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29)
- 2023(20793)
- 2022(17361)
- 2021(16042)
- 2020(13431)
- 2019(30671)
- 2018(30141)
- 2017(57552)
- 2016(30954)
- 2015(34206)
- 2014(33829)
- 2013(33656)
- 2012(31239)
- 2011(28074)
- 2010(28536)
- 2009(26835)
- 2008(25819)
- 2007(23266)
- 2006(20893)
- 2005(19090)
- 学科
- 济(130352)
- 经济(130207)
- 业(104306)
- 管理(98352)
- 企(91470)
- 企业(91470)
- 方法(51561)
- 数学(40955)
- 数学方法(40435)
- 中国(40183)
- 农(37545)
- 业经(36876)
- 财(36258)
- 地方(30635)
- 融(29576)
- 金融(29574)
- 银(28757)
- 银行(28692)
- 制(27979)
- 行(27725)
- 农业(26317)
- 学(26060)
- 务(24746)
- 技术(24698)
- 财务(24668)
- 财务管理(24629)
- 理论(24553)
- 企业财务(23375)
- 贸(22466)
- 贸易(22441)
- 机构
- 学院(436270)
- 大学(435492)
- 济(177522)
- 经济(173681)
- 管理(170655)
- 研究(151460)
- 理学(145423)
- 理学院(143810)
- 管理学(141441)
- 管理学院(140638)
- 中国(120076)
- 京(94812)
- 科学(92195)
- 财(83933)
- 所(76947)
- 农(75186)
- 研究所(69402)
- 中心(69091)
- 江(67597)
- 财经(65400)
- 业大(64459)
- 北京(60488)
- 经(59373)
- 农业(58677)
- 范(57148)
- 师范(56543)
- 院(55320)
- 州(54739)
- 经济学(52777)
- 财经大学(48403)
- 基金
- 项目(287868)
- 科学(226704)
- 研究(211968)
- 基金(207483)
- 家(181307)
- 国家(179672)
- 科学基金(154290)
- 社会(133626)
- 社会科(126632)
- 社会科学(126600)
- 省(114010)
- 基金项目(109091)
- 自然(99652)
- 自然科(97372)
- 自然科学(97347)
- 教育(96372)
- 自然科学基金(95635)
- 划(95161)
- 编号(85732)
- 资助(85076)
- 成果(70066)
- 重点(64785)
- 发(64709)
- 创(63045)
- 部(62579)
- 课题(60204)
- 创新(58288)
- 国家社会(54742)
- 科研(54344)
- 教育部(53591)
- 期刊
- 济(205717)
- 经济(205717)
- 研究(135954)
- 中国(94879)
- 管理(70228)
- 农(69658)
- 学报(68460)
- 财(66266)
- 科学(64001)
- 大学(52279)
- 教育(52268)
- 融(51187)
- 金融(51187)
- 学学(49020)
- 农业(47363)
- 技术(39706)
- 业经(34757)
- 财经(32716)
- 经济研究(32251)
- 经(28208)
- 业(27203)
- 问题(26005)
- 技术经济(22947)
- 科技(21899)
- 图书(21785)
- 现代(20876)
- 理论(20404)
- 贸(20032)
- 版(19856)
- 商业(19704)
共检索到6798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毕先萍 张琴 胡珊珊
本文着重考察各国(地区)创业机会差异的根源。在融合机会研究的创造观和发现观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创新的创业机会来源研究框架,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方面揭示其对创业机会差异的作用机理。运用全球创业观察(GEM)2001-2010年机会型创业等数据实证检验显示,技术创新通过生产并开发新知识,对机会型创业具有创造性破坏效应,其中研发(新知识生产)的影响显著为负,而专利(新知识开发)的作用显著为正;认知制度和规范制度的创新通过影响社会规范及创业者技能,对机会型创业也有积极影响。为此,需要针对性地系统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一国(地区)机会型创业水平。
关键词:
创业机会来源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毕先萍 张琴
本文首先在分析创业机会的属性、成因及其演进等的基础上,提出了必须融合机会研究的发现观和创造观才能系统分析创业机会差异成因的观点;然后基于机会发现观和创造观构建了一个"机会创造—机会发现—机会开发—开发绩效"的整合研究框架,并且根据这一框架阐述了机会创造、机会发现、机会开发、开发绩效和反馈等问题;接着运用该整合框架全面阐释了不同创业机会差异的几个典型事实;最后总结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忠禄 李珂
[目的/意义]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在有关创新的理论中,奥地利学派提出的企业家发现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永远充满了机会和不确定性,机会的发现需要通过“企业家发现”来实现。企业家发现的核心问题是获得和解读信息的过程。但企业家如何发现信息和解读信息,该理论没有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最近十几年兴起的设计思维方法能补充这方面的缺陷。设计思维方法通过体现在运作流程中的溯因推理、同理心调查、多元化视角、试错和反思等方法为企业家更有效地获得信息、解读信息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方案。[方法/过程]从情报学的视角审视设计思维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设计思维的企业家发现的理论框架。[结果/结论]为设计思维提供了情报学理论基础,为企业更有效地创新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唐鹏程 朱方明
发现理论与创造理论是研究企业家(或创业者)创业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本文对这两种创业行为理论及其基本假设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对比分析,并讨论了两者对创业行为,尤其是对创业决策、创业计划和创业融资这三种主要创业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的意义。结果表明,这两种理论能内在一致地解释创业行为,但对上述三种行为影响创业者生产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的能力的机理却做出了不同的推断。
关键词:
创业机会 发现理论 创造理论 对比分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斯晓夫 王颂 傅颖
创业的核心是什么?有人说是就业,有人说是创业文化,也有人说是创新等。总之,对于这一问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结合中国的创业实践,试图明确说明创业的核心是创业机会。那么创业机会从何而来?这个问题至今尚无定论,需要更多的学科交叉来进一步研究阐明。根据现有的文献,学术界长期以来认为创业机会是被识别与发现(discovered)出来的。但是,创业的客观环境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业机会可以是被发现出来的,也可以是被构建(constructed)出来的。本文更进一步提出创业机会可以是发现与构建二者兼之(discovered and constructed)。前者是一种客观导向性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蔡莉 鲁喜凤 单标安 于海晶
作为创业研究的核心问题,发现型机会与创造型机会开发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二者的转化机制成为目前研究的前沿问题,然而关于这两种类型机会间的转化研究还处于探索性阶段。已有文献多以创业者单一主体为核心,忽略了其他相关主体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借鉴资源基础观、利益相关者理论、组织学习等理论,构建发现型机会与创造型机会的转化机理模型,系统分析多主体在发现型与创造型机会开发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理论推导和对支付宝、余额宝的案例分析,提出多主体参与的发现型和创造型机会开发有助于形成机会集。本研究发现正是由于机会集的创建和拓展实现了发现型机会与创造型机会之间的转化,从而从多主体视角解释这两种类型机会间的转化机理。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青 朱仁宏
针对创业管理研究现状与学科发展要求不平衡问题,文章评述了当前创业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了机会观应该成为主流创业研究理论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文章首先剖析创业的本质,讨论了创业机会为什么应该是创业研究的切入点,再重点讨论创业机会定义与特征、创业研究概念框架,指出创业研究的发展方向。该研究有助于创业研究者了解创业本质和创业机会,在研究概念框架上形成一定的共识,从而促进国内创业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创业理论 创业机会 机会观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蔡义茹 蔡莉 陈姿颖 杨亚倩
创业研究的核心在于创业机会,创业机会的开发则嵌入在特定的创业情境之中,二者密不可分。然而,已有研究对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之间关系的分析尚不够深刻,这成为推进创业理论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梳理了创业机会、创业情境的内涵,从机会发现观、机会创造观和机会整合观三大理论视角回顾了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关系的已有研究,发现当前研究对创业机会和创业情境内涵的解释尚不统一,并且多局限于分析单一主体视角下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缺乏二者互动关系的研究。为此,本文整合发现观和创造观,将客观创业情境和认知创业情境同时纳入研究范畴,并从目标、手段两个维度对创业情境不确定性进行划分,揭示了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本质属性——不确定性之间的复杂动态关系。进而构建了多主体互动视角下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不确定性之间互动关系的整合研究框架。本文深化了对创业机会和创业情境不确定性内涵的认识;并从行动逻辑角度划分创业情境不确定性,为更清晰地探讨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不确定性之间的作用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本文突破单一主体视角和静态研究的局限性,基于客观创业情境和认知创业情境两个维度,更细致地揭示了多主体互动视角下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不确定性之间的互动机制,完善了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关系的相关理论。基于所构建的框架,本文提出,未来研究可以分类型、跨层面探析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之间的作用机理,并在机理研究基础上构建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之间关系的一般理论和本土理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蔡义茹 蔡莉 陈姿颖 杨亚倩
创业研究的核心在于创业机会,创业机会的开发则嵌入在特定的创业情境之中,二者密不可分。然而,已有研究对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之间关系的分析尚不够深刻,这成为推进创业理论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梳理了创业机会、创业情境的内涵,从机会发现观、机会创造观和机会整合观三大理论视角回顾了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关系的已有研究,发现当前研究对创业机会和创业情境内涵的解释尚不统一,并且多局限于分析单一主体视角下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缺乏二者互动关系的研究。为此,本文整合发现观和创造观,将客观创业情境和认知创业情境同时纳入研究范畴,并从目标、手段两个维度对创业情境不确定性进行划分,揭示了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本质属性——不确定性之间的复杂动态关系。进而构建了多主体互动视角下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不确定性之间互动关系的整合研究框架。本文深化了对创业机会和创业情境不确定性内涵的认识;并从行动逻辑角度划分创业情境不确定性,为更清晰地探讨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不确定性之间的作用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本文突破单一主体视角和静态研究的局限性,基于客观创业情境和认知创业情境两个维度,更细致地揭示了多主体互动视角下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不确定性之间的互动机制,完善了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关系的相关理论。基于所构建的框架,本文提出,未来研究可以分类型、跨层面探析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之间的作用机理,并在机理研究基础上构建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之间关系的一般理论和本土理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方世建 秦正云
企业家对创业机会的发现是创业过程的起点。本文通过对奥地利学派和行为学派关于企业家机会发现理论的梳理和分析,在对机会发现的背景特征、企业家特性、机会发现的本质、风险倾向等方面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企业家机会发现理论的理解。
关键词:
机会 发现 警觉性 经验推断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金桂荣
履行社会责任能否增加企业价值?本研究首先对企业社会责任及社会责任价值等基本概念进行理论界定;然后,基于企业价值理论,阐述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机理及其制约因素,并基于资本市场理论,揭示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发现的关键因素;最后,分别从社会环境、企业内部管理和资本市场的角度阐释提升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和价值发现能力的路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维城
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和研究环境王维城清华本科生入学的生源可以说是世界一流的。从智育上说,学校的责任是给学生提供最佳的师资、最佳的课程、最佳的信息资料(包括图书馆、学术报告会等等),使他们在4~5年的时间内能够凭借自身的条件(特长和个性),最充分地发挥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欣
本文从社会责任融合的视角切入,构建了一个社会责任驱动的企业综合价值创造模型,并进一步分析其内在的价值创造机理。本文研究表明,社会责任与企业运营全过程的融合,是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创造的路径选择;社会责任与企业运营相融合的本质是两套制度体系的融合,通过社会责任理念的融人改变企业原有的行为惯例,建立符合社会期望的企业行为惯例,最终固化为企业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社会责任融合的企业综合价值创造过程,包括价值认知、价值主张、价值融合、价值实现以及价值沟通等多个环节,并且彼此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机制。其中,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机制非常重要,对价值创造的其他环节均会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曹钰华
数字技术重构了创业的时空边界,颠覆了创业的底层逻辑,驱动了创业机会的持续进化,但数字创业机会进化的过程和机制有待深入探索。借鉴Herbert Simon的人工科学理论,基于人工物视角对创业机会的内涵、要素和特征进行界定;明确创业机会进化概念,并基于人工物视角提出创业机会进化的内在动因;阐述数字技术驱动下创业机会进化的过程和类型,明晰数字技术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围绕内在逻辑、基本作用路径和作用机制等,构建数字技术对创业机会进化驱动机制的理论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照云 王宇露
企业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企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文化与企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系 ,分析了企业文化管理的成本问题 ,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种企业文化 ,只有当它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两方面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之和大于企业文化管理的成本时 ,才能提升企业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