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27)
- 2023(5019)
- 2022(4045)
- 2021(3688)
- 2020(3130)
- 2019(7348)
- 2018(7370)
- 2017(15429)
- 2016(8010)
- 2015(9178)
- 2014(9383)
- 2013(9620)
- 2012(9365)
- 2011(8751)
- 2010(8767)
- 2009(8480)
- 2008(8271)
- 2007(7542)
- 2006(6962)
- 2005(6400)
- 学科
- 济(44809)
- 经济(44784)
- 业(20636)
- 管理(18952)
- 方法(17319)
- 贸(17300)
- 贸易(17295)
- 易(16909)
- 数学(14918)
- 数学方法(14863)
- 企(14634)
- 企业(14634)
- 中国(13021)
- 农(12509)
- 地方(11915)
- 业经(10835)
- 产业(10421)
- 制(8800)
- 农业(7662)
- 出(7616)
- 银(7323)
- 银行(7320)
- 地方经济(7156)
- 行(7121)
- 财(7119)
- 技术(6429)
- 结构(6238)
- 融(6228)
- 金融(6227)
- 口(6196)
- 机构
- 学院(128007)
- 大学(126597)
- 济(64521)
- 经济(63511)
- 管理(47298)
- 研究(44125)
- 理学(40370)
- 理学院(39947)
- 管理学(39549)
- 管理学院(39313)
- 中国(33762)
- 财(28265)
- 京(26617)
- 科学(23110)
- 财经(22629)
- 所(21875)
- 经济学(21328)
- 经(20274)
- 经济学院(19683)
- 研究所(19428)
- 中心(19046)
- 江(18288)
- 北京(17309)
- 财经大学(16602)
- 范(16390)
- 农(16347)
- 师范(16305)
- 院(15677)
- 州(15329)
- 贸(15186)
- 基金
- 项目(77120)
- 科学(60679)
- 研究(60667)
- 基金(55348)
- 家(46682)
- 国家(46341)
- 社会(40459)
- 科学基金(38786)
- 社会科(38635)
- 社会科学(38628)
- 省(29260)
- 基金项目(29205)
- 教育(26162)
- 编号(24819)
- 划(24429)
- 资助(22358)
- 自然(21344)
- 自然科(20734)
- 自然科学(20728)
- 成果(20356)
- 自然科学基金(20340)
- 发(19863)
- 部(17994)
- 重点(17319)
- 发展(17216)
- 国家社会(17114)
- 课题(17004)
- 展(17000)
- 创(16287)
- 人文(15775)
共检索到194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林承亮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中国出现"刘易斯拐点"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与大多数学者的担心不同,本文认为"刘易斯拐点"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一个重要契机,特别是对于我国沿海地区传统产业集群突破"低水平陷阱"、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升级的顺利实现还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包括资本市场的完善、企业销售渠道的升级等。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产业集群 升级转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盛朝迅
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要素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投资效益越来越低,经济发展遇到诸多困难,迫切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应结合产业生态理论,沿着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增强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产业发展绩效的路径进行拓展。一、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一)传统低成本优势削弱,亟待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0年春节过后,我国沿海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企业招工困难的情况。许多用工单位大幅度提高用工工资后,应征者依然寥寥无几,一些企业甚至出现了"无工可招、无人可用"的情况,这与2008年下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汤希 任志江
对刘易斯模型理解上的偏差,是造成21世纪以来因两次"民工荒"所引发学术界关于我国"刘易斯拐点"是否出现的众多争议的主要原因。出现"刘易斯拐点"主要有两个标志: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下降,二是农业工资水平显著上升。近年来的经验数据充分表明:我国确已进入这一拐点,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越过"刘易斯第一拐点",不仅意味着我国已从"第一次人口红利"阶段向"第二次人口红利"阶段转型升级,同时也由此为我们带来诸多重要的结论和启示。"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主要是由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对称造成的。在我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三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繁荣曾一度得益于庞大的人口红利优势,经过30多年的经济奇迹后,中国的人口红利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和更加理性与客观的认识。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省的省会和核心城市,人口红利问题更加值得研究、试验与借鉴创新。本文结合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形势,分析广州人口红利、刘易斯拐点与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建立促进经济长期有效理性增长的一个综合框架。
关键词:
人口红利 刘易斯拐点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沈于 朱少非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中国已出现刘易斯拐点。经验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伴随产业结构升级。对此,一个经典的解释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攀升,产业间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从而诱发产业升级。在当代背景下,产业升级涉及产业链的不同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相互协调与配合,绝非单一企业所能完成。基于此,本文建构了一个带中间品的两商品模型,引入了上下游厂商之间的"协调"这一因素,在一个更加贴近现实的背景下,说明了劳动力成本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动态关系,并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劳动力供求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志彪
以低级要素嵌入全球价值链发展外向型经济,既是推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过去几十年中经济高速成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当前和未来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转型升级的主要理由所在。从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性创新经济,其基本的特征是要把竞争战略的焦点,从过去主要集聚于对物质资本的竞争,转化为主要对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竞争。由此凸显高层次人才战略的主体地位。本文据此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对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衍
财政部2010年财政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是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支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此同时,今年东南沿海地区发生的"民工荒"现象也引发中国专家和学者对"刘易斯拐点"以及提高居民收入等问题的热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缉慈 张晔
沿海地区外向型产业集群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跨国公司利用当地资源将加工制造环节离岸外包的结果,它具有与创新型集群不同的形成机制。沿海外向型集群应置于全球价值链和本地供应链中来认识,而"供应链城"、"集群城镇"和"集群的集群"等则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新现象。沿海外向型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逐底竞争"和"集群转移"将成为其面临的普遍困境和显著特征。沿海外向型集群正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必须向创新型集群转变,并急需公共政策的扶持和帮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志彪 张晔
苏州的案例表明,中国沿海地区的工业化道路中外资主导的加工贸易模式,尽管在初期能迅速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演进,但也极易导致当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失衡,形成外资挤压性的二元化发展格局,进一步引发本土企业空心化和边缘化的危机。因此有必要在重视本土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鼓励和发展本土企业的国际代工,努力提高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并实现传统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互动和平衡发展。
关键词:
FDI 产业结构优化 案例研究 中国苏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朝继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只有技术变迁的方向与本国资源禀赋相一致,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近30年来,中国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的优势,推进非熟练劳动力增进型技术进步,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研究表明,中国劳动力供给由无限向有限转变,"刘易斯拐点"临近,传统增长模式日渐式微;在国际分工中比较优势,将向更具技术密集度的产业转移。在此背景下,中国技术进步的方向应由非熟练劳动力增进型技术进步向熟练劳动力技术进步转变;同时,避免向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转变,提高劳动报酬占GDP份额。
关键词:
技术选择 人口转变 增长模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燕 佟家栋
"民工荒"和工资上涨现象引起较多关于"刘易斯拐点"的争议。本文从开放经济与二元经济关系的视角出发,指出中国的二元经济转型是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开放过程的并存。同时,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仍未到来,工资差距仍在行业和地区间存在,并吸引剩余劳动力向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而外部冲击、城镇化和工业化不匹配等现象的存在,是造成剩余劳动力与"民工荒"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基于284个地级市宏观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支持上述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先文 黄正泉
我国以前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一种劳动力泡沫,农民工"回流"是劳动力泡沫破灭的表现。从发展动态来看,我国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相当可观。文章通过模型推算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还要往后推迟20多年。目前,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劳动力状况,采取动态的就业政策;根据"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东中西部到来的时差,加大地区差别化政策力度,形成东西部产业级差梯度;实现产业结构有步骤的升级;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实质意义上的转移。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农村剩余劳动力 民工荒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过去的一年对在华跨国企业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从年初华南地区工潮和劳动争议频发到下半年员工离职率上升、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几乎所有的美国商界巨头都难逃劳动力成本上升、合规要求增加和劳动力短缺的压力。很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超 王春杨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围绕"中国无限劳动力供给时代是否结束"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实质主要体现在对"拐点"概念认识、证明及数据选择上的分歧。判断"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关键在于考察"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和"城镇内部工资是否趋同"两大因素。沿着这一思路,我国呈现出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镇劳动力供给不足并存的特殊现象,这说明我国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目前劳动力短缺现象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作用的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