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47)
2023(4243)
2022(3670)
2021(3489)
2020(3190)
2019(6933)
2018(6702)
2017(12875)
2016(7146)
2015(7973)
2014(7810)
2013(7675)
2012(7503)
2011(6751)
2010(6977)
2009(6546)
2008(6892)
2007(6444)
2006(5597)
2005(5339)
作者
(21094)
(17230)
(17209)
(16488)
(11462)
(8277)
(7929)
(6804)
(6648)
(6506)
(6113)
(6110)
(5881)
(5667)
(5496)
(5480)
(5220)
(5182)
(5064)
(4944)
(4488)
(4323)
(4233)
(4205)
(4062)
(4045)
(3983)
(3678)
(3529)
(3455)
学科
(24447)
经济(24404)
管理(21893)
(20009)
(15275)
企业(15275)
(12486)
方法(11957)
(10791)
保险(10700)
数学(10387)
数学方法(10262)
中国(9257)
(8000)
银行(7987)
(7882)
(7467)
(7445)
(7288)
金融(7287)
国家(7194)
(6422)
财务(6413)
财务管理(6386)
企业财务(6144)
(6029)
(5835)
财政(5788)
(5018)
(4777)
机构
大学(105346)
学院(102208)
(40149)
经济(39237)
管理(37847)
研究(35199)
中国(31899)
理学(31448)
理学院(31052)
管理学(30414)
管理学院(30216)
(26892)
(22357)
科学(20925)
财经(19802)
(18469)
(18069)
(16617)
中心(16407)
研究所(16353)
(16304)
财经大学(15048)
北京(14466)
(13318)
经济学(13281)
师范(13170)
业大(13141)
(12988)
农业(12740)
(12511)
基金
项目(63848)
科学(50232)
基金(47830)
研究(45843)
(41839)
国家(41541)
科学基金(35221)
社会(29611)
社会科(27994)
社会科学(27985)
基金项目(24680)
(23101)
自然(22901)
自然科(22370)
自然科学(22360)
自然科学基金(21986)
教育(20894)
资助(20614)
(20419)
编号(17554)
成果(16059)
(14878)
重点(14544)
教育部(12892)
(12774)
(12637)
国家社会(12532)
课题(12426)
科研(12391)
(12209)
期刊
(44426)
经济(44426)
研究(36205)
中国(22070)
(22067)
(19199)
金融(19199)
学报(17163)
科学(15191)
(14312)
管理(13119)
大学(13053)
学学(12355)
财经(10478)
教育(9271)
农业(9152)
(8662)
经济研究(6846)
技术(6535)
理论(5895)
(5506)
问题(5397)
实践(5275)
(5275)
财会(5222)
会计(4968)
业经(4953)
(4803)
统计(4743)
(4713)
共检索到164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学忠  
地方政府债券存在偿还风险、宏观调控风险、政治风险。政府信息不对称、财政分权不彻底、地方利益驱动、不合理的政绩评价机制等是风险的主要成因。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的防范应着眼于公民权利表达、社会评价、地方债信息披露、财政分权的政府自我约束、权力对地方政府发债行为的制约、权利对地方政府发债行为的监督等机制的建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叙果  崔沁馨  沈红波  
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地方政府的过度负债主要是由财政分权和我国官员的晋升制度所导致。如果地方经济出现下滑,进入低速增长时期,地方政府很有可能难以偿还到期债务。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当下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严重的局面,分析地方政府过度债务风险的原因及其影响,并就该问题引入与GDP挂钩的债券,通过数据模拟分析其在降低地方债务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小龙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城镇化也迈向高速发展的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展开。地方政府作为城镇化的一线,由于预算机构的不完善,基建与经济发展常常面临着资金的短缺问题。事实上,全球许多国家都在进行政府债券的模型研究,想要取得量大且低成本的资金。文章结合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展国情,对采取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刚  
尽管我国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举债限制比较严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不存在债务。现实中,地方政府或公开或隐蔽、或直接或间接地举借了大量债务。现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某些局部已经显现,潜在的风险也不可忽视。本文在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基本情况和原因后,提出了化解地方债务的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邹焕聪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有利于地方政府开辟融资渠道,但又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证券金融市场波动、产业结构失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宏观调控风险。应对风险的法律制度缺失、政府机关纵横向权力配置不当、公众参与宏观调控过程的渠道不畅是造成宏观调控风险的主要因素。为此,文章认为要制定宏观调控法、地方政府债券法以及完善配套制度;采取行政内部分权、行政内部监督机制等行政自制措施;要建立政府信用社会评价和公众参与风险评估机制,来防范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曹炜  李坤  
一、努力拓宽筹资渠道首先,努力扩大财政拨款在地方高校收入中的比重。地方高校的主体力量是政府投资兴办的公立高校,财政拨款应该是这些高校最重要的资金来源。财政部、教育部2010年发文,要求逐步提高生均拨款水平,地方高校生均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这一措施使地方高校拨款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也使地方高校防范债务风险能力得到提升。但从绝对数量上看,经常性的教育经费拨款绝大部分用于保障高校的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运行经费,远远不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怡西  
地方政府债券既是金融市场的投资产品,又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具有金融领域和财政领域的双重风险。本文在考察广东省政府自行发债的风险现状和法制障碍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和完善相关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志浩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速膨胀,债务风险凸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表现,并提出防范与控制的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古建芹  申寸娜  
近年来,地方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在促进地区经济建设和政府履行各项职能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存在风险。研究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及其形成原因,寻求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政策措施意义重大。一、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及风险(一)增速较快规模较大,形成偿债能力不足的风险。一是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大、增速快,与主要偿债来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封北麟  
债务风险防范的体制机制建设必须尽早尽快建立,这既涉及地方政府各项制度的深化改革,也涉及债务风险的管理控制和预警体系建设自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引发了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全面反思与整治之后,地方政府性债务危机似乎成为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牵动媒体、学界和政府紧绷的神经。2012年国家财政部启动了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全面清查,并根据彻查结果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蔺庆校  朱连才  
地方政府债券(Local Treasury Bonds,简称LTB)是地方政府或其授权代理机构发行,为筹集资金用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的有价证券。LTB一般是以当地政府的税收能力作为本付息的担保。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采用这种方式为地方政府融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全厚  
近年来,我国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越来越大。扩大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发力点,以实现"稳经济、稳投资"。与此同时,专项债券制度要求债券资金主要用于自求平衡项目,以达到防风险的目的。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管理处理好"稳经济和防风险"的矛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会玲  刘锦虹  
就地方政府债券而言,在地方政府和居民之间涉及两类委托代理问题:债权债务的代理问题和公共政策的代理问题。地方政府依凭中央政府的"父爱心理",具有向上转移债务的动机,导致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人为扩大;地方政府"经济人"特性促使其有意识地运用公共债务追求自身利益而罔顾公共财政风险。这些都隐藏着潜在风险无限增加的可能性。可以从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居民退出机制、地方政府内在约束机制、事前制约机制、事后监督机制以及深化政务公开制度来防范信用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傅建源  
本文基于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快速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在地方政府融资背后隐藏着地方政府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体制问题、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关系问题、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建设问题、地方政府资信状况信息披露问题及银政关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