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6)
2023(2051)
2022(1575)
2021(1748)
2020(1220)
2019(2991)
2018(3121)
2017(3935)
2016(3420)
2015(3969)
2014(4176)
2013(3230)
2012(2993)
2011(2871)
2010(3115)
2009(2474)
2008(2321)
2007(2202)
2006(2022)
2005(1944)
作者
(6448)
(5213)
(5206)
(5112)
(3327)
(2579)
(2564)
(2266)
(2069)
(2004)
(1882)
(1862)
(1835)
(1708)
(1674)
(1649)
(1636)
(1623)
(1617)
(1583)
(1541)
(1412)
(1406)
(1284)
(1241)
(1227)
(1175)
(1173)
(1171)
(1139)
学科
教育(18082)
中国(8153)
教学(5237)
理论(5149)
(3529)
(3129)
(3100)
改革(3094)
思想(3063)
发展(3052)
高等(2982)
(2930)
政治(2856)
研究(2822)
教育改革(2761)
思想政治(2750)
政治教育(2750)
治教(2750)
德育(2729)
学校(2435)
学法(2317)
教学法(2317)
(2214)
教育学(2191)
计算(2177)
算机(2167)
计算机(2167)
机化(2148)
计算机化(2148)
管理(2126)
机构
大学(39028)
学院(34037)
教育(24798)
(16594)
师范(16570)
研究(16343)
师范大学(14010)
(10371)
职业(9906)
教育学(9643)
科学(8984)
技术(8553)
(7871)
北京(7630)
研究所(7217)
教育学院(7060)
(6859)
职业技术(6757)
(5941)
中心(5922)
技术学院(5612)
管理(5569)
(5166)
教育科(5089)
教育科学(5053)
中国(5018)
研究院(4925)
(4687)
理学(4563)
京师(4379)
基金
研究(22073)
教育(19515)
项目(19143)
科学(16495)
成果(12813)
课题(12113)
编号(12112)
(10828)
社会(10651)
(10076)
基金(9760)
社会科(9714)
社会科学(9713)
(8929)
规划(8404)
(7761)
(7641)
国家(7400)
研究成果(7179)
年度(7144)
项目编号(7021)
(6625)
(6265)
(6239)
阶段(6222)
重点(6145)
(6123)
(6056)
教育部(5978)
阶段性(5727)
期刊
教育(42804)
研究(21823)
中国(17725)
职业(10259)
技术(7257)
技术教育(6711)
职业技术(6711)
职业技术教育(6711)
(4979)
经济(4979)
高等(4776)
成人(4569)
成人教育(4569)
高等教育(4254)
(3991)
论坛(3991)
大学(3893)
(3550)
职教(3503)
学报(3412)
发展(3376)
(3376)
比较(3236)
科学(2788)
教研(2756)
高教(2756)
远程(2146)
远程教育(2146)
图书(2029)
(2024)
共检索到63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铁芳  
《论语·学而》中有一个经典的片段: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先来梳理一下这段话的基本含义。"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从消极之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曹婧  
人性之卓越乃是对丰富、美好和高贵的追寻。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历经岁月考验的文化对象被贬低为商品供人消费和娱乐,甚至被视作无用之物。伴随着这种价值大甩卖,人们在现代社会很难找到那些真正感动和吸引着我们的丰富、美好和高贵。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这意味着大学的旨趣乃是引导年轻人进入到人类历史的纵深之处,在对优秀文化的回忆中理解人类心灵所依靠的意义世界,使之成为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经典作为人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宇  
《图书馆建设》创办40周年之际,收到编辑部肖红凌老师的邀请,约我撰写纪念短文,荣幸之至。素来以为,纪念文章非学术大家莫属,我辈青年学人岂敢僭越。后得知编辑部亦邀请数位青年学友撰文,不禁感叹《建设》的锐意前瞻,启用青年学人撰写创刊40周年纪念专文在国内图书情报界尚属首次。既然《建设》编辑部毅然提携后辈新人,我又何妨"造次"一次。从2000年调剂到安徽大学图书馆学专业到现在,转瞬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伟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一周年之际,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11月9日-10日在重庆隆重召开。年会主题为"创新职教体制机制,推动校企合作和中高职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侯家华  
文学经典不仅彰显了"中国梦"的渊源,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依据,而且是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认识,转变管理者的观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诸多途径,将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与文学经典教学相结合,进而使大学生对"中国梦"做到知行合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长伟  
扎古尔·摩西在《派地亚星系》中说:"今天,在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我们似乎正在南美热带雨林中蹒跚而行,无人引导,也不见路标。"直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教育界还认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参考框架、一个阿里阿德涅线团,以走出迷宫"。([1])对笔者而言,这个阿里阿德涅线团就是古典的教育智慧。现代教育之所以问题重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杜霞  
面对围绕国学经典教育所产生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态,应重新确立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尺度与分寸。从价值功能上看,应科学理性地看待国学经典教育的功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捧或贬损;从资源选择和设计上看,应在保持传统文化根气的同时与现代观念意识进行智慧对接与整合,而不是简单地泥古、复古、照搬经典;具体到教学方式和作用途径上,则应力求让国学经典教育成为"唤醒"与"激励",而不是"灌输"与"规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苏华  
阿尔巴德定理一个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全靠对顾客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看到了别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满足了别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该定理是由匈牙利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凡 ,周清  
中国人口学会1981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人口与经济专题讨论会。到会同志围绕两种生产理论和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的主要问题及其争论点综述如下: 一、究竟存不存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 有些同志认为,根本不存在所谓两种生产的理论。其理由是:(1)马克思主义有关于物质生产的理论,有关于人口发展的理论,但并没有把二者结合成为两种生产的理论;马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牧桐  
1.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点评:只有很好听取别人的,才能更好说出自己的。2.牢骚效应——凡是公司中有对工作发牢骚的人,那家公司一定比没有这种人或有这种人而把牢骚埋在肚子里的公司要成功得多。点评: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牢骚虽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
关键词: 氨基酸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万寿点墨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这是出自唐朝吴兢的《贞观政要·慎终》里的一句话。大意是说,并不是懂得某个道理就是难得的,真正难得的是在实践中运用这个道理;也不是说会运用某种理论就是最难得的,最难得的是能有恒心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这句话所阐释的道理对于很多方面都是适用的,比如学习,比如读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涂常青  
我国青少年有越来越注重物质和人生享乐的倾向,缺乏人文情怀和健全人格与坚强意志。因而积极探究情感和意志力教育理论,对培养我国青少年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坚强的意志力有着重要作用,情感与意志教育问题一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艰巨的课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情感与意志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从中国当前社会思想发展状况出发,研究各种思想问题根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思乐  
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生命自身的生长性活动 ,是教育的实现机制。精神生命具有主宰性、整体性、创新性 ,其本身是教育的优质资源。传统师道与科学万能论的交织 ,是当下教育中缺陷的认识论根源。教育要健康发展 ,取得效益 ,就应回归生命机制 ,实现“计划教育”向儿童自调节教育的转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曲士英  王国雨  
文化经典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中重视与加强文化经典教育有利于防止高职教育过分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举措。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和形式的改革,对增强文化经典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至关重要;要真正使文化经典教育进入高职教育课堂,还需要院校管理者自上而下的推动和完善其他支撑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