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03)
2023(11870)
2022(9424)
2021(8360)
2020(6923)
2019(15412)
2018(15309)
2017(29620)
2016(15952)
2015(17645)
2014(17808)
2013(17749)
2012(16668)
2011(15466)
2010(15790)
2009(14805)
2008(14432)
2007(13330)
2006(12586)
2005(11602)
作者
(48614)
(41523)
(40963)
(39104)
(26041)
(19798)
(18459)
(16136)
(15761)
(14457)
(14365)
(13434)
(13392)
(13333)
(12980)
(12673)
(12138)
(11865)
(11795)
(11711)
(10690)
(10477)
(10336)
(9722)
(9458)
(9297)
(9017)
(8915)
(8529)
(8234)
学科
(93823)
经济(93751)
(46372)
(45912)
管理(37280)
农业(30486)
方法(28800)
(25653)
企业(25653)
数学(25206)
数学方法(25019)
地方(23650)
中国(23064)
业经(22206)
(19282)
贸易(19273)
(18771)
(17668)
(15572)
(15096)
(14271)
地方经济(13484)
(12505)
(12407)
金融(12407)
产业(11810)
(11754)
银行(11722)
发展(11554)
(11531)
机构
学院(243315)
大学(240850)
(118812)
经济(116833)
研究(92640)
管理(86457)
理学(74189)
理学院(73374)
管理学(72043)
管理学院(71628)
中国(70853)
(61266)
科学(54678)
(50379)
(48182)
(48076)
农业(47159)
研究所(43612)
业大(41756)
中心(40896)
经济学(38297)
(38231)
财经(38036)
(34518)
经济学院(34300)
(32117)
北京(31569)
(30604)
师范(30244)
科学院(29607)
基金
项目(157044)
科学(123349)
基金(114875)
研究(114127)
(101259)
国家(100376)
科学基金(84387)
社会(76311)
社会科(72055)
社会科学(72036)
(61499)
基金项目(59780)
自然(51797)
自然科(50541)
自然科学(50525)
(50445)
自然科学基金(49654)
教育(49421)
资助(46857)
编号(45100)
(37509)
成果(36507)
重点(35740)
(35250)
(33929)
国家社会(32829)
(31772)
课题(31098)
发展(30684)
(30282)
期刊
(143866)
经济(143866)
研究(76600)
(64480)
中国(50666)
农业(43423)
学报(41711)
科学(37834)
(34319)
大学(32538)
学学(31225)
管理(31040)
(27252)
金融(27252)
业经(26070)
经济研究(23068)
问题(20959)
(20837)
财经(20113)
技术(19954)
教育(18560)
(17599)
世界(17115)
(15999)
农村(14593)
(14593)
国际(14427)
农业经济(14214)
技术经济(13799)
经济问题(13679)
共检索到383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勇  
鉴于近年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停滞,本文在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分析框架下探讨了资本非农化倾向与二元经济差距之间的门槛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当经济尚未跨过刘易斯拐点,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时,资本非农化倾向将引起二元经济差距较大幅度的降低;(2)当经济跨过(或接近)刘易斯拐点,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时,资本非农化倾向对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促进作用将逐渐降低。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利用1978-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很好的证实了上述逻辑。最后为本文的结论性述评。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勇  
通过构造一个两阶段的Stackelberg模型,本文讨论了剩余劳动力、资本非农化倾向和城乡二元结构转化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发现:资本非农化倾向总体上有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化,但会受到剩余劳动力的影响。当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较多时,资本非农化倾向对于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促进作用较大;反之,资本非农化倾向对于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促进作用较小。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1978-2014年的分省数据对上述命题进行了验证,估计结果与预期相符,稳健性检验也表明了研究结论的可信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勇  
通过构造一个两阶段的Stackelberg模型,本文讨论了剩余劳动力、资本非农化倾向和城乡二元结构转化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发现:资本非农化倾向总体上有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化,但会受到剩余劳动力的影响。当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较多时,资本非农化倾向对于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促进作用较大;反之,资本非农化倾向对于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促进作用较小。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1978-2014年的分省数据对上述命题进行了验证,估计结果与预期相符,稳健性检验也表明了研究结论的可信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燕  佟家栋  
"民工荒"和工资上涨现象引起较多关于"刘易斯拐点"的争议。本文从开放经济与二元经济关系的视角出发,指出中国的二元经济转型是城镇化、工业化和经济开放过程的并存。同时,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仍未到来,工资差距仍在行业和地区间存在,并吸引剩余劳动力向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而外部冲击、城镇化和工业化不匹配等现象的存在,是造成剩余劳动力与"民工荒"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基于284个地级市宏观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支持上述结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佟家栋  周燕  
中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并非单向和线性的,而是由城乡相对实际收入导致的此消彼长过程。"民工荒"现象是在出口波动、农产品价格提高、城镇生活成本上升和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等综合影响下出现的就业市场摩擦性现象,并不能说明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或中国剩余劳动力即将消失。理论测算表明,中国仍存在近1亿人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其二元经济转型仍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格局并未改变。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高丹桂  张志强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因揭示了资本形成的源泉而成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性理论,但因其忽略了二元结构转换中的土地、技术、制度安排等要素以及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国情而使其普适性大打折扣。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农村的劳动力和土地则同时向现代部门转移。据此,构建一个包含了土地要素流动的二元经济模型,可以得到两点重要的政策启示:第一,不能简单地寄希望于市场来改变"三农"的窘况,而应该借助市场经济以外的力量(如惠农的制度供给)来协同解决"三农"问题;第二,现行土地制度强化了土地要素配置的二元结构,实质上提高了土地要素流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宗晓华  陈静漪  
基于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和1993-2010年分城乡省级面板数据,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近二十年我国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距及其演变机制。结果显示,我国义务教育投入的城乡差距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轨迹;其中,2000年之后城乡差距快速缩小与集权取向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和教育城镇化因素密切相关。然而,快速教育城镇化在造成农村在校生数减少及由此导致的低生师比等高成本因素的同时,也给城镇地区教育带来了"拥挤效应"。为了避免这种两难困境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城乡生均教育投入的表面均衡,未来应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继续上移部分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负担责任,并根据城乡教育成本差异因素设计向农村倾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范广垠  王天营  
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式给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路径,但是,这个发展路径是有条件的。从资源环境的视角,对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模式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应通过大力发展产业链环上的产业破解中国二元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资源环境制约问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斌  
二元经济理论是发展经济学中非常著名,也比较重要的理论。但这个经济理论是有缺陷的理论,这表现在其赖以建立的基础并不坚实,其分析的逻辑存在漏洞,其使用的概念极为含糊,以及这个理论很难被应用到实践中去。正是理论上的缺陷以及在发展中国家实践中的失败,最终使得这个理论退出了发展经济学的主流。试图对二元经济理论的这些缺陷进行探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虞坷  
改革开放后,我国继续实行以效率优先为特征的非平衡发展战略,倒"U"假说作为非平衡战略的重要理论引入我国,并激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刘易斯转折点、库兹涅茨转折点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当前的研究往往忽视两者之间存在的一种联系。反复争论我国是否已经到达刘易斯转折点缺乏现实意义,文章欲以中国经济出现刘易斯转折点与库兹涅茨假说的基本特征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逻辑起点,重点解决中国城乡二元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传导机制与线索,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帆  
促使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然而,现有文献不能为经济结构的转化趋向提供有说服力的解释,这影响了人们对二元经济问题的认识及转化路径的选择。本文认为二元经济反差源于两部门不同的分工水平,结构转变的趋向必须在分工演进的视角下才可能得到解释。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证明了随着分工组织的演进和分工水平的提高,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体现为一个工业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服务业的兴起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过程,而促使分工演进的关键是交易效率提高,或者说交易费用降低,理论推导的命题能够得到经验数据的支持,这样就内在一致地解释了二元经济结构在产业和空间等方面的转化趋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卢华  胡浩  
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仍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的主线。本文系统梳理了土地细碎化和非农劳动供给之间的可能作用机制,并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5-2012年数据,采用面板GMM方法实证测度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在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背景下,全国土地细碎化情况有所缓解,土地细碎化降低了农业产出,农业生产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特征。土地细碎化不仅降低了农业劳动边际生产力,还阻碍了农户非农参与概率、减少了农户非农供给时间,这种影响对年轻劳动力更为明显。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为农户自发的整村租入或相邻地块整片租入的农地流转提供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卢华  胡浩  
"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仍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的主线。本文系统梳理了土地细碎化和非农劳动供给之间的可能作用机制,并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5-2012年数据,采用面板GMM方法实证测度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在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背景下,全国土地细碎化情况有所缓解,土地细碎化降低了农业产出,农业生产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特征。土地细碎化不仅降低了农业劳动边际生产力,还阻碍了农户非农参与概率、减少了农户非农供给时间,这种影响对年轻劳动力更为明显。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为农户自发的整村租入或相邻地块整片租入的农地流转提供及时的政策或配套措施支持,进一步推进土地平整,优化农业经营体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有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树安  
本文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出发,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紧迫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借鉴国外次级城市化的合理内核,采取“中小结合,中为主导,突出特色”的农村城市化模式,以实现农民市民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全面就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0年春节过后,我国沿海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企业招工困难的情况。许多用工单位大幅度提高用工工资后,应征者依然寥寥无几,一些企业甚至出现了"无工可招、无人可用"的情况,这与2008年下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