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73)
2023(5304)
2022(3876)
2021(3404)
2020(2497)
2019(5502)
2018(5525)
2017(10195)
2016(5708)
2015(6415)
2014(6646)
2013(6206)
2012(5416)
2011(4966)
2010(4980)
2009(4568)
2008(4576)
2007(4108)
2006(3794)
2005(3849)
作者
(15867)
(13234)
(13122)
(12653)
(8357)
(6120)
(5995)
(5184)
(5087)
(4759)
(4508)
(4393)
(4274)
(4243)
(4184)
(4116)
(3942)
(3874)
(3815)
(3792)
(3361)
(3216)
(3207)
(3086)
(3079)
(3006)
(2939)
(2908)
(2638)
(2567)
学科
(24267)
经济(24240)
管理(14665)
(14122)
(11076)
企业(11076)
中国(9825)
(7707)
业经(7357)
方法(6441)
(5756)
地方(5690)
(5356)
农业(5199)
教育(5028)
(4858)
理论(4769)
数学(4735)
发展(4725)
(4713)
数学方法(4678)
(4557)
产业(4234)
(3996)
金融(3996)
(3982)
(3830)
银行(3814)
(3778)
(3675)
机构
大学(82408)
学院(80873)
(34005)
经济(33316)
研究(30162)
管理(28073)
理学(23815)
理学院(23491)
管理学(23012)
管理学院(22872)
中国(22361)
(17863)
科学(17655)
(15348)
(15121)
研究所(13609)
(12950)
(12925)
师范(12858)
中心(12834)
(12128)
财经(12082)
北京(11490)
(11083)
经济学(10900)
(10899)
师范大学(10446)
业大(10441)
(10125)
经济学院(9686)
基金
项目(50013)
科学(39741)
研究(38343)
基金(36014)
(31036)
国家(30767)
科学基金(26356)
社会(25443)
社会科(24001)
社会科学(23993)
(19032)
基金项目(18651)
教育(17615)
(15998)
编号(15994)
自然(15506)
自然科(15157)
自然科学(15154)
自然科学基金(14887)
成果(13809)
资助(13576)
重点(11482)
(11445)
课题(11109)
(11000)
国家社会(10748)
(10205)
(9986)
项目编号(9812)
教育部(9610)
期刊
(42940)
经济(42940)
研究(28260)
中国(18946)
教育(13424)
管理(13158)
学报(12601)
(12288)
(11746)
科学(11513)
大学(10042)
学学(9077)
农业(8238)
(7291)
金融(7291)
技术(7169)
经济研究(6881)
业经(6633)
财经(6204)
图书(5623)
问题(5614)
(5538)
(4662)
现代(4316)
(4239)
书馆(4219)
图书馆(4219)
科技(4177)
(4142)
(3914)
共检索到130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建波  熊维刚  吕麒  
刘大钧是民国时期著名经济学家,其工业化思想的要旨是:以国家统制的方式,通过协调轻工业与重工业、农业与工业、国家经济与区域经济等关系,快速推动中国实现工业化,以达到国防安全与民生富裕的双重目标。刘大钧的工业化思想比较充分和集中地反映了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经济结构演变的现实与趋势,把中国近代工业化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智君  
随着近代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转型,中国社会经济的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刘大钧从产业经济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价值的主张,他不仅强调由农垦业、工矿业、商业、金融及交通业构成的整体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而且也特别重视发展资本主义新式工业,同时还对政府的经济职能作了符合时代特点的界定。其结论深刻而具前瞻性,对构建近代中国本土经济学作出了突出贡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于秋华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在中国工业化方面有诸多论述,主要包括中国工业化的目标是要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工业化的主体是国家及其国有企业、工业化的重点是要优先发展重工业等。毛泽东工业化思想对中国工业化道路选择有着深刻影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以及一系列政府政策的思想渊源。毛泽东工业化思想为新中国的全面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对中国实现工业化目标的长期性估计不足,过急过快的目标要求反而造成"欲速则不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礼伯  沈坤荣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产生较大影响,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我国学者的高度关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该文就美国"再工业化"的实质、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对产业发展的启示等三个方面对现有国内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毅  东童童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是我国一项重要国家战略,近年来颇受政府、企业以及学术界等相关领域的重视。国外学者对"两化融合"发展的研究较早,国内学术界近年来对此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理论层面和实证层面对"两化融合"发展的内涵、路径以及相关经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从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情况看,"两化融合"经历了政策的演变和推进,试验区建设也实现了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两化融合"发展是传统工业转型的必由之路,"两化融合"与"互联网+"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项东  
工业化理论主要发端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发展经济学关于工业化的理论可以分为立足于落后国家立场、基于发达国家立场以及新制度主义工业化理论三个派别。发展经济学工业化理论总结了世界工业化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史经验,揭示了工业化的一些共同规律,值得我们认真借鉴。但是,西方工业化理论存在忽视发展中国家实际的根本弊端。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正确方向,从实际出发,创建中国特色的工业化理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小虎  
自撒切尔夫人辞职以来,英国保守党输掉了三次大选。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意识形态上的固步不前和具体政策上找不到时代的脉点。2005年,卡梅伦当选为保守党的新领袖,他指责工党建立了一个超级政府,这并没有提升社会的凝聚力,反而导致了自私和放任。为此他提出了一个建立"大社会"的计划,以社区分权、社会行动、公共服务公开为核心内容。建立联合政府后,又以此为施政重点。此理念体现了保守党"有保留变革"的传统,并以"分权"的手段解决福利危机等社会问题,是对国家、社会、个人关系的新界定,是民主社会的自我修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立梅  
《说苑》政治思想的总体特征可概括为理想与现实的间杂与调和,表现为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道法现实主义思想的互补,德与福、道与势、义与利的调和,以及君臣关系的两重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成林  乔晓楠  
自非工业化问题进入学术界的视野以来,围绕着非工业化的讨论存在着持续的争论。主流观点认为,非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然表现,因为,非工业化是经济内部原因驱动的结果。然而,发达经济体近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的实践、2008年经济金融危机以及新近发生的主权国家债务危机都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挑战。因而,在梳理和评述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理解经济的非工业化进程,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了解这一动态进程,挖掘出现有研究的缺点与不足,并提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劲松  符夏莹  
刘修业是我国著名的女性图书馆学者,民国时期即已崭露头角。她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海外访求古书。她先后在法、英、美等国的各大图书馆访求中国古代戏曲小说,成效卓著。二是编制论文索引。她以一己之力,分别编撰了《文学论文索引续编》等四部索引著作,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三是从事论文写作。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有《读〈西厢记〉后》等数篇。刘修业是杰出的女性图书馆馆员,促进了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祁祥  
经济质态成长与制度文明发育———评刘伟等著《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研究》孙祁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业化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从传统经济过渡到现代经济的必由之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转换与调整也是当代经济学研究中的一出重头戏。正因为如此,由北京大学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晓东  滕纯  
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思想研究述评●方晓东滕纯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思想是马列主义教育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所谓“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是指:一种是全日制的学校教育制度和八小时工作的劳动制度,另一种是半工半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