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52)
2023(6544)
2022(5457)
2021(4834)
2020(4047)
2019(8921)
2018(8494)
2017(15662)
2016(8730)
2015(9319)
2014(8850)
2013(8693)
2012(8072)
2011(7257)
2010(6995)
2009(6322)
2008(6188)
2007(5303)
2006(4618)
2005(3992)
作者
(30178)
(25095)
(25089)
(23334)
(15968)
(12405)
(10974)
(10006)
(9665)
(8715)
(8679)
(8302)
(8276)
(8063)
(7923)
(7901)
(7789)
(7540)
(7276)
(7221)
(6729)
(6226)
(5899)
(5834)
(5810)
(5613)
(5482)
(5468)
(5248)
(5219)
学科
(32161)
经济(32114)
管理(23785)
(23466)
(18196)
企业(18196)
方法(15688)
数学(14149)
数学方法(14005)
(9816)
(9531)
(8951)
中国(8278)
(8035)
贸易(8034)
(7848)
业经(7249)
农业(6672)
(5794)
技术(5699)
环境(5526)
(5408)
财务(5406)
财务管理(5393)
企业财务(5149)
地方(4905)
(4780)
银行(4719)
(4683)
金融(4683)
机构
大学(127145)
学院(125225)
研究(49559)
(49438)
经济(48586)
管理(44935)
理学(40009)
理学院(39505)
管理学(38637)
管理学院(38459)
(37252)
科学(35875)
中国(34677)
农业(30368)
业大(28703)
(27975)
(27263)
研究所(26309)
中心(21339)
(20102)
农业大学(20043)
(18212)
(18115)
(17320)
(16917)
北京(16696)
财经(16671)
科学院(16542)
(16515)
实验(15809)
基金
项目(95833)
科学(73603)
基金(70877)
(68344)
国家(67809)
研究(57491)
科学基金(55164)
自然(40238)
自然科(39340)
自然科学(39323)
自然科学基金(38667)
基金项目(37899)
(37393)
社会(37120)
社会科(35219)
社会科学(35207)
(33288)
资助(28548)
教育(25346)
计划(22744)
重点(22568)
科技(20851)
(20340)
(20329)
(20327)
科研(19917)
编号(19437)
(19421)
创新(19118)
(17686)
期刊
(47030)
经济(47030)
学报(35237)
(32335)
研究(31159)
科学(27918)
大学(24366)
学学(23714)
中国(22982)
农业(21897)
管理(15216)
(14455)
(12515)
业大(10935)
农业大学(9171)
(9039)
金融(9039)
经济研究(9012)
(8390)
财经(8121)
业经(7934)
林业(7750)
科技(7717)
技术(7479)
教育(7235)
(6954)
中国农业(6650)
问题(6543)
自然(6087)
商业(5750)
共检索到173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包乌云  赵萌莉  安海波  李百重  徐军  赵巴音那木拉  高新磊  
【目的】比较4个苜蓿品种在不同刈割次数下的生长特性及产量,为呼和浩特地区苜蓿种植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皇后、苜蓿王、中草3号和草原3号4个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刈割次数(分别为一年刈割1,2,3和4次)下产量、高度、茎叶比和再生能力的变化。【结果】1)苜蓿总干草产量以一年刈割3次时最高;一年刈割4次时植株高度最高,茎叶比值最低,但其产量较刈割3次和2次时有所降低。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苜蓿的再生速度和再生强度先升高后下降。2)在刈割条件下,苜蓿总干草产量、植株高度和茎叶比在各品种之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苜蓿品种的再生能力呈现一定差异性,其中金皇后和苜蓿王的再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利烨  杨天辉  常生华  刘永杰  贾倩民  侯扶江  
为探究黄土高原地区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ongdong’)草地的合理利用方式,本研究于2012至2013年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陇东苜蓿单播试验,试验分为多次刈割和一次刈割两种利用方式。结果表明:两年在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株高累积量、分枝数累积量和总产量均显著高于一次刈割;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粗脂肪(ether extract, EE)和粗灰分(Ash)含量显著高于一次刈割,而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显著低于一次刈割;多次刈割条件下陇东苜蓿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 EE、 Ash和NDF的产量均显著高于一次刈割。相关分析显示,在一次刈割条件下产量与株高、分枝数以及CP、Ash、NDF和ADF含量显著正相关(P <0.01)。综上所述,多次刈割较一次刈割提高了苜蓿产量,并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是一种适宜黄土高原陇东苜蓿草地的管理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勇  刘景辉  韩风叶  扈学文  云林瑞  金砾  
文章对8个不同类型牧草品种在呼和浩特地区不同刈割期的产量和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的最佳刈割期是初花期,其鲜、干草产量最高;禾本科牧草的最佳刈割期是盛花期。8个牧草品种在盛花期刈割鲜草年产量显著高于现蕾期。苜蓿品种年鲜、干草产量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明显高于禾本科牧草。粗蛋白年产量,苜蓿以现蕾期刈割最高,禾本科牧草盛化期刈割最高。粗脂肪年产量,苜蓿以初化期刈割最高,禾本科牧草则以盛化期刈割时较高。同期相比,苜蓿的蛋白和脂肪产量均高于禾本科牧草。综合产量和品质表现认为,紫花苜蓿 FGC-301、FGC-201及无芒雀麦适合在呼和浩特地区推广种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超  陈心胜  邹业爱  谢永宏  
为探明南荻对淹水和刈割胁迫的适应能力与机理,以洞庭湖湿地南荻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淹水水位(0、15、30 cm)和刈割处理对南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0 cm水位相比,淹水15 cm,不刈割条件下,南荻叶、茎、地下部生物量、总生物量都显著降低(P<0.05),而刈割条件下,南荻叶、总生物量显著降低(P<0.05);在淹水条件下,刈割的南荻地下部生物量比不刈割的显著增加(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庆昕  张玉霞  陈卫东  刘庭玉  王显国  王东儒  
[目的]探究科尔沁沙地生境中不同末次刈割时间紫花苜蓿抗寒性及其与低温胁迫下糖类物质含量变化的关系,为科尔沁沙地苜蓿抗寒越冬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材料,于2020年8月25日—11月5日进行不同末次刈割时间处理,每处理间隔10 d,以未刈割为对照;于封冻前期(11月15日)挖取不同处理苜蓿越冬器官(根颈)分别进行-10,-15,-20,-25,-30℃低温冷冻处理,以4℃处理为对照,测定各处理紫花苜蓿根颈的相对电导率及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淀粉含量,利用相对电导率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苜蓿的半致死温度,并对半致死温度与糖类物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未刈割和8月25日、9月5日、9月15日、9月25日、10月5日、10月15日、10月25日及11月5日末次刈割处理苜蓿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8.03,-17.61,-17.03,-16.59,-15.80,-15.82,-16.83,-16.34和-17.12℃,表明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不同末次刈割时间苜蓿的抗寒性表现为:未刈割>8月25日刈割>11月5日刈割>9月5日刈割>10月15日刈割>9月15日刈割>10月25日刈割>10月5日刈割>9月25日刈割;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苜蓿根颈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蔗糖含量变化因刈割时间不同表现有别,果糖含量呈增加-降低-增加的双峰型变化趋势,淀粉含量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紫花苜蓿根颈的半致死温度与-10,-20,-30℃下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15和-20℃下的蔗糖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15℃下果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15和-20℃下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末次刈割时间可调控苜蓿根颈淀粉向可溶性糖的转化,进而通过蔗糖和果糖等可溶性糖协同作用来维持细胞的渗透压,进而提高苜蓿的抗寒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毅  闫兴富  周立彪  苗迎权  
在3个光强,100%自然全光照(natural sunlight,NS)、37%NS和16%NS的遮阴条件下,研究了5个刈割强度处理(留茬高度为30、20、10、3cm和不刈割)对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幼苗补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强光照和刈割均促进幼苗刈割后的补偿生长,刈割处理后幼苗的萌条数和萌条基径都在强光下最大,但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大呈减小趋势。2)幼苗株高、基径、主根长和侧根数在所有刈割处理均表现为100%NS>37%NS>16%NS;刈割处理幼苗的株高和基径均小于不刈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徐然然  杨天辉  常生华  刘永杰  贾倩民  侯扶江  
燕麦(Avena sativa)目前已是我国第一大禾本科商品草,其进口量持续增长,饲草缺口不断扩大,研究燕麦高产优质的管理措施对推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2年田间试验,探究了多次刈割对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年多次刈割处理的平均株高、分蘖数和干草产量显著(P <0.01)正相关。综上所述,在黄土高原地区多次刈割可提高燕麦产量和营养品质,是一种适宜该地区燕麦草地的管理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柔屹  任勇  唐祈林  荣廷昭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有0、2.2、3.8、5.4g/株4个水平,副处理有间隔45、55、65d3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和刈割间隔时间对玉草1号产量、品质均有显著影响,但施氮量和刈割间隔时间的互作效应对产量、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不施氮处理的总鲜、干草产量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2.2g/株的处理,而施氮量为2.2g/株的处理又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3.8和5.4g/株的处理,后两者的总鲜、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不施氮处理的粗蛋白(CP)含量、CP产量和相对饲用价值(RFV)均为最低,显著低于施氮量2.2g/株的处理,施氮量为2.2、3.8、5.4g/株处理间各品质指标的差异均不显著。刈割间隔时间为6...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云颖  赵苗苗  双胡尔  吴哲  玉柱  
为研究刈割时期及添加剂对苜蓿(Medicago sativa)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择2个茬次,现蕾、初花、盛花3个时期刈割,并以无添加(CK)、丙酸钠(SP,0.5%)、乳酸菌(LD,106 cfu·g(-1))3种处理进行苜蓿青贮制作,在贮存45d后取样,分析其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结果发现,随着收获时期的延迟,青贮苜蓿pH值呈下降的趋势;丙酸钠及乳酸菌添加剂的添加对苜蓿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有显著的改善作用;随着同一茬次生育期的延长,青贮苜蓿中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降低(P<0.05);刈割时期可显著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严佳玥  张博  魏岩  
雀麦(Bromus japonicas)为一年生短生草,是准噶尔荒漠早春优质牧草。对雀麦自然种群物候进行观测,在拔节期设置两个刈割高度,分别为2.5 cm (矮,S)和7.6 cm (高,T),研究不同刈割强度对雀麦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刈割降低了植株高度、旗叶长度、生物量和总生物量;T处理和S处理植株的高度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8.2%和40.1%,生物量比对照降低了29.9%和60.6%。2)刈割显著降低了雀麦果穗的长度、小穂的数目、果实数目和果实的重量;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雀麦果穗的长度、果实数目和果实重量显著降低;T处理和S处理果穗的长度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9.1%和41.6%、果实数目分别降低了54.5%和71.7%。3)刈割后雀麦的果实重、果实数目、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补偿指数均显著小于1,补偿生长模式为不足补偿;S处理的补偿生长能力显著小于T处理。研究结果对于揭示短命植物的补偿生长模式以及雀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数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跃  万里强  李向林  毕舒贻  黄海燕  栗振义  曹婧  
为探讨水分胁迫对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的生长特性和根系ABA浓度的影响,在温室可控条件下,采用盆栽停水法设置轻度(停水7d)、中度(停水14d)和重度(停水21d)3个水分胁迫水平,对敖汉、中苜1号和三得利3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处理,并分别测量叶片水势、相对含水量、气孔导度、根系ABA含量、地上生物量、根冠比及Fv/Fm。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增加,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Fv/Fm、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气孔导度下降,根冠比和根系ABA含量升高。品种间的地上生物量和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伟  潘星极  邓巍  赵丽丽  陈红霞  
为了解稗草(Echinochloa crusglli (L.) Beauv.)在不同刈割强度下资源分配特点,对其进行了3种刈割强度处理,分别测定了不同刈割强度条件下稗草的根、茎、叶、花(果)器官的生物量、株高、分蘖数,并对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盛花期到结实期,在各处理条件下,根、茎器官生物量和分配比例下降,生殖器官生物量和分配比例上升,叶器官无明显变化规律;盛花期生殖分配比例为:轻度刈割(Y1)>对照≈重度刈割(Y3)>中度刈割(Y2),结实期生殖分配比例为:对照≈轻度刈割(Y1)≈重度刈割(Y3)>中度刈割(Y2);株高表现为轻度刈割促进其绝对高度的增加,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志飞  斯达  孙系巍  穆麟  赵红凯  李志才  魏仲珊  
为探讨洞庭湖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夏季高温刈割后的生长状态及再生产量及品质的品种间差异,对种植一年的5个紫花苜蓿品种于2015年8月1日进行全年第5茬刈割测产,9月21日进行第6茬刈割测产。研究结果发现,秋眠级较高的苜蓿品种WL656、WL903第5茬刈割后再生植株长势和第5茬刈割鲜草产量显著优于秋眠级低的苜蓿品种WL363(P<0.05)。第6茬刈割WL903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没有明显变化规律。高秋眠级的WL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春亮  杨桂霞  辛晓平  唐华俊  
分析了刈割对紫花苜蓿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对生长第5年的紫花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而对当年生长的紫花苜蓿叶片的光合速率有显著影响。对当年生长的紫花苜蓿而言,9月份刈割处理叶片光合速率上午比不刈割处理高,而下午则比不刈割处理低,并且峰值有延迟的趋势;10月份刈割处理叶片光合速率普遍比不刈割处理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翠梅  师尚礼  吴芳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根系生长特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响应干旱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差异,为进一步阐明紫花苜蓿抗旱的分子机理、提高紫花苜蓿耐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营养液沙培法,选用强抗旱的陇中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Longzhong)、中抗旱的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Longdong)和弱抗旱的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Gannong No.3)为试验材料,在幼苗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