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82)
- 2023(19262)
- 2022(15962)
- 2021(14768)
- 2020(12354)
- 2019(27656)
- 2018(27472)
- 2017(51810)
- 2016(28605)
- 2015(31709)
- 2014(31109)
- 2013(29785)
- 2012(26880)
- 2011(23882)
- 2010(24410)
- 2009(22823)
- 2008(22516)
- 2007(20374)
- 2006(17960)
- 2005(15953)
- 学科
- 济(109285)
- 经济(109168)
- 业(101626)
- 管理(93746)
- 企(89202)
- 企业(89202)
- 方法(48355)
- 数学(39090)
- 数学方法(38430)
- 农(35749)
- 业经(33572)
- 财(32953)
- 中国(30772)
- 技术(25036)
- 农业(25016)
- 理论(22787)
- 务(22681)
- 财务(22622)
- 财务管理(22592)
- 制(22010)
- 企业财务(21404)
- 贸(21388)
- 贸易(21376)
- 易(20831)
- 策(20365)
- 地方(19824)
- 和(18648)
- 划(18394)
- 学(18267)
- 银(16878)
- 机构
- 学院(395611)
- 大学(392520)
- 济(158889)
- 经济(155633)
- 管理(154552)
- 理学(133231)
- 理学院(131863)
- 管理学(129299)
- 管理学院(128591)
- 研究(127171)
- 中国(96429)
- 京(81565)
- 科学(77756)
- 财(73819)
- 农(69562)
- 所(63139)
- 江(61348)
- 业大(60688)
- 中心(58316)
- 财经(58063)
- 研究所(57155)
- 农业(54887)
- 经(52772)
- 范(50780)
- 北京(50775)
- 师范(50203)
- 州(48544)
- 经济学(47101)
- 院(46167)
- 技术(44287)
- 基金
- 项目(262762)
- 科学(207751)
- 研究(193481)
- 基金(188278)
- 家(164271)
- 国家(162784)
- 科学基金(140815)
- 社会(122341)
- 社会科(116119)
- 社会科学(116089)
- 省(106475)
- 基金项目(98553)
- 教育(91466)
- 自然(91295)
- 自然科(89354)
- 自然科学(89333)
- 划(88238)
- 自然科学基金(87786)
- 编号(78849)
- 资助(76721)
- 成果(64099)
- 重点(59340)
- 创(59297)
- 发(57200)
- 部(56921)
- 课题(55767)
- 创新(54623)
- 业(50899)
- 大学(50288)
- 科研(49800)
- 期刊
- 济(177180)
- 经济(177180)
- 研究(115446)
- 中国(82912)
- 农(64632)
- 管理(63577)
- 学报(60978)
- 财(59535)
- 科学(56392)
- 教育(54930)
- 大学(48095)
- 农业(44575)
- 学学(43986)
- 技术(38430)
- 融(35082)
- 金融(35082)
- 业经(32031)
- 财经(28779)
- 经济研究(28590)
- 业(26289)
- 经(24938)
- 问题(22391)
- 技术经济(21994)
- 科技(20542)
- 图书(19124)
- 版(18963)
- 贸(18735)
- 现代(18653)
- 商业(18551)
- 策(18395)
共检索到594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永芳 刘凤云
高校技术转移模式经历了校办企业主导模式和基于校政企合作的多元化转移模式两个阶段。影响高校知识生产与技术转移的要素主要有知识生产方式、学科发展水平、学术组织、校企合作平台、高校的外部政策法律环境和知识资本的市场运作机制等。要着力构建与学科发展紧密结合的高校技术转移管理体系,并致力于完善知识产权经营体制与机制,充分注重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辐射功能,形成衡量高校技术转移成效的复合多元评估体系。
关键词:
创新型大学 技术转移 策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国新 张峰 张鹏飞 那日苏
技术转移是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成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突破口。首先,从运行机理上将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划分为内部型技术转移办公室(TTO)、外部型技术转移公司(TTC)和混合型(TTH)。其次,基于高校学科类型、高校科研规模和转移机构级别3个维度探究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最优选择策略。最后,以湖北高校技术转移机构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研实力弱、科技成果少、技术转移需求低的文科类和教学型高校适合采用TTC模式;科研实力强、科技成果多、技术转移需求高的理工类和研究型高校适合采用TTO模式;层次高、机构发展成熟的综合类高校适合采用TTH模式。研究结论有利于厘清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模式的适用条件,为今后我国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和运营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红丽 薛俊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新课改对地方转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转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时间比较短,还存在教育形式较为陈旧、教学观念落后、教育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要提高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构建完善、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实践基地。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大学生 创业教育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洁
内创业理论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高校内创业教育体系可以有效整合和利用高校现有资源,充分调动相关部门、教师、在校大学生和校外力量的积极性,创建具有市场行为资格的法人主体,向市场提供创新性的产品、技术或服务,实现利益回报。因此,应构建高校内创业动力、运行、动态调整等机制,从制度层面为内创业保驾护航,同时各级管理部门要具有前瞻性、大局观,共同推动高校内创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内创业理论 大学生创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殷婧钰 李柏洲 苏屹 尹士
构建共享心智模式、知识转移绩效及企业双元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354份有效问卷收集数据,采用多元层次回归深入分析共享心智模式与双元创新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和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对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转移绩效对探索性创新与利用性创新也呈现正向促进作用。同时,知识转移绩效在任务式共享心智模式与探索性创新、利用性创新之间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知识转移绩效在协作式共享心智模式与两种创新之间也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成果在丰富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为企业如何提高双元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参考方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余来文
创业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除了靠产品、技术或服务维持其短期的市场竞争优势外,更重要的是构建适合企业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根据现有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更多是对成熟型企业商业模式进行探讨,而对创业型企业研究涉及较少。基于整合的思想,提出了通过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构建创业型企业商业模式的路径,即从价值来源与价值获取两种机制构建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与外部竞争优势的内在逻辑,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创新。
关键词:
创业型企业 商业模式 构成要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兆信 罗志敏
创业教育有效开展是创业型大学应有之义,创业型大学之形塑必将带动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生态系统视角下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需要内外部要素的共同促进。高校创业教育需要开放性的多方参与,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一种有生命力的组织活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遵循相互依存、共生演进的原则,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形成有赖于一定的创业环境。高校创业教育的转型发展需要整体看待和推进,关切校内的每一位大学生,为大学生创设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建立校内外各机构之间的关系连接。
关键词:
高校创业教育 创业型大学 多元理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祁保华
隐性知识是相对显性知识而言,难以用语言明确表达,依赖于实践高度个性化的知识。创业隐性知识的教育和传递在高校创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有必要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在对隐性知识生产和转移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以隐性知识理论为指导,转变高校创业教育理念,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改进高校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构建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指导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建立创业教育企业导师制度,促进大学生创业隐性知识的获得,加强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
隐性知识 创业教育 改进策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永芳
创业型大学是大学在政府、社会的推动下应对自身危机的产物。大学的组织环境变迁和创业型组织的形成构成了大学创业活动的基点。我国高校资产公司是一种在企业模式、路径选择、动因机制、危机风险等方面有别于国外大学创业型组织的机构。我国高校资产公司应采取完善国有资产的撤出机制,构建中介服务体系,完善创业投资风险机制,建立有效激励监督机制等举措,实现向创业型组织的转型。
关键词:
创业型大学 创业型组织 高校资产公司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郁涛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体系包括核心要素、基础要素和制约要素,这些要素有机统一于该教育的全过程。从这一角度出发,文章提出应厘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厘清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的关系,丰富教育内容与手段;厘清教育情境与教育资源的关系,统筹管理教育资源;厘清教育评价与教育反馈的关系,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以此重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要素体系 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小洲、叶映华在《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中撰文,采用实验法研究大学生创业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创业合作和创业意向的影响。根据大学生创业认知的基本内容,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创业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创业合作和创业意向的作用。研究过程是基于"自我认知"展开的,本研究重点考察创业自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小洲 叶映华
通过采用实验法研究大学生创业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创业合作和创业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认知受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他人评价和外在评价感知影响,创业自我效能和外在评价感知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创业合作在外在评价感知影响创业意向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应重视提高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增强创业成功信心,加强创业团队建设。
关键词:
创业认知 创业合作 创业意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旭辉 孙燕
识别并分析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为科学评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和全面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影响因素体系,运用相关系数法对影响因素的信息重复性约简,并采用DEMATEL方法对所有可能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最后,根据识别结果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议和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桂林
本文从技术商品化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运作现况,结合美国的先进经验,进出一个理想的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运作模式,以提高我国大学的技术转移绩效,将研发的丰硕成果与产业界共享。
关键词:
研发 技术转移 技术商品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可
技术转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但高职院校技术转移在当前受技术转出方与转入方的利益诉求差异、中介机构的权责不清、外部环境保障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文章挖掘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中介机构四方合作交流的内在机理,提出健全外部环境保障措施、提升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能力、增强企业对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意愿、规范中介机构市场建设等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效用提升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