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12)
2023(4777)
2022(4013)
2021(3660)
2020(3111)
2019(6995)
2018(6994)
2017(13120)
2016(7204)
2015(8065)
2014(8142)
2013(7812)
2012(7198)
2011(6536)
2010(6601)
2009(6428)
2008(6464)
2007(5953)
2006(5280)
2005(5041)
作者
(20339)
(17187)
(16956)
(16246)
(10869)
(8063)
(7681)
(6494)
(6452)
(6143)
(5918)
(5741)
(5671)
(5561)
(5532)
(5198)
(5068)
(5003)
(4977)
(4932)
(4415)
(4158)
(4064)
(3922)
(3885)
(3837)
(3796)
(3770)
(3444)
(3295)
学科
管理(28251)
(26445)
经济(26379)
(23304)
(20785)
企业(20785)
(11610)
(10997)
方法(9361)
(7949)
数学(7803)
数学方法(7695)
中国(7288)
业经(7063)
体制(6939)
(6855)
(6639)
财务(6617)
财务管理(6597)
企业财务(6275)
(6191)
银行(6180)
(5890)
(5599)
金融(5597)
(5129)
(4988)
制度(4957)
(4894)
环境(4876)
机构
大学(104418)
学院(103401)
(43560)
经济(42608)
管理(39519)
研究(34660)
理学(33394)
理学院(33017)
管理学(32561)
管理学院(32346)
中国(27526)
(24566)
(21644)
科学(19176)
财经(18400)
(16973)
(16888)
(16548)
中心(15797)
(14931)
研究所(14907)
经济学(13799)
业大(13646)
财经大学(13604)
北京(13473)
(12962)
(12711)
(12300)
经济学院(12252)
师范(12178)
基金
项目(66997)
科学(53530)
研究(50172)
基金(49654)
(42860)
国家(42520)
科学基金(36883)
社会(33469)
社会科(31756)
社会科学(31751)
基金项目(26097)
(25666)
教育(23205)
自然(22778)
自然科(22221)
自然科学(22216)
自然科学基金(21831)
(21546)
编号(19665)
资助(19601)
(19210)
成果(16912)
(15575)
重点(15278)
国家社会(14264)
(14213)
课题(14166)
教育部(13721)
(13658)
(13490)
期刊
(51781)
经济(51781)
研究(33272)
中国(24137)
(21136)
管理(16409)
学报(14856)
科学(14354)
(14150)
大学(12075)
(11911)
金融(11911)
学学(11408)
教育(10897)
财经(9956)
农业(8803)
技术(8694)
(8498)
业经(7746)
经济研究(7669)
问题(6829)
(5428)
财会(5308)
会计(5134)
(5069)
理论(4934)
现代(4840)
(4730)
科技(4695)
改革(4688)
共检索到164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蒋军政  
宅基地制度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中带有强烈福利性质的两种制度安排,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民的"住房"和"吃饭"两大基本问题。然而,随着城镇化加快,我国现有宅基地制度的基本问题和矛盾在现实中不断升级。问题升级宅基地的福利性分配和无偿使用,导致出现农村人口减少和村庄用地扩大并存的悖论。在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永和  张凤  
如何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已成热点话题,学界存在着严禁流转与自由流转两种观点的分歧。两派的论争源于对农村宅基地性质的不同认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同解读以及对宅基地流转影响的不同评估。两派在论争的背后都存在一定的偏失。实际上,严禁宅基地流转以坚守既有土地制度的主张已经难以适应市场化与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而实行宅基地自由流转乃至宅基地私有化的方案也潜藏着巨大风险。因此,慎重稳妥推进流转才是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薇  
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为我国城镇化发展、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宅基地使用制度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改革的呼声很高。作为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对宅基地制度改革已经做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近些年,各种宅基地流转和退出试点在全国多地展开,为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样本和参考经验。本期专题关注宅基地制度改革,为改革梳理脉络,分析热点问题,并推出成都、湖北两地具有代表性的试点案例,有经验也有不足,以期为各地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守英  熊雪锋  
财产权和乡村内部治权是乡村秩序的基础,宅基地产权和治理规则是乡村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建国以来宅基地制度演进的基本逻辑是以保障居住功能弱化财产权利、为了耕地保护削弱乡村内部治权,从而国家公权支撑的"管制"权不断强化。"强管制,弱产权"的宅基地制度安排导致管制无效和产权无效。国家主导的宅基地制度改革顶层设计朝着强化管制、有限开放产权的方向进行,地区试点的制度创新明显朝向寻求有效治理和显化财产权利。浙江义乌、四川泸县、江西余江的试点昭示了朝向有效产权、村内治权与国家有限管制的宅基地改革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清勇  刘守英  
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认识宅基地的生产资料属性,理解历史上宅基地集体化的过程和逻辑,是推动下一步宅基地制度改革取得突破的基础。本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对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的属性认定以及对土地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论述,分析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宅基地政策的制定过程。研究发现:当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宅基地相关政策时将宅基地看作生产资料,这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非农业用地视为一般生产资料是一致的;1956年组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没有将宅基地集体化,不是缘于现有研究所指出的"宅基地是生活资料",而是因为组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中心问题是将耕地等主要生产资料集体化,而宅基地作为一般生产资料,并不在主要生产资料之列;人民公社强调进一步提高公有化程度、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残余,这开启了作为一般生产资料的宅基地的集体化进程;宅基地集体化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这一进程始于1958年,到1963年完成,期间各地政策差异较大。这些发现为厘清宅基地的生产资料属性、明确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超  谭峻  
本文通过回顾农村宅基地功能演变历史,理清宅基地三大功能演变趋势,即政治稳定功能保持不变,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削弱,经济财产功能日益凸显。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参考上述宅基地功能演变路径,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坚持土地所有权不变,保持政治稳定;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差别化宅基地制度设计;加快宅基地流转制度改革,激活农民手中土地财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小  
农村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规定了农民宅基地所有权的集体属性,而在具体的产权实践中,农民对宅基地的产权认知越来越趋向于私有化。宅基地产权的地方性建构意味着对土地产权的讨论必须进行"在地化"的理解,S村宅基地制度的在地化实践以及土地管理权的上收为农民提供了富有弹性的私人化实践空间。同时,基于地方性共识的农民宅基地需求同该制度空间相耦合,共同形塑了农民对宅基地属性的私化认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姚树荣  景丽娟  
本文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对宅基地资格权的界定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应将宅基地资格权定义为现行农户手中的宅基地使用权,将农户转让给第三方的权利定义为宅基地经营权,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应重点关注"确权公平、还权赋能、产权清晰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义博  
本文搭建了一个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动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经历了从农民私有制下自由流转到计划经济下的限制流转、改革开放初期的宽松流转,再到当前的限制流转四个阶段。这其中公有制意识形态的确立、弱势松散的农民群体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起推动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被不断弱化,农民逐渐沦为最大利益受损者。虽然目前存在制度外收益的诱惑,但地方政府利益集团的巩固、制度变迁成本的增加,以及农民群体的势弱,使农村宅基地依然面临流转限制的制度锁定困境。未来较为可行的农村宅基地变迁路径为中央政府推动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形成改革共识,建立代表农民权益的经济组织,给予地方政府利益补偿,严控流转风险。
[期刊] 改革  [作者] 苑鹏  
中国特色的宅基地“资格权”人经历了从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劳动群众、农民社员,拓展到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人口,21世纪以来又回到农村集体村民成员的封闭化的过程。其背后反映的是宅基地“资格权”复合性权利属性的变化: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保障农民成员的基本生计,到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立后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公民基本生活保障,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时期强调“一户一宅”的平等居住权。进入新时代后,“宅基地”资格权逐步走向成员财产权。未来改革应在构建城乡统一住房保障体系下,继续朝着农户财产权化的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爱民  
当前,对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重点在于突破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规限制。但笔者认为,鉴于现阶段农村宅基地仍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必须以国情和发展阶段为基础,从绝大多数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在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确保农民不失权的前提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爱民  
当前,对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重点在于突破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规限制。但笔者认为,鉴于现阶段农村宅基地仍承担着十分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必须以国情和发展阶段为基础,从绝大多数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在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确保农民不失权的前提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长健   陈鹏飞  
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逐渐由“二权分立”向“三权分置”转变,资格权成为其“三权分置”的关键。通过分析其现实状况及区域特色模式,宅基地资格权的制度应用存在主体认定不明,权利内容与登记制度不健全,行使制度与救济制度等困境,需要从制度与实践层面完善其主体制度,健全其权利内容与登记制度,明确其行使制度与救济制度等,以期促进我国宅基地法律体系的完善,规范宅基地“三权分置”工作的开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英豪  
农村人口的减少必然导致宅基地的空置率高,而土地资源又是极其宝贵的,由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充当集体土地的储备主体,对闲置的宅基地按照民事原则进行收回、收购,这就需要制度创新。建立农村地区的针对宅基地使用权储备制度,需要从土地储备的主体、土地储备的标的、土地储备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制度建构。应当按照财产权来对宅基地使用权进行物权化构造,在具体宅基地使用权储备行为路径的构造上,应依据法律行为的分类,将之分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对宅基地使用权的单方收回行为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协议收购行为。前者为所有权人行使所有权的行为;后者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并强调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的政策思路。尽管这一政策思路甫一提出,也曾有"语惊四座"之效应,但短暂的学术讨论与争议后,业界便已基本形成共识,确认"三权分置"是我国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