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6)
- 2023(6946)
- 2022(5799)
- 2021(5315)
- 2020(4278)
- 2019(9624)
- 2018(9574)
- 2017(17672)
- 2016(10045)
- 2015(11278)
- 2014(11210)
- 2013(10763)
- 2012(10172)
- 2011(9123)
- 2010(9549)
- 2009(8932)
- 2008(9137)
- 2007(8168)
- 2006(7309)
- 2005(6869)
- 学科
- 济(35501)
- 经济(35411)
- 管理(33372)
- 业(28732)
- 企(25045)
- 企业(25045)
- 方法(14048)
- 制(13732)
- 财(13370)
- 数学(11716)
- 数学方法(11545)
- 中国(10052)
- 农(10048)
- 体(9790)
- 业经(9368)
- 学(8509)
- 体制(8339)
- 务(7923)
- 财务(7905)
- 财务管理(7883)
- 银(7512)
- 企业财务(7508)
- 银行(7493)
- 理论(7484)
- 融(7284)
- 金融(7281)
- 行(7162)
- 环境(6538)
- 划(6403)
- 农业(6350)
- 机构
- 大学(146411)
- 学院(144063)
- 济(56525)
- 经济(55193)
- 管理(51053)
- 研究(50233)
- 理学(43256)
- 理学院(42711)
- 管理学(41900)
- 管理学院(41614)
- 中国(38012)
- 财(31274)
- 京(30806)
- 科学(29770)
- 所(25467)
- 江(24091)
- 农(23818)
- 财经(23789)
- 研究所(22816)
- 中心(22653)
- 经(21465)
- 业大(20204)
- 范(19710)
- 师范(19467)
- 北京(19194)
- 农业(18543)
- 州(18370)
- 院(18355)
- 经济学(18176)
- 财经大学(17679)
- 基金
- 项目(94479)
- 科学(74396)
- 研究(70489)
- 基金(68664)
- 家(60028)
- 国家(59538)
- 科学基金(50686)
- 社会(45098)
- 社会科(42642)
- 社会科学(42633)
- 省(36528)
- 基金项目(35596)
- 教育(34304)
- 自然(31614)
- 划(31054)
- 自然科(30880)
- 自然科学(30869)
- 自然科学基金(30347)
- 编号(28119)
- 资助(27794)
- 成果(25063)
- 制(23435)
- 部(21950)
- 重点(21944)
- 课题(20857)
- 创(20072)
- 国家社会(19247)
- 发(19173)
- 教育部(19144)
- 创新(18896)
共检索到226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云 徐琼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解决刑事案件的程序性机制,重视被害人的利益,有利于犯罪人的改造、降低司法成本、促进社会和谐。在检察环节实行刑事和解,要以"和为贵"作为价值取向,以"简为要"作为程序要求,追求"睦为重"的社会效果。
关键词:
检察环节 刑事和解 司法实践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春涛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应在有力打击和震慑严重刑事犯罪,维护法制严肃性的同时,正确理解和把握适用轻缓刑事政策的规律和要求,积极探索检察环节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办案机制,以有效地钝化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对抗,使案件得到公正、高效处理,尽可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闫冀生 钟华友
检察权与法律监督权本是两种性质迥异的权力形态。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与控诉职能根本不能兼容体。以此为思想定位,笔者提出了改革目前刑事诉讼结构以调整和完善刑事诉讼监督的新构想。
关键词:
检察监督 诉讼职能 诉讼主体 机制构想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陈久红 樊长丽
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完善刑事立案监督的对象和范围,检察知情权,立案监督处分权,机动侦查权,以及侦查机关接受监督的义务、责任追究等相关问题开展研究。
关键词:
立案监督 检察知情权 处分权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汪存锋
刑事检察政策是刑事政策在检察环节的具体化,它承担着端正检察司法导向、增强检察司法效果、节约检察司法资源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应以"符合法律、符合规律、符合大局、符合民意、符合理念、符合实际"作为基本原则,准确把握党的方针政策,加强检察司法解释工作,扩大检察自由裁量权,规范检察司法行为,健全刑事检察政策。
关键词:
刑事检察政策 价值 原则 途径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付泽
审判监督程序刑事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生效的刑事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时,依照法律监督职能,向法院作出对案件重新审理的一种诉讼请求。本质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表现形式是检察院向法院作出诉讼请求。目前,审判监督程序刑事抗诉面临内部抗诉标准模糊、外部法院存在案件请示制度的双重影响,以及如何在司法实践中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审判监督程序 刑事抗诉 困境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次金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特有的职能,这种职能反映了检察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相区别的本质特征。要依据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基本原则,用足用好相关条款,全面加强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和刑罚执行监督。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职能与公、检、法三机关"互相制约"原则有着明显的本质区别,不能相互代替和混淆。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刑事诉讼 法律监督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若瑾 张镝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新增的诉讼模式,在环境刑事案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保护受损害生态环境。但在实践中出现了诉前公告程序难以履行,诉讼职责定位不清,法律依据不足等问题。破解困境,要简化诉前公告程序,明确法律依据,突出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公益性。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环境犯罪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杨华东 杨传强
刑事和解制度自身的特点折射出刑事和解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属性,结合中国的和合文化传统、现实和谐社会背景、法治现状,可以得出中国具有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可能性;在刑事和解制度的具体构建方面,需要从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适用范围与条件、启动与运作程序、补偿方式等方面考虑;要想建立刑事和解制度,必须在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同时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建立刑事和解委员会、引入社区纠正机制等。
关键词:
刑事和解 必要性 可能性 构建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刘晴 赵靖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全新的纠纷解决模式,其顺应了刑罚目的从报复、惩罚到更加理性的教育、挽救、修复的现代司法改革潮流。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中不存在刑事和解,但有关刑事和解的思想萌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我国应顺应国际司法改革的潮流,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和解制度。
关键词:
刑事和解 纠纷解决 正义恢复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汪存锋
防控刑事错案,是检察机关实施新《刑事诉讼法》,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检察机关践行公正司法的必然要求,也是检察机关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然而,检察机关推进防控刑事错案的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如何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如何协调严格执法、错案追究与内部考评的"左右挤压",如何实现指控的有效性与客观公正义务的有机统一,等等。加强对检察机关防控刑事错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贵大明
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履行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刑罚执行监督之职能。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刑事案件,是由法律监督权派生出来的侦查权。在行使这项权力时,通过内部制约机制达到诉讼监督之目的。"谁来监督监督者"这一命题是一个悖论,即使增设无穷多的监督层级,最终仍然存在一个不受监督的至高无上的"终极权力"。它不符合现代分权制衡的监督理念。职务犯罪侦查权力大,应该受到进一步的监督。
关键词:
职务犯罪侦查 权力 监督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杨平
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有其积极意义,但亦存在程序不公及实体认识错误之不足。英美法系国家严格限制检察机关的上诉及再审程序启动权。大陆法系及混合模式的意、日等国家检察机关于刑事简易程序救济举措较为具体和完善,可以作为我国检察制度的有益借鉴。
关键词:
检察机关 刑事诉讼 简易程序 救济措施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尹逸斐
刑事和解制度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刑事司法关系,也改变了我国原有的诉讼格局。我国传统的追诉模式的实质是"国家—犯罪人"的两极诉讼结构,刑事和解制度的出现使原有的诉讼模式变为"国家—被害人—犯罪人"的三元结构模式。从中不难看出,刑事和解突出了被害人的地位。与此同时,刑事和解制度的启动和推进又吸纳了其他参与主体,诸如: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单位等社会协调力量,律师、司法评估机构、司法鉴定机构等服务和中介力量。正是缘于各方地位、作用的消长与各方的参与,刑事和解制度才发挥出它特别的功用,散发出它独有的魅力。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肖成伟 林霖
刑事和解是指犯罪发生之后,由调停人使受害人与加害人直接交谈,共同协商解决刑事纠纷的活动。它是西方刑事司法的一个创举,其最主要的理论核心是恢复正义理论。它体现了公正、效率的法律价值,契合了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时代主题,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关键词:
刑事和解 正义 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