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3)
- 2023(10054)
- 2022(8177)
- 2021(7736)
- 2020(6552)
- 2019(15124)
- 2018(15185)
- 2017(28496)
- 2016(15651)
- 2015(18107)
- 2014(18275)
- 2013(17578)
- 2012(15862)
- 2011(14430)
- 2010(14794)
- 2009(13789)
- 2008(13696)
- 2007(11970)
- 2006(10849)
- 2005(10198)
- 学科
- 济(70538)
- 经济(70466)
- 管理(39993)
- 业(38162)
- 方法(31940)
- 企(29748)
- 企业(29748)
- 数学(28482)
- 数学方法(27930)
- 中国(23503)
- 贸(21041)
- 贸易(21026)
- 易(20598)
- 农(19286)
- 业经(14961)
- 制(13386)
- 财(13276)
- 地方(12213)
- 农业(12209)
- 学(12159)
- 理论(11457)
- 银(11365)
- 银行(11359)
- 行(10972)
- 融(10253)
- 金融(10253)
- 发(10093)
- 出(9478)
- 体(9473)
- 策(9359)
- 机构
- 大学(222836)
- 学院(221643)
- 济(100563)
- 经济(98811)
- 管理(81763)
- 研究(79409)
- 理学(69668)
- 理学院(68931)
- 管理学(67399)
- 管理学院(67015)
- 中国(62542)
- 京(48264)
- 科学(45307)
- 财(43559)
- 所(39440)
- 研究所(35711)
- 中心(35547)
- 财经(34619)
- 农(33724)
- 江(33191)
- 经济学(32804)
- 经(31631)
- 北京(31304)
- 经济学院(29531)
- 范(29375)
- 业大(29202)
- 师范(29131)
- 院(28439)
- 州(26408)
- 农业(26168)
- 基金
- 项目(143127)
- 科学(113754)
- 研究(106178)
- 基金(105530)
- 家(92011)
- 国家(91330)
- 科学基金(77953)
- 社会(69211)
- 社会科(65797)
- 社会科学(65782)
- 基金项目(53507)
- 省(53277)
- 教育(50168)
- 自然(48450)
- 自然科(47463)
- 自然科学(47454)
- 自然科学基金(46619)
- 划(45704)
- 资助(45066)
- 编号(42096)
- 成果(35065)
- 部(32962)
- 重点(32930)
- 发(31454)
- 课题(30304)
- 国家社会(29891)
- 创(29473)
- 教育部(28734)
- 中国(28653)
- 创新(27750)
- 期刊
- 济(109398)
- 经济(109398)
- 研究(71012)
- 中国(47299)
- 管理(32528)
- 农(32092)
- 财(31995)
- 学报(31964)
- 科学(30821)
- 教育(28345)
- 大学(25299)
- 学学(23300)
- 融(22282)
- 金融(22282)
- 农业(22022)
- 技术(21249)
- 经济研究(19518)
- 财经(17662)
- 贸(16995)
- 业经(16300)
- 问题(15695)
- 经(15432)
- 国际(15268)
- 世界(13402)
- 业(13126)
- 统计(12818)
- 技术经济(11471)
- 策(11276)
- 图书(11118)
- 决策(10205)
共检索到344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俞德鹏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文贯中
全球化面临的再调整,使中国深化自身经济体制的改革更为迫切。迄今为止,中国主要借助非市场机制配置土地和农村人口的进城定居。不少学者以工资上涨为由,认为中国已抵达刘易斯拐点,但现实却和刘易斯原意相去甚远。由于在现行土地制度下没有挤出效应,农村留下的人口以老弱病妇和儿童为主,土地经营规模狭小而低效,城市的户籍制度和高房价也不利于外来农村人口定居。近40年的实践证明,只要现行土地和户籍制度不彻底改革,通过城市化将农村人口提升到高收入阶层的理想将难以实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文贯中
全球化面临的再调整,使中国深化自身经济体制的改革更为迫切。迄今为止,中国主要借助非市场机制配置土地和农村人口的进城定居。不少学者以工资上涨为由,认为中国已抵达刘易斯拐点,但现实却和刘易斯原意相去甚远。由于在现行土地制度下没有挤出效应,农村留下的人口以老弱病妇和儿童为主,土地经营规模狭小而低效,城市的户籍制度和高房价也不利于外来农村人口定居。近40年的实践证明,只要现行土地和户籍制度不彻底改革,通过城市化将农村人口提升到高收入阶层的理想将难以实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包小忠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①是早期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之一,本文结合中国的现实对刘易斯模型做了改造,使其变成一个包括三个阶段的模型,在劳动力供给曲线表现为水平线之前还有一个阶段向右上方倾斜,如此,刘易斯模型就能够解释不久前中国出现的所谓“民工荒”问题。“民工荒”实际上是由于工资粘性造成的一种假象,刘易斯模型的基本思想并没有错误。对企业来说,提高农民工名义工资是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基本措施,本文也认为农民工工资提高是一件大好事,但部分没有能力提高工资水平的企业必须实施战略、战术的调整,甚至转进内地。
关键词:
民工荒 刘易斯模型 劳动力供给曲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伍山林
文章考察刘易斯经典模型的适用性,主要结论是:(1)刘易斯经典模型具有简单而又精巧的博弈结构,它大致适用于地主所有制且劳动力过剩的经济。(2)刘易斯经典模型不适用于自耕农制度且劳动力过剩的经济。在流动者与家庭脱离经济关系情形下(刘易斯曾考虑过),两部门工资大于或等于生存工资并在此基础上上升;在流动者与家庭不脱离经济关系情形下,农业部门工资上升而资本主义部门工资波动。(3)在多种农业土地制度并存情形下,经济发展不具备刘易斯经典模型的特征。由于劳动力流动次序由保留工资决定,其结果就是:在劳动力过剩阶段,资本主义部门工资先维持在生存水平上,此后逐步上升。(4)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农业土地制度类似于自耕...
关键词:
刘易斯模型 农业土地制度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真 郭剑雄
城市化是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理论的基本政策含义。否定刘易斯模型的托达罗模型导致了农业发展低水平均衡、经济增长低效率和经济结构低级化等消极后果。走出托达罗困境的可行选择 ,是经过修正和补充的刘易斯模型的复归。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转换 ,经济发展理论走出了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成长道路
关键词:
刘易斯模型 托达罗模型 城市化 农业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蔡涛
刘易斯模型面临着挑战并具有扩展、创新的内在要求,把刘易斯模型应用于珠三角地区二元经济演化和工业化路径分析时,该地区表现出刘易斯模型未能覆盖和未曾分析的特殊模式,而其特殊性主要是在一个开放条件下的演化增长,从而拓展了传统刘易斯模型的封闭系统分析框架,构建了由资本、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口贸易、技术转移等这四个要素组成的开放型二元经济演化路径。
关键词:
珠三角 刘易斯模型 二元经济 工业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良媛 叶楚红 费茸
对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进行梳理和再认识,运用刘易斯转折点及发展含义分析了"民工荒"及农民工工资上涨并不证明刘易斯转折点到来,放弃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劳动者同质的假设,利用基于民工异质的刘易斯改造模型,根据农民工正处于代际交替及"质"的差异性明显的事实,构建了引入代际异质的刘易斯模型,该模型能同时解释"民工潮"和"民工荒"产生的原理,并证明了"民工荒"是现行工资未达到新生代农民工保留工资水平的结果,而不是刘易斯转折点到来所致。结论是:中国不仅尚未达到刘易斯转折点,甚至未达到刘易斯第一转折点,仍然处于二元经济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熊金武
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1915~1991年)因对发展经济学作出首创性贡献,而于1979年与芝加哥大学的T.W.舒尔茨共获第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于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一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力有限供给的假设,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也称两部门模型Dual-sector Model),用农村过剩人口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陷于低收入陷阱的原因,提出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吸收农村剩余人口作为走出陷阱、迈入现代化的出路。在他的二元经济模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由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的城市部门构成(见下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恒彦
自1954年刘易斯发表其经典论文以来,围绕该文及其模型在一些基本而又核心的问题上都有很多争论。本文以刘易斯文本为依据,主要对刘易斯模型中两个部门划分、劳动力剩余与生存工资、古典主义方法论及模型中的福利问题等这些基本问题及相关争论进行了评介;并对基于刘易斯模型的发展,尤其费-拉模型的主要贡献进行了评论,在厘清他们之间的联系的同时,也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误解作了纠正。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国才
刘易斯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我国长期低工资水平下的“民工潮”现象,但因其剩余劳动力完全同质的假设而无法解释我国当前发生的“民工荒”现象。本文依据“保留工资”高低将民工分成若干个类别,从而构建了一个基于民工异质的民工市场模型。经此改造的刘易斯模型分析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能够同时解释“民工潮”与“民工荒”的统一的理论框架,揭示了“民工潮”与“民工荒”有可能交替发生,显示了破解当前“民工荒”问题的根本之策是提高民工工资,表明了“刘易斯拐点”在我国还远未出现。
关键词:
民工异质 刘易斯 模型 改造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熊金武
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19151991年)因对发展经济学作出首创性贡献,而于1979年与芝加哥大学的T.W.舒尔茨共获第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于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一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力有限供给的假设,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也称两部门模型Dual-sector Model),用农村过剩人口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陷于低收入陷阱的原因,提出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吸收农村剩余人口作为走出陷阱、迈入现代化的出路。在他的二元经济模型中,发展中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余宇新 张平
本文基于刘易斯模型的理论逻辑,从资本收益与劳动力工资变动相互联系的视角出发,利用大样本企业微观数据对我国刘易斯拐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的刘易斯拐点到来的特征并不明显,而当前出现的某些所谓刘易斯拐点特征,可能是诸多约束劳动力自由迁移的制度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认为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的观点并不完全可靠,有必要对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
刘易斯模型 刘易斯拐点 工业企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朝明 马文武
"民工荒"从表面来看是由于局部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导致的供不应求的短暂现象,但结合我国现阶段复杂的经济社会转型背景,"民工荒"产生和持续出现的缘由更多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结构诸如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城乡二元结构等的演变和调整相关。这正是经济发展结构性失衡的必然反映。今后,我们应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调整,积极发掘现有"人口红利",横向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纵向实现产业的垂直升级,改革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份额,真正实现农村劳力转移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民工荒 经济结构 理论模型 政策涵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雪原
长期以来,在"共同共有"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时无法对集体资产进行有效处置,只能以劳动力身份转移到城市,难以跨越市民化的高成本门槛。加之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下,对农村集体土地利用的歧视导致集体土地利用低效,集体资产规模不能得到快速增长。本文认为,加快农民市民化进,完成农村社会结构转型的历史任务,当务之急是让农民"带资进城"。为此,本文把农村集体土地要素纳入刘易斯二元模型,在一般均衡框架下同时研究劳动力市场与土地市场的变化,提出—般均衡框架下的"双刘易斯二元模型"假说。本文分析发现,在转型经济中,不仅劳动力供给存在刘易斯转折点,农村集体土地供给也存在一个由充裕到稀缺的转折性变化。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