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93)
2023(14505)
2022(12900)
2021(12160)
2020(10192)
2019(23788)
2018(23587)
2017(45434)
2016(24930)
2015(27587)
2014(27554)
2013(27210)
2012(25103)
2011(22453)
2010(22630)
2009(20865)
2008(20371)
2007(17939)
2006(16060)
2005(14184)
作者
(71090)
(58879)
(58694)
(56023)
(37759)
(28550)
(26628)
(22907)
(22511)
(21357)
(20545)
(20044)
(18969)
(18952)
(18235)
(18205)
(17549)
(17397)
(17128)
(16781)
(14669)
(14599)
(14312)
(13731)
(13286)
(13207)
(13138)
(13092)
(11943)
(11675)
学科
(99059)
经济(98956)
管理(73218)
(69761)
(59214)
企业(59214)
方法(45221)
数学(38597)
数学方法(37936)
(26626)
(26059)
中国(25513)
地方(25204)
业经(22304)
(21893)
(21612)
税收(20433)
技术(20431)
(20261)
农业(17861)
理论(17836)
(17093)
(16431)
贸易(16416)
(16073)
(15836)
环境(15608)
(15526)
财务(15448)
财务管理(15421)
机构
学院(345458)
大学(343469)
管理(138082)
(131349)
经济(128335)
理学(119506)
理学院(118096)
管理学(115701)
管理学院(115065)
研究(114391)
中国(85132)
(74201)
科学(74103)
(65282)
(57944)
(55698)
(53397)
研究所(52451)
中心(51879)
业大(50786)
财经(50628)
(47121)
北京(46949)
师范(46679)
(45663)
(42987)
(41732)
农业(41370)
经济学(37791)
师范大学(37564)
基金
项目(236125)
科学(185676)
研究(172089)
基金(169700)
(148258)
国家(147029)
科学基金(126726)
社会(106746)
社会科(101123)
社会科学(101095)
(94576)
基金项目(90873)
自然(83893)
自然科(81935)
自然科学(81917)
自然科学基金(80379)
(78930)
教育(78662)
编号(70547)
资助(70482)
成果(56957)
重点(53002)
(51993)
(50746)
(50523)
课题(48956)
创新(47900)
科研(44758)
项目编号(43524)
大学(43396)
期刊
(146261)
经济(146261)
研究(104990)
中国(65592)
学报(53323)
管理(51061)
科学(49577)
(47854)
(47512)
教育(40581)
大学(39411)
学学(36967)
农业(32966)
技术(30913)
(26950)
金融(26950)
业经(24337)
财经(22743)
经济研究(22204)
(19285)
问题(19020)
科技(18308)
图书(18148)
(17394)
技术经济(17265)
资源(16740)
(16645)
理论(15953)
(15928)
统计(15710)
共检索到512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湖北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课题组  
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短暂的十几年,我国沿海地区已形成了全面开放的大格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同样的机遇,同样的年代,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省市却大大落伍了,其开放的格局呈严重的滞后态势。进入90年代,长江中游地区如何顺应开放的大趋势,如何探索其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已作为一大尖锐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象一声春雷,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正祥  毕继芳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2015)提出,要将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是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障。文章在深入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布局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借鉴英国伦敦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及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世界级城市群在交通运输规划、管制、枢纽衔接和政府合作等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加快制定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高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运行效率与衔接度、推动"互联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供需平衡度"模式的创新发展等对策建议,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乃至全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世坤  
离岸金融业务是适应国际金融高度发展的需要,通过金融创新而迅速发展的一项新业务,它为国际金融活动开拓了新的空间,并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因而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重要的新业务领域,而建立我国自己的离岸金融市场更是推动我国银行跨国经营的现实途径。创建大连保税区离岸金融市场,把大连建成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将为我国建立自己的离岸金融市场起到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仪姜  李林  
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处我国中部要位,涵盖31个地级市。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进行研究,可以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各城市产业消费"双循环",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选取经济、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口和外贸承载力指标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灰色GM模型对城市群各指标未来五年综合承载状况进行科学预测,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2009—2018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W"型变化;空间上差异明显,呈现出"中心城市高周边低"的格局;预测2019—202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基本保持平稳增长,各城市群子系统承载力发展不尽相同。最后结合预测的结果,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要从积极解决不同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短板、加强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整体城市群的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其带动中部地区扩大内需以及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娟  刘赛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是缓解区域旅游经济粘性、实现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以引力模型为依托的旅游经济联系测度基础上,研究借助图论理论中邻接矩阵的概念构建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基于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客运的综合交通联系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腾讯位置大数据,对2016年度29个节假日期间的游客空间对流水平进行分析对比。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和综合交通网络的空间极化效应和"俱乐部收敛"特征并存,局部呈现匀质化、网络化发展态势;旅游经济和交通网络整体协调水平不足,从全域至单个城市多数处于非协调状态;次中心、走廊和子群逐步发育,成为单中心向多中心旅游格局演变的关键。最后,提出重点发展集约化城际交通、发挥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的辐射功能、构建"快旅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等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梦琦  胡树华  王利军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包含的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对这些城市在综合分析、区域分析和投影分析三方面进行效率评价,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效率整体较好,但仍存在短板问题,湘鄂赣三省创新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部分未达DEA有效的城市主要是由于创新投入利用不充分导致产出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充分利用创新投入,促进创新产出提升;官产学研四位一体,全面推进创新活动;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推动资源柔性流动三条改进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庭生  魏晓  谢树春  赵玲  黄宇萍  
长江中游平原及江淮地区是我国八大综合农业区之一,农牧渔各业生产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在分析本区农业资源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江中游平原应加强以防洪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努力实现平衡增产和优质高产,巩固提高全国性的粮、棉、肉、鱼商品生产基地;江淮地区应加强水土治理和山丘、水面、滩涂资源的开发,以粮棉油为重点,积极发展畜禽、水产、蚕桑和乡镇企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克昊  刘艳芳  谭荣辉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已被社会各界所接收,并逐步深入到社会发展计划及区域政策制定中。以区域差异分析为基础的区域格局优化是促进区域发展的核心内容。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人口与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等5个方面选取23个指标,构建其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综合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时空格局演变,有助于认清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发展格局形成的过程,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区域调控政策,这对于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及推进中部崛起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05年和2011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7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借助SPSS、GIS软件,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其综合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凤清  
关于我国保税区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张凤清一、关于保税区的基本概念问题从表面上看,保税区的概念属于一个理论范畴,其实,也是一个实际问题。目前,由于全国没有一个明确的保税区的基本概念,国内各保税区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各取所需,特别是在对外招商工作中,往往把保税...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詹其柽  
一、如何正确理解“保税区”这一经济范畴 任何一个经济范畴都应是其经济实质的理论表述。保税区这一概念,本身就表明它是一块对进口货物实行保税管理的特殊对外开放区域。在保税区内,从境外进口的货物都可暂时免征关锐以及海关代征的工商统一税。如果货物销往国内其他地区,则要按规定征收关税和海关代征的工商统一税。这一政策规定意味着我国保税区内的货物处于一种保税状态,而保税区这一名称恰恰是这一政策内涵的理论表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詹其柽  
中国加入WTO后,保税区该如何发展?文章阐述了加入WTO给福州保税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并就福州保税区的发展重点功能的确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琳  
保税区作为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特殊监管区域,是我国面向国际的重要桥梁。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我国保税区的形态随着国家开放型战略逐渐发生变化。文章以南阳市卧龙综合保税区为例,通过描述性统计的分析方式来对其2015年至2017年的带动效应进行分析,对综合保税区对地区经济的带动效应进行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苗欣然  曾晨  程轶皎  吕天宇  
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探究不同用地形态下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证意义。以长江中游地区为例,采用空间回归模型,以林地覆盖率作为划分研究区域的基准因子,以林地景观格局作为挖掘PM_(2.5)变化驱动的关键因子,综合考虑区域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状况,从PM_(2.5)的来源、扩散和清除3个方面选取影响因子,探索不同林地覆盖率下PM_(2.5)的综合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林地覆盖率下的影响因素对于PM_(2.5)在影响模式上类似,但在作用方式和作用强度上有所不同;(2)PM_(2.5)的空间异质性明显,随着林地覆盖率的提高,PM_(2.5)浓度明显减低;(3)降低林地斑块分离度有利于降低PM_(2.5)浓度;(4)DEM是影响PM_(2.5)的主要因素,其对PM_(2.5)的削弱作用随着林地覆盖率的增加而增加。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议根据不同等级林地覆盖区的特点,加强长江中游地区大气污染的精细化治理,结合PM_(2.5)的空间外溢性特征,强化地区之间的联防联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林心  何宜庆  程家鼎  
文章探讨创新、创业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采用投影寻踪算法为评价指标赋权,运用空间统计方法检验了生态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性,以创新和创业为核心解释变量,同时引入控制变量,建立空间面板模型。主要结论有:生态效率存在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消费、创新和创业对生态效率提升的贡献度分别为52.16%、32.13%和18.9%,房地产投资、外资利用、人口密度和工业总产值与生态效率负相关。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了生态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修群   胡璐   蒋嘉云   刘长进  
综合保税区在以其扩大对外开放政策平台功能推动经济外向型转型的同时,改善城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应。笔者以2005—2021年中国大陆地级市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设立综合保税区与城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应二者之间的关联。检验结果证实:设立综合保税区促进了所在城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应的提高;综合保税区的制度示范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与所在城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应正相关,综合保税区的FDI技术溢出效应与所在城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应负相关;综合保税区与城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应的关联性因设立综合保税区城市的地理位置、行政等级和城市规模等不同而表现出异质性;设立综合保税区对城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存在某种程度的负空间外部性。本研究将综合保税区通过整合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所具有的多种功能聚焦于如何影响城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应上,通过实证检验揭示了设立综合保税区与城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应之间的影响机制,所得研究结论有助于为国家批准、设立综合保税区以及相关部门制定综合保税区具体政策和城市企业充分利用综合保税区改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