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79)
2023(16988)
2022(14153)
2021(12866)
2020(10594)
2019(23590)
2018(23243)
2017(43681)
2016(23530)
2015(26306)
2014(26087)
2013(25817)
2012(24075)
2011(22087)
2010(22988)
2009(21580)
2008(21321)
2007(19503)
2006(17783)
2005(16364)
作者
(68265)
(57500)
(57350)
(53982)
(36497)
(27517)
(25573)
(22279)
(21729)
(20605)
(19625)
(19080)
(18635)
(18528)
(17712)
(17365)
(16730)
(16487)
(16457)
(16359)
(14527)
(14226)
(13992)
(13400)
(12935)
(12848)
(12778)
(12610)
(11680)
(11485)
学科
(125072)
经济(124954)
(95479)
(76797)
企业(76797)
管理(76177)
(50714)
方法(43647)
业经(36459)
数学(34645)
数学方法(34228)
农业(33944)
中国(32945)
地方(30209)
(27634)
技术(23080)
(22338)
理论(19906)
(18882)
(18779)
(18679)
财务(18637)
财务管理(18613)
(18447)
贸易(18429)
(17865)
(17787)
(17620)
银行(17593)
企业财务(17589)
机构
学院(348924)
大学(338594)
(157471)
经济(154595)
管理(136413)
研究(120769)
理学(116014)
理学院(114834)
管理学(113039)
管理学院(112387)
中国(94887)
(71220)
科学(68662)
(68404)
(67203)
(60726)
(56119)
中心(55010)
研究所(54169)
财经(53153)
业大(51554)
农业(50880)
(47989)
经济学(47210)
北京(45178)
(44296)
(44224)
师范(43941)
(42503)
经济学院(42132)
基金
项目(219714)
科学(175410)
研究(166406)
基金(158289)
(135842)
国家(134502)
科学基金(117228)
社会(109502)
社会科(103565)
社会科学(103539)
(90138)
基金项目(82933)
教育(75286)
(72275)
自然(71842)
自然科(70277)
自然科学(70264)
自然科学基金(69052)
编号(67510)
资助(63499)
成果(53610)
(53412)
(50834)
重点(49266)
(48234)
课题(47560)
创新(46662)
国家社会(45206)
(44604)
发展(43994)
期刊
(194835)
经济(194835)
研究(107993)
中国(80007)
(69548)
管理(56701)
(53755)
科学(48138)
学报(47331)
农业(46880)
教育(39118)
大学(37999)
(37634)
金融(37634)
学学(36131)
业经(35848)
技术(35210)
经济研究(29664)
财经(27162)
(24973)
问题(24973)
(23703)
技术经济(22023)
世界(19775)
统计(17933)
(17798)
(17359)
商业(17194)
科技(17109)
现代(17043)
共检索到555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朝晖  李安  
农村创业型经济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及社会资本等优势资源从城市引向农村,正在成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本文首先就创业"技术-经济"创新范式的后发优势机理深入剖析,而后从生产决策、生产力发展以及组织形态方面探讨创业在区域后发利益优势形成中的作用,最后,应用经济学方法论证创业发展中后发优势可持续相关问题。结论认为,农村创业在技术与制度方面具显著后发利益优势,创业不同阶段中分散与集聚发展格局并存,创业技术进步与产业承接导入是农村后发赶超优势稳态持续的关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娟  代杨龙  
新经济的发展核心是创新所带来的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西部地区新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全国,2016年西部地区平均新经济总指数为12. 63,新经济总指数较全国水平较低。四川、重庆、陕西以及内蒙古总指数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其余7个省(区、市)低于西部地区新经济发展平均水平。但从增速看,甘肃、广西、贵州、青海增速均超全国水平20%,反映西部地区新经济发展增长快,潜力大。本文通过对37项指标相关数据的分析,梳理我国西部地区新经济发展现状,探究发展的平衡点和突破点,为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应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海明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各级地方政府纷纷释放政策红利,积极助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农村拓展,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到农村发展建设中,为农民增收致富、农业产业升级打造新引擎和新亮点。在乡村掀起"双创"新浪潮的背景下,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双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评估研究》一书,以"双创"的时代背景和研究意义为切入点,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灿章  
本文介绍了美国从传统型经济转为创业型经济的深刻变革,随着创业型经济的发展,美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增多,对中国农村创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宝芳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不断得到发展,但农业农村经济却呈现迟滞现象,农村经济发展不确定问题不断增多,资源回流供给问题严重,市场约束呈现不均衡状态,因此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众多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探索,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均衡发展而奋斗。文章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农业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思路,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广州市紧紧围绕建设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对外经贸工作跃上新台阶。 2005年,广州市对外贸易在连续两次每年上一个百亿美元台阶的基础上又取得新突破,进出口总额达534.6亿美元,增长19.3%。产品出口结构明显提高和优化,机电产品出口134.07亿美元,增长 28.10%,占出口总额的一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5.87亿美元,同比增长29.72%,与2001年相比增长了近6倍,占出口比重的 20.95%。汽车、软件和医药出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书山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孙志红  周婷  
基于农村财政金融、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间的作用联系,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00-2014年中国的时序数据,分别对农村财政金融的子系统与农业科技创新之间,农村财政金融、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两个系统之间和三者总体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农村财政金融子系统中,财政支农与农业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不强,需要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农村财政金融、农业科技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三者之间始终存在着耦合关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耦合协调关系不断加强,但仍存在很大上升空间,需进一步发挥出农村财政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促进作用,进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江荣山  苏金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长明  
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科技,科技创新是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和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但受历史因素、客观因素和人才因素等的影响,农村科技创新进展缓慢,为此,需构建有利于农村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持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和农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秦德文  王怀忠  
制度创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动力安徽省阜阳地委书记秦德文安徽省阜阳地区行署专员王怀忠发端于安徽省凤阳县农民首创的大包干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力获得了一次极大的解放,以至农业生产在短短几年内连上几个台阶。与此同时,大量的农业剩余不再单独流向国家大工业,而被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滕磊  张恒  唐思思  
以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各类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持续融合创新,形成了数字金融的创新服务方式。本文旨在讨论数字金融创新如何发挥其普惠价值以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通过演绎推理并运用固定效应和GMM模型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拓展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满足经济主体融资缺口,创新各类便利化服务模式促进农村经济和金融服务深度融合,进而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实证研究的结果也表明,数字金融的使用深度和便利化程度均能够显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种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本研究有助于从金融普惠视角理解数字金融创新的核心价值,特别是其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今后数字金融进一步创新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莹丽  
我国社区形式的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在取得了可喜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许多影响进一步发展的潜在问题,为此,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农户、政府与产业部门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紧密配合,做好在新型社区形式下的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工作,不断加强社区建设,夯实产业基础,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布局,体现产业特色,创新社区产业体系,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路径的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