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87)
- 2023(14623)
- 2022(12520)
- 2021(11621)
- 2020(9854)
- 2019(22677)
- 2018(22496)
- 2017(43948)
- 2016(23626)
- 2015(26036)
- 2014(25674)
- 2013(25668)
- 2012(23330)
- 2011(20512)
- 2010(20487)
- 2009(19117)
- 2008(19147)
- 2007(17078)
- 2006(15022)
- 2005(13447)
- 学科
- 业(100808)
- 济(98378)
- 经济(98263)
- 企(92284)
- 企业(92284)
- 管理(88274)
- 方法(46726)
- 数学(37144)
- 数学方法(36824)
- 财(34879)
- 业经(31287)
- 农(29265)
- 务(27468)
- 财务(27410)
- 财务管理(27382)
- 企业财务(26166)
- 中国(22793)
- 技术(21961)
- 农业(20976)
- 制(19836)
- 理论(18570)
- 和(18202)
- 地方(17379)
- 划(17271)
- 学(16502)
- 策(15984)
- 贸(15866)
- 贸易(15852)
- 体(15394)
- 易(15379)
- 机构
- 学院(334855)
- 大学(332182)
- 管理(143545)
- 济(136735)
- 经济(134038)
- 理学(124241)
- 理学院(123072)
- 管理学(121483)
- 管理学院(120863)
- 研究(101138)
- 中国(79722)
- 京(70025)
- 财(65182)
- 科学(60493)
- 财经(52244)
- 农(50325)
- 所(49242)
- 江(48790)
- 经(47623)
- 业大(47467)
- 中心(46245)
- 研究所(44130)
- 北京(44003)
- 商学(39828)
- 经济学(39729)
- 州(39586)
- 商学院(39451)
- 农业(39259)
- 范(39209)
- 财经大学(38919)
- 基金
- 项目(223934)
- 科学(178585)
- 研究(166699)
- 基金(164529)
- 家(140996)
- 国家(139748)
- 科学基金(123414)
- 社会(106309)
- 社会科(100902)
- 社会科学(100879)
- 基金项目(88347)
- 省(87735)
- 自然(80554)
- 自然科(78774)
- 自然科学(78759)
- 自然科学基金(77445)
- 教育(74942)
- 划(72032)
- 编号(67605)
- 资助(66723)
- 成果(53266)
- 创(51113)
- 部(49457)
- 重点(48629)
- 发(46996)
- 创新(46863)
- 课题(44705)
- 业(44252)
- 人文(43120)
- 国家社会(43100)
- 期刊
- 济(151463)
- 经济(151463)
- 研究(98086)
- 中国(60095)
- 管理(58137)
- 财(55043)
- 农(46321)
- 学报(45793)
- 科学(44661)
- 大学(35867)
- 学学(33974)
- 农业(32391)
- 教育(31889)
- 技术(30160)
- 融(30039)
- 金融(30039)
- 业经(27105)
- 财经(26162)
- 经济研究(23051)
- 经(22247)
- 问题(19453)
- 业(19413)
- 技术经济(19025)
- 财会(17534)
- 科技(17164)
- 现代(17055)
- 理论(16330)
- 商业(15850)
- 会计(15674)
- 图书(15072)
共检索到488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焯华 樊家秀
本文基于事件研究法对证监会公布的创业板涉嫌违规减持、内幕交易的案件进行研究,通过实际和预期收益率对比,列举了向日葵内幕交易案和掌趣科技涉嫌内幕交易停牌核查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事件研究方法对创业板公司内幕交易案件能够准确判断,运用累积异常收益率等指标,对判断创业板公司股东减持行为是否利用内部人信息优势违规操作有一定指示作用,对监管部门的监管方法制定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创业板 大股东减持 内幕交易 事件研究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赤 王利君
文章以深圳证券市场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短时间窗口的视角考察其大股东减持的时机选择以及减持后的市场反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减持时进行了精准的时机选择;而市场认为大股东减持传递出公司估值偏高、业绩不佳的信号,对此表现出强烈的负面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在减持过程中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非控股股东;低账面市值比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高账面市值比公司股东;高市盈率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低市盈率公司股东;绩差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绩优公司股东;小规模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收益高于大规模公司股东。基于此,从加强监管、完善信息披露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创业板 大股东减持 时机选择 市场反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国松 张飞
由于我国创业板存在高超募资金、高发行价、高市盈率的"三高"现象,使得创业板是名副其实的造富板。"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理论告诉我们要想把这些纸上财富变为现实,必须对所持股票进行减持变现。拥有亿万财产的大股东减持后即可享受财富盛宴,合法减持本身无可非议。但是面临着公司业绩变脸,成长性不足等问题时,具有先天信息优势的大股东便有了在股价高位变现的动机。本文通过事件研究法,分析了大股东减持行为对股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减持公告前后不仅股价波动明显,而且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股东减持对股价影响的差别很大。
关键词:
创业板 大股东减持 股价 市场环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辛磊 宋玉霞
本文收集了2010年12月至2017年12月共48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和大股东减持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高管与大股东减持状况及减持的短期市场反应与长期财务绩效反应。实证结果得到: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和大股东减持行为会导致企业短期股价负效应,且这种负效应主要来自减持公告信息,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和大股东减持存在"时机选择",在减持日股价收益率达到最高,在减持后股价收益率显著下降。此外,高管和大股东减持对企业长期财务绩效也产生负反应,并且这种负效应主要来自机构投资者的"用脚投票"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延坤
本文以乐视网为例,从创业板大股东减持的现状出发,叙述乐视网大股东减持事件,分析乐视网减持事件的经济后果,并针对创业板大股东减持事件提出完善对策:强化保荐机构责任,完善证券民事赔偿机制,鼓励信息使用者监督以及加强创业板中小投资者风险意识。
关键词:
创业板 乐视网 大股东减持 信息披露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闻岳春 李峻屹
基于事件研究法构建超额收益率模型,定量地分析创业板大股东和高管增持股票对于股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板大股东和高管增持会在短期起到提振股价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公告日当天及后一天,并有一定的持续作用;不同的行业公司股价对于创业板大股东和高管增持的反应不同,信息技术行业对于增持行为的敏感度更高。从影响市场效应因素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公司规模对于市场效应有显著负向影响,而财务杠杆则是显著正向影响。最后对于创业板改进监管、完善信息披露以及健全激励机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汪强
本文对截至2011年3月底的创业板公司创投股东的减持行为及其收益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超过一半解禁项目的创投股东开始逐步退出,投资收益巨大。创投股东减持行为及收益随创投类型、投资时间、投资成本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减持收益率小于以市场价格计算的账面收益率。分析表明,解禁后创投股东减持力度较大,符合其退出套现的盈利模式。其中,券商直投的"快进快出"行为值得关注,而投资较晚、成本较高的创投机构减持意愿较高。另外,用账面收益来衡量创投机构的投资业绩有较大误差。
关键词:
创业板 创投股东 减持行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俞绍文 张磊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大股东内幕交易行为所造成的股票市场变量的波动进行了实证和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在重大信息公告日前有所上升,公告日后则会显著下降;平均异常波动率在重大信息公告日前的较长时间内比较平稳在公告日前几天则会小幅增加,在信息公告前日或后日更会急剧放大,随后就急剧下降;日均换手率在信息公告日前急速放大,而在公告日后急速下降且在会告回前某一段时间比其他时间段都要大。只有建立违规甄别模型,加强对重大信息日的监测,规范、完善和推进信息披露制度、惩罚机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更有效地抑制大股东内幕交易行为。
关键词:
大股东东 内幕交易 事件研究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蔡宁
股权分置改革后,解禁股份减持中的内幕交易,成为全流通环境下大股东利益输送的新途径。本文以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前后的减持事件为研究对象,考察大股东利用信息优势的内幕交易问题。首先,在交易时点上,大股东倾向于在业绩预告披露"坏消息"之前、"好消息"之后出售股份;其次,在交易规模上,在业绩预告之前(后)出售股份时,业绩预告的利空(利好)程度越高,交易的规模也越大;最后,在业绩预告前减持时,正式业绩相对预告业绩的利空程度要大于在业绩预告后减持的情况,这在业绩预告为"好消息"的情况下尤为突出。这进一步证明了股东的信息优势,即股东的择时行为不仅基于业绩预告这一重大信息,还充分考虑了公司的业绩前景
关键词:
内幕交易 信息优势 业绩预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明 付子俊
本文选取2013~2015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负相关,任期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此外,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程度越高,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越明显,而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管团队任期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明 付子俊
本文选取20132015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负相关,任期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此外,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程度越高,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越明显,而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管团队任期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维 吴世农
创业板公司高管和大股东不断减持其股份套取现金,引发诸多争议。本文从财务绩效、股权结构、市场态势、减持后果等方面研究高管和大股东的减持套现行为。研究发现:第一,无论如何,大股东和高管面对高额收益,具有强烈的减持动机;第二,在高管减持过程中,其减持比例与公司成长性成反比,并具有明显的择机特征;第三,在大股东减持过程中,其减持比例与公司盈利能力及资产质量成反比,但与股价高低无关,表明无论股价高低,其仍然减持套现获取高额收益;第四,第一大股东对其他大股东与高管的减持行为无制约作用;第五,高管和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导致市值下降,造成投资者损失。尽管公司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对高管和大股东减持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
关键词:
内部人交易 风险偏好 创业板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林振兴 屈文洲
本文以主要股东限售解禁股份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的独特样本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发现:大股东限售解禁股份大宗交易减持具有显著的折价;折价水平与被减持股份是否具有"控制权收益"显著负相关,而与减持股东"套现动机"的强弱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限售股份存在市场择机,大宗交易减持会给竞价交易市场带来显著为负的财富效应,并且被减持股票后续窗口期的超常收益与大宗交易折价水平显著负相关。本文为第二类代理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独特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限售解禁股份 大宗交易 市场择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朱磊 孙成 王春燕 徐晓彤
依据代理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本文选取2011~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实证分析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大股东进行股权质押融资不利于企业创新投资,并且企业创新投资会随质押比例的提高而降低,在尽可能控制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区分股东异质性后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资的负向影响,存在于非国有控股企业组以及高持股比例组。研究表明,大股东股权质押后出于维护控制权地位的考虑,会产生风险规避倾向和掏空动机,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投资水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邱野陶陶
本文以2009年~2012年342家创业板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控制性家族利益获取方式。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家族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通过利益共享而非控制权私利方式获取利益;当企业面临融资约束时,家族控股股东通过发放现金股利获取利益的动机将受到抑制,会将现金用于企业未来的成长机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