213)
企业财务(4109)
产业(4047)
(3973)
银行(3968)
(3838)
(3783)
(3757)
机构
学院(82071)
大学(79933)
管理(34124)
(32249)
经济(31624)
理学(29641)
理学院(29361)
管理学(29003)
管理学院(28824)
研究(24135)
中国(17254)
(16058)
(14790)
科学(13289)
(12915)
(12055)
师范(11977)
财经(11601)
中心(11019)
(10627)
技术(10550)
(10509)
(10336)
商学(10063)
北京(10034)
商学院(9956)
研究所(9548)
师范大学(9540)
经济学(9527)
职业(9180)
基金
项目(55315)
科学(45478)
研究(45251)
基金(38730)
(32731)
国家(32397)
科学基金(29461)
社会(29134)
社会科(27605)
社会科学(27599)
(23903)
教育(22361)
基金项目(20505)
(19152)
(19014)
编号(18385)
自然(17535)
自然科(17205)
自然科学(17202)
自然科学基金(16951)
创新(16502)
成果(14715)
课题(13804)
资助(13590)
重点(12641)
(12277)
(12175)
(12148)
国家社会(11926)
(11837)
期刊
(35691)
经济(35691)
研究(25690)
中国(20586)
教育(19072)
管理(16167)
(12693)
技术(10297)
科学(9495)
学报(8057)
科技(7305)
大学(6935)
(6483)
(6481)
金融(6481)
业经(6427)
学学(6162)
经济研究(5959)
职业(5902)
财经(5841)
技术经济(5344)
(5323)
论坛(5323)
(5122)
农业(4428)
商业(4033)
(4016)
问题(3851)
财会(3793)
技术教育(3708)
共检索到123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海涛  
本文在参阅有关课程价值研究成果的前提下,从社会发展、知识进步、人的实现三个维度找到现时代社会领域、知识领域、主体领域的共同特质——“创新”需求,进而推演出创新是当代课程的价值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和学新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为了创设适合新一代儿童自主发展、自主成长的教育,其直接目的就是要建立新的既与时代要求相符合,同时又能体现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艳霞  赵麟  张亚刚  
【目的/意义】围绕《材料与能源——从基础到应用》立德树人目标,提出“守正创新,突出主线”“以情感人,形成共鸣”“无声润物,讲好中国故事”“互动、实践、思辨,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养成”的课程思政创新策略。【设计/方法】通过凝练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在21个教学节段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45处,构建了思政教学体系。围绕三条主线,分享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科学家胸怀祖国,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伟大复兴,百折不挠,报效祖国的故事。【结论/发现】采用与知识点自然融入、同步导入、逐级深入的方式,在课堂互动、研讨,挑战性任务环节中,采用引申、拓展、分享、共情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课程思政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理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继存  
随着新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实践领域的深入推进,人们越来越感到制度是制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制度创新势在必然。为此,我们特约请了从事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的几位青年学者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度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这里将他们的思考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宁  
对于以培养实际工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为中心的高职教育,其公共基础课程改革要确立质量、效益和发展"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凸显基础性、综合化和服务于专业教育的课程功能。从改革与创新的视角,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必须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拓展实践教学形式,创建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余笑冰  
以我校会计专业校级精品课程《基础会计实务》课程的建设为例,就高职院校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实施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方法多元化、实践教学标准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专业基础课为龙头,打造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带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东锋  梁晴  
在新时代的高校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成为新方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多种方式,其中,利用课程思政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创新创业的目标更明确、方向更清晰、实践更积极。教学者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教授课程思政,能够让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由汤锐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一书,讲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理念和实践方式,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指南,对大学生成功创业、积极创新有重要参考价值。该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为导论篇,介绍了创新创业的内涵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类型、理念和意义;第二篇为创新篇,全面介绍了创新的内容,包括创新意识、思维、方法、能力、精神和成果;第三篇为创业篇,具体介绍了创业者、创业环境,创业计划方案、创业融资以及企业发展等内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森  
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是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国现行的教师培训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韦晓阳  陈莉  李乃夫  
本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改革,研究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通过创新教学环境,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展教学活动,支持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桑玉昆   冯绪猛  
基于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及地域差异。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提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加深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更明显;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全球价值链嵌入提升的促进作用具有非线性特征,且东部地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更能获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溢出性红利。最后提出,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创新要素配置合理性、跟进地区差异化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提升全域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陆国庆  
生命科学产业已成为产业创新的主战场。以生物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创新模式与特征不同于传统的创新模式 ,生物科学技术将通过三条途径促进传统产业创新 ,生物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在产业创新中具有指导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潘岳祥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培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教师培训应该客观地审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寻求新的知识基础,实现教师培训方式的创新,这是新课程的迫切需要,也是教师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学平  
分析了馆员实践知识的内涵、来源、核心内容和特征,指出了实施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构成方式,探讨了推动馆员实践知识成长的新举措。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刚  
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其某些专业知识是通过隐性学习而获得的。教学的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同伴及社会组织的相互作用和对话才能实现相互分享。创造知识的模式可分为四种,即社会化(从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客观化(从默会知识到明确知识),组合化(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内在化(从明确知识到默会知识)。依据创造知识的模式,以下方式可以使教师获得教学专业知识:构建教学的学习共同体;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学习;同伴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