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41)
- 2023(15546)
- 2022(12893)
- 2021(11931)
- 2020(10051)
- 2019(22823)
- 2018(22405)
- 2017(43183)
- 2016(22398)
- 2015(24366)
- 2014(23762)
- 2013(23633)
- 2012(21298)
- 2011(18723)
- 2010(18674)
- 2009(17419)
- 2008(17228)
- 2007(15412)
- 2006(13329)
- 2005(11476)
- 学科
- 济(101243)
- 经济(101134)
- 业(100896)
- 企(81534)
- 企业(81534)
- 管理(78085)
- 农(51864)
- 方法(48605)
- 数学(40201)
- 数学方法(39823)
- 农业(35080)
- 业经(34570)
- 财(31161)
- 中国(24230)
- 务(22336)
- 财务(22304)
- 财务管理(22272)
- 技术(21590)
- 企业财务(21199)
- 制(19408)
- 地方(17375)
- 贸(17263)
- 贸易(17253)
- 策(17128)
- 易(16820)
- 划(16142)
- 理论(15711)
- 和(15635)
- 体(14860)
- 技术管理(14040)
- 机构
- 学院(315674)
- 大学(307128)
- 济(139206)
- 经济(136924)
- 管理(136552)
- 理学(119081)
- 理学院(118137)
- 管理学(116623)
- 管理学院(116027)
- 研究(90319)
- 中国(75037)
- 财(63312)
- 京(60362)
- 农(57477)
- 财经(50804)
- 科学(50111)
- 江(46735)
- 经(46437)
- 业大(46186)
- 中心(45814)
- 农业(43300)
- 经济学(42163)
- 所(40844)
- 经济管理(38556)
- 经济学院(38428)
- 财经大学(37393)
- 商学(37194)
- 商学院(36869)
- 州(36680)
- 研究所(36554)
- 基金
- 项目(214990)
- 科学(174586)
- 研究(162595)
- 基金(160895)
- 家(136688)
- 国家(135385)
- 科学基金(121274)
- 社会(109426)
- 社会科(103818)
- 社会科学(103796)
- 基金项目(85587)
- 省(85124)
- 自然(75729)
- 自然科(74146)
- 自然科学(74130)
- 自然科学基金(72904)
- 教育(72696)
- 划(68574)
- 编号(65426)
- 资助(63425)
- 创(50332)
- 成果(50220)
- 部(48338)
- 发(46492)
- 重点(46443)
- 国家社会(46309)
- 创新(46177)
- 业(43699)
- 制(43566)
- 人文(43316)
- 期刊
- 济(153228)
- 经济(153228)
- 研究(85681)
- 农(60301)
- 中国(58098)
- 管理(52238)
- 财(51611)
- 农业(40960)
- 科学(40897)
- 学报(38761)
- 业经(32865)
- 大学(32846)
- 学学(31513)
- 融(31298)
- 金融(31298)
- 技术(29995)
- 财经(25179)
- 教育(23655)
- 经济研究(22288)
- 经(21633)
- 业(20940)
- 问题(20883)
- 技术经济(18418)
- 统计(15966)
- 策(15772)
- 商业(15686)
- 世界(15505)
- 版(15434)
- 科技(15314)
- 农村(15257)
共检索到456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袁方 史清华
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本文从返贫的视角研究了创业与农户贫困的关系。鉴于被解释变量农村返贫率是典型的受限数据,将使用面板Tobit模型和两部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研究发现:近年来返贫人口占贫困人口比例不断攀升,由2004年的18.18%大幅增加到2013年的52.25%。农村创业率和创业收入均能显著降低返贫的概率,具体而言,创业率每增加10个百分点,农村返贫率减少0.76%。创业收入每增加10%,返贫率减少0.10%。此外,村集体固定资产、以及初中和高中学历劳动力均对农村返贫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鼓励农户家庭创业,特别是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增加创业收入,对打赢脱贫攻坚战、阻断返贫发生至关重要。
关键词:
创业 贫困 返贫 精准扶贫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世贤 彭超
基于2009-2018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和处理效应模型等方法,处理农户参与培训的选择偏差问题,分析培训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训有助于农户增收,增收效应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增长;培训的增收效应具有持续性和正向累积效应,但影响程度随时间推移有递减趋势;培训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大。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要加大涉农培训力度,坚持需求为导向、农民为中心,分级分类安排符合群体特征、适应农民需要的培训,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现场培训”力度,挖掘非农培训增收潜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培训 农民收入 选择偏差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世贤 彭超
基于2009-2018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检验和处理效应模型等方法,处理农户参与培训的选择偏差问题,分析培训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训有助于农户增收,增收效应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增长;培训的增收效应具有持续性和正向累积效应,但影响程度随时间推移有递减趋势;培训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大。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要加大涉农培训力度,坚持需求为导向、农民为中心,分级分类安排符合群体特征、适应农民需要的培训,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农技推广现场培训”力度,挖掘非农培训增收潜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培训 农民收入 选择偏差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佳朔 宋洪远
基于2009—2018年鲁豫两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探究了微观农户视角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老年农户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中青年农户较慢,并且中高龄老年农户的增长水平低于低龄老年农户。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在小麦生产中更为突出。具体而言,这一负面影响在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更依赖粮食或农业经营收入的农户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农村地区更为明显。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应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佳朔 宋洪远
基于2009—2018年鲁豫两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探究了微观农户视角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老年农户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中青年农户较慢,并且中高龄老年农户的增长水平低于低龄老年农户。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在小麦生产中更为突出。具体而言,这一负面影响在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更依赖粮食或农业经营收入的农户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农村地区更为明显。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应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本喜 邓衡山
本文利用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样本数据,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主要劳动力的年龄对土地利用效率不存在显著影响;影响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变量是直接投入、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经营等;增加劳动投入和主要农资投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提高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经营程度均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降低。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担心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带来农业危机的必要性不大,而关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对农业的威胁更有现实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成
本文利用2009~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以三大主粮品种为例,分析了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普惠制的直接补贴对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均有负向影响,长期看已不利于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价格支持政策对粮食生产仍有重要意义,未来可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其他涉农财政投入虽对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没有显著影响,但有助于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现阶段可在粮食主产区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关键词:
财政支农投入 农业生产 农村固定观察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比 尹燕飞 徐雪高
农民收入增长区域结构与空间特性对于农民增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别计算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省际类型,并通过空间模型考察了各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空间效应。我们发现,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类型区域结构呈现出一定空间特征,空间"相邻效应"较为显著,以长江为流域主轴的各省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对相邻省份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弹性较大,而地理相对"边缘"省份的则较小;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类型区域结构特征不明显,且空间效应不显著。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比 尹燕飞 徐雪高
农民收入增长区域结构与空间特性对于农民增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别计算了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省际类型,并通过空间模型考察了各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空间效应。我们发现,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类型区域结构呈现出一定空间特征,空间"相邻效应"较为显著,以长江为流域主轴的各省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对相邻省份农民工资收入增长弹性较大,而地理相对"边缘"省份的则较小;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类型区域结构特征不明显,且空间效应不显著。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进 贾杰斐 许庆
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9-2018年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农机购置补贴对小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获得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机购置补贴不仅显著提高了小农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可得性,还扩大了其社会化服务获得规模。机制分析发现,农机购置补贴改变了农户的流动性约束和要素的相对价格,促进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的发育,继而影响了小农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获得。农机购置补贴效果还因农户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差异而有所不同,相比于其他地区,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容量较大地区、土地细碎化程度较轻地区和地形坡度较小地区的补贴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应积极消除禀赋约束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的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云华 彭超 张琛
本文采用2003~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大样本数据,构建相关随机效应模型(Correlated Random Effect)尽可能降低传统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中一步法的内生性问题,实证分析氮元素施用对农户家庭层面"加总"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在清理数据的过程中,本文对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可能存在的面板数据衔接偏误问题进行纠正,进一步检验了计量分析结论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户粮食生产过程中氮元素施用过量,对粮食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一结论是稳健的。氮元素施用对粮食作物生产效率的负向影响存在着异质性,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的影响效果是显著的,但对不同区域农户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适当降低氮元素施用量的政策建议,即为农户施肥提供技术指导,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化和有机肥替代行动,健全化肥相关管理条例与科学施用的指导办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晶晶 彭超 史清华
当前中国存在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化肥施用量,充分认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对于更好地应对解决、进而促进现代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中国化肥的施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主要发现:(1)整体来看,中国农户——特别是主粮种植农户的化肥用量呈现出一种较为明显的早期经验性固定行为习惯特征;(2)由国情现实决定的户均土地规模较小且细碎化程度较大等因素也是导致中国农户化肥施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重要原因,而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则相对很小,且在主粮作物和经济作物中的影响方向不同;(3)对于经验性投入行为特征更明显的主粮作物农户来说,近年来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对于调整这一习惯、从而降低施肥强度具有显著作用,在经济作物农户中则无此显著影响,而其他个体特征(如身份、教育状况、年龄等)和土地类型等变量的作用则整体上均不太显著。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袁航 吕梦敏 刘景景 毕怡琳
农户贫困陷阱理论对精准扶贫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中国农户贫困陷阱是否存在具有一定的争议。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2004-2012年面板数据,使用截面非参数技术、截面半参数技术以及面板半参数技术实证检验农户贫困陷阱是否存在,进而回答上述争议。实证结果显示,农户的资产分布曲线不呈现多元动态均衡的形式,因此农户贫困陷阱假说得不到印证。除此之外,本文还分析了农户贫困陷阱不存在的原因。由于农户贫困陷阱假说得不到印证,为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有效帮助贫困农户摆脱贫困,不建议采用"一次性资产冲击扶贫"。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庆 杨慧敏 李小建 高更和
过去10多年里,以农村收入衡量的贫困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农村贫困具有多维性和动态性。文章基于A-F多维贫困指数及其分解指数,利用2004—2014年河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多维贫困的水平、强度和构成的变化进行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4年,河南农村多维贫困状况得到大幅改善,但多维贫困缓解程度和削减模式因时间和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多维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收入贫困发生率,随着绝对收入贫困的逐渐消除,多维贫困将成为未来精准扶贫战略的重点和难点;除住房外,其他多维贫困指标的贫困发生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教育、燃料和卫生设施3个指标对总体多维贫困贡献最大;多维贫困状况不仅与户主特征、家庭社会资本和人均收入有关,还与家庭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村庄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联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小辉 史清华 朱喜
本文以行为生命周期假说为理论基础,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农户各种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其家庭人均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各种不同来源收入的消费倾向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不同财富在满足消费上是不可替代的。具体来说,农户各种不同来源收入的消费倾向从高到低依次为: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家庭农业经营性收入、非农收入;由于转移性收入的一次性和小额支付的特征,私人转移性收入具有最高的消费倾向,而转移性收入中的农业补贴收入和救灾救济收入对农户家庭人均消费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收入 消费 农村居民 行为生命周期假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土地生产率视角下的中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基于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
中国主粮价格支持政策促进了农户增收吗?——基于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演进与要素错配——基于2003-2020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
数字乡村建设促进非农就业了吗——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追踪数据的实证分析
大豆生产者补贴对农户土地投入决策的影响*——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农户收入水平、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不一致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86—2010年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
权力分配对农村家庭收入差异影响的分析——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
金融健康背景下农户消费信贷的杠杆效应——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