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94)
2023(15649)
2022(13084)
2021(11842)
2020(9986)
2019(23063)
2018(22718)
2017(43715)
2016(23602)
2015(26355)
2014(26495)
2013(26596)
2012(25145)
2011(22705)
2010(23431)
2009(22055)
2008(22555)
2007(20783)
2006(18466)
2005(17117)
作者
(70685)
(59440)
(59310)
(55827)
(38096)
(28442)
(26877)
(22973)
(22396)
(21363)
(20135)
(19884)
(19251)
(19071)
(18558)
(18209)
(17743)
(17602)
(17179)
(17131)
(14967)
(14664)
(14428)
(13585)
(13395)
(13373)
(13269)
(13188)
(12032)
(12020)
学科
(111064)
经济(110931)
(93253)
(82438)
企业(82438)
管理(82139)
方法(44798)
数学(34756)
数学方法(34422)
(33243)
业经(33029)
(31390)
中国(29951)
地方(25619)
农业(23406)
技术(23055)
(21876)
财务(21845)
(21819)
财务管理(21808)
企业财务(20658)
(20622)
理论(20179)
(19785)
(19459)
贸易(19441)
(18704)
(17603)
银行(17568)
(17217)
机构
学院(354731)
大学(351517)
(150585)
经济(147550)
管理(139699)
研究(120113)
理学(118938)
理学院(117619)
管理学(115936)
管理学院(115244)
中国(93618)
(75177)
科学(72161)
(70484)
(62450)
(62069)
(56870)
研究所(55692)
财经(55050)
中心(54628)
业大(51268)
(49641)
农业(48778)
北京(48101)
(45530)
(45229)
经济学(45177)
师范(45077)
(42917)
经济学院(40655)
基金
项目(223157)
科学(176717)
研究(165329)
基金(160605)
(139082)
国家(137773)
科学基金(118922)
社会(105697)
社会科(100098)
社会科学(100074)
(89717)
基金项目(84851)
自然(75602)
教育(75131)
自然科(73897)
自然科学(73876)
(73840)
自然科学基金(72649)
编号(66895)
资助(65188)
成果(54658)
(52760)
(51380)
重点(50033)
(49234)
创新(47188)
课题(46665)
(45903)
国家社会(43005)
发展(42781)
期刊
(177763)
经济(177763)
研究(107530)
中国(74548)
(58256)
(57753)
管理(57313)
学报(51641)
科学(50194)
大学(39434)
农业(39375)
教育(39002)
学学(37084)
(35096)
金融(35096)
技术(33020)
业经(31216)
财经(27968)
经济研究(27153)
(24186)
(23577)
问题(23202)
技术经济(21023)
(18196)
商业(17986)
科技(17612)
现代(17158)
世界(16976)
统计(16173)
(16120)
共检索到549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唐鹏程  朱方明  
发现理论与创造理论是研究企业家(或创业者)创业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本文对这两种创业行为理论及其基本假设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对比分析,并讨论了两者对创业行为,尤其是对创业决策、创业计划和创业融资这三种主要创业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的意义。结果表明,这两种理论能内在一致地解释创业行为,但对上述三种行为影响创业者生产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的能力的机理却做出了不同的推断。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毕先萍  张琴  
本文首先在分析创业机会的属性、成因及其演进等的基础上,提出了必须融合机会研究的发现观和创造观才能系统分析创业机会差异成因的观点;然后基于机会发现观和创造观构建了一个"机会创造—机会发现—机会开发—开发绩效"的整合研究框架,并且根据这一框架阐述了机会创造、机会发现、机会开发、开发绩效和反馈等问题;接着运用该整合框架全面阐释了不同创业机会差异的几个典型事实;最后总结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斯晓夫  王颂  傅颖  
创业的核心是什么?有人说是就业,有人说是创业文化,也有人说是创新等。总之,对于这一问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结合中国的创业实践,试图明确说明创业的核心是创业机会。那么创业机会从何而来?这个问题至今尚无定论,需要更多的学科交叉来进一步研究阐明。根据现有的文献,学术界长期以来认为创业机会是被识别与发现(discovered)出来的。但是,创业的客观环境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业机会可以是被发现出来的,也可以是被构建(constructed)出来的。本文更进一步提出创业机会可以是发现与构建二者兼之(discovered and constructed)。前者是一种客观导向性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毕先萍  张琴  胡珊珊  
本文着重考察各国(地区)创业机会差异的根源。在融合机会研究的创造观和发现观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创新的创业机会来源研究框架,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方面揭示其对创业机会差异的作用机理。运用全球创业观察(GEM)2001-2010年机会型创业等数据实证检验显示,技术创新通过生产并开发新知识,对机会型创业具有创造性破坏效应,其中研发(新知识生产)的影响显著为负,而专利(新知识开发)的作用显著为正;认知制度和规范制度的创新通过影响社会规范及创业者技能,对机会型创业也有积极影响。为此,需要针对性地系统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一国(地区)机会型创业水平。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方世建  秦正云  
企业家对创业机会的发现是创业过程的起点。本文通过对奥地利学派和行为学派关于企业家机会发现理论的梳理和分析,在对机会发现的背景特征、企业家特性、机会发现的本质、风险倾向等方面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企业家机会发现理论的理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烁  金星晔  伏霖  李涛  
本文利用2010、2012、2014和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幸福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中国人的创业行为。研究显示,人们的创业行为显著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但人们的创业行为会显著提升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整体幸福感。深入分析如何缓解创业对生活满意度的负面影响,结果表明,主观经济地位越高、对未来的预期越乐观或者社会资本越多,越有助于减轻创业对人们生活满意度的负面影响。本文结论不仅从幸福经济学的视角解释了人们的创业选择,而且为提升创业者生活满意度和鼓励创业的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锋  董晓晨  
机会型创业对推动经济发展有显著作用。通过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机会型创业者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过往经历、家庭网络、先天特质、创业教育和创业榜样对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过往经历和家庭网络影响较为明显。研究是对现有机会型创业者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的有益补充,同时,也为政府决策提供实证基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立祥  张芸笛  
以北京地区创业者作为样本,检验既有知识、创业警觉性和创造性思维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以及创业警觉性和创造性思维及其各维度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创业警觉性、既有知识和创造性思维所有维度对创业机会识别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警觉性各维度及创造性性思维在创业警觉性、既有知识与创业机会识别间均起到中介作用,由此创业机会识别的内在机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潘安成  李鹏飞  
在中国情理文化背景下,创业者在社会交往中注重人际情感交流,这种交情行为对把握创业机会具有重要作用。选取央视《致富经》栏目中20个农业创业故事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数据进行编码,探析创业者如何在创业实践中运用交情行为获取创业机会。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采用面子、人情和关系等社会技巧,向创业资源所有者寻求情感交汇以获得对方的社会认同,以此揭示创业者运用交情行为塑造创业导向性社会情境的行为机理;通过构建创业网络和激活创业资源,交情行为促进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探索和利用,具体表现为交情行为能够促进创业者从社会网络关系中构建创业网络、提高从创业网络中调用创业资源的效率、强化将社会资源激活为创业资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研究型大学奠基于公共科学的规范和学院科学的体制。在研究型范式下,大学的科学研究偏向基础,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发现原理或法则,成果的呈现主要以论著的形式在科学共同体和学科共同体内部分享。为社会服务主要体现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学术资源,至于这些资源怎么使用,是否会有人使用,则不是大学考虑的事。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研究型大学赖以获得合法性的科学逻辑面临市场逻辑的挑战。在创新创业使命的驱动下,随着市场逻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彰显,只有以创业思维重新发现大学,并基于创新创业的新范式重新界定学术研究的思维与行动,现代大学才能在新的时代铸就新的辉煌。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宇娜  张秀娥  
创业意愿组织化模型将创业意愿作为新事业创建过程的起点,将"创业意愿—机会搜寻—新事业创建决策"看作一个组织化发展过程,将创业机会识别作为中介变量,提出关于创业意愿、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和模型,并将环境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变量引入模型。实证分析表明,创业机会识别对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间的关系起中介作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创业行为的调节作用显著。因此,具有创业意愿的创业者在识别创业机会的同时,也要关注环境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创业。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斌  陈详详  陶向明  陈慧慧  
过往研究就创业机会的来源和产生等问题存在争议,而且聚焦于创业者、创业企业及外部环境等独立要素,割裂了创业机会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创业机会研究的演进脉络,发现创业机会共同创造(co-creation)已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势。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初步界定了"创业机会共创"的概念,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进一步,基于创业生态系统视角探讨了机会共创的参与要素,以此区分了实现创业机会共创的四种基本互动路径:即机会之间的互动,创业主体与机会的互动,创业主体之间的互动,创业主体与环境的互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金桂荣  
履行社会责任能否增加企业价值?本研究首先对企业社会责任及社会责任价值等基本概念进行理论界定;然后,基于企业价值理论,阐述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机理及其制约因素,并基于资本市场理论,揭示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发现的关键因素;最后,分别从社会环境、企业内部管理和资本市场的角度阐释提升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和价值发现能力的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巍  
大学生与一般创业者存在明显的区别,意味着有必要从机会开发视角探讨大学生创业机会问题。机会开发视角下,创业意图和创业机会开发成为影响大学生创业过程的关键要素。高职院校要重视创业意图,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图,明确创业机会开发的关键影响因素,细化教育课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龙丹  张玉利  
新企业创业者发现机会的方式与其所识别机会的创新性,直接影响着新企业绩效。本文从行为过程出发,立足于新企业孕育阶段,将机会发现方式分为系统搜索和偶然发现,并在可操作角度层面,开发出成本支出、可复制性和主动搜索信息3个区分维度。本文系统梳理了机会发现方式的研究成果,总结机会发现方式对机会创新性的影响,归纳先前知识在机会发现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力求为今后的创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探索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