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90)
2023(7708)
2022(6493)
2021(6431)
2020(5392)
2019(11961)
2018(12229)
2017(23130)
2016(12916)
2015(14714)
2014(14843)
2013(14636)
2012(13894)
2011(12516)
2010(12944)
2009(12099)
2008(12220)
2007(11643)
2006(10646)
2005(9745)
作者
(36699)
(31182)
(30784)
(29441)
(19426)
(15181)
(13913)
(11970)
(11963)
(11235)
(10765)
(10588)
(9852)
(9735)
(9667)
(9328)
(9173)
(9115)
(8929)
(8728)
(7917)
(7716)
(7650)
(7454)
(7178)
(7143)
(6885)
(6878)
(6433)
(6342)
学科
(54805)
经济(54647)
(45789)
(40349)
管理(30809)
农业(30367)
(21412)
企业(21412)
业经(18451)
方法(17833)
中国(17389)
地方(13997)
(13407)
数学(13334)
数学方法(13009)
(12221)
(10918)
(10633)
农业经济(10348)
理论(10054)
(9262)
(9240)
农村(9232)
(9156)
(8878)
(8852)
贸易(8844)
发展(8677)
(8650)
(8603)
机构
学院(181225)
大学(177277)
(72921)
经济(71153)
管理(66195)
研究(64627)
理学(55393)
理学院(54764)
管理学(53607)
管理学院(53293)
中国(52903)
(50784)
科学(39479)
(39071)
农业(38471)
(33804)
(33786)
业大(33007)
中心(31654)
(31642)
研究所(29797)
(25938)
师范(25729)
财经(24765)
(24581)
北京(24484)
(24426)
农业大学(23544)
(22234)
(21805)
基金
项目(111572)
科学(86746)
研究(86669)
基金(78045)
(67387)
国家(66605)
科学基金(56116)
社会(54828)
社会科(50299)
社会科学(50282)
(45395)
基金项目(41077)
教育(39255)
编号(38650)
(36613)
自然(34033)
自然科(33213)
自然科学(33208)
成果(32653)
自然科学基金(32611)
资助(31258)
(29185)
课题(26305)
(25305)
(24987)
重点(24844)
(22395)
(22359)
(21785)
(21690)
期刊
(98643)
经济(98643)
(56435)
研究(56240)
中国(49427)
农业(37994)
学报(30113)
科学(27236)
教育(26859)
(26169)
大学(24264)
管理(22849)
学学(22427)
(21603)
金融(21603)
业经(21274)
(17786)
技术(17211)
农村(14215)
(14215)
问题(14117)
农业经济(13966)
财经(12594)
(11845)
经济研究(11600)
图书(10994)
(10978)
世界(10967)
经济问题(10195)
资源(9563)
共检索到305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炳坤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所作的报告 ,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经验 ,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 ,明确了做好各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报告对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 ,对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长远而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围绕学习和领会十六大报告中有关“三农”问题的论述 ,加深认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和政策措施 ,谈几点初步的看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程宏志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铮  董亚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关键的一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大中城市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弹性幅度下降较大的前提下,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忠武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绘制了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幅宏伟蓝图。报告中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杨庆才  
当前"三农"问题正处在一个新的特别重要的历史时期。"三农"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把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全党工作和全部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两个"重中之重",体现了"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中体现与时俱进的思想;必须负重奋进、精思巧绘,力求以高度简化的方式去谋划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必须着眼大局,发挥优势,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着力发展粮食生产;必须勇于探索,富于实践,大力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必须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塑造现代农业;必须深化改革,配套跟进,时时破解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课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树安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依法维护农民的权益 ,保护农民的利益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中国“三农”问题的症结是“二元”结构的矛盾。“二元”结构的核心是工业化迅速而城市化滞后。“二元”矛盾不是趋向于缓解 ,而是趋向于加剧。这说明“三农”问题将更趋严重 ,不能靠局部性 ,临时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只有按照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要求 ,促进城市的生产因素向农村流动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加快城市化步伐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才是根本途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人口是一个系统工程 ,各种人口问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过去为了解决生育率居高不下的问题 ,中国计划生育的主要目标集中在降低生育水平上。在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并保持稳定的今天 ,应当提出全面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重要基础之一。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冯占春  代会侠  时先锋  刘运国  罗五金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组织载体之一。通过研究乡镇卫生院现状,分析得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乡镇卫生院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发展环境日趋严峻;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人员素质偏低;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要。提出如下建议:加大政府农村卫生投入,解除乡镇卫生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后顾之忧;优化乡镇卫生院布局,完善其服务功能;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十六大在新世纪、新阶段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的到2020年的宏伟奋斗目标。要实现全面的"小康"、真正的小康,我们必须关注农村,关注农民。目前,无论从人口的数量,还是从农业的基础地位看,农村都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而非农化则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非农化的实质就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的问题。笔者认为,非农化是实现城镇人口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并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丽霞  张文秀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我国在本世纪前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全面小康 ,农村小康是难点 ,也是关键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成败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本文在科学界定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内涵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 ,而工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赫福林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应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出发,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科学制定这一战略的实施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明贤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应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措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尹善君  
虽然大连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的城市化平均水平,但主要是大连市内非农业人口比重较大而拉动的,研究好大连地区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问题,对于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爱苏  
现实中 ,农村人口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和沉重负担。而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实现从负担到人力资源的逆转 ,需要巨大的成本 ,靠农民、农村自身的积累是不现实的。必须靠政府挥动“看得见的手”,推动利益回归 ,实现“反哺”农村 ,建立农村人口治理成本分摊的筹资体系 ,实施政府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