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17)
2023(15708)
2022(13423)
2021(12366)
2020(10437)
2019(23555)
2018(23454)
2017(45209)
2016(24417)
2015(27411)
2014(26450)
2013(26196)
2012(23804)
2011(21272)
2010(21270)
2009(19589)
2008(19528)
2007(17415)
2006(15341)
2005(13629)
作者
(68112)
(56770)
(56450)
(53461)
(36254)
(27042)
(25492)
(22030)
(21350)
(20430)
(19321)
(19129)
(18228)
(17877)
(17305)
(17231)
(16992)
(16626)
(16239)
(16204)
(13981)
(13837)
(13594)
(13017)
(12671)
(12616)
(12598)
(12551)
(11253)
(11221)
学科
(101009)
经济(100898)
(95742)
(86431)
企业(86431)
管理(85565)
方法(45038)
数学(35328)
数学方法(34952)
业经(32086)
(30801)
(30052)
中国(25833)
技术(22776)
(22155)
财务(22092)
财务管理(22070)
农业(21862)
企业财务(20886)
理论(20742)
地方(19788)
(19433)
(18578)
(17506)
贸易(17493)
(17453)
(17398)
(16962)
(16739)
环境(14955)
机构
学院(344854)
大学(340660)
管理(144306)
(140098)
经济(137226)
理学(124741)
理学院(123469)
管理学(121718)
管理学院(121063)
研究(108326)
中国(82730)
(72012)
科学(65433)
(64006)
(53087)
(52815)
财经(51364)
(51327)
业大(49285)
中心(48774)
研究所(47781)
(46681)
北京(45031)
(42908)
师范(42580)
(41497)
农业(41402)
经济学(40888)
(39729)
商学(39200)
基金
项目(232259)
科学(184850)
研究(173997)
基金(168693)
(144972)
国家(143670)
科学基金(126111)
社会(110404)
社会科(104743)
社会科学(104718)
(92285)
基金项目(89883)
自然(81214)
自然科(79411)
自然科学(79396)
教育(79025)
自然科学基金(78026)
(75531)
编号(71264)
资助(68244)
成果(56409)
(52637)
重点(51130)
(50665)
(49930)
课题(48495)
创新(48265)
国家社会(44907)
(44736)
项目编号(44656)
期刊
(156843)
经济(156843)
研究(101782)
中国(65421)
管理(58528)
(50895)
(49364)
学报(47805)
科学(46916)
教育(38695)
大学(37171)
学学(34966)
农业(34670)
技术(32508)
(29162)
金融(29162)
业经(28446)
财经(25096)
经济研究(24316)
(21541)
(20586)
问题(20004)
技术经济(19360)
科技(17949)
现代(17643)
图书(17115)
商业(16772)
理论(16240)
财会(15030)
实践(14670)
共检索到506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鹤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旨在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就业问题以及束缚我国创业创新发展的双创文化缺失问题。"双创"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首先明确一个问题,即创业创新的主体问题。创业创新的主体是人,而人才只有形成集聚效应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本文认为,当前我国要采取市场和政府相协作的人才集聚模式,满足人才发展的各级需求,吸引、培养人才并且真正留住人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鹤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旨在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就业问题以及束缚我国创业创新发展的双创文化缺失问题。"双创"要想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首先明确一个问题,即创业创新的主体问题。创业创新的主体是人,而人才只有形成集聚效应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本文认为,当前我国要采取市场和政府相协作的人才集聚模式,满足人才发展的各级需求,吸引、培养人才并且真正留住人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永生  
人才集聚是人才集中流动的过程和结果,实现了人才动态配置、组合、再配置、再组合,达到一定程度会形成人才高地,产生人才集聚效应。企业集聚人才须防止人才流失和避免人才集聚陷阱。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收入因素、精神因素和管理因素分别以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或个人主导型模式实现企业人才集聚,并强化对人才的教育培训开发、人才流失的防范、引进和激励人才。人才集聚的创新,包括采取以个人主导型为主的复合型人才集聚模式、立足本地人才和防止人才浪费。
[期刊] 改革  [作者] 蒲惠荧  苏启林  
通过对我国31省(区、市)创业投资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测量,得出我国创业投资具有较强的全局空间相关性、集聚性与空间溢出异质性等特征。对影响创业投资集聚和空间溢出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得出,我国创业投资活动主要受区域创新资源、金融发达程度与政府支持性政策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创业投资集聚的相互关系不明显,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IPO成功经验对创业投资空间集聚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瑞萍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其成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了我国传统服务业全面升级,高端服务业呈现出集聚化发展的新局面。本文基于科技创新驱动的相关理论,对我国高端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我国高端服务业集聚的驱动机制建设及其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互作用效应,对于创新驱动战略发展下高端服务业如何实现高效的集聚发展提出策略建议。最后,基于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为论点、论据提供了真实及客观的分析,对于推动我国高端服务业最大化发挥集聚效应,进一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瑞萍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其成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了我国传统服务业全面升级,高端服务业呈现出集聚化发展的新局面。本文基于科技创新驱动的相关理论,对我国高端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我国高端服务业集聚的驱动机制建设及其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互作用效应,对于创新驱动战略发展下高端服务业如何实现高效的集聚发展提出策略建议。最后,基于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为论点、论据提供了真实及客观的分析,对于推动我国高端服务业最大化发挥集聚效应,进一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有重要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辜胜阻  曹誉波  庄芹芹  
创业板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创新型和高成长型企业,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金融支持。相对于美国纳斯达克等成熟创业板市场,我国创业板现行制度安排有许多不足,上市发行、市场交易、再融资、退市转板等方面的制度影响了上市企业的融资效率和创新质量,均需进一步完善。改革创业板市场,强化资本市场对企业创新的支持,要市场化与法治化"双轮驱动"。要完善创业板企业发行上市标准和上市审核制度、逐步引入做市商交易制度、完善再融资制度、构建创业板退市制度,让创业板市场与高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相得益彰;同时,要完善资本市场法治体系,实行依法治市。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小勇  龙小宁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专利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2001年、2005年、2006年以及2007年的企业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产业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以探讨产业集聚是否能够促进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研究发现:产业集聚显著促进了专利的产出效率,其中,本地化经济效应显著而城市化经济效应不显著;平均来看,本地化经济效应解释了我国企业2001年至2007年专利数量对数增长的9. 6%。研究还发现,较高水平的研发支出或人力资本有助于企业获得本地化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是近年来我国企业专利获取数量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其有助于整个国家创新效率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发挥集聚经济效应,企业和地方政府应重视研发支出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技能人才的引进。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放   蒋国梁  
本文基于中国省级层面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产业集聚的创新效应。研究发现:数字产业集聚提高了数字产业创新能力,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产业集聚能够通过吸引研发投资和创新人才提高数字产业创新能力;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产业集聚对数字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作用更强;同时,本文还发现,数字产业集聚提高了传统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马军伟  
有研究表明,创业投资并不遵循均衡发展的规律,而是表现出一定的集聚性。创业投资的集聚性不仅仅表现为地域集聚,而且还表现为投资产业和投资阶段的集聚。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围绕创业投资地域、产业和阶段集聚这三种主要集聚方式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系统述评,然后从现象出发对各种创业投资集聚的驱动因素和影响效应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分析,最后基于对创业投资集聚研究现状的详细剖析,有针对性地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屈艺  
高校作为创新的源泉,其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影响到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也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所在,关系到高校的创新发展水平。本文依据我国高校在人才创新的有效做法,分析了高校在人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校实际,从奠定人才强校战略地位的高度提出相关对策保障人才创新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华蓉晖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愈来愈成为创新产业集聚的中心。斯坦福大学在硅谷的作用表明,大学主动与业界互利合作,能充分发挥其作为"知识服务平台"的作用,把不同方向的人们聚拢来,将隐性知识从一个网络传播到能让它拥有更大价值的另一个网络,从而激发出创造力。在创业社区的形成过程中,研究能力强大的著名大学是关键因素之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俞立平  龙汉  
创新集聚必然影响创新速度,进而影响创新成果,创新速度与创新质量又是一对矛盾。本文将创新集聚、创新速度与创新成果置于同一框架下,基于面板联立方程模型、面板平滑转换模型、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综合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创新集聚对创新速度的负向机制大于正向机制,综合弹性为负。第二,创新集聚、创新速度对创新成果的弹性为正。第三,创新集聚具有创新质量提升机制,在降低创新速度的同时,提高了创新质量。第四,创新集聚降低了创新速度对创新成果的弹性,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正从创新速度提升向创新质量提升转型升级。最后提出优化调整创新集聚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提高创新质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西奎  胡蓓  
人才作为产业集群必备的竞争要素,是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升级的基本条件。只有集聚大量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产业集群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效应,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产业集群人才集聚的原因,应从人才、企业和政府三个角度出发,制定强化产业集群人才集聚效应的具体措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建丽  刘兵  梁林  
探讨科技人才集聚受到Allee效应影响时与区域创新环境共生演化问题。构建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环境互惠共生演化模型,分析共生演化模型的平衡点及稳定条件并以雄安新区为例,对不同的稳定条件进行仿真,进而提出促进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环境共生演化的策略。研究表明: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环境的演化趋势符合预设的共生演化模型运行轨迹;共生演化模型的稳定取决于Allee效应、科技人才集聚初始规模、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环境共生系数的取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