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4)
2023(2550)
2022(2153)
2021(2009)
2020(1794)
2019(3897)
2018(3819)
2017(7264)
2016(4160)
2015(4594)
2014(4440)
2013(4266)
2012(4224)
2011(3930)
2010(4148)
2009(3861)
2008(4054)
2007(3596)
2006(3317)
2005(2967)
作者
(12496)
(10543)
(10507)
(9841)
(6810)
(4980)
(4646)
(4134)
(3903)
(3870)
(3795)
(3672)
(3533)
(3437)
(3245)
(3220)
(3219)
(3146)
(3062)
(3032)
(2745)
(2617)
(2609)
(2585)
(2470)
(2412)
(2341)
(2273)
(2244)
(2118)
学科
(14505)
经济(14467)
(12627)
管理(11859)
(10363)
企业(10363)
方法(6283)
(5507)
(5506)
数学(5250)
数学方法(5156)
(4971)
(4744)
(3847)
中国(3835)
(3771)
财务(3768)
财务管理(3763)
企业财务(3665)
农业(3464)
业经(3261)
体制(3187)
(2862)
金融(2861)
(2860)
银行(2847)
(2840)
(2739)
土地(2650)
理论(2488)
机构
大学(64077)
学院(62005)
(22847)
研究(22494)
经济(22371)
管理(22349)
理学(19333)
理学院(19060)
管理学(18587)
管理学院(18483)
中国(16673)
科学(14472)
(13554)
(12654)
(12399)
(12101)
研究所(11023)
业大(9946)
农业(9931)
(9846)
财经(9816)
中心(9767)
(9380)
师范(9288)
(8938)
北京(8486)
(7857)
师范大学(7706)
(7467)
财经大学(7369)
基金
项目(41239)
科学(32745)
基金(31286)
研究(28996)
(28235)
国家(27854)
科学基金(23257)
社会(18889)
社会科(17763)
社会科学(17755)
基金项目(16540)
自然(15426)
(15146)
自然科(15071)
自然科学(15063)
自然科学基金(14826)
(13589)
教育(13301)
资助(12539)
编号(11384)
成果(10318)
重点(9554)
(9515)
(8220)
(8123)
国家社会(8075)
教育部(8057)
科研(8037)
(7929)
计划(7759)
期刊
(25878)
经济(25878)
研究(17730)
学报(12639)
中国(12159)
(12034)
科学(11464)
(10085)
大学(9398)
学学(8939)
农业(8023)
管理(7487)
教育(6430)
(6241)
金融(6241)
财经(5083)
(4521)
(4278)
业经(4170)
(3788)
经济研究(3521)
业大(3481)
技术(3473)
问题(3463)
资源(3099)
农业大学(2977)
社会(2961)
世界(2876)
图书(2820)
理论(2806)
共检索到92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仲玲  郭永亮  
长期以来,刑事被害人参与诉讼的正当性一直是理论界及实务部门关注而尚未形成共识的问题。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刑事司法改革的深入,被害人对诉讼程序的影响力更加凸显。因此,应着力改变当下司法实务中被害人尴尬的诉讼地位,保障其庭审参与权的名至实归,实现刑事诉讼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的价值目标。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大槐  喻磊  
随着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发展和文明进步,保障人权的观念愈益受到关注与重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对被害人的人权保护有所忽视。被害人作为现代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当事人之一,我们应该在法律上承认其作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进一步保护被害人的人权,并逐步完善利益受损补偿机制。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吕曰东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在增加犯罪预防成本和救助被害人之间选择一个合适的投入比例,可以使社会效用趋向最大化。同时,这种分析可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说明了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应来源于国家财政,是财政支出的有效率选择;对刑事被害人的救助应按其物质损失的一定比例进行补偿。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具有合理性、经济性和可行性。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涪燕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但被害人作为当事人的一些诉讼权利却被限制或剥夺,例如在抗诉请求权中,刑诉法将行使抗诉请求权的主体范围限定在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而将被害人的近亲属排除在外,这显然不利于保障被害人特别是已死亡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因此,不断完善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的立法,平等保护被害人权利,让被害人拥有相对完整的诉权和充分的救济渠道已成当务之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海蕴  
随着社会法律体系的健全,人们的“人权意识”逐渐得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以法律条例为标准,衡量自己的基本权利是否得到实现。比起其他人而言,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往往更关注这部分内容。而确保被害人合理合法地享有其自身应有的权利,是大部分法律行业工作者的岗位职责。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上刑事案件的执法过程更加公平公正,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案例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指出人们在保护被害人权利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现有问题提出解决策略,继而确保被害人的利益不受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长江  
在追究刑事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对于刑事被害人如何进行赔偿是重要的社会课题。文章认为,在刑事被告人无法弥补给刑事被害人造成的伤害的前提下,建立国家补偿制度至关重要,国家补偿制度应从补充条件、范围、对象、程序,补偿资金来源,受理机关等一系列制度来构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董露露  
以审判为中心,推进庭审实质化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落实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在推动庭审实质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解决庭审实质化改革进程中刑事证人出庭作证中的问题,对于我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着重对庭审实质化背景下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进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晗  
被害人视角和死刑的废除与替代是近年来刑法学界的两大热点问题,死刑犯罪中被害人所受伤害最为严重,犯罪人所受惩罚最为严厉,因此,在对死刑替代措施进行研究时,从被害人视角进行考虑具有必要性,同时也要保持更为严谨的态度。死刑替代措施概念和内容的确定,被害人范围的明确,是从被害人视角构建死刑替代措施的基础。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敏超  白亮  
随着近几年来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数量的大幅度上升,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复杂程度的不断加大,庭审程序和方式中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就江苏省的情况来看,部分案件事实认定不清,法律适用不准,庭审的质量和效率不高,影响了仲裁权威和社会公信力,引发上诉和信访,既浪费了当事人的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也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如何在现有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优化庭审流程和方式,建立高效公平的仲裁庭审机制,实现仲裁程序的便捷、高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天伦  樊华中  谢长江  
刑事立案监督是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侦查权力进行法律监督的第一环节,但由于我国制度设计上简单粗略,刑事立案监督在司法实践中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立案监督对象不完整、范围不严密、监督案源信息匮乏是较为显性的,本文就刑事立案监督的完善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尹畅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三大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条文就法律监督手段、措施、程序作了规定。但当前司法实践中刑事诉讼监督、尤其是刑事二审抗诉方面"抗的少、抗的难、抗不赢"的现象较为普遍,亟待通过完善立法、深化司法改革、改进考核办法、加大监督力度来化解,以推进刑事监督、尤其是刑事二审抗诉工作健康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凯心  
防卫意图是证明正当防卫成立的要件之一,也是案件事实认定的难点。运用被害人暴虐品性证据可以补强防卫意图的证明。品性与行为之间具有相关性,所以被告人面对具有暴虐品性的被害人,往往会产生恐惧、紧张、愤怒等情绪。重视对被害人暴虐品性证据的运用,既可以补强证明“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也可以从防卫意图上解释“防卫行为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有助于解决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认定中的难题。加强对被害人暴虐品性证据的研究,这既是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精神的要求,也是对不良品性的贬损,有利于营造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翟传强  
2009年4月至6月,根据审计署联合国审计项目计划安排,本人先后参与了对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ICTR,以下简称卢旺达刑庭)和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尹逸斐  
刑事和解制度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刑事司法关系,也改变了我国原有的诉讼格局。我国传统的追诉模式的实质是"国家—犯罪人"的两极诉讼结构,刑事和解制度的出现使原有的诉讼模式变为"国家—被害人—犯罪人"的三元结构模式。从中不难看出,刑事和解突出了被害人的地位。与此同时,刑事和解制度的启动和推进又吸纳了其他参与主体,诸如: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单位等社会协调力量,律师、司法评估机构、司法鉴定机构等服务和中介力量。正是缘于各方地位、作用的消长与各方的参与,刑事和解制度才发挥出它特别的功用,散发出它独有的魅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小根  
当事人双方庭审的过程是不断"攻击"与"防御"、"再攻击"与"再防御"的往复过程,涉及到"主张"与"反驳"、"本证"与"反证"等诸多问题,甚至有很多细节问题。作为一名仲裁员,如何梳理并保持庭审思路的清晰与流畅呢?从实践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