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73)
- 2023(5604)
- 2022(4548)
- 2021(4419)
- 2020(3609)
- 2019(8473)
- 2018(8566)
- 2017(15724)
- 2016(8730)
- 2015(9440)
- 2014(9722)
- 2013(9273)
- 2012(8538)
- 2011(7844)
- 2010(8032)
- 2009(7486)
- 2008(7808)
- 2007(6784)
- 2006(6097)
- 2005(5778)
- 学科
- 济(36920)
- 经济(36870)
- 管理(23917)
- 业(23301)
- 企(20980)
- 企业(20980)
- 方法(15862)
- 数学(13046)
- 数学方法(12888)
- 财(12073)
- 制(11873)
- 中国(10382)
- 学(9915)
- 体(9027)
- 业经(8615)
- 农(8274)
- 理论(8185)
- 银(7992)
- 银行(7980)
- 体制(7938)
- 融(7817)
- 金融(7817)
- 行(7699)
- 务(6744)
- 财务(6736)
- 财务管理(6716)
- 企业财务(6554)
- 结构(6365)
- 地方(5911)
- 产业(5580)
- 机构
- 大学(129423)
- 学院(126437)
- 济(54334)
- 经济(53250)
- 研究(46621)
- 管理(45307)
- 理学(39014)
- 理学院(38503)
- 管理学(37814)
- 管理学院(37537)
- 中国(34809)
- 财(29056)
- 科学(27743)
- 京(27520)
- 所(23961)
- 财经(22302)
- 研究所(21704)
- 农(20986)
- 经(20341)
- 中心(19659)
- 江(19439)
- 经济学(18270)
- 范(17560)
- 业大(17540)
- 北京(17494)
- 师范(17337)
- 财经大学(16857)
- 院(16773)
- 经济学院(16293)
- 农业(16262)
- 基金
- 项目(81274)
- 科学(64662)
- 基金(60326)
- 研究(58649)
- 家(53392)
- 国家(52963)
- 科学基金(45083)
- 社会(38424)
- 社会科(36477)
- 社会科学(36467)
- 基金项目(31048)
- 省(30507)
- 自然(28796)
- 自然科(28137)
- 自然科学(28126)
- 教育(28058)
- 自然科学基金(27680)
- 划(26298)
- 资助(24962)
- 编号(22161)
- 成果(19322)
- 重点(19120)
- 部(18972)
- 性(17349)
- 发(16985)
- 创(16873)
- 国家社会(16560)
- 教育部(16522)
- 课题(16385)
- 创新(15821)
共检索到195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隋筱童
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提出后,学术界对其的理论解读存在分歧。文章拟从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学基础、目标、手段和理论指导四个方面,论证供给经济学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自身矛盾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错误指导,指出新常态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才是供给侧改革的科学指导理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隋筱童
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提出后,学术界对其的理论解读存在分歧。文章拟从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学基础、目标、手段和理论指导四个方面,论证供给经济学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自身矛盾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错误指导,指出新常态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才是供给侧改革的科学指导理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潇
劳动力要素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劳动力价值的特殊决定机制决定了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不能完全解释当前我国的劳动力结构性问题。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出发,可以对当前不同种类的劳动力价值构成进行剖析,进而得出结构性问题的实质在于当前劳动力的价值补偿受到制约,致使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无法顺利实现,从而无法充分释放劳动力要素的潜能。在实践上,应当把劳动力价值的提升、补偿与劳动关系构建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潇
劳动力要素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劳动力价值的特殊决定机制决定了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不能完全解释当前我国的劳动力结构性问题。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出发,可以对当前不同种类的劳动力价值构成进行剖析,进而得出结构性问题的实质在于当前劳动力的价值补偿受到制约,致使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无法顺利实现,从而无法充分释放劳动力要素的潜能。在实践上,应当把劳动力价值的提升、补偿与劳动关系构建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蓝庆新 姜峰
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物质生产论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为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创新驱动理论深入推进改革拓展理论空间,生态文明观为发展方式提供理论指导,劳动价值理论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行保障提供理论支撑。从逻辑关系来看,物质资料生产理论是统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总量和结构平衡理论是目标,创新发展与生态文明理论是发展方式,劳动价值论是保障,它们相互作用,动态优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新常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政策框架》课题组 马晓河 郭丽岩 付保宗 李大伟 刘现伟 卞靖 关博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供求两侧,但根源和实质在供给侧,而供给侧主要矛盾是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必要也是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三个方面解决供给问题,即要素的集约节约化供给、产品的有效优质供给和制度的有效供给,其中制度供给是重中之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理论基础、实践背景、制度环境、政策手段、动力机制上与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着本质不同,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供给与需求、长期与短期、政府与市场、国际与国内等四对重要关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要使其扎实落地,重点要抓好两个关键点:一是能否在传统增长动力衰退之时,尽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实现新旧增长动能有效接续;二是能否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有效制度供给,为新的增长动力打造新引擎。为此,应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科技创新体制、财税金融体制以及相关基础性制度等五个方面的改革。同时,还要以扩大开放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冯志峰
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由注重强调市场需求的"有没有"向注重供给的"好不好"方面的转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理论内涵,是解决经济发展"滞胀"的有效对策,与需求侧管理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做好"转型、创新和改革"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 改革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明 蔡之兵
国际分工格局重构、需求侧改革成效不显、产业产能过剩、产品供需体系失衡是供给侧改革出台的四大背景,在详细解读此四大背景的具体含义后,对现有学者关于供给侧改革内涵的定义进行梳理并指出当前研究并没有在如何界定供给侧改革内涵上达成一致,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以及内在的理论与现实逻辑,最后根据此内涵定义指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内容、难点以及具体思路。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 改革 理论逻辑 路径选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媛
经济新常态下,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对于提高职业教育供给质量与效率、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机理,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依据。明确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必须从强化"外延式规模扩张"向"内涵式能力建设"转变,从注重"技能教育"向"技术教育"转变,从关注"技能本位"向"人格本位"转变,从追逐"规模数量型"供给向"质量效益型"供给转变,从实施"学校评价"向"第三方评价"转变。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蓝庆新 姜峰
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物质生产论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为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创新驱动理论深入推进改革拓展理论空间,生态文明观为发展方式提供理论指导,劳动价值理论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行保障提供理论支撑。从逻辑关系来看,物质资料生产理论是统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总量和结构平衡理论是目标,创新发展与生态文明理论是发展方式,劳动价值论是保障,它们相互作用,动态优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新常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政策框架》课题组 马晓河 郭丽岩 付保宗 李大伟 刘现伟 卞靖 关博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供求两侧,但根源和实质在供给侧,而供给侧主要矛盾是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必要也是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从三个方面解决供给问题,即要素的集约节约化供给、产品的有效优质供给和制度的有效供给,其中制度供给是重中之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理论基础、实践背景、制度环境、政策手段、动力机制上与英美等西方国家有着本质不同,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供给与需求、长期与短期、政府与市场、国际与国内等四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梦博 李世斌
一、制度供给。第一,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面,政府应大力推行PPP模式。目前地方财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瓶颈。如果我们要增强地方政府服务能力的话,首先应建立统一合理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PPP模式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景泉 马雁 杨延 刘恩专
本文结合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面向着力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着力提高职业教育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从职业教育的现代体系结构、专业布局结构、课程体系结构、师资培养培训、国际化进程、信息化教学,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建设等方面,探讨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素供给与制度供给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素供给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江宁 陈贞吉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稳定经济增长的重点是解决结构问题,解决结构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发力,从供给侧解决结构问题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案,也是推动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案,对政治经济学理论具有原创性贡献。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厉以宁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市场是牵动结构调整的主要力量,但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规划作用和调节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动力,让企业成为独立经营的产业主体并不断成长,技术创新、增加就业、维持物价基本稳定、促进GDP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等,同样都是改革的目标,这就决定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转变观念,如企业和企业家的经营理念、创新理念等;要关注消费变化,以准确把握结构性调整的方向;要改变宏观调控的方式,重在预调、微调、结构性调,有重点地因地精准"滴灌";要特别鼓励创新、创业,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宏观调控 创新 创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