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77)
- 2023(3735)
- 2022(3157)
- 2021(2996)
- 2020(2478)
- 2019(5358)
- 2018(5498)
- 2017(10989)
- 2016(6064)
- 2015(6689)
- 2014(6625)
- 2013(6539)
- 2012(6014)
- 2011(5634)
- 2010(5833)
- 2009(5514)
- 2008(5280)
- 2007(5041)
- 2006(4656)
- 2005(4146)
- 学科
- 农(43152)
- 农业(28686)
- 济(28218)
- 经济(28199)
- 业(26123)
- 管理(12720)
- 业经(11262)
- 农业经济(9569)
- 环境(9388)
- 村(8809)
- 农村(8804)
- 中国(8310)
- 发(8197)
- 方法(7251)
- 劳(7065)
- 劳动(7065)
- 发展(6987)
- 展(6985)
- 地方(6777)
- 土地(6641)
- 数学(6608)
- 数学方法(6575)
- 农业劳动(6283)
- 制(6201)
- 企(6137)
- 企业(6137)
- 人口(6115)
- 收入(6005)
- 动力(5820)
- 及其(5806)
- 机构
- 学院(88951)
- 大学(81734)
- 济(41126)
- 经济(40463)
- 农(38870)
- 管理(35078)
- 理学(30936)
- 理学院(30718)
- 管理学(30328)
- 管理学院(30206)
- 研究(29551)
- 农业(29197)
- 中国(24299)
- 业大(21469)
- 科学(17893)
- 农业大学(17606)
- 京(16342)
- 所(15215)
- 中心(15135)
- 财(14589)
- 江(14091)
- 经济管理(14024)
- 业(13780)
- 研究所(13743)
- 发(11868)
- 省(11642)
- 财经(11539)
- 经济学(11166)
- 范(11034)
- 师范(10979)
- 基金
- 项目(59820)
- 科学(47372)
- 研究(47167)
- 基金(43048)
- 家(36837)
- 国家(36368)
- 社会(31360)
- 科学基金(31305)
- 社会科(29182)
- 社会科学(29173)
- 省(25565)
- 农(24785)
- 基金项目(23615)
- 编号(21233)
- 划(19275)
- 教育(19122)
- 自然(18258)
- 自然科(17736)
- 自然科学(17732)
- 自然科学基金(17408)
- 资助(16104)
- 成果(15777)
- 发(14852)
- 业(13816)
- 部(13671)
- 制(13036)
- 国家社会(12992)
- 课题(12918)
- 重点(12773)
- 发展(12577)
共检索到133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定溶
农民进城就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城镇化水平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但目前农民进城就业环境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从而制约了农民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与速度。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 ,应以体制改革为先导 ,以完善管理和服务为基础 ,以增加就业岗位的政策促进为前提 ,以城镇化战略的推进为动力 ,由此来降低农民进城就业的风险与成本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向城镇转移。
关键词:
城乡经济 劳动力转移 制度改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务工,更是我国现阶段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地处西部的农业和人口大省的四川,情况更是如此。据统计,2004年,四川有1400多万农民外出务工,其中70%进入了城市就业,全年寄带回现金382 亿元。另据抽样调查显示,1997—2004 年7年时间里,四川农民人均收入增加899.8元,年均增加128.5元,其中有72.5元是工资性收入,占56.4%。可以说,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已成为近年来四川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崔传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秉龙 李毳
本文认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 ,农民对能长期彻底地转移到城镇的愿望是强烈的 ,城乡经济社会水平的显著差异具有巨大的吸引作用 ,但影响其实现这一愿望的困难和因素也是十分复杂和深刻的。人口迁移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城市收入和迁出成本的差异 ,同时 ,农民个人和家庭因素也是决定其能否进城就业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农民 进城就业 成本收益 行为特征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蒋文莉
一、农民进城就业的教育培训现状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差别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能否实现城市就业及其就业的稳定性和劳动报酬高低的关键变量。农民进城就业的教育培训状况是我们分析问题的出发点。1.进城前的技能情况。通过武汉市和福州市的调查资料汇总分析,这两个城市的受访者进城前技能情况基本一致,将两个城市综合起来看:进城务工的477名受访农村劳动力中有224人在进城之前有一技之长,占总体样本数的46.96%。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大丰
农民进城行为事关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农民进城行为受农民进城收益的驱使 ,受农民进城成本的制约 ,由农民对进城后的预期来决定。强化利益驱使 ,降低进城成本 ,改善农民对进城后的预期是促使农民进城 ,提升城市化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农民进城行为 进城收益和成本 预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志强
"这样置换当然划算"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永丰村青年农民小陈近来特别开心。今年7月底,他正在如皋市政府为失地农民举办的职业培训班中学开叉车,为进工厂做准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商汤
今年8月,流火依旧。洛阳市的一纸《关于鼓励农民转市民进城定居的实施意见》,把这个中原古都放在了今夏炙热的舆论烤箱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建坤 苏强
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对农民进城买房行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进城买房的行为和意愿主要是由家庭成员就业结构决定的,农户家庭人口的非农化就业比重越高,农户越有可能已经进城买房,越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进城买房。农民进城买房行为可以描述为:家庭成员非农化就业水平较高的农户,主要受到家庭人口就业结构的影响,出于便于就业、子女教育、投资等方面的考虑,选择在农户家庭所在地的城镇购买商品房,进而实现部分家庭成员的进城居住。
关键词:
农民 进城 买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常青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旦
文章提出农村男女比例失衡是导致农民外出务工人数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力。首先,当适婚年龄段青年男女比例失衡时,男性婚姻挤压现象会成为一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未婚男青年将会在婚姻市场中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了提高自己在追求配偶过程中的竞争力,外出打工挣钱成为一个合理途径。再者,男孩的父母会通过对当地青少年男女比例的观察来调整他们对儿子将来择偶过程中所要面临的竞争压力的预期,从而决定是否有必要通过外出务工积累财富来提高其儿子将来在婚姻市场中的竞争力。最后,性别比失衡将通过对未婚男青年及男孩父母的影响而间接影响到其他人群进城务工的意愿,如单身女性或是女孩的父母,从而导致全体农村居民进城务工比率的增长。
关键词:
男女比例失衡 农民工 婚姻市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随着城乡劳动力的流动和城市下岗职工的增多,城乡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民工争取职业向上流动,追求收入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企业按生产经营的需要,追求效益最大化,而愿意用农民工;政府为支持国企改革,维护稳定,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农民工进城...
[期刊] 改革
[作者]
秦中春
我国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农民异地搬迁进城滞后。近年来,浙江省龙游县在组织贫困山区农民搬迁进城的过程中,通过政府组织和服务,引入市场化运作,盘活城乡资源,创造了一个政府引导、组织、服务、管理农民进城的新模式。从龙游县的探索实践看,政府在农民进城中主要扮演调查规划者、建房安居者、就业创造者、确定服务标准者、提供基本服务者、城乡挂钩者、资产保护者、利益平衡者的角色。今后10年,组织推进农民异地搬迁进城将是时代主题,建议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引入政策性公司,强化市场化运作;实行城乡发展挂钩,用好土地指标;促进社会广泛参与,分解搬迁成本;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动管理创新。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迁徙 政府行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振军
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制度缺陷。其主要表现就是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代表的经济制度和以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为代表的社会制度。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通过城市化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必须打破制度藩篱,消除制度障碍。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城市化 制度藩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