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03)
- 2023(12676)
- 2022(10679)
- 2021(9879)
- 2020(8305)
- 2019(18838)
- 2018(18843)
- 2017(34800)
- 2016(19059)
- 2015(21639)
- 2014(21714)
- 2013(20990)
- 2012(18909)
- 2011(16708)
- 2010(17157)
- 2009(16026)
- 2008(15854)
- 2007(14510)
- 2006(12712)
- 2005(11479)
- 学科
- 业(81943)
- 济(79114)
- 经济(79025)
- 企(74420)
- 企业(74420)
- 管理(72217)
- 方法(34677)
- 业经(27970)
- 农(27192)
- 数学(26277)
- 数学方法(25851)
- 财(24114)
- 技术(20847)
- 中国(20039)
- 农业(19832)
- 务(18607)
- 财务(18573)
- 财务管理(18549)
- 理论(18088)
- 地方(17828)
- 企业财务(17471)
- 划(15702)
- 和(15568)
- 制(15471)
- 环境(15223)
- 策(13729)
- 技术管理(13637)
- 学(12336)
- 体(11863)
- 经营(11620)
- 机构
- 学院(267775)
- 大学(260929)
- 管理(107923)
- 济(104071)
- 经济(101698)
- 理学(92363)
- 理学院(91382)
- 管理学(89584)
- 管理学院(89081)
- 研究(80180)
- 中国(63796)
- 京(55342)
- 科学(49926)
- 财(48426)
- 江(44398)
- 农(43685)
- 业大(39202)
- 所(38918)
- 中心(38739)
- 财经(37814)
- 州(35495)
- 范(35174)
- 师范(34878)
- 研究所(34823)
- 北京(34438)
- 经(34019)
- 农业(33715)
- 院(29567)
- 技术(29561)
- 经济学(29481)
- 基金
- 项目(174288)
- 科学(139166)
- 研究(132334)
- 基金(123776)
- 家(105292)
- 国家(104269)
- 科学基金(92527)
- 社会(83144)
- 社会科(78655)
- 社会科学(78634)
- 省(75019)
- 基金项目(66280)
- 教育(61602)
- 自然(59773)
- 划(58926)
- 自然科(58345)
- 自然科学(58336)
- 自然科学基金(57307)
- 编号(54887)
- 资助(49388)
- 成果(42965)
- 创(41844)
- 课题(38763)
- 重点(38679)
- 发(38386)
- 创新(38010)
- 业(36988)
- 部(36790)
- 大学(33846)
- 制(33220)
- 期刊
- 济(124802)
- 经济(124802)
- 研究(78535)
- 中国(59894)
- 管理(45527)
- 财(41564)
- 农(40960)
- 教育(38391)
- 学报(35015)
- 科学(34715)
- 技术(29399)
- 大学(28621)
- 农业(28376)
- 学学(25570)
- 业经(24214)
- 融(22321)
- 金融(22321)
- 财经(18064)
- 业(17818)
- 经济研究(17359)
- 技术经济(16372)
- 问题(15841)
- 经(15685)
- 科技(15055)
- 财会(13909)
- 现代(13798)
- 策(13780)
- 资源(13384)
- 图书(13362)
- 统计(12776)
共检索到410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林青 夏清华 周潞
麻省理工学院倡导的"创业生态系统"将创业活动与创业教育良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提供借鉴。案例研究发现,这个创业生态系统由众多的功能互补且密切联系的项目与中心、学生团体和创业课程等诸多要素共同组成。其中创业活动、学生团体和创业教育这三股力量交互作用,成为推动该生态系统不断演化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
创业型大学 创业生态系统 创业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林青 施冠群 陈晓霞
本文以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创业生态系统"为线索,通过案例研究试图寻求这个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推动该创业生态系统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创业型大学 创业生态系统 创业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曹盛盛
引进优秀人才,创建良好的人才服务环境是当前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作为美国研究型大学典范,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保持其科研能力的世界顶级水平,在人才引进工作中更是投入了大量精力。如何通过人才引进程序设计体现人才引进的严谨性和灵活性,如何注重人才甄选过程的细节规定体现公正性与客观性,如何在人才服务环境构建中体现人文性与和谐性成为两所大学努力的方向。而人才招募程序的合理性、合法性和高效性,人才甄选中的机会平等,人才服务环境的可持续性成为研究型大学需要探索的共同课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叶雷
早在上世纪60年代,麻省就率先在全美高校开设了"新企业课程",为高技术人才提供与创业相关的课程。1996年,麻省正式成立创业中心,其举办的"10万美元创业大赛",已成为全美高校中最富盛名的学生创业竞赛。麻省能够成为"最具创业精神的大学",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他的理工科特色,"五分之一原则"、专利交易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林成华 赵文鹏 谢彦洁
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经济时代,创业型人才培养逐渐成为大学与社会联结的关键一环,校友创业影响力越来越成为现代大学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范围内校友创业成就最为丰硕的大学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校友创业影响力的培育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作为内核的创新精神在创业教育制度支持和创业协作网络的驱动下不断为校友创业提供动力,推动其在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持续产出并反哺母校和区域发展,共同构建起具有麻省理工学院特色的“双循环”校友创业影响力培育模式。“双循环”模式对我国大学校友创业影响力培育有三个方面的有益启示:一是以生态化思维,明确校友创业影响力培育的定位与层次,联动区域和全球创业资源;二是以专业化思维,基于创业支持平台、课程与师资塑造大学在校友创业影响力培育中的关键角色;三是以价值共创思维,协同校友创业影响力多元培育者共创行动。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成军 李辉 王佳莲
知识交流在促进大学与利益相关者协同起着核心传导作用。本研究从大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等职能出发,构建了大学教育—科研—创业的微观三螺旋创新体系,为探讨大学系统提升知识交流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麻省理工学院三螺旋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交流的核心实践路径表现为:在教育方面,开设整合式课程、实施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推进跨学科教育制度化,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在科研方面,平衡好奇心驱动与应用导向驱动的基础研究、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激励学生参与研究,核心是发现新理论与方法;在创业方面,缩小成果与市场的差距、促进与合作伙伴的非正式对话和正式协商、积极推动学术创业,核心是创造新产品、服务和系统。结合麻省理工学院的实践案例与我国大学创新体系知识交流现状,本研究从改革教学与评估模式、优化科研环境与管理、培养跨学科思维与合作、构建一体化创业服务体系四方面提出加强知识交流的建议和举措。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王龙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MITOCW)的成功以及在其推动下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是创新事物在互联网时代推广传播的新实践。文章以MITOCW的创新为主题,主要运用案例研究、文献综述的方法,运用创新推广理论的观点,结合创新事物推广的"S"曲线和MITOCW项目发展阶段进行论证分析,总结提炼其在提高获取性、推广应用方面具体的创新性举措,探究项目迅速发展的内在动力。笔者认为,MITOCW具备创新事物的基本特性,实现了理念创新、产品创新和方法创新的综合实践创新,并体现出网络时代创新事物推广传播的新特点,成为网络时代知识开放分享的崭新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秦惠民 鞠光宇
随着网络在全世界的普及,许多大学在网上推出了自己的开放式课程,笔者以最早大规模推出网络开放式课程的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分析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的使用者、快速发展、影响、兴起的原因等几个方面,并分析了其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英杰
大学校长与大学办学方向──麻省理工学院的经验王英杰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美国科学研究的中心,也是美国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业家的摇篮。它的建立与发展对美国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和工业生产力的提高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1992年在其教师...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爱华 汪琼 姜海标
基于对互联网经济时代如何发挥领导力的探讨,麻省理工学院于2001年秋宣布启动开放课件项目,并带动了全球高校的开放课程运动。本文综合多种来源的资料,从思路形成过程、项目动员策略、项目组织结构、课程材料构成、项目工作流程、网站可用性设计、项目筹资策略、项目评估方法、项目推广策略等九个方面,对MIT OCW项目进行了详细考察,总结出15条可供中国高校组织开放教育资源项目时借鉴的经验,包括在学校层面重视教育技术变革、将项目目标与大学使命相关联、适度外包及内外优势组合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石子
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近日宣布,将斥资6000万美元合作推出一个免费网络教育项目,计划于今年秋季学期正式推出第一期课程。新项目名为"eDX",其网络课程及其他内容将由两校教师开发制作,今年夏天将公布课程详情。出任项目首任主管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阿南特.阿加瓦尔认为,网络教育不啻为一项"革命性尝试",势必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曾开富
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在学科布局上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本文通过比较两校的课程设置和科研优势,对两校学科布局与大学功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大学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哈佛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学科 大学功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晟 谭翱 成俊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重要特征,大学组织文化的分析研究对于大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清华大学和MIT作为对象,采用OCAI组织文化评估工具进行组织文化的量化分析并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清华大学和MIT的大学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通过比较清华大学在创新文化中与MIT的差距,明确指出中国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氛围的建设。
关键词:
组织文化 创新文化 一流大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章达友
1952年才创办的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在短短的数十年里迅速成为美国众多商学院MBA教育的后起之秀。斯隆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理工技术与工商管理教育相结合 ,培养出的高质量科技型MBA ,受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含量较高的大制造业、金融企业集团的青睐 ,其中不少人业绩不凡 ,并已身居企业高位。麻省理工学院培养和造就科技型MBA的经验值得我国一些从事MBA教育的理工科大学的借鉴 ,以发挥科技MBA教育的优势 ,创出自身的特色和品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蕾娜
世界一流大学的"选择性卓越"策略促进了学术分化和优势学科的形成,但前沿知识创新又需要学术整合和"差异的建设性管理"。互补且相容是一流大学之间合作的基础。在一流大学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大学之间的直接联系、间接联系以及联系的强度都对知识创新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结构洞"实现的间接联系能够为创新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而密切的直接联系则会促进前沿领域缄默知识的转化。外力介入形成的耗散结构推动传统大学和学科结构发生根本转型,形成新的组织形式。原创性知识的生产和发展需要推进跨学科、跨行业和跨国家的学术整合,使知识创新与学科建设、地区经济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协同发展。
关键词:
学术整合 科研合作 跨学科 知识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