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8)
2023(1485)
2022(1313)
2021(1172)
2020(1111)
2019(2780)
2018(2616)
2017(4976)
2016(2365)
2015(2417)
2014(2161)
2013(2251)
2012(2126)
2011(2003)
2010(2145)
2009(1914)
2008(1903)
2007(1693)
2006(1672)
2005(1635)
作者
(6497)
(5535)
(5268)
(5235)
(3554)
(2612)
(2454)
(2089)
(2067)
(2033)
(1868)
(1847)
(1757)
(1739)
(1722)
(1710)
(1575)
(1555)
(1524)
(1440)
(1396)
(1395)
(1321)
(1271)
(1194)
(1187)
(1181)
(1176)
(1140)
(1126)
学科
(11644)
经济(11634)
管理(5235)
(4617)
(3749)
企业(3749)
中国(3371)
方法(3290)
关系(3036)
(2716)
数学(2623)
数学方法(2542)
(2528)
经济关系(2481)
地方(2429)
对外(2385)
外经(2255)
对外经济(2241)
(2236)
理论(1998)
(1993)
业经(1973)
(1889)
贸易(1885)
(1809)
农业(1707)
(1651)
金融(1651)
(1564)
(1536)
机构
大学(32253)
学院(30318)
(13838)
经济(13593)
研究(13286)
管理(10627)
中国(10010)
理学(8703)
理学院(8591)
管理学(8350)
管理学院(8280)
(7527)
科学(7145)
(7047)
(6821)
研究所(6015)
(5678)
中心(5577)
(5414)
财经(5070)
北京(5037)
(4839)
(4654)
师范(4625)
(4609)
经济学(4299)
农业(4233)
(4170)
业大(4167)
(4036)
基金
项目(18988)
科学(14963)
研究(14334)
基金(14072)
(12603)
国家(12502)
科学基金(10346)
社会(9366)
社会科(8897)
社会科学(8893)
基金项目(7024)
(6824)
教育(6647)
自然(6164)
自然科(6055)
自然科学(6052)
(5993)
自然科学基金(5926)
资助(5755)
编号(5488)
成果(5038)
重点(4483)
(4360)
(4223)
国家社会(4196)
课题(4112)
(4103)
教育部(3827)
(3817)
大学(3726)
期刊
(16971)
经济(16971)
研究(12243)
中国(9613)
(5767)
教育(5519)
学报(5488)
(5209)
管理(5200)
科学(4874)
大学(4412)
学学(3837)
(3340)
金融(3340)
农业(3160)
经济研究(3047)
技术(3018)
财经(2789)
(2527)
(2489)
问题(2207)
(2153)
国际(2150)
业经(2129)
图书(2085)
世界(1922)
书馆(1673)
图书馆(1673)
(1656)
技术经济(1598)
共检索到56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丁千城  
一我一直觉得现代人想要研究刘邦是困难的,就像现代人不容易理解周易一样。这种困难的表层原因有二:一是史料的缺失,翻遍相关史书,刘邦依然是让人困惑的;二是史书作者的偏颇,《汉书》把刘邦写成一个神,《史记》倒想把刘邦写成一个人,但想象的幅度过大,仿佛是小说家的笔法。最本质的困难在于,我们是现代人,或者说是被现代文明污染了的人,被当代教育格式化了的人,无法以一种清零的姿态、一种空洞明澈的眼光去观照刘邦。不过,即使困难多多,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刘邦是一个大人物。刘邦的"大",不仅仅在于他爬上了皇帝的宝座。在我看来,刘邦的成功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强  
最近看了一篇小文章,联想到日常从事的财务工作,感触颇深,特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刘邦出身农家,且颇有顽劣之名,然而其能成为开创四百多年汉家王朝的开国皇帝,对其缘由人们议论两千年不绝,且难有定论。最近与友人聊天,偶涉这一话题,我把自己的看法与友人分享,竟获击掌称道,故此把主要观点罗列于下,供大家品评。刘邦"真"想得天下。刘邦想得天下。这话听起来特别像一句废话,谁不想得天下?所以我特别在前面加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梁尚敏  
西南财经大学刘邦驰教授等所著的《中国当代财政经济学》,是一本贴近中国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财政学著作,现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各高等院校先后出版了一大批财政学教材和财政学专门著作。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浦江  
在金代历史上,女真人与汉人之间的土地争端是一个牵动着诸多层面的关键性问题。就其大者而言之,一方面,土地争端是与女真人向中原地区的大规模移民,与女真人的汉化和封建化进程分不开的;另一方面,土地争端又形成为金代中后期民族矛盾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直接导致了金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农民起义——红袄军起义。有鉴于此,本文将围绕女真人与汉人的土地之争,对上述有关金代历史的重大问题进行一番新的审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艳菊  
通过对刘易斯转折点理论与测度方法的研究,本文剖析了其争论产生的实质,认为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争论形成的根源具有特殊性,只有追溯刘易斯转折点本源,厘清刘易斯第一转折点(短缺点)和第二转折点(商业化点),并根植于中国二元经济转型背景,对模型的假设条件和设定形式给予适当修正,还原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才能建立合理的、准确的刘易斯转折点的判断标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文溥  熊英  
本文从社会再生产循环及社会产品实现的角度对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进行研究。论文分别在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用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中的不变劳动工资假定并结合产品市场出清进行论证。研究证明:由于只考虑劳动力市场而忽略产品市场的实现问题,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的结论——只有当二元经济越过了"刘易斯拐点",实际的劳动工资水平才能明显提高——无论是在封闭经济或开放经济条件下都是不能成立的。在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无论是一元经济,还是向一元经济转轨的二元经济,劳动工资都应当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提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天祥  朱晶  
刘易斯转折点是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对于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已经出现,学界仍分歧较大。本文在对刘易斯模型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从剩余劳动力测算、人口流量与存量争论、工资上升原因解释及其他指标解读等方面对相关学者的观点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整理,并据此指明了进一步研究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转变问题的方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庞博  
~~
关键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斌  
地方政府竞争是财政联邦主义经济分权化政策的结果,关于分权政策的理论国内外存在较大分歧,世界各国政府分权化政策也产生了不同经验与结果。本文对财政联邦主义以及分权化产生的地方政府竞争相关研究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综述。地方政府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已经是当代世界经济的最重要现象,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面临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建青  
一个村庄50年的城市化变迁——保定市颉庄乡薛刘营村调查徐建青农村城市化可以有二种类型,或者说有二条道路,一种是通过农村工业化实现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向城市、城镇集中,以及随之而来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建设和发展;另一种是城市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毅  
本文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构建了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型,重新阐释了刘易斯二元经济增长理论的思想。本文分析表明,刘易斯二元经济增长模型实际上是一个AK模型,这一点是以几何图示给出的刘易斯模型所无法揭示的。另外,劳动力无限供给所形成的微观机制上的AK类型的持续增长,也被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所忽略。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顾烨青  
披露了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早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进一步探究了先生由哲学转向图书馆学的原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柯龙山  
农民工经济权力与工资水平的博弈是"民工荒"的问题所在,据此可知刘易斯模型是一个动态的水平面,而不仅仅是静态的水平线,中国的实际情况表明刘易斯转折点将比预期提前到达,要求巩固民工权益保障的既定成效,产业结构优化与农民工职业培训相结合,适时适度调整计划生育人口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永丽  景文超  
本文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与刘易斯转折点等问题,用人口问题为主线连接起来,指出中国已跨越第一个刘易斯转折点,正在向第二个刘易斯转折点过渡,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结构转型、人口转变、体制转轨等结构性问题相互重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解决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加快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向一元结构转换的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推进深层次、综合配套的体制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