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07)
2023(16819)
2022(14156)
2021(13097)
2020(11254)
2019(25861)
2018(25669)
2017(49160)
2016(26572)
2015(29697)
2014(29566)
2013(29292)
2012(26676)
2011(23763)
2010(23752)
2009(22287)
2008(22504)
2007(20285)
2006(17419)
2005(15695)
作者
(73960)
(62055)
(61996)
(58935)
(39495)
(29673)
(28185)
(24080)
(23406)
(22067)
(20889)
(20784)
(19790)
(19492)
(19146)
(19101)
(18630)
(18417)
(17940)
(17775)
(15086)
(15072)
(15057)
(14072)
(13962)
(13873)
(13832)
(13749)
(12478)
(12212)
学科
(110321)
经济(110156)
(101659)
管理(98538)
(96198)
企业(96198)
方法(54895)
数学(45435)
数学方法(44953)
(40343)
业经(30235)
(28410)
财务(28354)
财务管理(28305)
企业财务(27009)
(26233)
中国(26227)
(26186)
技术(22245)
理论(19426)
(19283)
贸易(19270)
(19196)
(19123)
(18796)
(18560)
(17625)
地方(17578)
(17478)
银行(17449)
机构
学院(379517)
大学(377886)
(160347)
经济(157246)
管理(156730)
理学(135457)
理学院(134179)
管理学(132192)
管理学院(131477)
研究(114999)
中国(90678)
(80267)
(76892)
科学(66753)
财经(63153)
(57604)
(57258)
(55670)
中心(55179)
(54300)
业大(51932)
研究所(49788)
经济学(49354)
北京(47487)
财经大学(46966)
经济学院(44785)
(44667)
(43841)
商学(43486)
师范(43389)
基金
项目(251270)
科学(201654)
基金(186576)
研究(184435)
(160354)
国家(158991)
科学基金(140221)
社会(120291)
社会科(114250)
社会科学(114221)
基金项目(99070)
(98506)
自然(91125)
自然科(89158)
自然科学(89134)
自然科学基金(87669)
教育(86236)
(81938)
资助(75745)
编号(73350)
成果(58650)
(57122)
(56942)
重点(55685)
创新(52642)
(51971)
(50745)
教育部(50101)
国家社会(50048)
课题(49875)
期刊
(173194)
经济(173194)
研究(107355)
中国(72466)
(69099)
管理(64106)
学报(52069)
科学(50612)
(47659)
大学(41189)
学学(39100)
技术(35812)
(35722)
金融(35722)
教育(35618)
财经(32402)
农业(31676)
业经(27946)
(27793)
经济研究(27362)
问题(22181)
技术经济(21023)
财会(20477)
(19424)
统计(18478)
(17977)
(17944)
理论(17691)
会计(17452)
科技(17445)
共检索到556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妮  
已有研究忽视了股权配置中创始CEO双重身份的独特价值,缺乏对创始CEO持股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研究。本文整合资源基础理论和风险偏好理论,采用中国创业企业成长跟踪调查项目中互联网和软件行业2013—2015年的数据,对其做层次回归分析检验创始CEO持股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探讨了先前经验多样性和相关性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创始CEO持股比例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先前经验多样性对倒U型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具体地,创始CEO先前经验多样性较高时,其持股比例与创业绩效倒U型关系受到弱化;而先前经验相关性对倒U型关系并未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国富  张有明  
基于高阶理论和社会资源理论,文章选取2015—2020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将财务绩效作为中介变量,研究CEO政治关联与创新绩效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果表明:CEO政治关联对企业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均具有负向影响,财务绩效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财务绩效在政治关联和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文章结论拓展了CEO政治关联和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磊  段云龙  覃大嘉  周礼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外部环境充满动荡性和不确定性,创新质量的提升是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利用2013—2019年387家中国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技术搜寻—吸收能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的关系机理。研究得出:技术搜寻宽度和技术搜寻深度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均呈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平衡型技术搜寻显著正向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吸收能力在技术搜寻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质量关系中具有异质性的中介传导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丰富和深化了技术搜寻和吸收能力对创新质量影响机理的研究,同时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人员的知识管理和创新管理战略决策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筝  李茫茫  刘放  
研发投资的信息不对称性和高风险性,致使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足量研发资金支持。在资本市场发展不足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相互参股所形成的产融结合模式对促进实体企业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手工搜集所有类型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数据,选择2009—2017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研究样本对产融结合如何影响实体企业技术创新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发现:"金融+实体"的产融结合模式显著促进实体企业技术创新,且这种促进效应在融资约束更大、监督作用更强的企业中更显著,而"实体企业持股金融机构"的产融结合模式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主要通过融资约束与风险分担两个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但相对于融资约束机制,风险分担机制的促进作用更强。这表明,产融结合特别是金融机构持股实体企业这一模式成为正式金融发展不足的一种有效补充。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田利辉  叶瑶  
政治关联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较为普遍,是企业谋求更多利益和获得额外"保护"的方式之一。一些学者认为政治关联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增加企业银行贷款。但是,我们认为,政治关联带来的融资约束弱化,并不一定能够提升企业绩效。通过实证分析上市公司大样本数据,本文发现政治关联能够缓解融资约束,强化公司绩效对负债比率的敏感性。比较具有相同负债率的企业,我们发现政治关联和企业绩效之间在总体上呈现正相关关系。然而,政治关联和民营控股小公司的企业绩效之间却为负相关关系;在这类企业中,政治关联虽然能够带来融资便利,但是并不能提升公司价值。政治关联扭曲着我国企业的行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覃予  应鹏涛  
基于84篇以中国A股家族企业为样本的实证文献开展元分析,发现家族涉入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投入和产出,并且创新投入是家族涉入抑制创新产出的中介变量。另外,梳理了政府关系、独立董事、机构投资者持股、国际化和市场化等内、外部治理机制在家族涉入对创新活动影响中发挥的调节机制。最后,还将元分析对象拓展至中国台湾地区企业,试图为家族涉入对企业创新影响研究提供中国文化情境下的区域差异证据。文章通过梳理中国家族企业创新的现有研究成果获得了相对稳健的一般性结论,为未来深化研究提供了方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泰云  邢斐  李根丽  
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会阻碍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因此,从公司治理视角探究抑制企业金融化的可能路径尤为必要。本文以2008—2018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机构交叉持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机构交叉持股能够显著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其中提高企业主业业绩和增加创新投入是两条潜在的作用渠道。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于其他企业,机构交叉持股对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审计质量较低和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的发现不仅以企业金融化为切入点证实了交叉机构投资者具有积极的外部治理效应,而且为规范管理者行为和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苑泽明  芦欣媛  李萌  王桂平  
CEO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核心人员,对企业变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鲜有文献关注CEO权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本文基于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CEO权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CEO权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经多重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及产品市场竞争的调节效应,发现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及产品市场竞争均正向调节CEO权力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研究结果明晰了CEO权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赋予CEO自主裁量权提供了经验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万立全  邓坤  
当前,学术界关于连锁股东经济后果的研究存在“治理优化”和“市场合谋”两种观点。文章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连锁股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连锁股东不仅有效促进创新投入,而且显著增加专利申请数量,即发挥了“治理优化”效应。连锁股东通过提高高管薪酬激励和降低代理成本,激发企业创新动力;通过获取商业信用,增加企业创新资源。审计质量对高管薪酬激励的中介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垄断性行业对经理人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文章丰富了连锁股东研究的相关文献,为市场监管部门引导和规范连锁股东行为、助力企业创新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景辛辛  杨福明  
利用中国A股上市房地产公司2010—2017年的数据,从方向和程度两个维度来度量企业多元化战略变革行为。通过战略聚类分析发现,上市房企多元化战略变革有不同的路径,大于40%的上市房企是在房地产领域内发展,30%左右的上市房企则是向非房地产领域扩展。进一步通过面板回归检验不同变革路径下多元化变革行为对长短期经营绩效的影响发现,两类战略变革对企业短期经营绩效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第二类战略变革的负向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具体说来,即上市房企的多元化变革行为短期内存在风险,扩张型多元化战略短期内会降低投资者回报率,削弱投资者信心,增加大股东反对企业进行多元化扩张的可能性。因此,在推行正向多元化战略变革时,应预防短期内盈利下滑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消除变革中可能存在的障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雪   潘爱玲   王慧  
本文基于2008—2022年的并购数据,探究了业绩压力对传统企业数字并购的影响,检验了传统企业实施数字并购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传统企业面临的业绩压力越大,越倾向于进行数字并购。机制检验显示,业绩压力主要通过激发企业的战略变革意愿和强化其风险偏好两条路径发挥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所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组织惯性越小,业绩压力下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并购的可能性越大。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数字并购能显著提升传统企业的短期市场绩效,从长期来看,随着整合持续深入,其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和数字创新绩效也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从业绩压力角度佐证了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对破解传统企业的业绩困境、增强实体经济发展韧劲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孙早  肖利平  
现有文献大多强调企业多元化战略的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对企业多元化战略与企业自主创新的分析,结合复星医药的案例证明:在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企业多元化战略是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案例一、复星医药多元化战略演变1998年以前,复星医药的业务种类相对单一,主要是医药与房地产两大板块。上市之后,复星医药逐步采取"内生式增长、外延式扩张、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徐琳  刘衍  刘婧  
一、引言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的数量已经达到102家,这些公司的总体市值接近9万亿人民币,创始人及其团队作为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资源,以其独特能力为股东创造了巨额财富。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企业不仅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也培养与造就了一大批创新型创业者。由于互联网行业兴起较晚,以往针对互联网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Zott & Ami,2007;罗珉、李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文浩  吴海军  张杰  
用地成本增加能否倒逼制造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对政府在“十四五”阶段合理推进中国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制造业创新结构差异研究用地成本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创新,主要发现:第一,用地成本增加对制造业企业创新存在U型影响;第二,企业创新结构和创新要素的联动变化是用地成本U型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第三,在中国东部、城市群等用地高成本区域,用地成本增加对企业创新存在促进效应,而在中西部、非城市群等用地低成本区域,用地成本增加对企业创新存在抑制效应。建议政府制定适宜的创新政策优化企业创新结构并配合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共同推动制造业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钟昀珈  张晨宇  陈德球  
文章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从创新效率的视角考察了微观创新主体民营化前后创新行为的变化。研究发现,民营化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效率,企业的专利数量显著减少,这种影响在缺乏原国有大股东制衡、无系族的上市公司以及外部产权保护较弱的地区更加显著,而且相对于创业型企业,民营化企业的创新效率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民营化抑制企业创新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关联交易显著增加、投资显著减少,民营化后非国有大股东更多地表现出掏空动机,减少了创新活动,降低了创新效率。文章的研究结论为理解民营化企业的效率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新兴转轨经济体的民营化行为,而且对于监管层如何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