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12)
2023(9605)
2022(8105)
2021(7471)
2020(6135)
2019(13768)
2018(13585)
2017(25277)
2016(13599)
2015(15173)
2014(15140)
2013(14681)
2012(13571)
2011(12280)
2010(12612)
2009(11733)
2008(11867)
2007(10947)
2006(9702)
2005(8848)
作者
(38970)
(32928)
(32536)
(31048)
(20905)
(15352)
(14589)
(12413)
(12337)
(11965)
(11321)
(11037)
(10763)
(10501)
(10294)
(10048)
(9755)
(9588)
(9452)
(9357)
(8343)
(8074)
(7869)
(7660)
(7458)
(7357)
(7335)
(7243)
(6505)
(6476)
学科
(53278)
经济(53196)
管理(50832)
(48114)
(43236)
企业(43236)
方法(19187)
技术(18050)
(15968)
(15905)
业经(15635)
数学(15374)
数学方法(15182)
中国(14743)
(13822)
技术管理(12483)
产业(11623)
(11436)
理论(11162)
地方(10962)
(10224)
(9902)
银行(9879)
(9728)
财务(9707)
体制(9700)
财务管理(9682)
(9635)
(9481)
(9375)
机构
学院(200151)
大学(198657)
(82533)
经济(80839)
管理(77573)
理学(66770)
理学院(66043)
研究(65441)
管理学(64999)
管理学院(64595)
中国(48855)
(41253)
(40594)
科学(38079)
(32157)
(31936)
财经(31410)
中心(29548)
(28892)
研究所(28623)
(28284)
业大(27349)
北京(25634)
经济学(25425)
(25233)
师范(24928)
(24833)
(23973)
财经大学(23222)
经济学院(22813)
基金
项目(132314)
科学(106342)
研究(99751)
基金(95633)
(82431)
国家(81763)
科学基金(71464)
社会(64440)
社会科(61235)
社会科学(61224)
(54222)
基金项目(50861)
教育(46787)
自然(44711)
(44390)
自然科(43727)
自然科学(43714)
自然科学基金(43013)
编号(38763)
资助(37228)
(34184)
成果(32224)
创新(30986)
(30461)
重点(30340)
(29301)
(29235)
课题(28832)
国家社会(26760)
教育部(25670)
期刊
(95997)
经济(95997)
研究(60458)
中国(45690)
管理(34703)
(32836)
科学(27952)
学报(27920)
(27160)
教育(25796)
大学(22475)
学学(21098)
技术(20333)
农业(18304)
(17933)
金融(17933)
财经(16238)
业经(15805)
经济研究(14501)
(14155)
科技(12812)
问题(12118)
技术经济(10903)
(9736)
(9646)
论坛(9646)
现代(9571)
(9332)
(8995)
(8944)
共检索到304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强  李津  王欣  
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文化密集型、科技密集型产业,实质是人才密集型产业。结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分析了我国创意产业人才短缺状况及其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创意产业人才需求偏好的激励机制分析,提出基于激励理论的创意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永泰  
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建立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是关系企业命运的战略性任务。因此,如何培养、激励进而留住技工人是摆在我们面前越来越紧迫的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技能人才发展现状的剖析和技能人才激励因素系统分析,构建了基于技能人才需求偏好的激励机制,并提出强化激励机制促进我国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明霞  李常洪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中国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合作创新组织,其本质是一个合伙型自主工作团队,成员之间互为委托代理关系。运用合作博弈模型,从利益分配角度设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防风险厌恶型成员"道德风险"的相互激励机制。可得出结论:提高联盟产出基数、降低联盟运行成本基数、提高成员产出分享比例,可激励其更加积极努力地投入联盟技术创新活动中。成员的努力程度提高,其个体效用和联盟总福利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努力程度会保持在一个适当水平。而针对具有不同风险规避度的联盟成员,其个体效用和联盟总福利则会随着产出分享比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对于风险规避度越高的成员,增加产出分享比例对其效用的边际贡献越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岳敏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事业单位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根深蒂固 ,虽然几经改革 ,取得一些成效 ,但人事管理中表现出的缺乏竞争活力的惰性仍然十分突出 ,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发展 ,本文着重阐述高校现行人才激励机制的缺陷 ,深入分析其根源 ,并提出一系列健全和完善高校人才激励机制的措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玲  周勤  
创意项目的发展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的转型,而融资难是其发展初期面临的关键问题,众筹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基于投融资的激励约束,分析发展初期众筹平台追求创意项目交易量和平台双方平均交易价值最大化是其理性选择,众筹自反馈机制的设计有效地发挥众筹过程中参与三方异质性激励作用。实证表明,在阈值机制约束下,资金需求较小的创意项目倾向于选择众筹模式,融资方通过平台展示,向投资人发送项目质量信号,投资人在自我尽职审查机制下选择符合自身偏好的优质项目进行投资。借助"点名时间"数据研究表明,有效的质量信号在满足投资人偏好类型条件下能诱发投资激励,并通过众筹社区反馈渠道迅速传播,推动创意项目取得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梁海军  
企业对员工进行持续不断的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尽管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在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企业有必要创新人才激励的形式和方法。本期圆桌谈话就此展开讨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文武  
企业创新人才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博弈的关系。创新人才的贡献是对企业激励的理性决策。企业要构建一种有利于创新人才才能发挥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物质激励、产权激励、精神激励、文化激励。政府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创新行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卓玲  陈晶瑛  
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是充分调动广大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通过对现有企业创新型人才激励模式的评述,分析了目前对创新型科技人才激励存在的问题入,提出构建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的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亦文  胡宗义  
提出了与传统激励机制不同的柔性激励机制,具有敏捷性、适应不同情况的能力及灵活性、柔韧性等优势;包括经济激励等正向激励和以威胁激励为代表的负向激励;构建的柔性激励模型包括柔性激励工资和工资模型、威胁激励模型、柔性激励机制的约束模型及有效性检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柔性激励对企业员工具有诱导性作用,非诱导型员工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转变成可诱导型员工。企业激励越高,员工维持激励的积极性就越高。由此可以得出柔性激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策略、方式和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新民  俞会新  徐超  
充分发挥高校人力资本的作用是影响高等教育水平、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以激励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建立并分析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教师进修激励对高校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进修激励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绩效水平。然而只有当教师的努力效率明显高于学校提供进修机会的努力效率时,高校提供进修机会才能增加教师的支付。否则,高校可以采用学位津贴等形式作为进修激励的补充措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正周  
在组织管理中,激励是以人为中心的,它追求管理活动的人性化;机制则是以制度为导向的,追求管理活动的制度化。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就是追求管理活动人性化与制度化的平衡。从静态看,激励机制是一套理性化的制度,这些制度包括诱导因素集合、行为导向制度、行为幅度制度、行为时空制度和行为归化制度五个方面的内容。从动态看,激励机制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它的有效运行有赖于充分的信息沟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奉军  
本文认为,现行激励机制仍然在诸多方面存在重大缺陷,主要体现在:(1)偏重非经济激励;(2)剩余索取权在企业被内部人控制后无法发挥作用;(3)我国存在两种“内部人控制”,使得以剩余索取权为主要形式的激励计划难以取得实效;(4)经营者选择机制中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5)公平竞争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认可。要重构市场经济下的激励机制,应遵循利益分享原则和信息反馈原则,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首先是产权机制的重建,产权必须具有流动性、可分性;其次是加强经济激励;第三,必须维护公平竞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卫川  
本文从领导效果、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几方面阐述了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必要性,总结了激励的一般方法,为激励的实践与应用进行了理论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