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3)
2023(10514)
2022(8744)
2021(8185)
2020(6769)
2019(15365)
2018(15059)
2017(28371)
2016(14761)
2015(16400)
2014(16125)
2013(16112)
2012(14956)
2011(13652)
2010(13527)
2009(12758)
2008(12633)
2007(11364)
2006(10008)
2005(9193)
作者
(39882)
(33739)
(33260)
(31827)
(21222)
(15670)
(14967)
(12847)
(12671)
(11921)
(11538)
(11108)
(10802)
(10741)
(10451)
(10293)
(10049)
(9602)
(9567)
(9243)
(8544)
(7947)
(7877)
(7618)
(7557)
(7447)
(7371)
(7191)
(6603)
(6567)
学科
(66298)
经济(66207)
管理(51674)
(49526)
(42742)
企业(42742)
方法(25209)
数学(21621)
数学方法(21513)
中国(21497)
技术(18065)
(17725)
(17526)
业经(16837)
(16608)
(13603)
贸易(13591)
(13335)
技术管理(12725)
(12689)
产业(12458)
(12098)
银行(12093)
(11704)
地方(11545)
(11217)
金融(11215)
体制(10844)
农业(10529)
(10301)
机构
大学(215183)
学院(213652)
(103753)
经济(102180)
管理(85227)
研究(75437)
理学(73260)
理学院(72534)
管理学(71848)
管理学院(71400)
中国(59315)
(47706)
(44864)
科学(39145)
财经(37465)
(35659)
(34210)
经济学(33702)
中心(33500)
研究所(31903)
(31086)
经济学院(30256)
北京(28827)
财经大学(27999)
(27163)
(26689)
(25325)
师范(25135)
业大(25066)
商学(24453)
基金
项目(140890)
科学(115204)
研究(108413)
基金(106051)
(90793)
国家(90099)
科学基金(79049)
社会(74660)
社会科(71208)
社会科学(71198)
基金项目(55409)
(52790)
教育(48722)
自然(46767)
自然科(45746)
自然科学(45736)
自然科学基金(45040)
(44231)
资助(41860)
编号(40840)
(35686)
成果(33648)
(33371)
(33296)
国家社会(32778)
创新(32504)
重点(31843)
(31566)
教育部(29791)
课题(29058)
期刊
(115388)
经济(115388)
研究(70794)
中国(47401)
管理(36935)
(36839)
科学(28172)
(25318)
学报(25286)
教育(21860)
(21493)
金融(21493)
大学(21167)
财经(19816)
学学(19738)
经济研究(19647)
技术(18969)
(17361)
农业(17179)
业经(17167)
问题(15211)
(14169)
世界(12774)
国际(12363)
技术经济(12265)
科技(11982)
(10328)
现代(9939)
(9726)
论坛(9726)
共检索到330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曲如晓  颜莹  
尽管创意产业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新产业,但却在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并成为世界很多发达国家极力推崇和发展的产业部门。本文在分析过去"中国制造"给我国经济带来诸多问题和困境的基础上,引入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内涵,进而提出发展创意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的有效途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人淮  
近年来,"中国制造"固有的成本竞争优势逐渐被削弱,中国企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局。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是国内产业走出困境、实现二次创业并再创"中国奇迹"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面临诸多难题。破解"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难题,需要构建企业创新文化、强化市场机制功能和优化政府制度安排。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玲  
成功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面板数据计量分析,发现当前我国落后的生产者服务业对"中国制造"效率的提升并未表现出正向影响效应。同时,"中国制造"的效率还受到我国经济开放度、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素质以及环保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最后提出我们应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政策建议,同时强调我们要正视服务业的作用,明确服务型制造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制造业上。因为"中国制造"的进步才是我国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的基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彬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创意产业作为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型产业一跃成为全球财富创造的新源泉。它的兴起要求我们全面地审视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全面转型给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与城市发展带来的新契机。本文从广义创新的分析视角,就创意产业贡献于经济增长的具体途径、创意产业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价值来源与特征属性等理论命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以期总结出符合创意产业价值创造路径的政策启示,促进政府在引导创意产业发展中的能力建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作战  
文章在考察全球产业转移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产业转移中充当的角色和地位,探讨了这种转移对中国的各种影响,并提出了中国从制造基地到创新大国的嬗变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艳辉  李宗伟  
创意产业在表面繁荣的同时,与制造业缺乏有效衔接。创意产业的创新融合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基于此,文章运用演化经济学、产业生态学等基本理论,结合创意产业融入制造业的运行特征,从生态学视角提出创意产业融入制造环节的共生演化模型,即生态位测度模型、产业协同进化模型、创新产品扩散模型。这为拓展创意产业功能,促进制造业产品、技术升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弘  乔雪  徐嫄  
过去三十年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总量增长,经济结构特别是就业的结构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和转型。本文运用1998—2007年工业企业的微观就业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就业创造与就业消失的规模、特征和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1)1998年到2007年间,中国的制造业同时经历了大规模的就业创造与就业消失,平均就业净增长为正,且在2002年以后达到3%—7%的净增长。(2)就业创造和消失在不同行业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消费品行业是创造就业最多的行业,而传统制造业的就业消失最多。(3)私营企业就业创造率高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就业消失率最高;企业越年轻,其就业创造率(消失率)就越高(低),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冲   易魁  
新基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扎实的物质平台,而文化创意产业同样以其新颖的思维创新反哺前者成长。然而,除却浮于表面的直接干预,隐匿于新基建和文化创意产业系统内部的作用规律才是促进其二者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基于此,本研究以系统动力学技术为依托,以理清创造与创新辩证逻辑关系为引领,通过数值仿真模拟论证了新基建对文化创意产业之显著涌现作用的存在。在理论启示层面,提出了存在于新基建与文化创意产业间以涌现作用与闭环反馈为基础的增效发展规律。在实践启示层面,研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须稳抓新基建平台跳板,发挥涌现作用的促动价值,充分释放全要素生产率,以系统观念指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环  王凡林  
人民币汇率改革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内产业结构在伴随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深入调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体现。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都是当前经济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总结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基础上,将汇率理论与经济发展现实结合起来,以期对人们有所启示;通过人民币汇率和贸易进出口价格、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变迁和外国直接投资四种不同的影响路径,阐述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国产业结构的作用机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措施和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马瑞  
射频识别(RFID)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的图书馆化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将理念创新、工作模式创新与RFID的技术特点相融合,2006年深圳图书馆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图书馆RFID智能书车。智能书车的功能齐全,不仅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而且使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蒋晓静  
"十二五"以来,广西柳州市财政多措并举,预算统筹安排资金,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促进产业发展升级"十二五"期间,柳州市财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统筹财力预算安排各种企业发展资金20.38亿元,主要用于企业技术改造创新、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大力扶持重点产业发展,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市财政在"十二五"期间年预算共安排各类技改项目资金5.84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孙洪敏  杨春丽  郑策  陈力勇  赵晶媛  
今天,很多企业都意识到掌握技术的重要,大家纷纷伸出手去叩动技术创新之门。确实,我们的经济要发展,但靠什么发展?不能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捡残羹剩饭,更不能让我们的家园成为别人干粗活儿的操作间。要真正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要真正参与分享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蛋糕”,我们必须掌握技术,并以此向经济价值链的高端发展,最终加入科技创新国家之列。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技术创新的路该怎么走呢?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我们需要理论的指导,也需要实践的证明。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郑琴琴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传统的成本优势说法在我国发展服务离岸外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再分析。针对服务离岸外包的特性,本研究认为成本因素在服务离岸外包区位选择中重要性显著下降。通过对50个国家进行多元回归实证分析,本研究对所提出观点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劳动力成本因素并没有像经典国际商务研究的区位优势理论所阐述的与服务外包因变量呈反向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传统的成本优势已经无法在服务离岸外包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国要实现向"中国服务"的转变,应该更加重视服务设施和人员素质方面的因素在服务离岸外包区位选择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东杰  邵琼燕  
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与就业之间的尖锐矛盾。根据2002年、2005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我们借助就业乘数理论分析了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就业创造能力及其变化,并与部分国家制造业的贸易竞争优势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必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依赖技术创新,改造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水平,增强成果转化能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便承接更多的国际产业转移,拓展新的就业空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曹雅茹   刘军   邵军  
本文分析了智能化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中国201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能化对制造业就业及其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智能化与中国制造业就业总量之间存在“U”型关系,即智能化水平较低时以对就业的替代为主,智能化水平较高后将显著促进就业增长;智能化通过延伸产业链和促进技术创新等中间途径实现就业的创造效应,其中,延伸产业链的中介效应更为明显;智能化有利于制造业就业结构高级化,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高技能和中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下降;智能化对制造业就业及其劳动力技能结构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为应对智能化对制造业就业造成的差异化影响,应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质量,完善技能培训的内容与模式,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政策,积极引导智能化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