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1)
2023(6882)
2022(5784)
2021(5202)
2020(4288)
2019(9412)
2018(8915)
2017(16504)
2016(9189)
2015(9893)
2014(9266)
2013(9075)
2012(8531)
2011(7730)
2010(7412)
2009(6621)
2008(6485)
2007(5572)
2006(4924)
2005(4281)
作者
(31256)
(26065)
(25956)
(24269)
(16474)
(12892)
(11450)
(10415)
(10004)
(9017)
(8982)
(8607)
(8607)
(8347)
(8204)
(8168)
(8020)
(7798)
(7482)
(7437)
(7000)
(6474)
(6118)
(6006)
(6001)
(5833)
(5693)
(5630)
(5416)
(5403)
学科
(33653)
经济(33605)
管理(25115)
(24560)
(18746)
企业(18746)
方法(16028)
数学(14381)
数学方法(14252)
(10561)
(10349)
(9290)
中国(8939)
(8459)
贸易(8456)
(8262)
业经(7767)
农业(7499)
(6201)
技术(5913)
环境(5764)
(5514)
财务(5512)
财务管理(5499)
地方(5345)
企业财务(5238)
(5025)
(5005)
银行(4973)
(4910)
机构
大学(133322)
学院(131496)
(51920)
研究(51881)
经济(51027)
管理(46787)
理学(41581)
理学院(41043)
管理学(40150)
管理学院(39958)
(38628)
科学(37269)
中国(36398)
农业(31405)
业大(29500)
(29122)
(28540)
研究所(27304)
中心(22395)
(21199)
农业大学(20696)
(19081)
(18672)
(17809)
北京(17596)
财经(17514)
科学院(17397)
(17261)
(17119)
(16166)
基金
项目(99683)
科学(76694)
基金(73749)
(70629)
国家(70090)
研究(60691)
科学基金(57178)
自然(41417)
自然科(40486)
自然科学(40468)
自然科学基金(39796)
基金项目(39385)
社会(39100)
(38595)
社会科(37063)
社会科学(37051)
(34473)
资助(29606)
教育(26767)
重点(23411)
计划(23231)
(21274)
科技(21209)
(21163)
(21069)
编号(20840)
科研(20540)
(19913)
创新(19831)
(18165)
期刊
(50431)
经济(50431)
学报(36000)
(33659)
研究(33267)
科学(28917)
大学(25057)
中国(24713)
学学(24295)
农业(22831)
管理(15925)
(15300)
(13290)
业大(11066)
经济研究(9494)
(9483)
金融(9483)
农业大学(9405)
(8917)
财经(8571)
业经(8502)
教育(8245)
技术(8006)
科技(7950)
(7365)
林业(7299)
问题(6946)
中国农业(6851)
自然(6397)
资源(6196)
共检索到183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勇  刘景辉  韩风叶  扈学文  云林瑞  金砾  
文章对8个不同类型牧草品种在呼和浩特地区不同刈割期的产量和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的最佳刈割期是初花期,其鲜、干草产量最高;禾本科牧草的最佳刈割期是盛花期。8个牧草品种在盛花期刈割鲜草年产量显著高于现蕾期。苜蓿品种年鲜、干草产量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明显高于禾本科牧草。粗蛋白年产量,苜蓿以现蕾期刈割最高,禾本科牧草盛化期刈割最高。粗脂肪年产量,苜蓿以初化期刈割最高,禾本科牧草则以盛化期刈割时较高。同期相比,苜蓿的蛋白和脂肪产量均高于禾本科牧草。综合产量和品质表现认为,紫花苜蓿 FGC-301、FGC-201及无芒雀麦适合在呼和浩特地区推广种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包乌云  赵萌莉  安海波  李百重  徐军  赵巴音那木拉  高新磊  
【目的】比较4个苜蓿品种在不同刈割次数下的生长特性及产量,为呼和浩特地区苜蓿种植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皇后、苜蓿王、中草3号和草原3号4个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刈割次数(分别为一年刈割1,2,3和4次)下产量、高度、茎叶比和再生能力的变化。【结果】1)苜蓿总干草产量以一年刈割3次时最高;一年刈割4次时植株高度最高,茎叶比值最低,但其产量较刈割3次和2次时有所降低。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苜蓿的再生速度和再生强度先升高后下降。2)在刈割条件下,苜蓿总干草产量、植株高度和茎叶比在各品种之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苜蓿品种的再生能力呈现一定差异性,其中金皇后和苜蓿王的再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然然  杨天辉  常生华  刘永杰  贾倩民  侯扶江  
燕麦(Avena sativa)目前已是我国第一大禾本科商品草,其进口量持续增长,饲草缺口不断扩大,研究燕麦高产优质的管理措施对推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探究了多次刈割对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年多次刈割处理的平均株高、分蘖数和干草产量显著(P <0.01)正相关。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地区多次刈割可提高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是一种适宜该地区燕麦草地的管理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柔屹  任勇  唐祈林  荣廷昭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有0、2.2、3.8、5.4g/株4个水平,副处理有间隔45、55、65d3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和刈割间隔时间对玉草1号产量、品质均有显著影响,但施氮量和刈割间隔时间的互作效应对产量、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不施氮处理的总鲜、干草产量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2.2g/株的处理,而施氮量为2.2g/株的处理又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3.8和5.4g/株的处理,后两者的总鲜、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不施氮处理的粗蛋白(CP)含量、CP产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FV)均为最低,显著低于施氮量2.2g/株的处理,施氮量为2.2、3.8、5.4g/株处理间各品质指标的差异均不显著。刈割间隔时间为6...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利烨  杨天辉  常生华  刘永杰  贾倩民  侯扶江  
为探究黄土高原地区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ongdong’)草地的合理利用方式,本研究于2012至2013年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陇东苜蓿单播试验,试验分为多次刈割和一次刈割两种利用方式。结果表明:两年在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株高累积量、分枝数累积量和总产量均显著高于一次刈割;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和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高于一次刈割,而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显著低于一次刈割;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 EE、 Ash和NDF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一次刈割。相关分析显示,在一次刈割条件下产量与株高、分枝数以及CP、Ash、NDF和ADF含量显著正相关(P <0.01)。综上所述,多次刈割较一次刈割提高了苜蓿产量,并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是一种适宜黄土高原陇东苜蓿草地的管理措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小军  曹文侠  王世林  李小龙  李文  刘玉祯  王辛有  
在河西走廊绿洲边缘区,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红豆草(Onobrychis viciifoli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组成的5种混播草地为对象,研究不同组合对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豆禾混播不同程度提高了草地牧草产量,其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混播组合的产量最高,与其他混播及单播相比,建植第1年产量提高了4.8%~92.5%,第2年提高了7.9%~134.9%,第3年提高了11.0%~313.6%。2)所有组合的混播草地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其中"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组合的土地当量比最高,且随建植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并趋于稳定。3)豆禾混播不同程度提高了牧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半纤维的含量与单位面积可消化营养物质产量,"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组合的品质在所有混播组合中最优。4)通过TOPSIS模型对各处理的产量和品质的各项指标综合评价显示,"紫花苜蓿+无芒雀麦+长穗偃麦草"组合与理想混播组合的贴合度最高,是适合在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推广种植的多年生豆禾混播草地组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巴图  赵萌莉  王成杰  李倩  
【目的】研究盐渍化草场的苜蓿和禾本科牧草混作对牧草各器官间物质分配,全碳、全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盐渍化土壤的苜蓿种植方式。【方法】以苜蓿品种中草3号、草原3号和禾本科牧草老芒麦、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设4种牧草单作及2种苜蓿分别与老芒麦和无芒雀麦混作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不同生育期牧草的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全氮含量、全碳含量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苜蓿与老芒麦、无芒雀麦混作有利于提高其株高。苜蓿生长初期以茎部器官鲜、干质量积累为主,中期以茎部和叶部积累为主,开花期后逐渐向花积累。老芒麦和无芒雀麦各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林明月  许春辉  苏以荣  李伏生  
本研究针对喀斯特地区特殊的土壤地理环境,探讨不同施肥措施对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牧草产量,植株钾和粗灰分含量增加。在等量氮肥基础上,增施钾肥或磷肥对植株N、P含量没有明显影响。高磷高钾处理下植株中粗脂肪含量最高,但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粗脂肪含量逐渐降低。低磷低钾处理下植株中粗蛋白含量最高,而高磷中钾处理下植物中粗纤维含量最高。总体来看,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牧草的产量及品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春林  韩向敏  郎侠  王彩莲  
采用体外发酵法对玛曲县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灌丛草地及山地草甸天然混合牧草青草期、返青前期和枯黄期的消失率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旨在探讨玛曲县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灌丛草地及山地草甸天然混合牧草不同生育期营养品质的变化,为不同草地类型及不同时期草地放牧家畜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生育期对玛曲天然草地牧草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总能(GE)、钙(Ca)、磷(P)、NDF消失率、OM消失率和DM消失率有显著性影响(P 0.05);草地类型对玛曲天然牧草的NDF、 Ash、 GE、 ADF消失率和OM消失率均有显著影响(P <0.05)。研究结果显示,玛曲县天然牧草营养品质发育变化差异较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佳华  张峰  赵天启  赵萌莉  
【目的】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小尺度羊草种群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分布,为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大针茅典型草原优势种羊草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统计法,利用变异函数、空间自相关系数、分形维数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分析放牧、刈割和围封(对照)利用方式下羊草种群空间异质性的变化。【结果】放牧可显著提高羊草种群密度(P围封(12.53株/m~2)>刈割(7.51株/m~2)。不同利用方式下,羊草种群空间分布的最优模型均为球状模型,羊草种群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围封>放牧>刈割,羊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在围封样地中,羊草种群呈现出较小尺度内变异较大的带状分布;在放牧样地中,羊草种群呈现出较大尺度内变异较小的片状分布;在刈割样地中,羊草种群以变异性大的高密度点状斑块镶嵌于平坦的低密度斑块上,呈现点状分布。【结论】放牧和刈割对大针茅草原羊草种群密度和空间异质性均有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海  贾玉山  格根图  李长春  邓振军  
为确定天然牧草青贮的最适宜密度,以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牧草为青贮原料,在青贮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试验就青贮密度设计了4个处理(200,250,300,400 kg/m3),通过比较不同处理天然牧草青贮料之间的感官指标、常规营养成分及有机酸的组成成分含量,综合评定每个处理天然牧草青贮料的品质。结果表明:综合评定4种处理的感官指标以散草密度300 kg/m3的青贮效果相对较好;从营养成分分析看,密度300 kg/m3在青贮后粗蛋白、无氮浸出物和TDN含量在干物质中的含量相对较高,保存较好;从有机酸的角度综合评价,得出密度为300 kg/m3时较有利于天然牧草的发酵。从感官品质、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和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吉旺  胡昌浩  王空军  董树亭  刘鹏  
玉米的饲用营养价值是随着生育时期地推进而不断变化的,本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成熟期子粒产量最高但不是饲用营养价值最高的时期,粮饲兼用玉米鲁单50和高油玉米高油115在乳熟末蜡熟初期收获,鲜物质产量最高,粗蛋白含量及产量也最高,其他营养成分也较高,可以获得最高饲用营养价值;而青饲玉米科多8号在乳熟期收获可以获得最高的饲用营养价值。另外,3种不同类型玉米相比较,青饲玉米科多8号的生物产量高,饲用营养成分尤其是粗蛋白产量最高;高油玉米粗脂肪的含量和产量都是最高的,在作为能量饲料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周文  王宏  于应文  常生华  周青平  侯扶江  
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不同放牧率(1.00、1.45、2.45、3.45、4.85、6.90AUM·hm-2)的冬季牧场,研究草原生产力与群落结构对牧草最佳生长期刈割的短期响应。结果表明,1)随放牧强度增加,刈割群落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其中4.85 AUM·hm-2放牧率下的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刈割显著增加草地地上生物量。2)刈割群落的牧草株高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为超补偿生长,补偿指数分别以3.45、6.90AUM·hm-2放牧样地最高;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杰辉  何长征  宋勇  熊兴耀  刘明月  
选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站第四纪红土、紫色土、河流冲积土、石灰岩红壤和板页岩红壤5种不同类型的土壤,探讨每666.7m2施N、P、K复合肥50、75、100、125kg(分别记为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和处理Ⅳ)对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四纪红土马铃薯产量极显著低于其余4种土壤,V-C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余4种土壤,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余4种土壤;在5种类型土壤中均以处理Ⅲ的马铃薯产量最高;施肥量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与土壤类型有关,总体而言,第四纪红土、紫色土、石灰岩红壤和板页岩红壤马铃薯块茎中V-C、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均以处理Ⅲ较高,河流冲积土以处理Ⅳ较高;不同类型土壤中施肥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犇   任开明   马尚宇   樊永惠   张文静   黄正来  
为了选择适合稻茬弱筋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合理施肥模式,以弱筋小麦宁麦13、皖西麦0638为供试品种,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复合肥+尿素(T1)、缓释掺混肥料(T2)、控失肥(T3)、腐殖酸复合肥(T4)、小麦配方肥(T5),在养分供应量相同的条件下,分析对稻茬弱筋小麦干物质分配及转运、灌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掺混肥料与小麦配方肥较常规施肥能显著提高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及比例、花后干物质转运量并且提高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延长有效灌浆天数、增加粒质量。缓释掺混肥料、控失肥、腐殖酸肥料、小麦配方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施用缓释掺混肥料和小麦配方肥增产效果显著,显著增加有效穗数及千粒质量,产量分别较常规施肥增产9.27%~24.30%,11.64%~22.98%。缓释掺混肥料2 a间两品种较常规施肥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23.14%,36.88%,小麦配方肥2 a两品种较常规施肥平均提高36.31%,39.35%。小麦配方肥处理2个供试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均达到国家弱筋小麦标准。综上所述,小麦配方肥可作为试验地区稻茬弱筋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施肥模式之一,或适当降低缓释掺混肥料的施用量作为稻茬弱筋小麦的高产优质生产施肥模式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