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23)
2023(11933)
2022(10343)
2021(9520)
2020(8220)
2019(19039)
2018(19056)
2017(35989)
2016(19984)
2015(23012)
2014(23621)
2013(23148)
2012(21796)
2011(19667)
2010(20362)
2009(19100)
2008(19542)
2007(18295)
2006(16230)
2005(14800)
作者
(59110)
(49462)
(49426)
(47442)
(31471)
(23766)
(22668)
(19121)
(18689)
(18064)
(16811)
(16746)
(16000)
(15671)
(15638)
(15299)
(15180)
(14491)
(14475)
(14274)
(12527)
(12317)
(12124)
(11327)
(11305)
(11154)
(11102)
(11066)
(10076)
(9936)
学科
(78776)
经济(78647)
管理(61858)
(57091)
(47095)
企业(47095)
方法(32719)
数学(27938)
数学方法(27542)
(25314)
(24617)
中国(23303)
(22281)
业经(18248)
(16754)
地方(16439)
农业(15585)
(15096)
贸易(15086)
(15010)
财务(14953)
财务管理(14899)
(14787)
银行(14755)
(14655)
(14509)
企业财务(14033)
(14009)
(13629)
金融(13625)
机构
大学(290304)
学院(290043)
(116547)
经济(113686)
管理(106784)
研究(98480)
理学(89374)
理学院(88324)
管理学(86705)
管理学院(86149)
中国(77348)
(62552)
(60446)
科学(59110)
(50973)
(49215)
(48406)
中心(46643)
财经(45696)
研究所(45168)
业大(41517)
(41003)
北京(40215)
(38958)
师范(38583)
(38197)
农业(38146)
经济学(35708)
(35268)
财经大学(33342)
基金
项目(179502)
科学(139163)
研究(135448)
基金(126702)
(110122)
国家(108780)
科学基金(91592)
社会(83363)
社会科(78619)
社会科学(78593)
(71345)
基金项目(66595)
教育(63663)
(59469)
自然(57498)
编号(57145)
自然科(56027)
自然科学(56009)
自然科学基金(55007)
资助(52162)
成果(49229)
重点(40917)
课题(40776)
(40123)
(38539)
(37108)
(36894)
(35469)
创新(34515)
教育部(34364)
期刊
(140783)
经济(140783)
研究(90892)
中国(66790)
(50650)
(45967)
学报(44713)
管理(40590)
科学(39823)
教育(38458)
大学(34080)
学学(31405)
(30148)
金融(30148)
农业(29965)
技术(27139)
财经(23337)
业经(23079)
经济研究(20808)
(20050)
问题(18851)
图书(16803)
(15997)
(15054)
(14830)
理论(14362)
技术经济(14227)
财会(13651)
(13098)
论坛(13098)
共检索到462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长江  
在追究刑事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对于刑事被害人如何进行赔偿是重要的社会课题。文章认为,在刑事被告人无法弥补给刑事被害人造成的伤害的前提下,建立国家补偿制度至关重要,国家补偿制度应从补充条件、范围、对象、程序,补偿资金来源,受理机关等一系列制度来构建。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吕曰东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在增加犯罪预防成本和救助被害人之间选择一个合适的投入比例,可以使社会效用趋向最大化。同时,这种分析可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说明了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应来源于国家财政,是财政支出的有效率选择;对刑事被害人的救助应按其物质损失的一定比例进行补偿。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具有合理性、经济性和可行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仲玲  郭永亮  
长期以来,刑事被害人参与诉讼的正当性一直是理论界及实务部门关注而尚未形成共识的问题。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刑事司法改革的深入,被害人对诉讼程序的影响力更加凸显。因此,应着力改变当下司法实务中被害人尴尬的诉讼地位,保障其庭审参与权的名至实归,实现刑事诉讼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的价值目标。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大槐  喻磊  
随着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发展和文明进步,保障人权的观念愈益受到关注与重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对被害人的人权保护有所忽视。被害人作为现代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当事人之一,我们应该在法律上承认其作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进一步保护被害人的人权,并逐步完善利益受损补偿机制。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涪燕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但被害人作为当事人的一些诉讼权利却被限制或剥夺,例如在抗诉请求权中,刑诉法将行使抗诉请求权的主体范围限定在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而将被害人的近亲属排除在外,这显然不利于保障被害人特别是已死亡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因此,不断完善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的立法,平等保护被害人权利,让被害人拥有相对完整的诉权和充分的救济渠道已成当务之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海蕴  
随着社会法律体系的健全,人们的“人权意识”逐渐得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以法律条例为标准,衡量自己的基本权利是否得到实现。比起其他人而言,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往往更关注这部分内容。而确保被害人合理合法地享有其自身应有的权利,是大部分法律行业工作者的岗位职责。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上刑事案件的执法过程更加公平公正,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案例的处理方法进行总结,指出人们在保护被害人权利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现有问题提出解决策略,继而确保被害人的利益不受损。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晗  
被害人视角和死刑的废除与替代是近年来刑法学界的两大热点问题,死刑犯罪中被害人所受伤害最为严重,犯罪人所受惩罚最为严厉,因此,在对死刑替代措施进行研究时,从被害人视角进行考虑具有必要性,同时也要保持更为严谨的态度。死刑替代措施概念和内容的确定,被害人范围的明确,是从被害人视角构建死刑替代措施的基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进娥  
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监察委员会行使国家监察职能,不仅是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改革,也是一个重大司法制度创新。监察委员会对于改善刑事诉讼结构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效应:有利于克服检察院自我监督的不足,促进检察院人权保障职能的发挥,实现检察权的规范运行;有利于辩护权的实质化,实现辩护权与公诉权的平等对接;有利于庭审实质化及法官的独立、中立,保障审判权公正运行。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杨华东  杨传强  
刑事和解制度自身的特点折射出刑事和解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属性,结合中国的和合文化传统、现实和谐社会背景、法治现状,可以得出中国具有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能性;在刑事和解制度的具体构建方面,需要从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适用范围与条件、启动与运作程序、补偿方式等方面考虑;要想建立刑事和解制度,必须在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同时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建立刑事和解委员会、引入社区纠正机制等。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晴  赵靖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全新的纠纷解决模式,其顺应了刑罚目的从报复、惩罚到更加理性的教育、挽救、修复的现代司法改革潮流。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中不存在刑事和解,但有关刑事和解的思想萌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我国应顺应国际司法改革的潮流,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和解制度。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肖成伟  林霖  
刑事和解是指犯罪发生之后,由调停人使受害人与加害人直接交谈,共同协商解决刑事纠纷的活动。它是西方刑事司法的一个创举,其最主要的理论核心是恢复正义理论。它体现了公正、效率的法律价值,契合了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时代主题,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马学锋  
刑事立案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当前立案监督工作由于受到案源少、认识不足、立法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工作缺乏应有的力度。必须尽快改进现行工作方法,努力探索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监督机制,维护国家法律的实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雪茹   成泰坤   李博儒  
新《刑诉法解释》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由“不予受理”改为“一般不予受理”,但由于精神损害自身具有主观性强、非财产性以及不可恢复性的特性,致使精神损害赔偿具体数额难以确定,增加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诉讼成本,也极易造成同案不同判的情形;由于加害人自身经济能力差异、恶意转移财产等因素影响,在执行上容易“空判”,被害人权益难以得到真正实现。文章分析了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的可行性,进而针对现存的“空判”和“数额难以确定”的困境,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轶  
对刑事管辖权的质疑,是保护案件当事方合法权益的一个基本功能,也是刑事司法公平公正的必然内在要求。目前在世界诸国的刑事诉讼法中均已明确规定,而我国目前尚未确立相关制度。因此,为正确维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司法实践的发展迫切需要,应当要借鉴外国刑事诉讼法中相关管辖权异议制度的有益经验,推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管辖权争议制度的构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马宏庆  
家务劳动补偿制度是立法机关为消除女性在家庭内部长期受到的劳动剥削,基于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作出的制度创新。家务劳动的分担不只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问题,更是一个暗含公平与正义等基本价值的重大性别问题。法律对劳动性别分工的纠正,肯定了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有益于提升女性在家庭以及社会中的地位。《民法典》对家务劳动补偿制度作出了修改和完善,但实践中也存在某些不足。通过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改善我国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的实用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