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78)
- 2023(14597)
- 2022(12534)
- 2021(11620)
- 2020(9804)
- 2019(22333)
- 2018(22232)
- 2017(42873)
- 2016(22961)
- 2015(25491)
- 2014(25278)
- 2013(25266)
- 2012(22790)
- 2011(20211)
- 2010(20237)
- 2009(19016)
- 2008(18781)
- 2007(16696)
- 2006(14745)
- 2005(13047)
- 学科
- 济(96056)
- 经济(95945)
- 业(92582)
- 管理(84039)
- 企(83880)
- 企业(83880)
- 方法(43979)
- 数学(34316)
- 数学方法(33970)
- 业经(30754)
- 农(29509)
- 财(28898)
- 中国(23295)
- 技术(22027)
- 务(21629)
- 财务(21565)
- 财务管理(21544)
- 农业(21052)
- 企业财务(20414)
- 理论(19126)
- 和(18867)
- 学(18537)
- 地方(18428)
- 制(18076)
- 划(17696)
- 环境(17690)
- 贸(15846)
- 贸易(15834)
- 策(15577)
- 易(15304)
- 机构
- 学院(330444)
- 大学(327450)
- 管理(138735)
- 济(131235)
- 经济(128471)
- 理学(120079)
- 理学院(118824)
- 管理学(117008)
- 管理学院(116421)
- 研究(103495)
- 中国(79555)
- 京(70105)
- 科学(64958)
- 财(59836)
- 农(53252)
- 所(51082)
- 业大(49607)
- 江(48868)
- 财经(48139)
- 中心(47032)
- 研究所(46455)
- 北京(44077)
- 经(43732)
- 农业(41656)
- 范(41079)
- 师范(40719)
- 州(39740)
- 院(38059)
- 经济学(37677)
- 商学(37314)
- 基金
- 项目(225267)
- 科学(178785)
- 研究(166196)
- 基金(163854)
- 家(141564)
- 国家(140311)
- 科学基金(122736)
- 社会(105096)
- 社会科(99600)
- 社会科学(99574)
- 省(89419)
- 基金项目(87872)
- 自然(80341)
- 自然科(78449)
- 自然科学(78431)
- 自然科学基金(77086)
- 教育(74513)
- 划(73612)
- 编号(67340)
- 资助(66124)
- 成果(52848)
- 创(50947)
- 重点(49450)
- 部(48642)
- 发(48084)
- 创新(46708)
- 课题(45472)
- 业(43755)
- 国家社会(42519)
- 科研(42377)
- 期刊
- 济(147915)
- 经济(147915)
- 研究(94565)
- 中国(60715)
- 管理(55717)
- 农(48829)
- 学报(48552)
- 财(47640)
- 科学(46726)
- 大学(37284)
- 学学(35175)
- 农业(34374)
- 教育(33339)
- 技术(30788)
- 业经(27090)
- 融(26272)
- 金融(26272)
- 财经(23278)
- 经济研究(22047)
- 业(20109)
- 经(19909)
- 问题(18812)
- 技术经济(18607)
- 科技(17955)
- 现代(16718)
- 图书(16142)
- 商业(15703)
- 理论(15626)
- 资源(14883)
- 财会(14589)
共检索到480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晓洪 丁莹莹 焦晋鹏
文章对已有国内外关于创业生态系统的理论及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了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构成及特征,提出创业主体间资源的专业化和差异性是共生关系存在的基础。基于对创业生态系统共生关系驱动因素的分析,构建了创业生态系统共生关系模型,该模型包括共生关系识别、共生关系形成和共生关系发展三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基于企业需求和外部环境因素的驱动作用,创业主体根据自身需求与其他创业主体开发创业机会,形成共生关系,促进创业主体间的共生共演,使创业生态系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创业生态 生态系统 创业企业 创业机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晓洪 丁莹莹 焦晋鹏
文章对已有国内外关于创业生态系统的理论及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了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构成及特征,提出创业主体间资源的专业化和差异性是共生关系存在的基础。基于对创业生态系统共生关系驱动因素的分析,构建了创业生态系统共生关系模型,该模型包括共生关系识别、共生关系形成和共生关系发展三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基于企业需求和外部环境因素的驱动作用,创业主体根据自身需求与其他创业主体开发创业机会,形成共生关系,促进创业主体间的共生共演,使创业生态系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创业生态 生态系统 创业企业 创业机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晓洪 丁莹莹 焦晋鹏
文章对已有国内外关于创业生态系统的理论及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了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构成及特征,提出创业主体间资源的专业化和差异性是共生关系存在的基础。基于对创业生态系统共生关系驱动因素的分析,构建了创业生态系统共生关系模型,该模型包括共生关系识别、共生关系形成和共生关系发展三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在创业生态系统中,基于企业需求和外部环境因素的驱动作用,创业主体根据自身需求与其他创业主体开发创业机会,形成共生关系,促进创业主体间的共生共演,使创业生态系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创业生态 生态系统 创业企业 创业机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洪波 史欢
文章引入共生理论和扩展Logistic模型,构建系统共生演化动力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展示不同共生系数下的创业生态系统演化模式。研究表明:创业生态系统是由创业参与主体和创业支持机构两类共生单元通过不同的共生方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自组织协调系统;创业参与主体与创业支持机构间的共生系数大小决定了创业生态系统共生演化的均衡结果;创业生态系统只有在互惠共生模式下才能够产生"1+1>2"的经济效益。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史欢 李洪波
共生机制是推进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螺旋式上升发展的关键,基于共生理论构建了以创业企业、利益相关者和政府为主体的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三方共生行为策略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探究了各主体不同行为策略的影响因素及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创业企业、利益相关者以及政府选择合作的初始意愿对彼此行为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相较于利益相关者,创业企业对政府的补贴政策和惩罚力度更为敏感;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能够促进系统向互利共生方向演化。
关键词:
创业生态系统 众创空间 共生 演化博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玲 彭正银 彭秀青
多主体间共生关系是创业生态系统形成和演化的关键标志,是探究创业生态系统参与主体间互动作用的重要抓手。通过系统梳理创业生态系统情境下共生关系相关研究,发现价值共生关系向机会共生关系演进发展已成为创业生态系统情境下共生关系未来的研究趋势。鉴于此,在明晰创业生态系统情境下共生关系理论内涵、概念演进和研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价值共生关系与机会共生关系从而解析理论内核,厘清价值共生关系与机会共生关系的研究现状,以识别研究缺口。最后,结合过程理论,展望创业生态系统情境下共生关系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创业生态系统情境下共生关系研究的缘起和走向,对拓展创业生态系统及共生关系相关研究和实践亦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平峰 张旺
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非线性耗散自组织共生系统,具有类比生态系统递进演化机制,三大栖息者研究群、开发群和应用群交织成相互竞争、协同演化的多边多向交流机制。本文以三大种群为切入点,紧扣生态学特征,引入Logistic增长模型,构建多种群共生演化动力学模型,运用数值仿真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释不同共生模式下种群共生演化规律,实证预测中国创新生态系统1990—2050年共生演化趋势。研究表明:创新生态系统种群共生演化轨迹符合Logistic增长规律,分起步、成长、成熟和饱和4个时期;共生演化均衡态及均衡条件取决于种群之间共生度的强弱;中国创新生态系统正处于成熟期后半阶段,演化模式为互利共生,预计2030—2050年为饱和时期。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共生演化 共生模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炳军 曹斌 周方
基于共生理论和构型理论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共生视角下低碳转型发展路径模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以中国不同省份为研究对象,探讨创新生态系统共生视角下低碳转型复杂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各维度及其构成条件均不是低碳转型的必要条件。第二,推动低碳转型的构型有两个,分别为制度逻辑型构型和平台逻辑型构型,通过观察面板期间各省份一致性发现两个构型存在一定群体差异。第三,主体协同、知识发展与创造、知识流动与扩散存在互补关系,这3个前因条件对于低碳转型具有普适性作用。制度逻辑与平台逻辑存在替代关系,并且两者替代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取决于具体阶段和需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小燕 李晓娣
准确识别、判断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并推动其共生式发展,是区域创新获得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在揭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研发创新、应用生产与商业化种群互动共生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共生关系指数与共生水平指数模型,利用我国内地30个省区市相关数据,综合共生水平指数和共生关系指数,对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进行分类评价并提出优化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研发创新活动与应用生产活动间互动态势最优,应用生产活动与商业化活动间互动态势最差;②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整体共生性态势恶劣,除广东、上海、湖南为互惠共生外,其余省市创新生态均呈寄生与反向抗生型,且不同省市共生水平差距悬殊。基于此,提出应切实提高研发创新效率,不断提升应用生产综合能力,持续拓展商业化宽度与深度,深入推进三者同步协调与有效对接,这是弱势地区提升创新生态共生性的核心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俭 韩婧男 胡成 王蕾 刘钧霆
根据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将其分为自然生态子系统、经济生态子系统和社会生态子系统,绘制了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图。以协同理论为基础,应用功效函数法建立了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共生模型。通过沈阳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序参量的确定、有序度的计算和共生度评估,分析了沈阳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共生度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5-2009年,沈阳市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共生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开始,步入协调发展状态,子系统间协同发展,相互促进;自然、经济生态子系统有序度,由11.97增长到112.02,上升趋势比较显著;经济、社会生态子系统有序度由61.56增长到84.08,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社会、自然生态子系统...
关键词:
协同理论 生态共生 有序度 沈阳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梦 田增瑞 陆羽中
构建绿色创新生态系统是应对全球生态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准确把握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规律和培育机制,对绿色创新水平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共生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对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模式、过程、稳定性及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旨在为企业和相关部门制定促进绿色创新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创新生态系统两种群共生演化模式和稳定性,受两种群相互作用的共生系数和各自种群规模上限影响。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达到均衡状态时会形成不同的共生模式,其中互惠共生模式是系统共生演化最理想的状态。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发展以信任机制为基础,在共享机制、竞合机制、伙伴选择机制和价值分配机制的作用下,实现共生循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欣欣
选取2015—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通过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考察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空间差异、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呈逐年上升态势,其中东部地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偏高,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偏低。整体而言,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差异波动增大,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市场因素、人才因素、资本因素均会对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产生影响。最后提出完善创新主体协同共生发展机制、着力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制定区域层次化发展体制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提供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欣欣
选取2015—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通过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考察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空间差异、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呈逐年上升态势,其中东部地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偏高,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偏低。整体而言,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差异波动增大,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市场因素、人才因素、资本因素均会对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产生影响。最后提出完善创新主体协同共生发展机制、着力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制定区域层次化发展体制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提高中国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巧芝 杨涵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运转体系和循环逻辑,且作为一种从单一种群到复杂群落的有生命的组织活动,同时具有协同共生性、动态开放性和循环平衡性等特征。文章运用系统学、生态学相关理论知识和结构框架分析界定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与特征,从"价值回归""制度转向""结构重塑""环境共生"四维向度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并指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维生能力的构成及辩证逻辑,阐述其维生演进机理,以期丰富我国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为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创业教育 生态系统 共生 演化 演进机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魏国江
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下行压力。我国推出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使相关产业、行业企业不断扩大规模致部分行业的产能严重超过需求,目前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痼疾。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治理产能过剩作为重要任务,提出"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由"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后,出现过三次产能过剩。①针对每次产能过剩治理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