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73)
- 2023(15071)
- 2022(12545)
- 2021(11567)
- 2020(9879)
- 2019(22609)
- 2018(22198)
- 2017(43722)
- 2016(22953)
- 2015(25352)
- 2014(24895)
- 2013(24931)
- 2012(22492)
- 2011(19748)
- 2010(19740)
- 2009(18456)
- 2008(18480)
- 2007(16415)
- 2006(14140)
- 2005(12573)
- 学科
- 济(109071)
- 经济(108970)
- 业(103423)
- 企(94882)
- 企业(94882)
- 管理(89210)
- 方法(53701)
- 数学(44344)
- 数学方法(43972)
- 财(35805)
- 业经(33617)
- 农(29686)
- 务(27804)
- 财务(27767)
- 财务管理(27728)
- 企业财务(26519)
- 中国(23498)
- 技术(23019)
- 农业(21643)
- 制(19767)
- 地方(18502)
- 和(18456)
- 理论(17812)
- 划(17553)
- 策(16876)
- 贸(16679)
- 贸易(16666)
- 易(16171)
- 体(15298)
- 产业(15187)
- 机构
- 学院(329765)
- 大学(323709)
- 济(147264)
- 经济(144879)
- 管理(144793)
- 理学(125742)
- 理学院(124762)
- 管理学(123294)
- 管理学院(122669)
- 研究(93209)
- 中国(76223)
- 财(68708)
- 京(65056)
- 财经(55577)
- 科学(50780)
- 经(50596)
- 江(48125)
- 中心(44979)
- 经济学(44760)
- 农(43644)
- 所(42875)
- 业大(42260)
- 商学(41342)
- 财经大学(41296)
- 商学院(41004)
- 经济学院(40753)
- 北京(40141)
- 经济管理(38955)
- 研究所(38110)
- 州(38011)
- 基金
- 项目(218959)
- 科学(178084)
- 研究(164233)
- 基金(164013)
- 家(138573)
- 国家(137390)
- 科学基金(123909)
- 社会(109666)
- 社会科(104561)
- 社会科学(104536)
- 基金项目(87084)
- 省(85621)
- 自然(78925)
- 自然科(77140)
- 自然科学(77126)
- 自然科学基金(75883)
- 教育(74983)
- 划(69600)
- 资助(66706)
- 编号(65292)
- 创(51150)
- 部(49852)
- 成果(49750)
- 重点(47515)
- 发(47002)
- 创新(46921)
- 国家社会(45929)
- 人文(44458)
- 教育部(44380)
- 业(43931)
- 期刊
- 济(157838)
- 经济(157838)
- 研究(90669)
- 管理(60348)
- 财(58618)
- 中国(56899)
- 科学(39763)
- 农(38830)
- 学报(36670)
- 技术(32794)
- 大学(30406)
- 融(30320)
- 金融(30320)
- 学学(28952)
- 财经(28491)
- 业经(28040)
- 农业(27076)
- 经济研究(24831)
- 教育(24678)
- 经(24518)
- 问题(20776)
- 技术经济(20490)
- 财会(18101)
- 业(18023)
- 商业(17389)
- 策(16787)
- 统计(16766)
- 现代(16532)
- 贸(15967)
- 会计(15108)
共检索到476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斌 宋春霞
创业企业在决定是否引入产业投资者时总是面临两难:一方面需要从产业投资者那里获得互补资源,一方面又担心其干扰公司战略或侵占技术资源。本文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经验数据,分析创业企业在引入产业投资者时所考虑的因素,研究表明:当创业企业自身存在强烈互补性资源需求并具备一定风险防御能力时,才会引入外部产业股东。具体地说,创业企业的财务资本、生产性资源与市场性资源的需求程度与引入产业投资者正相关;创业企业技术性资源与产业投资者引入呈负相关,但其研发能力或创始股东的控制权较强时,这一负相关关系将弱化。
关键词:
创业企业 产业投资者 财务投资者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俊秀 郭旻瑞
文章以2013—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高管权力、政治关联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权力越大,企业创新投资越多;政治关联型企业创新投资少于非政治关联型企业,但知识型高管政治关联对企业创新投资具有促进作用。另外,不论企业是否为政治关联型企业,高管权力越强,企业创新投资越多,但政治关联可以扩大高管权力对企业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企业构建政治关联、提高创新投资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建 王鹏飞 李文佳 陈素蓉
本文选取2009~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的51家公司作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创新型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创新型企业存在着实际控制人权力过大的问题,其治理结构表现出较明显的内部人控制现象,而独立董事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并在公司绩效中得以体现。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较高的薪酬水平能够有效激励高管团队创造良好的业绩。由于风险投资机构追求短期收益以及成为公司股东的时间较短,风险投资的引入并没有为创新型企业带来更高绩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迪 杨超
本文引入高管团队断层理论,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基于财务金融背景而形成的高管团队断层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财务金融背景的高管与非财务金融背景高管所形成的高管团队断层对企业创新能力有负向影响,CEO权力强度对基于财务金融背景的高管团队断层与企业创新的负向影响关系有抑制作用,股权集中度对基于财务金融背景的高管团队断层与企业创新的负向影响关系有促进作用。以上结论说明,基于财务金融背景的高管团队断层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迪 杨超
本文引入高管团队断层理论,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基于财务金融背景而形成的高管团队断层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财务金融背景的高管与非财务金融背景高管所形成的高管团队断层对企业创新能力有负向影响,CEO权力强度对基于财务金融背景的高管团队断层与企业创新的负向影响关系有抑制作用,股权集中度对基于财务金融背景的高管团队断层与企业创新的负向影响关系有促进作用。以上结论说明,基于财务金融背景的高管团队断层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余渡 逯东 杨丹
本文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预期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深入研究了原始股激励这一最具有激励力度的分配方案的动因及其后果。研究发现,首先,从动因看,企业上市后的预期创新投入力度越大,其在上市前就越重视向核心员工分配原始股,即会给核心员工分配更大比例的原始股;其次,从后果看,更大比例的原始股激励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当公司本地人力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好或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时,原始股激励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基于获得原始股激励的员工的职位差异发现,仅有向高管团队员工提供原始股激励才能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而向其他职位员工(如监事会成员、核心技术员工和中层管理者)分配原始股的激励效果则有限。在当前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资本市场大力推动科创板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社会各方如何把握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原始股权激励这一新的观察视角。
关键词:
原始股激励 创新投入 创新能力 创业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乐菲菲 张金涛 齐莹莹
在政治关联—外部资源—研发投资作用机制中融入技术决策偏好的调节效用,采用2012-2015年创业板非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上述4个变量间关系及其理论模型。结果发现,在控制企业部分特征的影响后,政治关联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消极作用,但是引入外部资源会对该消极作用起到遮掩效用,而高管技术决策偏好能够反向调节政治关联对研发投资的消极作用,并且外部资源的遮掩效用与技术决策的调节效用互不干涉,进而揭示出政治关联影响企业研发投资的理论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傅凌玲
本文选取2009-2013年创业板上市355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公司治理、超募资金和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有利用超募资金来进行企业并购的现象发生。超募资金与企业并购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超募资金对公司进行实行并购的可能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这却对并购绩效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公司治理在高管薪酬等各项因素对超募资金的并购绩效起到了正向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超募资金 企业并购 并购绩效 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傅凌玲
本文选取2009-2013年创业板上市355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公司治理、超募资金和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有利用超募资金来进行企业并购的现象发生。超募资金与企业并购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超募资金对公司进行实行并购的可能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这却对并购绩效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公司治理在高管薪酬等各项因素对超募资金的并购绩效起到了正向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
超募资金 企业并购 并购绩效 公司治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超颖 蒋舒阳 潘镇
本文以知识管理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利用2010-2015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投资挤占、创新平衡转移、组织冗余以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创业企业投资挤占会积极预测企业的负向创新平衡转移,却会消极预测企业的正向创新平衡转移;进一步地,负向创新平衡转移会正面影响创业企业的短期绩效,而正向创新平衡转移会正面影响创业企业的长期绩效;最后,创业企业中的组织冗余会加剧投资挤占与创新平衡转移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为创业企业理解如何充分调动资源以保持竞争优势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超颖 蒋舒阳 潘镇
本文以知识管理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利用2010-2015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投资挤占、创新平衡转移、组织冗余以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创业企业投资挤占会积极预测企业的负向创新平衡转移,却会消极预测企业的正向创新平衡转移;进一步地,负向创新平衡转移会正面影响创业企业的短期绩效,而正向创新平衡转移会正面影响创业企业的长期绩效;最后,创业企业中的组织冗余会加剧投资挤占与创新平衡转移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为创业企业理解如何充分调动资源以保持竞争优势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业韬 王成军 刘渐和
本文通过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与技术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发现,高管持股与企业研发支出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高管的股权激励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创新投入。同时还发现高管人员中技术背景可以促进企业研发;由于创业板公司的特征,领导结构并不显著影响企业研发。
关键词:
高管持股 R&D 激励 创新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泽南
本文选用创业板上市公司2009-2014年数据,实证检验高管政治关联、过度自信对成本粘性的作用机理与运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拥有政治关联的公司,成本粘性显著增强;高管过度自信程度越高,成本粘性增强的趋势越明显。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政治关联与过度自信的交互作用对成本粘性具有较强地正向放大作用,即过度自信且具有政治资源优势的高管将推进成本粘性的提升。本文将制度环境和管理者背景特征紧密结合,揭示了高管政治关联与过度自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本性态的影响,对于深化认识创业企业成本管控模式与策略、识别高管情绪及其产生的行为后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政治关联 过度自信 成本粘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见丽
本文以中国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参与并不能为高新技术企业带来更多技术创新资源,也不能促使高新技术企业创造更多技术创新成果和效益,风险投资未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这一结论与利用创业板的融资功能,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初衷不符。为了提升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创业板监管当局应当以技术创新和成长性为尺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创业板发行审核、保荐、新股询价、股票禁售以及退市等制度。
关键词:
风险投资 创业板 高新技术企业 技术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项桂娥 吴铖铖 胡晓明
创新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引领企业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必然选择。选取2015—202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内源融资、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对创新投资的影响,并考察融资约束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内源融资对创新投资具有正向作用,且内源融资的促进作用强于外源融资;(2)股权融资对创新投资表现出明显的推动效应;(3)债务融资对创新投资表现出明显的负向效应;(4)融资约束对创新投资具有抑制作用,且其负向调节企业外源融资对创新投资的影响。因此,企业应持续发挥内源融资的主渠道作用,降低企业融资受约束程度,为提升创新投资水平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来自中小创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分析——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风险投资的选择方向:“好苹果”抑或“坏苹果”——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IPO超募与投资效率研究——基于创业板市场的经验证据
债务期限结构与研发投资——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商业信用融资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连锁董事网络嵌入、认知距离与民营创业企业成长——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VC是更积极的投资者吗?——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投入的证据
上游威胁、管理者背景特征与研发投资——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风险投资对上市企业IPO后绩效的影响——基于创业板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