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00)
2023(11920)
2022(9570)
2021(8664)
2020(7123)
2019(15889)
2018(15509)
2017(30508)
2016(15764)
2015(16767)
2014(16226)
2013(16229)
2012(14670)
2011(12630)
2010(12837)
2009(12388)
2008(12586)
2007(11697)
2006(10257)
2005(9407)
作者
(41527)
(35422)
(35002)
(33117)
(22535)
(16596)
(15587)
(13337)
(13151)
(12590)
(11880)
(11638)
(11442)
(10991)
(10857)
(10587)
(10357)
(10149)
(10069)
(9831)
(8440)
(8421)
(8398)
(8020)
(7897)
(7846)
(7668)
(7664)
(6873)
(6856)
学科
(84168)
(77440)
企业(77440)
(77311)
经济(77239)
管理(66728)
方法(35234)
(27893)
数学(27453)
业经(27403)
数学方法(27320)
(24289)
(22022)
财务(22016)
财务管理(22008)
企业财务(21042)
技术(19684)
农业(18514)
中国(16841)
(15888)
(13755)
技术管理(13751)
(13568)
理论(12915)
地方(12752)
(12678)
(12381)
(11630)
贸易(11620)
企业经济(11379)
机构
学院(229581)
大学(222646)
(106969)
经济(105333)
管理(99609)
理学(86229)
理学院(85556)
管理学(84688)
管理学院(84243)
研究(65449)
中国(54864)
(51686)
(43617)
财经(41167)
(37501)
(34371)
科学(33851)
经济学(32908)
(31791)
中心(30837)
财经大学(30504)
商学(30414)
(30347)
商学院(30159)
经济学院(30028)
业大(28237)
经济管理(27134)
(27045)
北京(26996)
研究所(26626)
基金
项目(147376)
科学(121193)
研究(112492)
基金(111229)
(93784)
国家(92910)
科学基金(84218)
社会(77438)
社会科(73820)
社会科学(73806)
基金项目(58932)
(58289)
自然(51895)
自然科(50887)
自然科学(50879)
自然科学基金(50126)
教育(49901)
(46251)
资助(43635)
编号(43508)
(37843)
(35170)
创新(34201)
(33293)
成果(33079)
国家社会(32901)
(31996)
(31809)
重点(31773)
人文(30459)
期刊
(120247)
经济(120247)
研究(68327)
(44988)
管理(44076)
中国(40846)
(30888)
科学(27323)
(25088)
金融(25088)
学报(24154)
业经(22162)
财经(21615)
技术(21589)
农业(21150)
大学(20530)
学学(19906)
经济研究(19397)
(18694)
教育(16056)
问题(15654)
技术经济(15567)
财会(13426)
(13422)
(12621)
商业(12445)
现代(12427)
世界(11628)
(11488)
科技(11412)
共检索到341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晓伟  聂淑君  李传明  
基于增值假说,利用2009~2016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创业投资机构对于被投资企业的增值效应。结果发现,持股比例高、拥有了董事席位、存续时间长的创业投资机构股东,不仅没有挤出或掠夺企业价值,反而显著地促进了企业价值增值。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采用两职分离的治理结构、位于制度环境健全的地域、面临环境不确定性越低的企业,创业投资机构股东的增值效应更为显著;增加创新投入是创业投资机构增值效应发挥的中介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婧  张秋艳  杜志英  
文章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实证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关注依据潜在商业利益关联划分异质机构投资者的影响差异,并检验股权集中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一般具有促进作用;但在进一步考虑机构异质性后发现,具有创新促进作用的是压力抵抗型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压力不确定型机构投资者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而股权集中对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中小企业创新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许长新  杨李华  
基于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关系,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是显著的,影响的路径是干预管理层变动、左右董事会决议。进一步分析发现,战略型机构投资者促进企业创新,财务型机构投资者遏制企业创新。究其原因,战略型机构投资者有利于降低管理层人员流失风险,提升董事会决策效率,而财务型机构投资者会增加管理层流失,降低董事会决策效率。上市企业应当积极引入高质量的机构投资者,鼓励专业的机构参与公司的创新决策,但同时也要积极防范门口的"野蛮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红  张栋  
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终极产权异质性、股权结构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在引入控股股东终极产权性质后,国有控股公司相对于非国有控股公司有着更强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中央部委控制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比地方政府和一般国企控股公司更低。且股权制衡度增加引致所有国有控股公司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下降,股权制衡对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有抑制作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其他大股东持股对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无明显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赤  左静  
以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356家创业型企业相关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三方博弈模型、主成分分析以及概率投票模型,在考察风险投资参与情况下股权结构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企业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时股权结构的最优化问题。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价值呈倒U型关系;股权制衡度与企业价值正相关,风险投资的制衡力量使得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效应被显著抑制,从而使企业价值得到提升;风险投资的控制度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其持股比例与企业价值呈倒U型关系;当第一大股东、前五大股东、风投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别为30.6%、57.4%、2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路伟果  葛菁  
企业会计信息时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财务成果的反映,能够为监管者和投资者提供相应地决策信息。当前,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误导投资者赢得市场上更多的资本,实现自身获利,往往采取对会计信息作假的方法。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因主要包括股权激励制度不完善、机构投资者性质等因素。因此,本文从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视角进行研究,探究股权激励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同时分析在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的情况下,股权激励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会发生变化,并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给出相应地对策和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奇波  曹洪  
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产权安排(股权结构)一直是理论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构造理论模型,将机构投资者引入上市公司控制权竞争与股权制衡之中,从而得到最优的股权结构。本文的研究发现:在机构投资者参与股权制衡过程中,如果机构投资者的监督能力比较强,监督成本比较低,则机构投资者应该拥有更多的股份;随着法制的改善,机构投资者最优持股应该增加;股权制衡结构下,机构投资者持股随着整体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而提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涛  毛道维  王海英  
基于2009~2011年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对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择股偏好,基金倾向于选择持有股权制衡度较高公司的股票,保险公司偏好持有股权集中度较高公司的股票,社保基金偏好持有股权分散公司的股票,而券商和QFII则没有对公司股权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偏好。本文的研究结论说明,我国部分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表现出对公司股权结构的关注,反映了投资的理性,但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性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明  付子俊  
本文选取2013~2015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负相关,任期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此外,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程度越高,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越明显,而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管团队任期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方明  付子俊  
本文选取20132015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负相关,任期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此外,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程度越高,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越明显,而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管团队任期异质性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运生  肖锦擘  
在“双创”背景下,为促进创业投资更好发挥优势、提升新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综合考虑新创企业创始团队因素、创业投资机构特征以及创业投资双方技术关联的影响,基于2012—2019年中国创业板中获创业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数据,从创业投资机构股权投资比重视角探究其对新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创业投资机构股权投资比重对新创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存在负向影响,且传统金融类和实体公司类等不同类别创业投资机构股权投资比重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当创业投资双方呈现出技术相似或技术互补时,负向影响将削弱。因此,为规避创业投资机构较多持股而产生的消极影响,分别从创业投资机构、新创企业和国家层面提出明确定位、把握好自身控制权以及完善法律法规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汉昆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在我国经历了"疯狂"成长后开始向理性回归,错综复杂的信息不对称局面导致的市场失灵使政府介入和扶持该行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的政府职能观作为理论依据,得出了基于租金偏好和效率偏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政府效用模型,并以PE运作流程中的融资、投资、管理、退出四阶段为主线,设计政府参与PE运作的路径框架。
[期刊] 预测  [作者] 邹双  成力为  
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探究现阶段我国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究竟是来自于风险投资进入前的筛选效应还是进入后的增值效应对促进创业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手工搜集的风险投资数据,以创业板2009~2015年上市企业2006~2017年间的数据为例,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PSM),分析了风险投资对创业企业创新投入影响的筛选效应和增值效应。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在进入前对创业企业创新投入发挥了筛选效应;但在进入后,对创业企业上市当年的创新投入不存在增值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投资进入后对创业企业上市后1~3年的创新投入都不存在增值效应。由此,本文提出推动风险投资促进创业企业创新投入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苑泽明  刘冠辰  郭锐  
基于企业实质性与策略性创新策略视角,以专利异质性作为切入点,考察沪深两市2010-2017年IPO企业私募股权投资与创新策略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私募参与能有效提升企业整体专利数量,但仅对策略性创新行为即非发明专利数量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从私募特征看,单独投资和本土背景下的私募对策略性创新的引导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IPO叫停抑制了私募对企业策略性创新的引导作用,同时激发了私募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正面作用;对IPO企业异质性创新成果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发现,实质性创新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而策略性创新对非发明专利的关注与包装并不能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冠辰  李元祯  李萌  
本文从专利异质性的角度出发,以2007—2017年IPO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私募股权投资影响企业各类专利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私募股权投资主要对企业非发明专利创新绩效起到促进作用,而对发明专利创新绩效不存在影响;高管薪酬激励主要提高了企业非发明专利创新绩效,高管股权激励主要提高了企业发明专利创新绩效;作用机理方面,私募股权投资通过高管薪酬激励促进了企业非发明专利创新产出;进一步分组发现,在被投企业为非国有企业、仅引入一家私募、私募为本土背景时,研究结论更加显著。本文的经验证据进一步揭示了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逻辑,提供了私募股权投资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完整作用过程分析,丰富了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发挥公司治理作用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也可为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