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18)
2023(7544)
2022(6340)
2021(6166)
2020(5019)
2019(11533)
2018(11223)
2017(21986)
2016(11563)
2015(13168)
2014(13091)
2013(13186)
2012(12517)
2011(11592)
2010(11452)
2009(10746)
2008(10420)
2007(9079)
2006(8175)
2005(7597)
作者
(31346)
(26181)
(26051)
(25367)
(16899)
(12312)
(11944)
(10200)
(10161)
(9385)
(9154)
(8651)
(8562)
(8505)
(8307)
(8286)
(7934)
(7679)
(7582)
(7309)
(6767)
(6269)
(6266)
(6053)
(5964)
(5956)
(5802)
(5590)
(5262)
(5119)
学科
(52589)
经济(52533)
管理(31230)
(29292)
方法(24108)
数学(22518)
数学方法(22331)
(21467)
企业(21467)
中国(17779)
(15256)
贸易(15249)
(15154)
(14999)
(12822)
(10440)
(9788)
(9787)
银行(9785)
(9562)
农业(9516)
业经(9330)
(9133)
金融(9133)
环境(7735)
及其(7729)
(7519)
地方(7460)
(7435)
关系(7072)
机构
大学(168549)
学院(168029)
(86750)
经济(85429)
管理(64614)
研究(63385)
理学(54994)
理学院(54464)
管理学(53859)
管理学院(53551)
中国(52890)
(39302)
(35446)
科学(32572)
(31138)
财经(31021)
经济学(28836)
(28547)
中心(28258)
研究所(28029)
经济学院(26003)
北京(23549)
财经大学(23227)
(23040)
(22542)
(22505)
(20715)
师范(20600)
业大(19002)
科学院(18767)
基金
项目(106393)
科学(85988)
基金(81700)
研究(80366)
(70164)
国家(69633)
科学基金(59923)
社会(55169)
社会科(52573)
社会科学(52566)
基金项目(41196)
教育(36324)
(36285)
自然(36158)
资助(35557)
自然科(35365)
自然科学(35358)
自然科学基金(34755)
(31924)
编号(30876)
(26352)
成果(25347)
国家社会(24353)
中国(24094)
重点(23511)
教育部(23309)
(22978)
人文(22036)
课题(21505)
(21503)
期刊
(94830)
经济(94830)
研究(58922)
中国(31894)
(27103)
管理(24608)
(23900)
金融(23900)
科学(21163)
(20288)
学报(19398)
经济研究(18293)
财经(15911)
大学(15879)
学学(14941)
农业(14026)
教育(13836)
(13818)
(13749)
业经(13619)
技术(13002)
国际(12768)
问题(12232)
世界(11760)
统计(8940)
技术经济(8552)
(8100)
商业(8061)
理论(7837)
(7679)
共检索到263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新强  汪伟  杨坤  
通过选取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本文采用SVAR方法得出货币政策影响实际产出和居民消费的经验事实: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增加产出的同时,抑制了居民消费,长期内则导致产出超调和消费持续性。基于刚性储蓄的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不仅可以较好的解释上述事实,而且可以产生扩张性货币政策具有流动性效应的特征事实。基于该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表明,刚性储蓄下的流动性效应和可贷资金效应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实际产出的主要传导机制,价格粘性和投资调整成本则是导致产出超调的主要因素;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刚性储蓄家庭的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抑制居民消费,而居民的消费习惯则是产生消费持续性的重要原因。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小花  
我国居民的"高储蓄,低消费"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居民作为宏观经济重要的微观基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终落脚点,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对货币政策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居民消费储蓄行为这一微观主体行为为基础,选用2000年第四季度至2014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群  
结合居民消费、储蓄理论以及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理论,本文发现我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消费升级出现障碍;消费供需结构不对称,面临不确定性以及流动性约束;受利率变动影响的支出占比不断提高;金融资产组合不断丰富,然而股票市场的参与面仍然有限。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由于中央银行作用于居民消费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多,致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程度不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卢盛荣  邹文杰  
本文通过使用面板数据对影响货币政策地区效应的微观基础-我国省际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时间贴现因子、风险厌恶系数、跨期替代弹性、综合效应因子等影响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参数在我国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我国省际居民消费储蓄对利率的敏感性各不相同,进而使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伟军  方霞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居民消费储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参数在我国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区域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应不一致,从而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扬  
正是因为储蓄率较高,我国经济才得以长期保持高投资和高出口。也正是由于高投资和高出口与高储蓄相互适应,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才得以顺利展开,并且在总体物价水平没有较大上涨的条件下,创造了连续多年高增长的奇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尹洪霞  
通货紧缩的代价是失业率持续上升和大量生产能力和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对一个面对巨大人口与就业的国家来说, 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是必要的。很多经济学者把需求不足的原因归结为收入增长的减缓, 笔者并不否认这一观点, 同时认为导致需求不足的更重要的原因是过度储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启中  
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理论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大力组织居民储蓄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稳定市场物价。其理由是组织居民储蓄是回笼货币的一个重要渠道,将居民的货币收入转化为储蓄存款能推迟购买力的实现,缓和市场供求的矛盾,减轻对市场的压力,从而能实现市场供求的平衡和一般物价水平的稳定。对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隽亭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上升,1997年底已高达46200亿元,尽管我国从1996年5月1日起连续6次降低利率,居民储蓄存款仍有增无减,目前已突破5亿元大关。这意味着全国平均每人储蓄4000元,意味着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还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汪洋  
基于理论界对邮政储蓄的不同认识,以及邮政储蓄、政策性金融与中央银行三者之间的资金往来和利率关系,揭示了在现行金融格局下,邮政储蓄转存制度是导致目前农村资金净外流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历史的角度对邮政储蓄业务开办的背景和转存人民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时期的作用作出了评价;从货币政策操作的角度指出了邮政储蓄改革可能造成的实质性影响。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宏涛  吴伟军  熊志发  
运用有向无环图(DAG),分析了财政货币政策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并研究了2017年以来中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过渡效应。研究表明,财政政策主要通过"税收机制"影响居民消费,在短期内企业所得税对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影响,在长期内消费税与企业所得税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较大,而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对居民消费的解释力度都较小。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贷机制"影响居民消费,利率只在长期对居民消费有影响,而货币供给量和贷款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有较大影响。2017年实施的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过渡效应。建议政府灵活运用税收政策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央行短期要重视信贷机制,长期则要重视利率机制的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杭斌  申春兰  
本文首先讨论了用城镇居民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家庭负担率并测度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合理性,然后利用我国1996年~2000年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资料,对预防性储蓄动机与居民消费及利率政策效果的关系进行了经济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预防性储蓄动机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负效应;(2)利率下调本身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是明显的。但由于利率下调与预防性动机增强对消费的作用正好相反,前者的作用被后者抵消了;(3)制止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乱收费、乱涨价以及增加就业或提高对困难家庭的补助,是弱化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有效措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开焰  蔡雪雄  
针对我国居民消费率不断下降的态势,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误差纠正模型(ECM)基础上,本文运用DAG技术,研究了宏观调控政策工具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同期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长期中,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存在同期因果关系,货币政策则没有;短期中,财政扩张导致信贷扩张,由于消费信贷尚处起步阶段,信贷渠道影响居民消费效果甚微。货币渠道比信贷渠道能更有效地影响居民消费,两渠道之间相互影响,有同期因果关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龙少波  陈璋  胡国良  
本文研究货币政策、房价波动对消费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并确定货币政策与房价对消费影响的两条具体路径。研究表明,我国存在货币政策对消费影响的直接路径,也存在房价通过货币政策影响消费的间接路径。而且,这两种路径对消费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的时变特征。但是,房价对消费影响的直接效应不存在,货币政策通过房价影响消费的间接效应也不存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袁芳英  许先普  
本文基于封闭条件下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攀比效应条件下货币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假定存在消费的外部性,如果居民过度攀比则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减少福利,货币政策的福利效应取决于消费的外部性与垄断扭曲的相对力量。利用VAR模型和IRF进行检验并证实我国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了差异性影响,货币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的累积效应呈放大趋势,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的累积效应长期趋于稳定。提出了我国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对城乡居民消费进行干预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