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19)
- 2023(7761)
- 2022(6405)
- 2021(5475)
- 2020(4419)
- 2019(9833)
- 2018(9453)
- 2017(17285)
- 2016(9747)
- 2015(10557)
- 2014(10151)
- 2013(10180)
- 2012(9512)
- 2011(8640)
- 2010(8192)
- 2009(6960)
- 2008(6795)
- 2007(5866)
- 2006(5132)
- 2005(4408)
- 学科
- 济(36774)
- 经济(36726)
- 管理(28971)
- 业(24953)
- 企(19248)
- 企业(19248)
- 方法(17114)
- 数学(15456)
- 数学方法(15309)
- 学(13174)
- 环境(11952)
- 农(10482)
- 财(9547)
- 中国(9179)
- 贸(8889)
- 贸易(8888)
- 易(8678)
- 业经(8066)
- 农业(7277)
- 划(7036)
- 和(6231)
- 制(6102)
- 技术(5951)
- 务(5797)
- 财务(5790)
- 财务管理(5778)
- 地方(5628)
- 企业财务(5502)
- 资源(5317)
- 银(5249)
- 机构
- 大学(143345)
- 学院(141812)
- 研究(55541)
- 济(55366)
- 经济(54394)
- 管理(50198)
- 理学(44511)
- 理学院(43942)
- 管理学(42899)
- 管理学院(42703)
- 农(42140)
- 科学(40805)
- 中国(39065)
- 农业(34149)
- 业大(32705)
- 所(31023)
- 京(30960)
- 研究所(29138)
- 中心(24251)
- 农业大学(22626)
- 财(22243)
- 江(20298)
- 院(20079)
- 省(19391)
- 室(19270)
- 北京(19037)
- 科学院(18829)
- 业(18529)
- 财经(18413)
- 实验(18016)
- 基金
- 项目(108409)
- 科学(83288)
- 基金(80318)
- 家(76738)
- 国家(76195)
- 研究(65119)
- 科学基金(62470)
- 自然(45749)
- 自然科(44673)
- 自然科学(44652)
- 自然科学基金(43885)
- 基金项目(42928)
- 省(42357)
- 社会(41614)
- 社会科(39491)
- 社会科学(39479)
- 划(37576)
- 资助(32199)
- 教育(28413)
- 计划(25725)
- 重点(25464)
- 科技(23555)
- 发(23409)
- 部(22765)
- 创(22720)
- 科研(22528)
- 编号(21738)
- 创新(21462)
- 业(21122)
- 专项(19498)
共检索到196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肖红 杨合龙 戎郁萍 杨晗
牧草的再生性能是草地持续利用的基础,牧草贮藏的碳水化合物对牧草再生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针对刈割强度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现存量、再生速度及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羊草和无芒雀麦地上部现存量随留茬高度的降低呈降低趋势;第2次刈割后,羊草和无芒雀麦留茬4cm的再生速度均高于留茬8和12cm。刈割后无芒雀麦不同部位可溶性糖含量均在第2次刈割后16d上升,到秋季枯黄期降至最低值,且未恢复到刈割前水平。第2次刈割后16d,羊草茎基部还原糖含量可恢复到刈割前水平,而无芒雀麦茎基部还原糖含量降至刈割后最低值,到秋季枯黄期,留茬12cm羊草和无芒雀麦茎基部还原糖含量可达到刈割前水平。试验期间牧草主要生长季(6-8月)降水较少,严重抑制了羊草和无芒雀麦的再生和碳水化合物的贮藏。因此生长季降水少的干旱年份,羊草和无芒雀麦草地以留茬8~12cm、刈割1次为宜。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伟 杨合龙 王开丽 肖红 戎郁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NSC)对植物代谢、返青和再生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其在植物体内的动态变化,可指导草地放牧、刈割及退化草地修复等草地管理实践。本研究于2015年7月–2016年9月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甸草原5种豆科植物[扁蓿豆(Mellissitus ruthenica)、斜茎黄芪(Astragalus adsurgens)、多叶棘豆(Oxytropis myriophylla)、山野豌豆(Vicia amoena)和狭叶野豌豆(V.sepium)]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地上部、茎基部和根部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探讨年度、季节和物种对植物碳水化物合物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物种在不同年度间贮藏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差异较大,极度干旱条件下植物根部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2016年4–9月,山野豌豆地上部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1.01%~7.04%和0.54%~6.73%,高于其他植物;狭叶野豌豆茎基部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大于其他植物,分别为1.12%~10.06%和0.52%~2.69%;多叶棘豆根部可溶性糖含量和狭叶野豌豆根部还原糖含量高于其他植物,分别为1.68%~7.62%和0.46%~2.98%。植物增加根部的贮藏碳水化合物,可提高耐牧性,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放牧期应在6月底至9月初,干旱年份利用草地时,应采取降低载畜率、延迟放牧及提前休牧等管理措施,8月收获干草有利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佳华 张峰 赵天启 赵萌莉
【目的】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小尺度羊草种群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分布,为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大针茅典型草原优势种羊草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统计法,利用变异函数、空间自相关系数、分形维数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分析放牧、刈割和围封(对照)利用方式下羊草种群空间异质性的变化。【结果】放牧可显著提高羊草种群密度(P围封(12.53株/m~2)>刈割(7.51株/m~2)。不同利用方式下,羊草种群空间分布的最优模型均为球状模型,羊草种群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围封>放牧>刈割,羊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在围封样地中,羊草种群呈现出较小尺度内变异较大的带状分布;在放牧样地中,羊草种群呈现出较大尺度内变异较小的片状分布;在刈割样地中,羊草种群以变异性大的高密度点状斑块镶嵌于平坦的低密度斑块上,呈现点状分布。【结论】放牧和刈割对大针茅草原羊草种群密度和空间异质性均有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珍 蔡庆生 孙菊华 崔照平
4/2℃ (昼 /夜 )诱导 10d ,高羊茅叶片、根颈中以蔗糖、果糖为主的可溶性糖类和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 ,淀粉含量缓慢降低 ,总可溶性糖与淀粉的比值明显增加 ,相应部位的抗冻性显著增强 ;根系中可溶性糖类含量和LT50 都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 ,可溶性糖类含量的增加是造成高羊茅抗冻性增强的重要因素 ,叶片、根颈和根系中可溶性糖类含量及积累动态的不同可能是构成其对冷锻炼响应不同的重要生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勇 刘晓萍 骆翔 翟志席 郭玉海
在沙漠条件下,探讨了寄生植物肉苁蓉寄生对寄主梭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肉苁蓉寄生后梭梭光合枝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减少了29.99%和18.64%,肉苁蓉生物量仅占梭梭生物量减少量的35.66%;肉苁蓉寄生后梭梭光合枝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而光合枝和根系中可溶性糖贮存量减少;梭梭光合枝、根系中淀粉和总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贮存量均减少。说明肉苁蓉寄生使梭梭干物质总积累量减少,同时降低了梭梭根系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贮存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晓雪 李昌晓
探究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C)与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H)在不同水分处理和密度配置下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变化。在盆栽控制条件下通过设置3种不同水分条件[对照组(CK)、浅淹组(SF)、全淹组(TF)]、7种配置比例,每盆牛鞭草与狗牙根株数分别按2株进行递增与递减,具体的配比分别为0∶12、2∶10、4∶8、6∶6、8∶4、10∶2和12∶0,比较水淹处理、密度配置对狗牙根、牛鞭草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浅淹处理下狗牙根、牛鞭草地上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升高;深淹处理下狗牙根、牛鞭草地上可溶性糖、淀粉含量降低。2)密度配置对狗牙根地下部分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各水分处理下,与狗牙根单植相比,混植使狗牙根地下部分可溶性糖、淀粉含量下降。3)密度配置对牛鞭草的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茎可溶性糖的影响例外。狗牙根、牛鞭草体内发生碳转移以应对水淹胁迫和不同的密度配置,可据此在三峡库区消落带不同海拔位进行不同的密度配置,对草本植被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卢彦达 丰吉 邵泽 付国猛 卢昱润 李海燕
为明晰不同利用方式对松嫩草甸草原不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松嫩平原西部地带性植被草甸草原在刈割和长期放牧利用下两种典型群落-羊草(Leymus chinensis)群落和野古草(Arundinella hirta)群落的调查与分析,探究了两种利用方式对群落植物物种组成、重要值、生活型、数量特征及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和长期放牧下羊草群落物种数为18种和21种,禾本科植物占比最高,分别为33.3%和45.45%;野古草群落物种数分别为39种和32种,禾本科植物占比为23.1%和21.9%。长期放牧增加羊草群落地面芽植物和野古草群落一年生植物占比,降低野古草群落地面芽植物占比。两种利用方式下两个群落饲用价值类型均以优良牧草的种类最多,占比分别为58.76%(刈割羊草群落)、53.33%(长期放牧羊草群落)、46.56%(刈割野古草群落)和46.63%(长期放牧野古草群落)。长期放牧显著降低了两个植物群落的盖度、高度和生物量(P <0.05)。与刈割相比,长期放牧下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呈增加趋势。长期放牧下羊草群落和野古草群落S?rensen相似性指数更高,两个群落植物物种相似度更高;而Cody指数在刈割利用下更高,两个群落物种组成在刈割利用下的变化幅度更大。刈割和放牧对松嫩草甸草原不同植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能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合理适度的利用方式和保护措施将更有利于对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旭盛 郭玉海 杜友 陈晓丽 翟志席 骆翔 赵东平 朱艳霞
自然生长条件下,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C.A.Mey.) Bunge.)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随树龄增长的变化尚不清楚。本试验以秋季采集的1~4年树龄的梭梭为材料,测定了梭梭不同器官内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树龄增长,梭梭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量成倍提高,1~4年树龄梭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累积量依次分别为9.40、17.75、73.18和239.52 g/株。2)不同树龄梭梭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在各器官间有所差异,其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为根内含量最高,光合枝次之,茎杆最低;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为茎杆中最高,根次之,光合枝最低。试验结...
关键词:
梭梭 碳水化合物 树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严佳玥 张博 魏岩
雀麦(Bromus japonicas)为一年生短生草,是准噶尔荒漠早春优质牧草。对雀麦自然种群物候进行观测,在拔节期设置两个刈割高度,分别为2.5 cm (矮,S)和7.6 cm (高,T),研究不同刈割强度对雀麦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刈割降低了植株高度、旗叶长度、生物量和总生物量;T处理和S处理植株的高度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8.2%和40.1%,生物量比对照降低了29.9%和60.6%。2)刈割显著降低了雀麦果穗的长度、小穂的数目、果实数目和果实的重量;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雀麦果穗的长度、果实数目和果实重量显著降低;T处理和S处理果穗的长度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9.1%和41.6%、果实数目分别降低了54.5%和71.7%。3)刈割后雀麦的果实重、果实数目、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补偿指数均显著小于1,补偿生长模式为不足补偿;S处理的补偿生长能力显著小于T处理。研究结果对于揭示短命植物的补偿生长模式以及雀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数据。
关键词:
雀麦 刈割 短命植物 生物量 种子输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雪 赵士文 包星星 武永军 杨振超
为探究光周期对黄瓜幼苗形态、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在光强为250μmol/(m~2·s)的白光下,设置光周期为8 h/16 h、12 h/12 h、16 h/8 h和20 h/4 h共4个处理,比较各处理对黄瓜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周期处理后的黄瓜幼苗形态差异较大,其株高、茎粗、鲜重、干重与叶面积均发生显著性差异,12 h/12 h处理下株高、茎粗和总叶面积均显著优于其余处理;随着光周期的增加,叶片各组织厚度增加,Rubisco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8 h/16 h处理较16 h/8 h与20 h/4 h处理显著增加66.23%和82.86%;黄瓜幼苗总氮含量随着光周期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趋势;12 h/12 h处理下总碳含量显著高于8 h/16 h和20 h/4 h;12 h/12 h和16 h/8 h处理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综上,12 h/12 h处理为黄瓜幼苗生长的最适宜光照周期。该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工厂化育苗及设施内补光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黄瓜 光周期 光合 碳水化合物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鲜云 程继鸿 杨瑞 雷慧 杨柳 王绍辉
【目的】探讨春化处理对萝卜碳水化合物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低温处理萌动‘北农1号’种子30 d,研究低温春化处理对萝卜叶片(源)及肉质根(库)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春化处理‘北农1号’叶片及肉质根蔗糖、葡萄糖、果糖、棉子糖及总糖含量比对照降低,淀粉含量增加。叶片转化酶活性从"拉十字"开始到"拉十字"后21 d("破肚"前期)高于对照,"拉十字"后28 d("破肚"结束)转化酶活性降低且低于对照,蔗糖合酶与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在整个观察期都低于对照;春化处理促进了肉质根中性转化酶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升高,酸性转化酶与蔗糖合酶活性变化不明显。【结...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汪梦寒 闫雨欣 李富翠 董利利 张亚楠 韩烈保
由无机氮和有机氮沉降共同构成的大气氮沉降已成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现象之一,影响着草原土壤磷循环过程。以内蒙古额尔古纳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5年不同形式氮添加试验,设置的无机氮和有机氮比例分别为10:0 (N_1)、7:3 (N_2)、5:5 (N_3)、3:7 (N_4)、0:10 (N_5)和对照处理0:0 (CK)。通过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全磷含量及酸性磷酸酶活性,结合生态化学计量学来探究不同形式氮添加对草甸草原不同土层磷素含量和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式氮添加对土壤全磷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 0.05);0-10 cm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在N_2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氮添加处理(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缪凌鸿 戈贤平 谢骏 刘波 潘良坤 周群兰 陈汝丽
为了探讨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是否会引起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应激反应,选用体质量为(35.60±1.11)g的异育银鲫168尾,随机分成2组,一组设为对照组(NS),投喂碳水化合物水平为35%的日粮;另一组设为高碳水化合物实验组(HS),投喂碳水化合物水平为50%的日粮,每组3个重复。在控温的循环水系统中饲养35 d和70 d后,测定异育银鲫血浆皮质醇激素含量及其肝、心脏、脾、肾中HSP70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高碳水化合物实验组35 d时血浆皮质醇激素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升高(P<0.05),肝和心脏HSP70基因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海 常莹 吴春胜 胡文河 谷岩
【目的】研究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与茎秆强度的相关性,以揭示玉米的抗倒伏机制,为玉米抗倒伏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倒伏性能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先玉420(抗倒伏性差)和益丰29(抗倒伏性强)为试验材料,设定5,6,7,8,9,10,11万株/hm2共7个群体密度处理,分别在抽雄期(07-23)和灌浆初期(08-05),测定玉米基部向上第3、4、5节可溶性糖、淀粉、矿质元素(N、K、Si、Ca、Mg、Zn)和茎秆强度,同时分析茎秆强度与可溶性糖、淀粉和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2个玉米品种第3~5节可溶性糖、淀粉、矿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毅 陈云飞 张德洪 陈团 刘波 高启平
为探究不同碳水化合物和蛋白水平膨化饲料对大规格草鱼生长、体成分、肠道消化酶和血清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398.6±5.9)g的大规格草鱼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水平分别为C31P30、C34P28、C37P26、C40P24、C43P22、C46P20、C49P18的7组膨化饲料,养殖实验为16周。实验结果表明,各饲料组草鱼成活率(SR)差异不显著,随着蛋白质水平下降,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增重率(WGR)呈下降趋势,蛋白质效率(PER)呈升高趋势;肝体比(HSI)、脏体比(VSI)、肠
关键词:
草鱼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生长 血清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