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95)
- 2023(10376)
- 2022(8709)
- 2021(8205)
- 2020(6829)
- 2019(15367)
- 2018(15607)
- 2017(29753)
- 2016(16198)
- 2015(17790)
- 2014(18081)
- 2013(17745)
- 2012(16565)
- 2011(15015)
- 2010(15347)
- 2009(14306)
- 2008(14077)
- 2007(12747)
- 2006(11386)
- 2005(10171)
- 学科
- 济(61213)
- 经济(61141)
- 管理(50378)
- 业(47208)
- 企(39104)
- 企业(39104)
- 方法(25410)
- 中国(23648)
- 数学(22144)
- 数学方法(21897)
- 技术(17374)
- 财(17049)
- 制(16058)
- 农(15745)
- 学(13876)
- 银(13166)
- 银行(13138)
- 业经(12831)
- 地方(12722)
- 行(12669)
- 技术管理(12201)
- 融(11669)
- 金融(11661)
- 体(11435)
- 理论(10810)
- 贸(10471)
- 贸易(10458)
- 易(10167)
- 农业(9906)
- 务(9743)
- 机构
- 大学(231131)
- 学院(230533)
- 济(92681)
- 经济(90386)
- 管理(86497)
- 研究(80764)
- 理学(73733)
- 理学院(72807)
- 管理学(71550)
- 管理学院(71068)
- 中国(61555)
- 京(50323)
- 科学(49648)
- 财(46578)
- 所(41054)
- 农(37564)
- 研究所(37037)
- 财经(36325)
- 中心(36070)
- 江(35667)
- 业大(33359)
- 经(32901)
- 北京(32069)
- 院(30477)
- 范(30302)
- 师范(29946)
- 农业(29687)
- 州(28716)
- 经济学(28507)
- 财经大学(26939)
- 基金
- 项目(151214)
- 科学(119583)
- 研究(109502)
- 基金(109090)
- 家(96421)
- 国家(95640)
- 科学基金(81353)
- 社会(69644)
- 社会科(66053)
- 社会科学(66039)
- 省(59713)
- 基金项目(57752)
- 自然(52692)
- 自然科(51535)
- 划(51517)
- 自然科学(51517)
- 教育(50651)
- 自然科学基金(50581)
- 资助(44012)
- 编号(42815)
- 创(36243)
- 成果(35595)
- 重点(34165)
- 部(33331)
- 创新(33019)
- 发(32526)
- 课题(31753)
- 国家社会(28888)
- 科研(28511)
- 计划(28246)
- 期刊
- 济(103439)
- 经济(103439)
- 研究(73306)
- 中国(49808)
- 学报(36429)
- 管理(34948)
- 财(34909)
- 科学(34192)
- 农(33138)
- 教育(28187)
- 大学(27273)
- 学学(25670)
- 融(23529)
- 金融(23529)
- 农业(22229)
- 技术(20177)
- 财经(17846)
- 经济研究(17216)
- 业经(17013)
- 问题(15523)
- 经(15432)
- 科技(13202)
- 业(12000)
- 技术经济(11742)
- 统计(11328)
- 策(11213)
- 现代(11162)
- 贸(10975)
- 商业(10791)
- 理论(10621)
共检索到353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于涛 严翔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决定其具有较强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然而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预测和安排,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导致传统的静态规划本身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其稳定性也只是相对的,由此引起了对静态城市规划权威性的较多质疑。在城市规划的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与贯彻效果的客观评估,也导致了重复规划、过度规划等所谓规划浪费现象的出现。因此,论文首先归纳了我国规划权威性不足的种种具体表现,继而深入分析导致我国规划权威性不足的问题根源,并且提出了强化我国规划权威性的具体对策,以期通过动态城市规划评估体系的创建来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规划尤其是法定规划的针对性、稳定性和权威...
关键词:
动态 规划评估 权威性 规划浪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高文杰
生态城市不仅反映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意愿,也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的认识。生态城市不仅仅要在城市环境方面体现生态学的理念,还要在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城市文化生活等诸方面体现生态学的理念。将生态学的理念全方位地贯彻到城市的发展过程,就需要有一个生态城市规划。本文从生态城市的环境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三方面论述了生态城市规划体系的内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旺锋 张祥德 徐佳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利益冲突表象化,日趋多元化的行为主体要求增加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透明度,加强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力度。"公众参与不足"是我国城市规划过程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基于我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旨在运行环境方面探索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支撑体系。
关键词:
公众参与 城市规划 全过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王磊 汪坚强
城市规划评估是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测规划有效性的主要手段,也是新编或修编城市规划的重要法定依据。本文从"谁来评估"、"评估什么"和"如何评估"三个层面,对中美城市规划评估的评估主体、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进行理论和实践比较,以期推动我国城市规划评估的发展。
关键词:
规划评估 规划实施 中美比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裕祥
继1988年初和1989秋两次出访联邦德国之后,今年上半年又对德国的区域与城市规划方面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专题考察,感到联邦德国在区域与城市规划工作体系方面确实积累了某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值得思考租借鉴。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是联邦德国空间规划结构的重要特色。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由于工业化迅猛推动城市化发展,以及大城市的“弊病”日益显露,客观实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传新
本文从数字城市基本概念内涵出发 ,以我国数字城市形成发展的宏观背景为基础 ,阐述了我国数字城市规划思维理念体系以及发展态势
关键词:
我国 数字城市 规划 宏观背景 思维理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鲁承斌 刘晟呈 郭新天 陈静超
本文总结了国外城乡规划评估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乡规划评估的问题,结合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提出完善城乡规划评估体系,建立了规划编制阶段评估、规划实施过程评估和规划实施结果评估的动态评估体系,构建一种将规划目标与手段、事实与价值整合的全过程评估机制模式和方法体系,以适应城乡建设发展变化带来的多变性。在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的各个规划管理环节中,持续监测规划实施趋势和环境影响变化,为应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提供解决方案。根据修改后的内容重写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德权,刘波,曹阳
针对大型科技管理项目中存在的不足,本文介绍了国家科技攻关305项目管理模式与创新特色,通过建立精干、务实、高效的科研管理机构,达到联合攻关,出色完成国家级科技攻关任务的目的。
关键词:
精干 高效 项目决策 管理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磊
旨在界定不同类型理性主义的差异,系统梳理受此影响下的规划评估方法的演变轨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当前规划评估实践提出三点建议:规划评估作为政府、市场和市民的沟通平台;规划评估方法作为多元利益主体的交流工具;通过规划评估制度设计保障评估成果。
关键词:
规划评估 理性主义 工具理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正辉 刘斌 延晓冬 孟春雷 徐宪立 刘宇 秦佩华 贾炳浩 谢瑾博 李锐超 王龙欢 王妍 陈思
伴随气候变化与快速城市化,超大城市与城市群高温、暴雨、雾霾极端灾害事件频繁,生态环境问题愈加突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是缓解与适应极端事件的重要手段,它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道路交通和生态绿化,减缓气候变化与极端事件影响。论文总结了城市规划实施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机制,及其实施效应的评估方法,由此将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问题归结为极端事件指标、经济可行性、区域适用性等多被控变量、多目标、多约束最优化问题的求解。为此亟需基于气候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同作用,开展超大城市和城市群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研究,改进应对气候变化城市规划实施效应的评估手段,构建包含城市规划实施效应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和多尺度综合评估体系,以实现气候环境最优及社会经济代价最小的绿色智慧韧性发展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叶祖达
城市是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行动平台和载体,对城市进行碳排放审计是实施低碳城市规划工作必需的科学数据基础。然而,不少城市本身对其二氧化碳排放的基线分析、未来情景比较、减量方法和范畴等都还没有可以直接应用到城市规划编制流程的科学分析方法和工具。文章尝试把有关现有能源规划研究模型发展为城市空间规划方法。以碳排放模型Kaya公式为基础,分别从建筑部门、交通部门、工业部门、能源部门对模型进行分解。建议的模型可以把能源需求模块分解为三个部门:建筑部门、交通部门和工业部门。根据常规模式和低碳模式的分析,得到各部门在各模式下的能源使用结构和量。并根据IPCC对于各类能源的排放强度定义的缺省值,计算出各部...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 碳排放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寇刘秀 包存宽 蒋大和
以苏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探讨运用生态足迹进行融合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为规划环评较早地介入规划编制过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规划编制初期,确定规划的生态底限,农业用地、非农建设用地和水域的面积不低于3 728、1 016和2 019 km~2;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现状评价的结果提出耕地是苏州城市发展的限制因子,水资源是优势因子,并估算了规划实施前后苏州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规划实施后,苏州市的人均生态赤字有加大的趋势,耕地的赤字是最主要的贡献者,草地和能源用地的生态盈亏无变化,林地的生态赤字将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的生态盈余将增加。依据该结果提出了减缓生态赤字的措...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龙瀛 韩昊英 谷一桢 沈振江 毛其智
规划实施评价是近年来中国城市规划领域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主要侧重于以整个规划范围为研究对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比规划实施结果和发展现状的一致性,属于时空静态的针对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方法。但城市规划的实施效果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都具有异质性,而且城市扩展同时受到市场力量和政府因素的影响,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政府主导的制度性因素,并不是制约城市扩展的唯一因素。本文提出了基于Logistic回归和GIS的时空动态的规划实施评价方法,其在考虑实施结果的同时更侧重对规划实施过程的评估,考虑了城市扩展的框架下城市规划对空间控制的实施效果,并以北京市域1958、1973、1982、1992和2004年编制的五版城市总体规划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规划执行的时间跨度,将1947年至2008年分为5个时间阶段,分析各个阶段城市扩展的驱动因素,识别各版城市规划在不同阶段所起到的城市扩展促进作用。并以2004-2008年为例,以各个区(县)为子区域,探讨2004版总规在中心城市、近郊区和远郊区实施效果的空间变化,识别总规在城市扩展中的空间异质性,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含义。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建国后北京市城市规划的控制作用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远郊区县的规划作用效果明显高于近郊和中心地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海军 张中华 刘靖
在全面阐述数字化城市规划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特征、重新审视发展概念与意义的基础上,论文系统总结与解读当前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并依据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架构了数字化城市规划管理技术体系,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强调技术的无缝对接、耦合关联及综合运用是数字化规划管理的关键与精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