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8)
- 2023(12218)
- 2022(10753)
- 2021(10295)
- 2020(8726)
- 2019(19973)
- 2018(19963)
- 2017(37996)
- 2016(20938)
- 2015(23782)
- 2014(23175)
- 2013(22371)
- 2012(20298)
- 2011(18166)
- 2010(18211)
- 2009(16573)
- 2008(15848)
- 2007(13778)
- 2006(11881)
- 2005(10018)
- 学科
- 济(78414)
- 经济(78338)
- 管理(63051)
- 业(59634)
- 企(52119)
- 企业(52119)
- 方法(39830)
- 数学(34629)
- 数学方法(34085)
- 中国(21189)
- 技术(19084)
- 农(18945)
- 财(18192)
- 业经(17846)
- 学(16891)
- 理论(15884)
- 地方(15520)
- 教育(13508)
- 技术管理(13111)
- 和(13008)
- 农业(12812)
- 贸(12774)
- 贸易(12765)
- 制(12646)
- 易(12367)
- 环境(12079)
- 务(11917)
- 财务(11850)
- 财务管理(11832)
- 划(11816)
- 机构
- 大学(286274)
- 学院(281629)
- 管理(117469)
- 济(106818)
- 经济(104412)
- 理学(103028)
- 理学院(101895)
- 管理学(99801)
- 管理学院(99285)
- 研究(89271)
- 中国(63964)
- 京(60541)
- 科学(56829)
- 财(46790)
- 所(43198)
- 业大(42459)
- 农(41107)
- 中心(40243)
- 江(39813)
- 研究所(39670)
- 范(38763)
- 师范(38455)
- 财经(38250)
- 北京(38245)
- 经(34852)
- 州(32980)
- 院(32925)
- 农业(32052)
- 师范大学(30916)
- 经济学(30774)
- 基金
- 项目(199973)
- 科学(158400)
- 研究(147667)
- 基金(144130)
- 家(124560)
- 国家(123486)
- 科学基金(107652)
- 社会(91789)
- 社会科(86961)
- 社会科学(86937)
- 省(80101)
- 基金项目(76914)
- 自然(70870)
- 教育(69556)
- 自然科(69310)
- 自然科学(69298)
- 自然科学基金(68013)
- 划(66855)
- 编号(60482)
- 资助(59287)
- 成果(48840)
- 创(45609)
- 重点(44248)
- 部(43437)
- 课题(42058)
- 发(41755)
- 创新(41704)
- 大学(39018)
- 项目编号(38055)
- 科研(37921)
- 期刊
- 济(111034)
- 经济(111034)
- 研究(82834)
- 中国(54733)
- 管理(44132)
- 学报(43453)
- 教育(42187)
- 科学(40197)
- 农(36556)
- 大学(34006)
- 财(33911)
- 学学(30674)
- 技术(26385)
- 农业(26176)
- 融(19911)
- 金融(19911)
- 业经(18716)
- 经济研究(17749)
- 财经(17595)
- 图书(17363)
- 科技(16699)
- 经(14900)
- 技术经济(14880)
- 业(14117)
- 问题(13880)
- 理论(13813)
- 实践(12902)
- 践(12902)
- 策(12760)
- 统计(12659)
共检索到401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顾秉林
各国研究型大学虽各具特色,但创新是研究型大学共同具备的普遍特征。在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转变期,我国的研究型大学惟有立足国情,勇于创新,才能开创发展的新局面。结合清华大学的实际,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努力方向和基本措施。
关键词:
创新 发展 研究型大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姜澄宇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所引发的重大创新导致全球的生产力发生了根本变革,从而使得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现在,全球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这些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凭借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牢牢把持着国际产业分工的主动权。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决定国家间科技乃至经济竞争成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江莹,龚岚
本文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和知识创新的含义,论述了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中的源头作用,并探讨了其成因,以期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知识创新 源头作用 优势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岩芳 袁永久
揭示面向知识创新的研究型大学知识整合机理,发现其内在规律对于知识整合效果的改进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知识创新导向的研究型大学知识整合内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归纳出研究型大学知识创新中的知识整合具有适应融转机理、协同互补机理、动态择优机理、协调控制机理及自组织演化机理。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知识创新 知识整合 机理研究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新艳
从合作关系建立、用户信息环境构建、信息素养联合培养、嵌入式学科情报研究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研究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创新个性化服务的途径,提出了通过优化学科馆员工作团队和分工协作机制深化学科馆员服务工作的思路。
关键词:
学科馆员 个性化服务 研究型大学图书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青 张云 应飚
加强研究型大学创新性科研团队建设,是世界一流大学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本举措。目前,研究型大学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缺乏统一学术带头人,团队构成结构单一,忽视团队文化建设等内部要素问题;也在人事聘用制度、职称晋升制度、科研绩效评估制度等外部环境上存在不利于团队合作的情况。相应的,创新性科研团队建设在加强学术带头人培养,构建合理研究梯队,建立灵活的人事聘用制度等方面加强制度创新。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创新 科研团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崇实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加速进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相适应,准确把握大学发展和创新的方向,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努力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这是大学的光荣使命和应尽职责。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冯倬琳 赵文华
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都把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提升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把科技创新投资视为最重要的战略性投资,均超前部署和重点发展战略技术产业。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能在自主技术创新上表现出强大实力以及为社会作出重要贡献,主要是因为创新型国家政府掌握了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方式与特征,明确了大学与企业的相互关系,并提供了政策支持。本文还分析了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发挥自主技术创新上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如何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在自主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创新型国家 自主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孟浩 周立 何建坤
研究型大学如何有效服务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是政府、专家、学者近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转移的必要性,提出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转移的新概念,分析了它与技术转移的区别,设计了相应的判别标准,提出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转移的政策建议。这为进一步的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转移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转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倪好 辛越优 何晓薇
高等教育全球化在增进各国教育交流的同时,也加剧了大学创新能力的全球竞争。相比于世界一流大学,我国大学创新能力总体仍与英美国家存在差距,高水平创新人才欠缺、引领性科研成果不足、顶级学科数少、专利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突出。强化人力资源发展、促进引领式创新和提高科研全要素生产率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
关键词:
大学创新 能力建设 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惠琴 彭方雁
首先阐述了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等概念;其次,根据研究型大学的特征与内涵,从资源集中、学科综合、职能多样、文化宽松等方面分析了学科团队集群创新的优势;最后,从发展规划、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环境氛围等角度提出了学科团队向集群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学科团队 集群创新 研究型大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晓红
政府应建立并完善促进企业和高校从简单对接到向深度融合转变的体制机制,营造创新环境,激活创新链条。现代研究型大学已具备科研反哺教学的自身条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为助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原动力。武汉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三创"教育理念,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许日华 乐传永
推进科技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是传统研究型大学自诞生以来的重要办学使命。传统研究型大学在贡献了巨大力量的同时,也由于其相对封闭的院系结构和单一的常规科学范式,而愈发不适应晚近新兴科学所呈现的交叉、融合、渗透的特征。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兴起,尽管为走出传统研究型大学的困境做出了实践探索,但仍有较大的优化和创新空间。从构造新型研究型大学理想的战略空间上看,它们应在围绕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以及应对全球现代风险等方面确立办学使命,整体型构交叉融合创新范式,同步推进新兴科技重大创新突破和防范由此带来的创新风险。为适应这种转变,新型研究型大学需要从外部引入复杂治理模式,从内部引入简约治理模式,以架构其办学治理体系,把先人后事、战略协奏、求同与存异作为追求卓越办学的重要路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