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11)
- 2023(17910)
- 2022(14432)
- 2021(13358)
- 2020(10741)
- 2019(24413)
- 2018(23830)
- 2017(44553)
- 2016(23932)
- 2015(26545)
- 2014(26318)
- 2013(25371)
- 2012(23295)
- 2011(20942)
- 2010(21356)
- 2009(19818)
- 2008(19548)
- 2007(17619)
- 2006(15846)
- 2005(14635)
- 学科
- 济(106994)
- 经济(106881)
- 业(88379)
- 管理(80280)
- 企(78764)
- 企业(78764)
- 方法(39684)
- 业经(33195)
- 中国(31873)
- 农(31825)
- 数学(30554)
- 数学方法(30065)
- 财(28123)
- 地方(27195)
- 技术(22887)
- 农业(22769)
- 理论(21385)
- 制(20055)
- 务(19628)
- 财务(19588)
- 财务管理(19563)
- 和(18542)
- 企业财务(18492)
- 贸(16885)
- 贸易(16863)
- 划(16859)
- 策(16819)
- 学(16594)
- 融(16524)
- 金融(16522)
- 机构
- 学院(333955)
- 大学(329843)
- 济(138166)
- 经济(135396)
- 管理(130193)
- 研究(112096)
- 理学(110831)
- 理学院(109565)
- 管理学(107585)
- 管理学院(106931)
- 中国(87322)
- 京(70533)
- 科学(65471)
- 财(64654)
- 所(54728)
- 江(53765)
- 中心(51555)
- 农(51334)
- 财经(50010)
- 研究所(48883)
- 范(46354)
- 师范(45971)
- 经(45312)
- 北京(44847)
- 业大(44511)
- 州(43173)
- 院(41373)
- 经济学(41157)
- 农业(39417)
- 经济学院(36967)
- 基金
- 项目(216732)
- 科学(173902)
- 研究(166950)
- 基金(155095)
- 家(132945)
- 国家(131675)
- 科学基金(115302)
- 社会(107492)
- 社会科(101995)
- 社会科学(101975)
- 省(88412)
- 基金项目(80885)
- 教育(77860)
- 划(72522)
- 自然(70557)
- 自然科(68999)
- 自然科学(68986)
- 编号(68420)
- 自然科学基金(67759)
- 资助(61099)
- 成果(55756)
- 发(51967)
- 创(50514)
- 重点(49196)
- 课题(48952)
- 部(47207)
- 创新(46214)
- 国家社会(44430)
- 发展(42596)
- 业(42580)
- 期刊
- 济(164245)
- 经济(164245)
- 研究(105591)
- 中国(78248)
- 管理(56079)
- 财(52079)
- 教育(51470)
- 农(49139)
- 科学(44144)
- 学报(43998)
- 大学(35934)
- 技术(34487)
- 农业(33803)
- 融(33314)
- 金融(33314)
- 学学(32351)
- 业经(29583)
- 经济研究(25501)
- 财经(24923)
- 经(21739)
- 问题(20823)
- 业(20338)
- 技术经济(19025)
- 科技(17069)
- 图书(16517)
- 贸(16410)
- 现代(16146)
- 策(16125)
- 商业(16099)
- 统计(15863)
共检索到528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翁默斯 王孙禺
创业型大学支撑区域创新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动能。针对当前大学显性指标繁荣与有效创新对接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共生视角切入,分析创业型大学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的共生概念框架,提出大学应锚定区域创新发展需求,以学术创业优势融合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与区域形成“结构适切-人才匹配-知识嵌合”的相容发展。基于国内外创业型大学的创新实践,文章从共生界面、知识流动、人才生态、制度驱动四个方面,提出了创业型大学与区域创新发展共生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创业型大学 区域创新发展 共生视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师翠英 经蕊 冯泓铭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创新的有效载体。新发展阶段,区域创新呈现创新模式多元化、创新体系多极化和创新能力差异化等特点。产业集群在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方面与区域创新具有较强的耦合性,并通过要素共享机制、规模经济效益机制和竞争效应机制推动区域创新发展。以产业集群推动区域创新发展,需要优化产业集群布局,增强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高效统筹区域创新要素资源,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强化政府的引导和保障作用,推动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关键词:
区域创新 产业集群 作用机制 实践路径
[期刊] 求索
[作者]
潘加军 刘焕明
环境保护理念立足于对国内外环境问题的现实关切,生成于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环境保护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环境保护理念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良好的生态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生态环境保护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三个维度阐发环境保护理念的创新发展,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推动生态民主广泛参与、推进国家生态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实践路径,是中国特色的环境话语体系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历史演进 创新发展 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莉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既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技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依托政策支撑体系初步形成、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扩大、新旧动能快速转换和供给侧改革加速演进等多重背景,审视技能型社会视域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径:以建设职业教育专业集群为“先手棋”,推动专业与产业相衔接;以打造财力支撑体系为“关键棋”,增强资金保障力度;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为“保障棋”,强化教育资源供给;以激发多元主体合力为“致胜棋”,搭建创新发展生态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冠宇 胡宁宁
文章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样本,运用组态理论和fsQCA方法,探讨了政府关怀、政府效率、公共资源供给、融资信用、法治环境、市场公平和市场开放7个前因条件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发现,组态框架下的7个条件均不是区域高/非高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识别出驱动区域创新发展的“政府效率-社会环境-开放市场”“社会环境-开放市场”“政府效率-融资信用”“市场参与-政府效率-社会环境”四种组态;区域创新发展驱动路径具有多重并发、殊途同归和非对称性的特点;不同要素之间具有替代关系且存在空间情境差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凌镜
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引,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培养大量创新创业型人才,新发展理念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通过对新发展理念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之间关系的梳理,分析高职创新创业文化自信的主要来源及其内涵,进而提出新发展理念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文化自信的构建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来新安
文章在对创业者特征、创业环境与创业绩效相关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创业者特征、创业环境与创业绩效的概念性框架。该研究不但全面总结了创业者特征、创业环境与创业绩效的相关理论,也将为相关的实证研究奠定理论框架。
关键词:
创业者特征 创业环境 创业绩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童藤
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对武汉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武汉创新成绩卓著,科技金融创新尤为突出。本文对湖北省武汉市科技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武汉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借鉴国内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中的经验,明确提出武汉市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科技创新 武汉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汤尚颖
20世纪后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大融合和大发展的态势,产业聚集区(产业园区、开发区等)、城市聚集区(城市群、带)等区域空间形态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它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以区域空间形态创新为主导的新时期。为推进我国区域空间形态创新的快速发展,笔者在总结中国中部地区区域空间形态创新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分区域、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推进为主要内容的中部地区区域空间形态创新分层发展模式。
关键词:
区域空间形态创新 分层发展 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尹喆 周密
区域协同创新是以创新型企业为引领和主体,以载体平台、创新部门和结构调整为主要方式,实现区域创新发展的过程。以这一过程的内在机理为指引,发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创新存在创新型企业的支撑和核心引领作用不突出、创新载体整合力度不足、创新部门分割、结构调整的内在动力不足等制约问题。未来应该通过培育明星企业和企业家、建设创新生态系统、吸引创新资源、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等方式,从企业、载体、部门、结构等对协同创新路径进行优化。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创新 路径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建军 孙大尉 赵启兰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实现我国经济安全稳定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立足供应链与"双循环"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度揭示供应链促进"双循环"的形成机理,即通过锻造供应链的韧性,提升供应链的柔性,促进国内大循环;通过增强供应链的安全性和自主可控能力,实现"双循环"的互促协调;通过提高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优化国内大循环的质量,疏通国际经济循环的堵点,进而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基于供应链的新视角,通过供应链跨境协同将由需求侧、供给侧、供应链本身的结构优化与机制创新所形成的内循环与外循环有机结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嵌套、互促协调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完整理论框架。最后,基于供应链视域提出助力"双循环"实现的具体路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嵩
创业网络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对于创业网络概念本身还缺乏系统化的概念框架。本文对创业网络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且从关系主体、关系属性、关系产出三个维度对创业网络概念内涵进行了探讨,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创业网络三维概念模型。
关键词:
创业网络 概念模型 维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政利 张飒 张辉
现代大学后勤系统是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认识并准确把握其后勤发展规律及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明晰新时期高等学校后勤发展方向。结合沈阳农业大学实际,通过对新时期后勤工作的深入剖析和对高等学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深入探索,明确了现代大学后勤"十三五"发展目标。当前,现代大学后勤存在市场化和公益化不易区分、后勤专业人才匮乏、后勤员工素质亟待提高、后勤服务不规范、监管不严格和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后勤保障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与现代大学的发展要求仍有差距。"十三五"期间现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昌丽
贵阳市的创业创新在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近几年坚持以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作为总需求,以发展大数据产业为总引领,以实施"百千万工程"和"十百千计划"为总抓手,确保产业转型发展。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导促进机制还有待完善。本文在对贵阳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找准推进创业创新中存在的五个突出问题,然后从政府引导保障等七个方面,探索贵阳市建立健全创业创新的引导促进机制。
关键词:
创业创新 引导促进 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韦齐齐
国家经济水平迅速提升、市场结构发生转变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与创新能力因此成为高校考核人才的重要标准。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一直存在就业难、就业竞争激烈的问题,国家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纷纷出台并实施许多针对性政策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以便推动各行业领域的技术、产业创新,开辟更多产业空间。可从新时代发展趋势来看,高校与学生虽已意识到个体创新创业的良好发展前景,但因传统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影响极为深远,所以,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发展仍存一定难度,致使社会创新创业水平不高。对此,本文将结合张强、廖成中编著的《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分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发展状况,并从产教融合视角探索益于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创新实践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