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58)
2023(7555)
2022(6591)
2021(5821)
2020(5078)
2019(11928)
2018(11606)
2017(22188)
2016(12447)
2015(14266)
2014(14463)
2013(14503)
2012(13864)
2011(12738)
2010(12816)
2009(12077)
2008(12386)
2007(11513)
2006(9867)
2005(8956)
作者
(40584)
(34348)
(34047)
(32486)
(21730)
(16561)
(15774)
(13383)
(12734)
(12261)
(11696)
(11461)
(10997)
(10961)
(10906)
(10881)
(10782)
(10157)
(9892)
(9770)
(8690)
(8458)
(8425)
(7836)
(7809)
(7667)
(7639)
(7638)
(7165)
(7132)
学科
(53822)
经济(53779)
管理(32672)
(31976)
方法(26103)
(24959)
企业(24959)
数学(23022)
数学方法(22752)
(15547)
中国(13541)
(13397)
(12346)
地方(11425)
业经(11121)
(11061)
贸易(11059)
(10718)
农业(10206)
环境(9910)
(9851)
(8926)
(8385)
银行(8349)
理论(8087)
(8042)
金融(8039)
(7952)
(7503)
(7483)
机构
大学(188958)
学院(188703)
(75196)
经济(73435)
研究(68996)
管理(68378)
理学(58457)
理学院(57727)
管理学(56475)
管理学院(56124)
中国(50571)
科学(45696)
(41425)
(41300)
(38015)
研究所(34848)
业大(33526)
农业(33174)
(32958)
中心(31633)
(29658)
北京(26381)
财经(26262)
(25024)
师范(24718)
(24690)
(23664)
(23645)
经济学(22861)
(22226)
基金
项目(125484)
科学(95546)
基金(87780)
研究(87503)
(78817)
国家(78160)
科学基金(64384)
社会(52590)
(51048)
社会科(49746)
社会科学(49724)
基金项目(46537)
(42892)
自然(42685)
自然科(41645)
自然科学(41625)
自然科学基金(40879)
教育(40168)
资助(36913)
编号(35537)
成果(29369)
重点(29104)
(27972)
(27075)
(25605)
课题(25424)
计划(25266)
科研(24801)
创新(24043)
科技(23088)
期刊
(82099)
经济(82099)
研究(51301)
学报(37022)
(36986)
中国(36132)
科学(30893)
大学(26516)
(25695)
学学(25139)
农业(25075)
管理(23231)
教育(19060)
技术(16680)
(15875)
金融(15875)
(14154)
业经(13487)
经济研究(12830)
财经(12639)
问题(11256)
(10846)
(10618)
统计(10021)
技术经济(9911)
业大(9762)
(9663)
图书(9297)
科技(9235)
(8999)
共检索到279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倩茹  钟兴华  张飞  房伟民  陈发棣  滕年军  
【目的】绿心性状是单瓣切花小菊重要的观赏性状,研究切花小菊绿心性状杂种优势和遗传基础以利于指导绿心切花小菊的选育工作。【方法】分别以‘南农丰收’(黄心小菊)ב南农红霞’(绿心小菊)的81个杂交后代和‘南农红云’(绿心小菊)ב南农小清新’(绿心小菊)的70个杂交后代作为遗传群体,选取花心颜色等级得分值(简称花心颜色值,下同)、绿心相对面积和绿心持续期等3个指标对F_1代绿心性状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同时运用单个世代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绿心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2个组合F_1代群体各指标变异系数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飞  陈发棣  房伟民  陈素梅  刘浦生  尹冬梅  
以秋菊品种‘雨花落英’为母本和夏菊品种‘奥运含笑’为父本配制F1杂种,调查F1世代4个花期相关性状在2008至2009两个年度的表型资料,运用单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4个花期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花期性状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现蕾期、显色期、盛花期和衰败期4个花期性状的中亲优势值均达极显著水平,中亲优势率分别为22.23%、17.60%、12.45%和11.11%,且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混合遗传分析表明菊花盛花期符合B-6模型,由表现为加性-显性的2对主基因控制;现蕾期、显色期和衰败期符合B-1模型,由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的2对主基因控制。控制现蕾期、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飞  陈发棣  房伟民  陈素梅  李风童  
【目的】花器是菊花观赏价值的最直观表现,了解花器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基础以指导菊花育种实践。【方法】以单瓣型秋菊品种‘雨花落英’为母本和重瓣性高的夏菊品种‘奥运含笑’为父本配制F1杂种,调查F1世代6个花器性状在2008-2009两个年度的表型资料,运用单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个花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6个花器性状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除管状花数外,花径、舌状花数、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和心花直径5个花器性状的中亲优势值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亲优势率分别为-3.19%,-25.17%,-4.46%,-12.81%和5.06%。舌状花长和舌状花宽2个性状无主基因控制;花径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信程,苏江硕,吴洋洋,张飞,管志勇,陈发棣,房伟民*  
[目的]本文旨在解析切花小菊一、二级分枝性状的变异情况和主基因遗传效应。[方法]以切花小菊‘南农雪峰’בMonalisa’F1代为试验材料,调查了该F1分离群体的总侧芽数、中上部一级分枝数、一级分枝长度、一级分枝角度、二级分枝总数、二级分枝长度、二级分枝角度共计7个分枝性状在2015年和2016年的表型变异,利用F2群体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了这7个分枝性状。[结果]7个分枝性状均呈连续分布,变异系数为12.89%61.55%;各分枝性状均存在正向或负向的中亲优势和超亲分离个体,其中总侧芽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飞  陈发棣  房伟民  陈素梅  李风童  
以匍匐性地被菊‘雨花落英’为母本,直立型盆栽菊‘奥运含笑’为父本杂交获得F1杂种,调查该F1群体的株高、冠幅和叶片等8个营养性状在2008—2009年2个年度的表型资料,运用单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这8个营养性状分别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8个营养性状在F1群体广泛分离,变异系数为11.54%~41.89%;杂种优势和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除叶宽外,其他7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值均达极显著水平。混合遗传分析表明:菊花株高、叶长和叶宽3个性状符合A-0模型,无主基因控制;冠幅符合A-2模型,主基因表现为加性,主基因遗传率为78.61%;株高/冠幅比、叶长/宽比和花颈长度3个性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甲福  陈发棣  郭维明  
以水晶白、晚霞等 30个小菊品种为亲本 ,配制成 2 6个杂交组合 ,对杂种一代的若干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杂种一代的冠幅、株高与双亲比较 ,表现出明显的弱势 ,杂种总平均冠幅和株高仅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 6 3 2 %和71 8% ,且随着母本冠幅、株高的增大 ,杂种平均冠幅、株高与中亲值的比值分别由 71 6 %降到 4 9 3% ,76 5 %降到6 3 0 % ,但因变异幅度大 ,仍有超亲个体存在。正叶比长叶具有更强的遗传能力 ,托叶性状遗传能力较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昌华  吴天华  张燕之  徐正进  郑文静  赵家铭  王辉  
以4个粳型不育系和4个优良恢复系为亲本,采用NCⅡ设计,配置16个杂交组合,对其主要品质指标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品质性状指标多数介于双亲之间,杂交粳稻品质多数指标总体上与常规水稻接近,但品质性状可以通过组合选配得到改善。恢复系C852、C224,不育系60A、14A是品质指标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大的亲本,因此这些亲本在育种实践上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杂交粳稻品质性状均受亲本的影响,从影响程度看,多数品质指标受恢复系的影响大于不育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强  梁康迳  郑秀平  吴志源  周天理  周元昌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杂交稻粒形与产量性状进行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谷粒长、谷粒宽、谷粒长宽比、谷粒长厚比、穗实粒数、穗空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谷粒宽厚比、穗数、单株产量主要受显性基因控制,穗总粒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2)穗空粒数与谷粒长、谷粒长厚比,穗总粒数与谷粒厚,结实率与谷粒长、谷粒宽厚比、谷粒长厚比,千粒重与谷粒厚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正值或负值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3)各个性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思发  王成辉  刘志国  项松平  王剑  潘增云  段江萍  徐志彬  
对兴国红鲤、荷包红鲤、瓯江彩鲤及其双列杂交种(F1)在成鱼阶段的体重和10个形态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遗传相关分析发现:(1)兴国红鲤×荷包红鲤杂交,表现出显著的平均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兴国红鲤×瓯江彩鲤杂交、荷包红鲤×瓯江彩鲤杂交的平均杂种优势不明显,也未表现出超越瓯江彩鲤亲本的超亲杂种优势;(2)体重与全长、体长之间加性相关显著(rA>0.9),但显性相关不显著;全长与体长、全长与尾柄长、体长与尾柄长的加性相关及显性相关均显著(rA>0.9;rD>0.9);全长、体长与体高、尾柄高间均呈显著负加性相关(rA<-0.9);体高与尾柄长呈显著负加性相关(rA=-0.896),体高与尾柄高呈显著正加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林子翔  马啸威  吴建国  朱祝军  祝彪  
【目的】探索观赏辣椒杂种优势以及观赏性状遗传规律,促进观赏辣椒新品种培育以及优良性状的保留。【方法】以簇生椒Capsicum annuum ‘Salsa XP Red’卵圆形叶片自交系(P15)与单生椒C. annuum ‘Salsa Deep Orange’披针形叶片自交系(P6)为亲本,配置正交组合P6×P15,反交组合P15×P6,并构建F2群体,研究观赏辣椒果实着生方式、叶形和株型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P6和P15的叶片大小、株高、侧枝数等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正反交观赏辣椒F1组合均在株高、株幅和叶片尺寸等性状上表现较高的杂种优势。在正反交的F2群体中,方差最大的5个农艺性状从大到小依次为叶长、单株结果数、叶柄长、株幅、株高,且正反交群体的株型与叶形各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卡方检验表明:正反交F2代群体质量性状分离比结果中,果实簇生性状对单生性状、有限生长对无限生长均为单基因隐性遗传;开展型株型对直立型株型、披针形叶对卵圆形叶均由双基因控制,且具有隐性上位作用。【结论】观赏辣椒杂交亲本与F1代组合在单株结果数、分枝级数等5个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株型变异系数最小,单果果实品质与单株果数变异系数较大,叶长和单株结果数性状的单株间差异最显著。对观赏辣椒重要性状遗传规律分析表明:果实着生方式簇生对单生、有限生长对无限生长是单基因控制隐性遗传性状。图2表8参2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君灵  杜雄明  周忠丽  潘兆娥  庞保印  
以1个高强纤维品系为父本,6个常规棉品系、5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和5个彩色棉品系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AD模型,分析了3个群体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常规棉群体和抗虫棉群体的衣分、籽棉产量等性状基因显性效应对杂种一代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彩色棉群体的籽棉产量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而衣分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的加性效应。常规棉群体的比强度以显性效应为主,抗虫棉和彩色棉群体的比强度以加性效应为主。3类群体中2.5%跨长和马克隆值的遗传效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也较大。常规棉群体和抗虫棉群体的产量性状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纤维长度和细度基本上没有优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建梅  李点姣  林荔辉  祁建民  林培清  李中站  
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36个杂交红麻产量性状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株高与皮厚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现蕾天数、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受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始果高度、茎粗则既不受加性效应影响,也不受显性效应影响;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均较低.株高、皮厚、茎粗、始果高度等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较低,育种中宜在高世代中选择.除现蕾天数外,其他产量性状的平均优势(Hpm)与超亲优势(Hpb)预测值均有正值,其中鲜皮重、干皮重杂种优势明显.F1代的生育期与产量呈负相关.株高与始果高度、茎粗、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等性状以及鲜茎重、鲜皮重、干皮重与其他性状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锡顺  杨建国  杨若菡  徐宁生  刘旭云  杜刚  
【目的】摸索蓖麻种质资源的分类方法,分析蓖麻数量性状影响产量的程度,探讨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方法】对46份蓖麻种质资源的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作图法研究21份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指数的关系。【结果】5个最大特征根的累积百分率为89.74%。在影响蓖麻产量的性状中,首先应考虑的性状为主穗及一二级分枝的果穗长、蒴果数,其次为单株有效穗,最后为百粒重。初步提出评选蓖麻种质资源的遗传主成分标准。46份蓖麻种质资源被分为4类,地理远缘材料在遗传上不一定远缘,而近缘材料由于选择方向不同可能成为遗传远缘。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指数的关系呈曲线关系。并非遗传距离越大杂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叶金山  王章荣  
在叶培忠先生的鹅掌楸属种间杂交育种研究基础上按遗传设计与环境设计开展了扩大北美鹅掌楸遗传基础条件下的正反交以及前人从未做过的回交和F1 间杂交 ,并进行了杂种马褂木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1)正反交F1 、BC1 和F2 4种交配系统杂种的 1a生幼苗普遍存在显著正向生长杂种优势 ;幼苗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在家系内具有很大变异性 ;回交家系表现特别优良 ,因而家系选择、单株选择以及BC1 和F2 利用潜力很大。 (2 )初步提出“光合优势假说”(Photosyntheticsuperiorityhypothesis)作为杂种马褂木和其它杂种树木杂种优势机理的理论解释。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凤真  
选用蔓生和矮生的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2个组合,构建P1、F1、P2、BC1、BC2和F2 6个家系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该6个世代群体单株结果数和单果质量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西葫芦的单株结果数遗传符合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模型,单果质量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组合1的单株结果数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而组合2除了加性效应之外,还有显性效应的影响;而西葫芦2个组合单果质量起主要作用的是显性效应与显性×显性互作效应。单株结果数的F2的基因遗传率较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