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98)
- 2023(6401)
- 2022(5311)
- 2021(5202)
- 2020(4311)
- 2019(9950)
- 2018(9847)
- 2017(18065)
- 2016(9708)
- 2015(11570)
- 2014(11442)
- 2013(11257)
- 2012(10727)
- 2011(9966)
- 2010(9886)
- 2009(9204)
- 2008(8930)
- 2007(7831)
- 2006(6823)
- 2005(6331)
- 学科
- 济(41057)
- 经济(41003)
- 管理(23076)
- 业(19500)
- 方法(16993)
- 中国(15735)
- 数学(15020)
- 数学方法(14933)
- 企(14422)
- 企业(14422)
- 贸(12451)
- 贸易(12445)
- 易(12272)
- 农(10356)
- 制(10043)
- 财(9842)
- 融(9451)
- 金融(9444)
- 银(8865)
- 银行(8846)
- 行(8669)
- 学(8557)
- 体(8233)
- 关系(7528)
- 业经(6943)
- 出(6844)
- 农业(6134)
- 理论(6122)
- 环境(6039)
- 和(5937)
- 机构
- 大学(142608)
- 学院(139249)
- 济(66745)
- 经济(65668)
- 研究(58530)
- 管理(47689)
- 中国(46664)
- 理学(39917)
- 理学院(39418)
- 管理学(38900)
- 管理学院(38628)
- 科学(32523)
- 京(32127)
- 所(30091)
- 财(30003)
- 研究所(27465)
- 中心(24934)
- 农(23980)
- 财经(23431)
- 经济学(22296)
- 经(21647)
- 北京(21223)
- 院(21212)
- 经济学院(20038)
- 江(19720)
- 农业(18936)
- 业大(18517)
- 范(18310)
- 师范(18102)
- 科学院(17611)
- 基金
- 项目(90026)
- 科学(70616)
- 研究(67152)
- 基金(66820)
- 家(59692)
- 国家(59276)
- 科学基金(48705)
- 社会(43898)
- 社会科(41715)
- 社会科学(41709)
- 基金项目(33751)
- 省(30981)
- 教育(30534)
- 自然(29041)
- 资助(28513)
- 自然科(28404)
- 自然科学(28390)
- 划(28061)
- 自然科学基金(27903)
- 编号(25615)
- 成果(22601)
- 部(21790)
- 中国(21346)
- 重点(20862)
- 国家社会(19883)
- 发(19797)
- 课题(19043)
- 教育部(18655)
- 创(18186)
- 性(17700)
共检索到226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师家升 张荐华
国际收支风险的终极形式将表现为金融危机,文章首先构建货币危机压力指数、银行危机压力指数和资产泡沫危机压力指数以反映金融危机,然后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筛选出金融危机格兰杰原因的变量作为预警指标,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合成中国国际收支风险预警指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师家升 张荐华
国际收支风险的终极形式将表现为金融危机,首先构建货币危机压力指数、银行危机压力指数和资产泡沫危机压力指数以反映金融危机,然后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筛选出金融危机格兰杰原因的变量作为预警指标,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合成中国国际收支风险预警指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长春
国际货运代理人是接受货主委托,办理有关货物报关、交接、仓储、调拨、检验、包装、转运、租船和订舱等业务的人。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其性质及法律地位,并对中国国际货运代理的管理权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国际货运代理人是运输合同中的托运人从业务表面上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瑶 张明
展望2022年,中国国际收支大概率将呈现经常账户顺差有所下降、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季度余额变动不居、净误差与遗漏项净流出依然显著的特征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总体上维持着“一顺一逆”格局,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国际投资头寸稳步增加,新冠肺炎疫情需求错位下贸易盈余扩增,但也表现出经常账户盈余持续积累动力有所疲软、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波动性上升、储备资产存流量背离缓解、净误差与遗漏项流出规模显著的结构性特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卢伟雄
本文直面国际收支申报制度、机制运作 5年来 ,仍存在的迟报较常见、漏报和多报并存、错报很难消除这三大顽症 ,剖析了顽症存在的四个主要因素 ,即 :思想不重视、操作欠规范、核查未到位和手段颇落后 ,从加强宣传提高意识、加强核查强化约束、完善手段提升效率三个角度标本兼治地提出了应对举措
关键词:
国际收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瑶 张明
2023年,随着中国经济内需复苏与国际人员往来恢复,中国经常账户盈余规模有望显著下降,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大概率呈现上半年逆差、下半年顺差2022年中国国际收支继续维持经常账户顺差、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的“一顺一逆”格局。经常账户盈余较同期显著扩增,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呈现持续较大逆差,储备资产存量小幅下降,净误差与遗漏项季度数据顺逆交替。
关键词:
中国国际收支 内生动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晨光
城市国际化是以城市现代化为基础的。城市没有实现现代化,也就谈不上国际化。可以说城市国际化是城市化与现代化发展的更高阶段。当然,在规划和建设现代化城市时,将国际化的需要一并考虑是有远见的做法。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国际化简单地看成经济的国际化,而忽视了社会的国际化。要知道,人的国际化是城市国际化的第一要素。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才能算得上国际化城市,也就是如何建立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这是人们关心而又未能解决的问题。笔者认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连新
建立质量体系的基本点一个能完成自身职能的工程建设单位,客观上都存在一个质量体系,但并非每个单位所建立的质量体系都能保持和有效运行,我们所期望的质量体系应是:·有明确规定的质量方针并能有效运行的质量体系;·能保持和不断改进质量体系;·能形成文件并能提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小五 王旭祥
本文从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失衡局面的形成原因入手,主要探讨了资本流动在国际收支失衡中的决定性作用,指出这种资本流动形式具有较大的潜在不稳定性,在目前人民币汇率弹性还不够充分时,资本项目尤其是对于资本流出的管制不宜过快放开。
关键词:
资本流动 国际收支 双顺差 资本管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蒲应 李莉
自1991年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表明,除1992年、1993年、1998年之外,其余各年份的国际收支均处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应该处于“一顺一逆”的状态。本文着重介绍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关于“双顺差”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归纳学术界所提出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本质和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结对于双顺差的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宪春
《中国国际收支差额分析》一文对 1 982— 1 999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差额项目进行了分析。它揭示了这一时期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储备资产差额的变动趋势 ,阐述了这些主要差额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了我国储备资产变动的原因。
关键词:
国际收支 差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付海燕
国际直接投资不仅会影响东道国国际收支,也会对投资母国国际收支产生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国际收支的影响机制,并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国际收支影响的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投资效应、利润汇回效应和贸易效应所包含的7种渠道影响母国国际收支;对外直接投资初期会造成母国国际收支净效应为负的情形,但伴随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累积,国际收支净效应会逐步为正。最后本文测算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其国际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收益率大于国内投资收益率;近年来国际收支净效应持续为负,但对改善"双顺差"模式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国际收支 净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康学真 康成文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中国的国际收支从1982-1993年相对平稳;从1994-2011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的严重失衡现象;从2012年至今,国际收支逐步走出"双顺差"局面。文章指出长期的国际收支失衡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贸易摩擦、人民币贬值压力、资本外逃等不良影响。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同时,应加强贸易监督,加大遏制资本外逃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金融体制,方能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保证中国国民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