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24)
2023(3374)
2022(2779)
2021(2598)
2020(2044)
2019(4691)
2018(4632)
2017(8163)
2016(3935)
2015(3983)
2014(3796)
2013(3654)
2012(3307)
2011(2930)
2010(2963)
2009(2762)
2008(2685)
2007(2511)
2006(2045)
2005(1693)
作者
(10012)
(8456)
(8260)
(7594)
(5249)
(3922)
(3554)
(3117)
(3109)
(2878)
(2792)
(2739)
(2687)
(2582)
(2533)
(2491)
(2351)
(2347)
(2338)
(2334)
(2005)
(1944)
(1940)
(1910)
(1851)
(1851)
(1838)
(1815)
(1737)
(1561)
学科
(20991)
(20068)
企业(20068)
管理(19210)
技术(13350)
(12581)
经济(12573)
技术管理(11148)
业经(4792)
中国(4754)
方法(4511)
(3581)
理论(3413)
(3407)
数学(3155)
数学方法(3124)
(3064)
产业(3003)
(2982)
(2927)
(2848)
银行(2843)
(2752)
经营(2601)
地方(2597)
(2557)
(2520)
金融(2520)
(2321)
财务(2319)
机构
学院(53224)
大学(52249)
管理(25186)
理学(22074)
(21909)
理学院(21865)
管理学(21690)
管理学院(21552)
经济(21507)
研究(14688)
中国(11134)
(10090)
(9550)
(8520)
科学(8203)
财经(7507)
商学(7443)
商学院(7350)
中心(7189)
(6816)
(6731)
(6529)
师范(6482)
技术(6233)
业大(6147)
经济学(6141)
经济管理(6094)
北京(6090)
(6035)
科技(5640)
基金
项目(37886)
科学(32159)
研究(30098)
基金(27587)
(23366)
国家(23123)
科学基金(21569)
社会(20259)
社会科(19295)
社会科学(19294)
(16818)
(15646)
基金项目(15233)
教育(13981)
创新(13336)
自然(13256)
(13235)
自然科(13056)
自然科学(13055)
自然科学基金(12882)
编号(11363)
(9889)
(9467)
资助(9066)
成果(8865)
(8417)
国家社会(8342)
重点(8333)
课题(8322)
(8317)
期刊
(23726)
经济(23726)
研究(15871)
中国(13540)
管理(12670)
教育(9194)
(7511)
科学(6601)
科技(6494)
技术(6428)
学报(4869)
业经(4431)
大学(4264)
(4204)
金融(4204)
技术经济(4186)
(4179)
学学(3841)
经济研究(3647)
(3646)
论坛(3646)
财经(3533)
(3260)
(3135)
农业(2815)
商业(2709)
现代(2689)
职业(2683)
软科学(2571)
图书(2554)
共检索到78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董勋  陈燕  
《金翅雀》是美国女作家唐娜·塔特的第三部作品,该作品围绕一幅荷兰名画,讲述了少年西奥遭受心理创伤后的成长故事。该小说的艺术魅力与价值不仅在于表达了对恐怖袭击的控诉,对和平与爱的期盼,还在于通过个体文学叙事治愈集体精神创伤,进而引领人们的心灵成长。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伟  
创伤书写是《天使,望故乡》的重要写作特征。沃尔夫以甘德家庭为社会基本单位,刻画了甘德家庭成员行为的反常、举止的怪异、家庭创伤与身体创伤记忆以及身份焦虑,创造了颇具典型意义的创伤家庭人物。以创伤理论为视角,运用文本细读方法,分析小说主人公尤金·甘德的创伤经历,有助于挖掘《天使,望故乡》在创伤历史记忆、创伤身份塑造、创伤文学写作方面所具有的重要理论与现实价值。来自家庭的创伤造成了甘德家孩子们的身体创伤记忆。创伤记忆塑造了南方人的自我,沃尔夫和其他南方作家一起,开始了漫漫时间长河中对过去的反思和自我探寻之路。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伍新春  周宵  王文超  田雨馨  
经历创伤事件的个体不仅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而且也会体验到创伤后成长(PTG)。作为创伤后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反应,PTSD与PTG之间并不是彼此无关的,它们往往共存于创伤后的人群之中。从整合-比较的视角对两者的关系、影响因素及其机制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在创伤后的短时间内,PTG作为一种策略,可以缓解PTSD;在创伤后的长时间内,PTG作为一种结果,可以由PTSD转化。PTSD与PTG既分享着诸如创伤暴露、核心信念挑战和恐惧等共同的因素,也可能被诸如侵入性反刍和主动反刍等因素所影响,甚至社会支持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晓帆  吴应珍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在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蓝色星球上,人类文明在快速的发展,而伴随着文明的每一次进步,地球就要承受一份切肤之痛。2009年,法国著名环保影片《家园》在全球公映,影片通过在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实景航拍的镜头,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文明发展对地球演变的影响。事实上,人类已在其20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破坏了地球40亿年的固有平衡。如今,这种趋势已愈发明显,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及物种灭绝等创伤已经严重危及地球这颗蓝色星球的存续。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周海明  时勘  李志勇  马丙云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自尊、抗逆力和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方法:取样32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创伤后成长问卷、抗逆力问卷、自尊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支持、自尊和抗逆力对创伤后成长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尊在社会支持和创伤后成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的实现受到抗逆力的调节,低水平的抗逆力条件下,自尊中介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高水平抗逆力条件下,自尊不能中介社会支持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结论:自尊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徐娜  张凯丽  
为探讨残疾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以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106名残疾大学生为被试,运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创伤后成长调查量表(PTGI)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残疾大学生心理弹性总均分处于中上水平,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致残时间、生源地、有无手术经历、缺陷类型对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2)除生源地两因素外,其他人口学变量对创伤后成长有显著影响;(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只有坚韧性和自强性进入回归方程。由此可以得出结论:(1)残疾大学生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水平较好,性别、致残时间、生源地、有无手术经历...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梁丽  肖前国  杨伊生  方可  张亚利  
创伤教育干预的研究与实践一直是学术界、教育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传统的创伤教育干预模式主要是试图"抚平"个体内在的心理创伤感,减轻或消除相应的心理症状,然而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这种干预效果并不理想,难以长效。创伤知情积极教育模式(Trauma-Informed Positive Education,简称TIPE)是积极心理学与积极教育思想在传统创伤知情教育领域中的进一步发展,代表着创伤教育干预的一个新的方向。文章在系统介绍创伤知情积极教育模式的基本观点、理论基础及干预模型的基础上,对其贡献和不足进行了评述,并从模型的指标内涵、创伤群体和实践应用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展望。文章认为未来的创伤教育研究应注重实验验证,并建构适用于不同创伤群体的TIPE理论与教育干预模型。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文超  伍新春  周宵  
汶川地震发生以来的近十年间,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震后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进行了考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从PTSD和PTG的发生状况和发展规律、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等方面,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PTSD和PTG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总体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PTSD呈下降趋势,PTG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创伤后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可分为直接诱发因素(创伤暴露程度)、个体稳定型因素(人口学变量、人格类因素)、个体状态型因素(核心信念挑战、反刍思维、复原力、控制感)和环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亮亮  
《记忆残留》是英国当代实验派作家汤姆·麦卡锡于2005年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奠定了其小说家的地位。麦卡锡在该小说中以冷峻的视角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在遭遇意外创伤后不甘心栖居于自己内心的隐秘世界,而是耗费重金重建记忆中的特定时刻,不断"重现"那些记忆残片以追踪真实。文章通过小说主人公"他"受创后出现的记忆无法整合、交际障碍以及疯癫等生理表征来分析其心理变化。通过这些创伤书写的研究来揭示小说家的天然职责,以文学这个载体呼吁整个社会对遭遇创伤的人群予以身心关怀。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谢浩洁  
美籍犹太作家埃利·威塞尔的小说《夜》描写了一个男孩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讲述了纳粹对犹太人所进行的残忍的种族屠杀与迫害。作者运用了多种叙事手法,帮助读者了解犹太人所经历的巨大的历史创伤。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夏茹  
路翎作为“七月派”的中坚作家,在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其小说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特色。作家的生命体验为我们理解文本生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童年创伤、情感创伤以及大时代下的战争环境都成为路翎小说创作的底色,这种内在机制深刻影响着小说的风格与内蕴。从这个角度出发,对路翎童年记忆的追溯与战争背景下漂泊生命体验的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旭东  
家庭创伤记忆是青年成长叙事中阻滞人格主体建构的障碍与生成畸形情感伦理的动因。纾解精神创伤、呼唤亲情关怀、直面家族史等是以张悦然、张怡微、笛安为代表的部分“80后”女作家群体亟需处理的问题。在回溯创伤记忆时,《茧》《细民盛宴》《西决》《东霓》等相关文本的叙事人贴近隐含作者的距离,将历史原罪、情感经济、家族隐秘指认为精神创伤成因,以对生父母、继父母和代父母的态度渐变完成情感认同,并借自白语调与叙事节奏使创伤书写或内蕴审慎节制、以柔克刚之美,或呈露出主体情绪恣肆宣泄的快意夸饰之美。但青年作家生活经验与历史反思力有限,自怜情结与性别身份的困囿使相关文本暴露了精神分析写作或情感夸张式宣泄的局限。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成齐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出现与创伤事件发生前后的社会性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从人际创伤与社会支持两个方面,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社会性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麻书滔  陈少华  麻彦坤  
为考察童年期创伤经历对初中生手机依赖的影响以及核心自我评价、社交回避与苦恼在其中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童年期创伤经历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对79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童年期创伤经历、社交回避与苦恼、手机依赖之间均呈正相关,三者与核心自我评价均呈负相关;童年期创伤经历不仅对初中生手机依赖的直接效应显著,还可通过核心自我评价、社交回避与苦恼间接影响初中生手机依赖;核心自我评价、社交回避与苦恼在童年期创伤经历和初中生手机依赖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童年期创伤经历对初中生手机依赖的直接影响以及内部作用机制,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手机依赖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丹  李强  
助人职业者的创伤经历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以心理咨询师、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等助人职业者为对象的调查研究中均呈现出大量创伤主题,如虐待、忽视、疾病、死亡、分离、丧失等。从心理动力学的视角来看,创伤经历在塑造助人职业偏好中所起的作用包括:补偿早年未满足的心理需求;满足受损的自恋需要;照顾他人以获得价值感;对他人痛苦的敏锐共情和认同职业榜样。这五种心理机制不仅有助于完善"源自苦难的利他"理论模型,对助人职业者的专业训练也颇具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