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380)
- 2022(1286)
- 2021(1129)
- 2020(1094)
- 2019(2493)
- 2018(2629)
- 2017(4678)
- 2016(2841)
- 2015(3166)
- 2014(3393)
- 2013(3457)
- 2012(3424)
- 2011(3214)
- 2010(3512)
- 2009(3362)
- 2008(3395)
- 2007(3133)
- 2006(2946)
- 2005(3005)
- 2004(2526)
- 学科
- 济(10008)
- 经济(9983)
- 管理(8815)
- 业(7701)
- 企(6950)
- 企业(6950)
- 中国(4174)
- 制(3791)
- 学(3515)
- 财(3454)
- 农(3103)
- 银(3032)
- 银行(3031)
- 理论(3029)
- 行(2923)
- 教育(2829)
- 业经(2663)
- 方法(2652)
- 融(2562)
- 金融(2562)
- 地方(2347)
- 体(2233)
- 和(2117)
- 度(2077)
- 制度(2076)
- 策(2022)
- 农业(1972)
- 务(1930)
- 财务(1915)
- 财务管理(1910)
- 机构
- 大学(41613)
- 学院(38892)
- 济(15278)
- 经济(14800)
- 管理(14660)
- 研究(14491)
- 中国(12679)
- 理学(11753)
- 理学院(11599)
- 管理学(11406)
- 管理学院(11321)
- 京(9499)
- 财(9403)
- 江(8207)
- 科学(7684)
- 中心(7453)
- 所(7250)
- 范(6688)
- 师范(6652)
- 财经(6626)
- 北京(6487)
- 州(6242)
- 研究所(6186)
- 经(5911)
- 省(5571)
- 师范大学(5442)
- 农(5306)
- 教育(5182)
- 人民(5021)
- 银(4960)
共检索到75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焦印亭
刘辰翁是宋末元初影响颇大的诗人、词人和文学评论家,他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但学界鲜有论及这些著述的编刻流传情况,本文对其《须溪先生记钞》、《须溪集》、《须溪四景诗》等进行了详细考述。
关键词:
刘辰翁 编刻 流传 文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翔明 张睫
刘辰翁的文学思想丰富而深刻,藉由其文学创作与评点可知其大致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词与诗、文并重的文体观;其二,崇尚"自然"的创作、鉴赏观;其三,重刚健、赏素朴的风格论。
关键词:
刘辰翁 文学思想 文体观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乔红霞
海琼玉蟾先生是首位有文集传世的海南人士,研究他的文集《海琼玉蟾先生文集》版本流传,对我国文学、宗教及海南地方文献建设均有重要价值。该书最早版本为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彭耜刻本,现存最早版本为明朱权重编的明正统七年(1442年)宁藩刻本(仙本),此外,较早的版本还有明万历时期何继高等编校的明桂芳堂、省吾堂等刊本。以此书为底本编刻成的其他明清善本有:《白玉蟾海琼摘稿》唐胄刻本、明手抄本《海琼白真人文集》、明刻《新刻琼白先生集》及清刻《海琼白真人全集》八卷本、十卷本。
关键词:
《海琼玉蟾先生文集》 白玉蟾 版本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邢云龙
上海博物馆藏宋刊《谢幼槃文集》十卷,是北宋末临川名士谢薖的现存唯一诗文合集初刻本。绍兴壬申年(1152),此本与谢逸《溪堂集》二十卷同时由抚州州学锓梓。自宋以降,该书世所罕觏,辗转流传至东瀛后,迭经狩谷棭斋、浅野长祚和向山黄村等名家庋藏。19世纪80年代初,杨守敬出访日本觅得此书,携回中国并手书跋附于卷末,旋即又售予潘祖荫滂喜斋,此后归于孙伯渊之手并捐藏至上海博物馆。该本是谢薖文集刊印流播的诸版之祖本,极具版本文献价值,对于考察谢薖与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总集之局部递嬗以及《两宋名贤小集》成书性质等,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玉宝
《文海披沙》是晚明福建文坛诗人、学者谢肇淛的笔记体著作。谢氏去世后,很多作品流传到东邻日本,并在日本多次刊刻,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键词:
文海披沙 日本 传播 刊刻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杜学林
国家图书馆藏文谠注王俦补注《新刊经进详注昌黎先生文集》是现存较早的宋代韩集注本,此书成书以来,一直流传不广,南宋至清初公私书目罕见著录。清代前期,徐乾学、汪士钟始见收藏,道光之后入藏杨氏海源阁,经杨以增、杨绍和、杨保彝、杨承训四代递藏,最终由杨承训将其与部分善本古籍抵押天津盐业银行,这批古籍后来收归国有,此书亦随同进入国家图书馆。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侯体健
作为一部自具特色的宋代学术笔记,《履斋示儿编》在观点上刻意求新,文献上广泛搜罗,又善于类比材料,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意义,但也存在穿凿文意、疏于考订等缺点。这部笔记的版本传承比较复杂,今比对各地藏版,可考订出它的版本系统和流传情况,大略分为元刘氏学礼堂刻本系统、明潘膺祉如韦馆刻本系统和四库全书抄本系统三种,这对我们正确使用该书具有相当价值。
关键词:
孙奕 履斋示儿编 学术得失 版本流传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福标
韩愈文集在清同治时有广州刻本,此本后经理学大师陈澧及其子陈宗颖批点,对韩文的义理颇多发明。此批点本是考察晚清岭南学术界对韩文接受情况的珍贵文献。
关键词:
韩文 陈澧 陈宗颖 批点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明
张溥编《百三名家集》以《七十二家集》为基础,而《七十二家集》又受到汪士贤所辑三种丛编本的影响。汪士贤所编三种丛编本以《二十一名家集》为最早,《诸家文集》增刻《梁昭明太子文集》和《总论》,其余各集据此编重印。《诸名家集》则以《二十一名家集》为底本而重刻,从而釐清了各丛编之间的版本关系,同时订正了版本著录中存在的讹误。根据张燮所撰《凡例》及致友人信札,阐述了《七十二家集》的编纂和刊刻情况。《百三名家集》存在随文附刻句读的特点,此当属该编影响远逾《七十二家集》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汉魏六朝人集 丛编本 编撰 刊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康尔琴
姚广孝为明初著名僧人,策动"靖难之役",成就永乐大业。在诗文方面很有成就,为高启"北郭十友"之一。本文就其诗文集的几个版本进行了考述。
关键词:
姚广孝 诗文集 版本考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郭丽
明代刘绩是弘治三年进士,著书颇丰。刘绩《管子补注》主要馆藏于国家图书馆。与南宋初浙刻本相较,刘本增加了二十余条浙本原来没有的注解,能够帮助正确理解原文,亦可帮助考查《管子》注的传播源流。刘本在内容上补充浙本的不足,在文字上修订浙本用字的讹误,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陆贻典以宋本精校《管子补注》,校本和校语具有文献价值。
关键词:
《管子》 《管子补注》 刘绩本 陆贻典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唐晓云
明代刊本《新编对相四言》,是迄今存世最早的一部图文对相的、杂字类的蒙学读本。本文介绍了这一刊本的主要内容、刊刻年代,20世纪60年代出版过一个英文版,及至现今出版了忠实于原版的影印版。对于原版问世后流入民间,私家购藏,暂栖北图,最终被哥大东亚馆收藏的流传经过,本文作了简要的梳理。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黄睿 柳宏
"上图抄本"《刘端临先生文集》是刘宝楠所编地方文集《宝应文征》百余卷之一的新见草稿本。考察"上图抄本"成书缘由及其所收5篇佚文来源,可以大致复原《宝应文征》编纂过程。刘宝楠沿承家集《刘氏清芬集》采录同宗已故者诗文之泛收思路,改变地方文集《象求集》原本不收专集之标准,广采宝应诗文以呈现乡邦文学面貌。并且,借编纂《象求集》之契机,完善其中所收刘氏家族遗文,"上图抄本"便是其中代表成果。道光二十六年《象求集》稿本粗备且改名为《宝应文征》,但最终未能正式分卷编定刊行而逐渐散佚。"上图抄本"既是写手所录阶段性清本,遂也成为最终定本,具有填补目前研究《宝应文征》材料缺失的特殊文献价值。此外,厘清《宝应文征》编纂情形,也为考察家集与地方总集之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个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