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3)
2023(1407)
2022(1220)
2021(986)
2020(893)
2019(2007)
2018(2065)
2017(3802)
2016(1916)
2015(2120)
2014(2041)
2013(1954)
2012(1848)
2011(1619)
2010(1624)
2009(1517)
2008(1608)
2007(1457)
2006(1234)
2005(1176)
作者
(5268)
(4330)
(4301)
(4188)
(2761)
(2118)
(1983)
(1670)
(1667)
(1585)
(1493)
(1490)
(1477)
(1450)
(1369)
(1342)
(1325)
(1320)
(1306)
(1242)
(1169)
(1102)
(1097)
(1069)
(964)
(963)
(958)
(946)
(873)
(849)
学科
(8869)
经济(8868)
管理(6712)
(4874)
(4247)
企业(4247)
(3534)
地方(2941)
方法(2527)
数学(2139)
中国(2135)
数学方法(2116)
(1938)
业经(1925)
(1886)
金融(1886)
地方经济(1850)
(1809)
(1761)
(1740)
贸易(1739)
(1676)
环境(1431)
(1372)
(1367)
银行(1365)
(1331)
法令(1311)
理法(1261)
管理法(1261)
机构
学院(26794)
大学(26727)
(10001)
经济(9801)
管理(9606)
研究(8425)
理学(8166)
理学院(8082)
管理学(7939)
管理学院(7885)
中国(7098)
(5262)
科学(5136)
(4993)
(4271)
(4168)
财经(3938)
中心(3804)
研究所(3655)
(3608)
(3536)
业大(3494)
(3447)
(3437)
师范(3418)
北京(3367)
(3343)
法学(3178)
法学院(2891)
(2881)
基金
项目(17884)
科学(14015)
研究(13394)
基金(12775)
(10998)
国家(10919)
科学基金(9434)
社会(8832)
社会科(8400)
社会科学(8399)
(7291)
基金项目(6662)
(6074)
教育(5847)
自然(5664)
自然科(5521)
自然科学(5521)
自然科学基金(5414)
编号(5097)
资助(5008)
成果(4367)
(4090)
重点(4053)
课题(3923)
(3898)
(3880)
创新(3732)
(3670)
国家社会(3639)
发展(3358)
期刊
(12070)
经济(12070)
研究(8115)
中国(6555)
学报(4385)
(3944)
管理(3766)
科学(3689)
(3675)
大学(3376)
学学(3171)
(2948)
金融(2948)
教育(2923)
农业(2415)
技术(2250)
业经(2172)
财经(2120)
国际(1989)
(1836)
经济研究(1807)
(1779)
会计(1702)
问题(1636)
科技(1586)
(1443)
图书(1357)
理论(1298)
(1279)
商业(1267)
共检索到42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艳军  
BOT投资方式在我国实践中被广泛运用 ,但其法律性质仍是个未明确的问题 ,本人主张 BOT特许协议是国内法上的行政合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薛文  熊俊峰  
BOT投融资方式目前引起我国的广泛重视 ,一些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都采用了该方式。但对于BOT协议的法律性质在我国法学界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BOT协议既不是民事合同也不是行政合同的分析 ,认为BOT协议应界定为经济合同的一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述荣  
因对劳务派遣协议的法律性质定位不明确,导致劳务派遣立法理念和具体规范均出现偏差,如认为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存在单独的纠纷,用工单位负协助处理义务,用工单位只有在标准劳动关系中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才能退回劳动者。劳动关系建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合同可以统称为劳动关系领域的合同,包括劳动合同和劳动关系领域的其他合同。劳务派遣协议应是劳动关系领域的其他合同,其法律适用原则是《劳动法》有规定适用《劳动法》的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田思路  蒋萌萌  
就业协议就其法律性质而言是附带保留解约权与效力开始期限的劳动合同,因此,解除就业协议相当于法律上的解除劳动合同。未正当行使解约权而解除就业协议,属于无效法律行为。各方当事人只有遵循就业协议制度的宗旨、目的,具有客观、合理、充分的理由时,解除就业协议才具有合理性。高校处于三方协议中的中介者的法律地位,要探索实现其职责的多元方式和手段。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焦海涛  
轴辐协议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垄断协议,它将当事人借助纵向关系而实现的横向共谋比喻为一个自行车轮。轴辐协议由三要素构成:纵向参与者构成轴心(hub),横向参与者构成辐条(spokes),各辐条间的意思联络构成轮缘(rim)。轴辐协议不是一个横向协议和多个纵向协议的相加,本质上是横向垄断协议。证明轴辐协议的存在,关键是证明辐条之间存在横向共谋,这需要借助间接证据。在责任承担上,作为辐条的横向竞争者需为轴辐协议负责,轴心主体的责任则需根据其身份差异及其在轴辐协议中的作用大小而有所区别。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林盛通  
BOT项目协议的法律框架林盛通BOT投资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当事方包括: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计划部门、对外经贸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物价管理部门、外汇管理部门、环保部门、项目筹建集团、项目公司、银行融资机构、设备供应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小砚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对税收遵从协议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概括,未明确规定税收遵从协议的内容、性质以及救济路径。在法律性质界定上,税收遵从协议无法满足行政合同关于合同主体、目的、权限以及内容等的界定标准,所以不能将其确定为行政合同,而应将其定性为民事合同。在此基础上,税收遵从协议救济路径就应采用民事救济路径。只有这样,方可在立案、举证、判决方式等方面与税收遵从协议内容及法律特征相符,并满足当前提高企业税收遵从度的现实需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小砚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对税收遵从协议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概括,未明确规定税收遵从协议的内容、性质以及救济路径。在法律性质界定上,税收遵从协议无法满足行政合同关于合同主体、目的、权限以及内容等的界定标准,所以不能将其确定为行政合同,而应将其定性为民事合同。在此基础上,税收遵从协议救济路径就应采用民事救济路径。只有这样,方可在立案、举证、判决方式等方面与税收遵从协议内容及法律特征相符,并满足当前提高企业税收遵从度的现实需求。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宏芹  张岑  
对赌协议的效力是"海富投资案"的争议焦点。对赌协议为射幸合同,至于是否是附条件合同则取决于当事人的约定。对赌协议中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受到法律保护,而且是一致的。对赌协议结果的实现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努力而非运气,因此法律应当允许对赌协议的存在。"海富投资案"中,公司与股东的对赌协议损害了其他股东的利益,违犯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但并未违反投资领域共担风险原则,也不是借贷合同;股东之间存在的不是对赌协议,而是保证合同。法院在对对赌协议这类新型投资关系进行审理时应当区分民事审判理念和商事审判理念,使司法适应商事法律关系的灵活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毛青松  
BOT特许协议的合同性质一直是学术争议的问题。本文从协议固有的属性出发,系统地分析了特许协议的混合合同的性质,并对该性质界定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尊锴  
在银行存款关系中,存款人向银行请求支付存款本息的权利(亦即付款请求权),是否受诉讼时效制度限制问题,直接关系到存款人利益保护和银行信用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长期以来,由于法学理论界和金融界对于银行存款人享有的付款请求权性质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立法上的具体规定也付之阙如,导致了许多类似案件的裁判不一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邱平荣  
特许经营是当前国际流行的一种商业经营方式,有自己的特点和存在价值。特许经营就其本质而言含有一些限制竞争因素,但特许经营中的限制竞争协议并不必然具有违法性,要予以科学界定。同时,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由民商法律制度与反垄断法律制度相结合,以反垄断法律制度为核心的法律规制体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路晶晶  成虎  
BOT项目的特许权协议是整个项目合同结构中的核心。特许权协议中对于项目权利义务的分配,将影响着后续需签订的合同。特许权期限、项目扩建与改建、项目的移交和不可抗力等问题,尤其需要更多的关注。处理好这些问题,将有助于项目顺利地实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湛湛  王守清  
在我国,虽然对BOT特许协议的争议解决已经出现了仲裁的方式,但是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这种仲裁实践似乎存在着合法性危机。本文尝试从现有法出发,以法律规定为中心,通过对BOT特许协议自身性质的分析以及与政府采购合同的比较,对此问题进行初步研究。本文认为通过对仲裁法的解释,BOT特许协议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具有可仲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