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33)
- 2022(25)
- 2021(27)
- 2020(23)
- 2019(81)
- 2018(61)
- 2017(108)
- 2016(45)
- 2015(46)
- 2014(46)
- 2013(57)
- 2012(80)
- 2011(56)
- 2010(81)
- 2009(55)
- 2008(49)
- 2007(35)
- 2006(35)
- 2005(34)
- 2004(29)
- 学科
- 济(142)
- 经济(142)
- 中国(132)
- 学(94)
- 业(75)
- 教育(67)
- 管理(58)
- 图书(52)
- 方法(52)
- 书馆(50)
- 图书馆(50)
- 企(48)
- 企业(48)
- 理论(47)
- 农(44)
- 农业(38)
- 经济学(37)
- 劳(35)
- 劳动(35)
- 政治(34)
- 策(34)
- 制(33)
- 史(32)
- 数学(32)
- 数学方法(32)
- 财(32)
- 体(27)
- 及其(27)
- 思想(27)
- 现代(27)
- 机构
- 大学(619)
- 学院(573)
- 济(220)
- 经济(214)
- 研究(198)
- 中国(152)
- 师范(142)
- 范(142)
- 科学(128)
- 京(118)
- 管理(117)
- 师范大学(114)
- 江(113)
- 教育(108)
- 经济学(107)
- 财(102)
- 所(97)
- 社会(93)
- 理学(88)
- 理学院(88)
- 农(84)
- 管理学(81)
- 管理学院(81)
- 州(79)
- 北京(78)
- 研究所(78)
- 经济学院(78)
- 中心(77)
- 社会科(75)
- 社会科学(75)
共检索到1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晓敏
刘勰的审美亮色主要集中在《文心雕龙》一书当中。择其大要,可以归纳为集锦美、普泛美和造化美三个大类。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品格主要集中在仕心美、文心美和道心美三个方面。刘勰礼佛、护法、出家,是其审美活动的重大表征。此类审美活动用智度来表述,更为恰切。智度是大乘佛学用语,为三世纪时印度龙树所创,意为"以大智慧到彼岸"。对刘勰而言,"以大智慧到彼岸"是其审美的更高境界。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丁宏宣
刘勰是我国梁代的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文心雕龙》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刘勰(公元465—520),字彦和,原籍山东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殷满堂
在文学批评史上,刘勰的《文心雕龙》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巍然屹立的高峰”(杨明照语);也是最具有中华民族品格的一部文学批评巨著。但是若从文学批评的形态上来考察《文心雕龙》,刘勰的文学批评究竟属于哪一种形态的文学批评?《文学雕龙》与先秦两汉时期以德为本的儒家伦理道德批评是否同质同构?下面拟就刘勰与前代文学批评进行比较从而探讨刘勰文学批评的时代精神,重新审视《文心雕龙》在文学批评史上的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晓婷
本文从"心""境"关系来探讨中国茶道美学的境界问题。基于"心境互依"而实现的"心境互渗",是审美境界之所以生成的一般特征,具有审美发生学上的普遍意义。"境况"是现场实况,而"境界"的现起则是对于"境况"的超越性转换。"境因心起"或"心能转境"是以"心境互渗"为基本条件而生成的审美境界。"心"是境界得以建构的"灵源",是主体心灵在当下境况之下所实现出来的心灵场域,因此一切"境界"皆为"意境",是自身之"心意"与"意义"得以呈现的基本形态。"心不起境"或"心境双泯"是无言之境,蕴含对于生命与存在之究竟实相的终极体悟,是究竟的生命境界,也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关键词:
茶道 境况 境界 审美 心境互渗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郝满福 刘国慧
他,勤于思考更勇于挑战;他,公正严明却平易近人;他,博学多才又谦虚实干;他,硕果累累却不懈追求,他就是邯郸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如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葛力力
"境界"若与人事结合起来,通常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现代汉语词典》)。在电视剧《心术》里的一次医务讨论中,医师霍思邈说:医师给病人看病,有三种境界,一种是仅仅遵循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原则对病人施治,这是技师;一种是充满人文关怀悲悯病人努力治病还有一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艺
管理的境界四月初.我陪同美国《美中商贸》杂志总编辑到天津采访,天津南乡镇企业局局长王武敬、中共天津西青区委书记王文华安排我们参观了宁家房子村、使我们感到惊讶的是.那一幢幢雅致精美的别墅的主人们竟然是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十余年前.当张同生、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顾云虎 宋冬生
作为整体的教学过程是科学世界和艺术世界的融合。教学过程中的审美属性,不是可达到可不达到的境界问题,更不是工具,而是教学凭借自己的力量以自身为目的,抗拒异化危机,守护本己,使教学之成为教学的逻辑的最终完成。教学美为教学立法,遵循教学审美原则也即坚持教学对功利性求知目的的超越,追求教学的创造自由。当下教学日益沉沦为考试而教,模式化机械化,违背审美原则,不但窄化教学创造空间,也在根本上抽空人对真善美的探索。这样的教学没有前途。
关键词:
教学 审美属性 审美原则 自由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江声皖
开放教育首先是针对封闭性精英教育而言,是为减轻大众就读高等学校压力和适应社会对于高等教育毕业生需求的变革,实际上是对于学生入学条件的开放,尚只属于开放教育的初级阶段;开放教育进一步是针对“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封闭性传统教学而设计,主张由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这是对于具有相当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开放,因而实质上也是对传统学校的教学资源的开放,但它必然是一种有限度的开放,是开放教育的自然发展阶段;开放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学意义上的开放,是要给基础不平等的人以平等的教育机会,因为即便以“大众化”的标准来衡量,在应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当中,学习基础和物质基础都是不平等的,且其不平等的差距往往随着人...
[期刊] 求索
[作者]
颜翔林
在美学意义上,时尚属于审美思潮所派生的趋同化审美实践,是由少部分人倡导、最终引发众人仿效的审美现象。在消费社会中,时尚成为引导消费活动的运作逻辑和心理势能,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神话景观和美学形式。时尚来源于主体的符号需要,是符号消费需要和象征消费需要的双重聚集。时尚的力量是永恒的力量和超越历史与空间的力量,因为它寄寓着人类的感性追求:消费欲望和美感以及自我被社会承认的符号力量。
关键词:
审美 时尚 消费社会 神话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翠凤
审美心理学的深入发展使审美态度问题日益凸显,审美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审美体验,进而影响审美观乃至美学观。审美态度对人生理想也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审美心理 审美态度 审美体验 人生理想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承元
大学商学院或管理学院的毕业生,他们没有能力评价或感知管理现状,也无法帮助客户企业规划或描述美好的未来。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没有在高水平企业经历过,基本没有关于管理审美的经验和能力。管理审美和管理审美能力是什么?为什么许多人辨别不了管理的美丑,甚至以丑为美呢?答案很简单,就是这些人不具备管理审美能力。管理审美和管理审美能力是笔者提出的新概念、新思想,可以帮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军莉
高校利用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审美创造和审美体验教育,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内容。我国高校审美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弘扬和启迪大学生的人文性,凸显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价值,塑造大学生的高品质人格,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审美教育是一种全面和谐发展教育,不仅仅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树立美的理想和情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