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6)
- 2023(13984)
- 2022(12069)
- 2021(11901)
- 2020(9780)
- 2019(22953)
- 2018(22966)
- 2017(42491)
- 2016(23925)
- 2015(27446)
- 2014(27469)
- 2013(26628)
- 2012(24741)
- 2011(22274)
- 2010(22073)
- 2009(19777)
- 2008(19040)
- 2007(16325)
- 2006(14193)
- 2005(12548)
- 学科
- 济(89045)
- 经济(88954)
- 管理(58387)
- 业(53528)
- 企(44054)
- 企业(44054)
- 方法(40892)
- 数学(34909)
- 数学方法(34531)
- 中国(30577)
- 教育(23825)
- 农(23630)
- 学(22989)
- 财(19688)
- 业经(19067)
- 理论(18576)
- 地方(17812)
- 贸(17533)
- 贸易(17521)
- 易(17053)
- 农业(15603)
- 和(15020)
- 制(14559)
- 技术(13916)
- 环境(13749)
- 发(12503)
- 银(12254)
- 银行(12214)
- 融(11802)
- 金融(11799)
- 机构
- 大学(331468)
- 学院(323583)
- 济(125481)
- 经济(122674)
- 管理(122421)
- 研究(114910)
- 理学(106290)
- 理学院(104946)
- 管理学(103158)
- 管理学院(102540)
- 中国(80821)
- 京(73062)
- 科学(70248)
- 所(56954)
- 财(54807)
- 范(53377)
- 师范(53039)
- 研究所(52424)
- 中心(50327)
- 北京(47367)
- 农(47246)
- 江(45937)
- 业大(45405)
- 财经(44739)
- 师范大学(43751)
- 院(41550)
- 经(40910)
- 教育(39814)
- 经济学(38292)
- 州(37356)
- 基金
- 项目(222089)
- 科学(175460)
- 研究(169722)
- 基金(159239)
- 家(137766)
- 国家(136511)
- 科学基金(116104)
- 社会(105015)
- 社会科(99137)
- 社会科学(99114)
- 省(84703)
- 基金项目(84377)
- 教育(83173)
- 划(74009)
- 自然(73489)
- 自然科(71745)
- 自然科学(71729)
- 编号(71036)
- 自然科学基金(70440)
- 资助(65097)
- 成果(60594)
- 部(51161)
- 课题(50920)
- 重点(50463)
- 发(48107)
- 创(45824)
- 教育部(44580)
- 项目编号(43270)
- 大学(42908)
- 创新(42453)
共检索到477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于述胜
教育史既是社会科学,也是人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教育史研究应该切近中国历史文化语境,在"入境"、"构境"和"引人入境"上多下功夫。例如,在对孔子之"学"的阐释上,如果超越"规律—原则—方法"这一技术化进路,在同情与体贴中切近之,我们将会发现:对于孔子来说具有根本意义的"学",并非服于任何外在目的、对象化、工具性的知识活动,而是一个人不断自我超越的生命和生活历程,其间充满了精神张力和乐感韵律。学与不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进入此境;而教,不过是通过在境中言并引人入境,有效介入学者的精神世界,让学者进入居间引发、欲罢不能的状态。"入境"意味着进入时间(历史的时间而非物理的时间),感受并顺应"生命—...
关键词:
孔子 历史文化语境 孔子之“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兴国
陈桂生先生所著《孔子授业研究》以孔子授业为研究对象,把《论语》看作是有关孔子教育实践的记录,即通过语言来显现的教育实践(授业)。为把握孔子如何授业这一问题,《孔子授业研究》主要是从语境而不是从语义出发,来理解孔子授业的意图。《孔子授业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开创性工作主要表现为:在研究对象上,《孔子授业研究》将孔子授业行为而不是孔子教育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取向上,"历史"的研究与"哲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力图把孔子的授业行动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来理解孔子授业的意图,以回归我国教育文化的源头。在研究方法上,文本分析与语境分析相互支撑。
关键词:
陈桂生 孔子 授业研究 方法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麦茹
孔子的经济思想富含大量生态因子,因顺时节以时生产、节俭消费和以相对合理的分配政策来保证各阶层的和谐相处并维持社会生产的可持续进行等思想都是这种生态因子的具体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内圣外王、推己及人、推人及物的逻辑思想是支撑着这一特色的两大根基,孔子的这种思想为身处生态困境的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迪。
关键词:
孔子 经济思想 生态阐释 启迪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必虎 肖金玉
历史文化村镇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社会经济发展载体。对全国350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区域经济、旅游发展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合历史、地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综合剖析历史文化村镇空间分布形成原因,得出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历史时期地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地理文化因素联系更紧密的结论。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镇 空间分布 空间结构 相关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溪苹 孙虎
近年来,游客满意度是旅游业的热点研究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市为例,运用IPA(Importance-PerformanceAnalysis)分析法,从游客的角度对韩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韩城市旅游市场满意度的评价一般。在此基础上,将28项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子定位到IPA分析图的4个象限,分析出韩城市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针对每个象限提出4种发展策略:保持发展、重点发展、低优先发展和顺其自然发展。而当务之急,韩城市旅游业应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第Ⅱ象限的13项因子上,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提高韩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达到游客满意,进而促...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李尚英
《俊义文存》内容涵盖了有关清史和清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与评论,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之探析,还有相关的文史评说、图书序跋及人物纪念文章等,是王俊义半个多世纪学术研究的缩影。《俊义文存》运用唯物史观研究清史和清代学术思想史,精到分析和详密考订清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关注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研究;反映了王俊义人生经历和治学历程及其尊师重道、提携后进的情怀。《俊义文存》虽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其学术价值还是值得借鉴与参考的。
关键词:
《俊义文存》 清史研究 传统文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晓珠
"学"与"思"是《论语》中被反复论及的两个重要的教育概念,二者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学习"与"思考"并不同。《论语》中的"学"与"思"是两个并列的概念,但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并非同等重要,而是"学"重于"思"。孔子在《论语》中对"学""思"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阐发是较为深入的,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套内涵深刻,体系比较完备的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哲学的形塑有巨大意义。重回孔子学思理论阐发的文本《论语》来对孔子的"学""思"概念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准确的把握孔子学思理论的文化内涵,更深刻地理解其教育意义与价值。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郭法奇
教育史研究是一门以历史研究方法论为基础,使用别人观察的科学。它是一门以现在的眼光与过去的教育史实发生联系,不断质疑、探究和寻求教育真相的科学。教育史研究应当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重视对资料的解读,并为培养个体的历史思维方式服务。
关键词:
教育史 教育史研究 外国教育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陶
孔子与杜威是中西教育思想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对各自国家乃至世界的教育发展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位大哲在基本的哲学思想、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教育方法等方面皆有会通之处。深入比较这两种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背景下产生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东西方教育哲学的相互理解与借鉴。
关键词:
杜威 孔子 教育哲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筠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国呈现出了差异化的历史风貌与社会形态。在长久的历史前进历程中,国民精神为我国的长期存续与繁荣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当历史行进到新时期,国民文化自信的成功树立使得中国历史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升华。由钱穆编著、九州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精神》一书,作者以博大的历史情怀、广阔的视野与锐利的目光,将中国历史的各个维度进行详细介绍、深度解析与精准评价,为国民认识过往的历史与当下所处的环境、建设和完善当代的中国历史精神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德海
在笔者看来,“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难度不小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作简要论述。纵观中华民族整个悠长的历史,可以说: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社会,中国人民也历来具有热爱知识文化和尊师重教...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胡华颖
我国目前已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2座,省级的也有上百座。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进行规划和保护?其指导思想应该怎样?这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共同特征是:历史悠久,古迹众多,风景秀丽,名胜引人,人文荟萃,名流辈出,资源丰富,物产闻名,文化活跃,交往频繁,能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然而,仅谈共同特征而不谈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春玲
在西方市场经济体制下已经发展了300多年的公共财政,要在我们这样一个经历了2000多年封建经济制度,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思想禁锢,又实行了近30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得到切实运行,不可否认,这其中要在思想观念、制度设计以及政策策略手段等许多方面有大的突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叶波
孔子删述“六经”以赓续斯文、成就个体,富有教材知识意蕴。“述而不作”是孔子删述“六经”的主要知识行为,表现为对知识的分类整理、功能筹划和践履体证。缘构境域性的知识观念赋予了“六经”作为个体缘发性进入具体生命境域,以构成性地获得“知”的功能定位。由此,“六经”作为教材,其基本知识结构以历史经验叙事为表层结构,以共同价值观念隐微其中,通过对以“艺”为核心的生存和思想方式的追求、共同价值观念的指引作用以及身体实践的活动筹划,成为了个体通达历史文化的居间存在。孔子删述“六经”的教材知识意蕴或可超越人文传统,获得普遍意义,成为教材编制的一条可能进路。
关键词:
六经 孔子 教材知识 知识观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