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15)
- 2023(6140)
- 2022(5036)
- 2021(5029)
- 2020(3964)
- 2019(8732)
- 2018(8834)
- 2017(14054)
- 2016(8996)
- 2015(10317)
- 2014(9955)
- 2013(8347)
- 2012(7347)
- 2011(6830)
- 2010(7051)
- 2009(6157)
- 2008(5520)
- 2007(5109)
- 2006(4479)
- 2005(4040)
- 学科
- 教育(22142)
- 管理(16281)
- 济(15800)
- 经济(15784)
- 中国(13576)
- 业(11874)
- 企(9670)
- 企业(9670)
- 教学(9545)
- 理论(9447)
- 学(6553)
- 农(6400)
- 发(5699)
- 方法(4904)
- 财(4893)
- 学法(4886)
- 教学法(4886)
- 学校(4884)
- 思想(4750)
- 研究(4746)
- 发展(4708)
- 政治(4662)
- 展(4581)
- 业经(4551)
- 思想政治(4448)
- 政治教育(4448)
- 治教(4448)
- 德育(4415)
- 高等(4192)
- 贸(4180)
- 机构
- 大学(105608)
- 学院(99655)
- 研究(37035)
- 教育(33330)
- 范(27998)
- 管理(27928)
- 师范(27886)
- 济(25883)
- 经济(24869)
- 京(23990)
- 理学(23811)
- 理学院(23338)
- 师范大学(22865)
- 管理学(22431)
- 管理学院(22216)
- 科学(21772)
- 中国(19388)
- 职业(17565)
- 所(17283)
- 江(17223)
- 技术(17156)
- 北京(16134)
- 研究所(15695)
- 中心(15570)
- 院(14026)
- 州(13620)
- 财(12935)
- 教育学(12566)
- 职业技术(12030)
- 业大(11734)
- 基金
- 项目(62997)
- 研究(57714)
- 科学(50886)
- 基金(39275)
- 教育(37353)
- 家(32355)
- 社会(31981)
- 国家(31867)
- 社会科(29818)
- 社会科学(29812)
- 编号(28298)
- 省(27758)
- 科学基金(26710)
- 成果(26520)
- 划(25622)
- 课题(23881)
- 年(21578)
- 基金项目(19394)
- 规划(17660)
- 项目编号(17045)
- 重点(16202)
- 性(15498)
- 度(15382)
- 部(15222)
- 发(15204)
- 资助(15179)
- 大学(15120)
- 研究成果(14791)
- 自然(14705)
- 自然科(14329)
共检索到165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孟显丽 刘文菁 解登峰 张莉红
海洋强国的建设不仅仅表现在海洋经济、海防力量等硬实力的强大,也表现在海洋意识、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提升。大学生作为建设海洋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其海洋意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实施途径等方面做了初步梳理和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 海洋意识 海洋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瑞霞
文章分析了我国国民海洋意识的现状,论述了增强国民海洋意识的战略意义,指出了航海高职院校在培养国民海洋意识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进而提出了航海高职院校培养国民海洋意识的具体路径:编写海洋意识教育通识教材;海洋意识教育进课堂;对教师进行海洋意识专项培训;与校企合作单位、实训实习基地联合开展海洋意识教育;联合社区和社会团体共建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共同开展海洋意识教育活动;配合世界海洋日、中国航海日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在学生社团中增加海洋意识主题活动,以期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国民海洋意识 海洋强国战略 航海高职院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加林 沈满洪 马仁锋 杨红生 陈一宁 孙才志 刘明 韩喜球 胡志丁 马学广
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需要从国家战略角度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了系统认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海洋资源经济与海洋战略,邀请了九位来自海洋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就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国土空间规划、海洋生态牧场建设、海岸带生态修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科技发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地缘政治和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前沿研究领域进行了交流访谈。结果认为:(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明确美丽海洋建设目标、掌握海洋生态系统方法、坚持陆海统筹重大谋略、构筑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国家海洋空间规划要整合现有涉海规划,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创新规划技术与规划治理理念,强化海洋空间管制指标、海洋空间发展能力和海洋空间治理地方特色机制等方面的创新。(3)海洋牧场建设要聚焦产业链条,推进“全域型”海洋牧场建设;强化原创驱动,构建“全域型”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倡导融合发展,培育“全域型”海洋牧场新业态。(4)“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海岸带生态修复强调运用陆海交错区域空间布局优化和资源管理优化的技术,充分考虑海岸带生态系统自然恢复的过程和机理,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5)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把握数字经济大势,着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升级产业结构,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主动衔接区域战略。(6)海洋科技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是聚焦深海、极地战略新领域,提升关键海域实时精细观测和预报能力,聚焦海洋资源、能源集约利用,加强海工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7)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需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多学科调查、长周期监测,加强深海开发技术研发,评估深海采矿环境影响,减少深海开发过程对海洋环境的扰动,实现深海采矿和深海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8)我国需要实施一种空间差异化且有针对性的海洋地缘战略,服务于台湾统一和领土争端、服务于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资源利用,服务于海洋运输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并最终服务于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9)实施中国海洋空间规划技术输出“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中国海外园区“节点网络体系”构建战略、实施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实训战略,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必要的空间支点和技术支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庞玉兰 王欣
海洋是人类21世纪获取资源的重要途径,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海南省是海洋大省,海洋经济在海南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借鉴国外发展海洋经济的经验,结合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有重点地发展海洋娱乐和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水养殖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海南省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海洋强国 海洋经济 海南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勇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海洋强国建设需要人才支撑,而人才培养又离不开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海洋高等教育得到较快发展,但海洋人才总量不足、海洋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为此需要从宏观角度加强对海洋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推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与海洋学科专业的有机衔接、推进海洋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协同发展、推进海洋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等方面,提升海洋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为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与人力支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陆儒德
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开创了全球共管海洋的新时代人类在发展中不断协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国际社会经过20多年研讨通过的解决人与海洋持久关系的海洋综合性大法典,是人类海洋意识的升华,现代海洋观的集中体现。《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杰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潘兴蕾 章丽萍 艾红 于文明 张鹏
南海是我国重要的安全屏障,在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能源安全体系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显要地位,南海渔业是落实国家"突出存在"等战略部署的首要产业和有效途径。现今的南海渔业发展具有捕捞作业集中且发展平稳、捕捞作业类型多样、捕捞作业发展空间存在差异等特点。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南海渔业的发展明显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与渔业相关的涉外事件和矛盾冲突的高发态势印证了海洋执法效能的高低直接关乎渔业生产能否正常平稳发展。基于海洋执法机构整合的背景,分析表明南海渔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开发阻力加大、大洋性鱼类资源开发不足、非法捕捞、渔业协调平台缺乏、执法格局存在弊端、相关法律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重点提出加大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才志 杨羽頔 邹玮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已进入调整优化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本文从环渤海地区各沿海城市海洋产业发展基础的角度出发,利用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2008-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D-S证据理论进行主客观权重结合,对各城市海洋产业发展结构基础进行评价,并引入NRCA模型,计算各海洋产业的比较优势。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政策导向,参考各地实际情况,对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进行全面的、合理的、科学的布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于思浩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口号,这是党中央首次从战略的高度在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全面阐述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此同时,"海洋强国"战略对我国政府海洋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转变政府海洋管理职能,实现政府海洋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成为了未来实施海洋战略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海洋强国 海洋战略 政府海洋管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燕
职业教育发展是我国海洋资源产业大开发的必然趋势。海洋资源产业大开发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主要表现在":一带一路"倡议是海洋资源产业大开发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契机";海洋强国"战略是海洋资源产业大开发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是海洋资源产业大开发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海洋资源产业大开发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拉动力量。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海洋资源产业大开发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对策:创新办学理念、优化专业设置、建设课程体系、打造师资力量、建设实践教学平台、设计考核体系。
关键词:
海洋资源 海洋产业 职业教育 海洋强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文玉
海洋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下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践行,但目前我国学者对海洋生态文化产业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文章对海洋生态文化产业的概念、属性、内涵和特征进行界定与阐述,并分析我国海洋生态旅游业、海洋景观鉴赏业、海洋养生休闲业、海洋生态文化体验业、海洋艺术创意业和海洋节庆会展业六大海洋生态文化产业形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海洋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应有策略,以期能够丰富海洋生态文化理论体系,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全昱 安国山 李延林
吉林省作为全国第九个海洋省份,拥有打造对外运输通道的重要优势。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下,吉林省海洋经济的发展要依靠长吉珲大通道的谋划和延边州“借港出海”物流通道的建设。打通长吉珲通道与“借港出海”通道不仅可以扩大中俄贸易规模,而且有助于扩大吉林省在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因此,延边州物流产业优化要侧重衔接长吉珲通道对延边州物流资源的积极影响,在现有产业政策与优势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海产品加工产业与供应链体系;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扩大对外贸易体量;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与信息平台,降低延边州物流成本,为吉林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关键词:
海洋经济 物流产业 延边州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范厚明 蒋晓丹
目前,我国在东海、南海海岛纠纷不断,美国控制着全球海洋运输通道,其"再平衡"战略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尽管国家已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但其建设是长期过程。新形势下,中国不仅要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还应实施西向战略,通过新疆向中亚发展,构建与新疆沿边各国及其延伸国的良好政治经济关系,扩大在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在新疆建立大型能源资源储备基地,调整其产业结构与布局并适时设立自由贸易区,加强西部地区的维稳、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雪姣
在海洋经济背景下提出的大宗商品物流相关内容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课程设置打破了以往本科从学科出发的传统做法,探讨从行业出发设置和开发课程的思路,进行了课程及教材的创新;课程依托产学研战略联盟,采用"理论讲授+企业家讲座+行业实践"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了三个课堂,解决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脱节的难点问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震 任燕燕
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国际秩序大变革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各种国际争端和矛盾开始凸显。特别是俄乌冲突之后,整个欧洲,甚至是全球战略格局开始发生变化。而全球海权战略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且海洋安全问题突出,亟待进行有效的海洋治理。在此背景下,中国和俄罗斯出于安全与经济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开展了海洋合作。中俄海洋合作是后冷战时代海权观念发展的产物,主要内容包括涉海军事合作、海洋科技合作以及地缘政治合作。中俄海洋合作具有海洋反霸色彩浓厚、与建构新型国际海洋秩序密切相关和有进行有效海洋治理的目的等特点。展望未来,中俄海洋合作将会朝着提高科技含量和增加北极事务合作的方向发展。为保证中俄海洋合作的健康发展和顺利进行,有必要使中俄北极海运公司保持盈利,以上海合作组织为样板设立多边安全论坛并向多边安全机制发展,在对日海洋权益争端问题上加强配合,进一步提高中俄海洋合作中的科技含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