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2)
2023(7592)
2022(6404)
2021(5640)
2020(4675)
2019(10501)
2018(10459)
2017(19976)
2016(10645)
2015(12450)
2014(12796)
2013(12509)
2012(11956)
2011(11139)
2010(11361)
2009(10674)
2008(10273)
2007(9368)
2006(8711)
2005(8179)
作者
(32533)
(27085)
(27016)
(25795)
(17372)
(12605)
(12460)
(10468)
(10454)
(9866)
(9546)
(9005)
(8944)
(8754)
(8585)
(8232)
(8037)
(7812)
(7760)
(7602)
(7212)
(6707)
(6447)
(6264)
(6177)
(6143)
(6000)
(5935)
(5642)
(5360)
学科
(62740)
经济(62684)
管理(28417)
(25245)
(19188)
银行(19043)
(18556)
方法(18297)
(17903)
企业(17903)
(17842)
地方(17456)
数学(15938)
数学方法(15832)
中国(15131)
(12661)
金融(12654)
地方经济(12354)
(12023)
(11822)
制度(11820)
业经(11318)
(10436)
(10203)
业务(9888)
(9376)
银行制(8478)
理论(8128)
环境(7374)
服务(7341)
机构
大学(156859)
学院(156242)
(74250)
经济(72534)
研究(58324)
管理(56370)
中国(51289)
理学(46357)
理学院(45839)
管理学(45152)
管理学院(44858)
(34217)
(33785)
科学(32403)
(29676)
中心(27176)
研究所(26550)
(26240)
财经(26226)
(25760)
经济学(24139)
(23631)
(22937)
银行(22021)
北京(21718)
经济学院(21335)
(21041)
(20672)
(20518)
农业(20065)
基金
项目(96013)
科学(74800)
研究(72413)
基金(68248)
(58779)
国家(58299)
科学基金(49382)
社会(47102)
社会科(44602)
社会科学(44590)
(37763)
基金项目(35079)
教育(32535)
(30858)
编号(29315)
自然(29062)
自然科(28377)
自然科学(28368)
资助(28213)
自然科学基金(27853)
成果(25217)
(22251)
重点(21758)
课题(21122)
(20867)
国家社会(19891)
(19755)
创新(18600)
发展(18548)
(18295)
期刊
(92567)
经济(92567)
研究(55763)
中国(37632)
(31000)
金融(31000)
(26076)
管理(22904)
学报(22799)
(22783)
科学(20284)
大学(17446)
教育(17019)
学学(16341)
经济研究(15977)
技术(15081)
财经(14617)
农业(13304)
(12766)
业经(12165)
问题(11364)
图书(10395)
技术经济(9074)
(8933)
国际(8891)
统计(8344)
(8280)
论坛(8280)
理论(8266)
世界(8016)
共检索到269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阎庆民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股份制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的中坚力量。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数量稳定增长,经营区域极大拓展。从原来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两省的4家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变成了现在的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网点不但遍布全国,而且延伸到了海外。二是资产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截至今年6月末,股份制银行的资产总规模达到26万亿元,已经占银行业资产总额的18%。三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华  张晶晶  
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金融工作的着力点,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应在"新常态"下积极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目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造成商业银行服务意识弱化,"脱实向虚"、资源错配、合规经营文化弱化等现象渐显。结合目前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做法及成绩,商业银行亟需继续强化服务意识,引导资金回归本源;加大金融科技的研发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及信贷服务机制;实现供需均衡,筑牢风险防控体系;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刚  徐畅  苗露阳  
如何引导银行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防止"脱实向虚"、过度发展是当前银行业转型发展的重大问题。从调研情况看,虽然近年来银行业转型取得诸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资金脱实向虚,金融过度发展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转型本身再次面临同质化挑战;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变化,表内非信贷资产和新型表外业务快速增长,负债稳定性下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上升;股东回报要求依然偏高,激励机制短期化;部分金融创新偏离方向。应在厘清上述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多措并举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校正银行业转型方向;完善银行业绩效考核体系,为让利实体经济提供余地;回归"三性"原则和"三铁"要求;加强风险监管;引导金融创新;审慎推进综合化经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刚  徐畅  苗露阳  
如何引导银行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防止"脱实向虚"、过度发展是当前银行业转型发展的重大问题。从调研情况看,虽然近年来银行业转型取得诸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资金脱实向虚,金融过度发展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转型本身再次面临同质化挑战;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变化,表内非信贷资产和新型表外业务快速增长,负债稳定性下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上升;股东回报要求依然偏高,激励机制短期化;部分金融创新偏离方向。应在厘清上述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多措并举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校正银行业转型方向;完善银行业绩效考核体系,为让利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黄剑辉  
2016年以来,尽管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仍面临诸多困难,但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能正在积聚,银行业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新态势。本文认为,中国银行业亟须顺应监管形势新变化,深化"轻型银行"转型、提升精细化定价能力、防范流动性风险,以改善金融供给总量和质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目前,银行顺应形势,实现自身供给侧改革方面,已经呈现出七大发展趋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庆君  郭辽  欧一丁  
在我国加快数字化建设并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业态受到了较大冲击。本文利用2010—2019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从认知、组织和产品三个层面构建银行内部数字化转型指标,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与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之间呈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数字化水平的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究其原因在于,在银行数字化初期,表外业务扩张抑制了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而数字化转型引致的服务效率提升又促进了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回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新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刻地阐述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科学精准地对金融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亚楠  
金融是万业之母,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近年来,银行业的信贷结构出现失衡现象,多家银行的客户群过度集中在政府背景类客户和房地产企业,服务产业的意识不强,导致全国制造业贷款占比低。银行业服务实体企业中存在的问题银行服务实体企业的定位摇摆不定。清晰的市场定位是银行服务实体企业的根本。这突出表现在,一些银行过于追求规模和发展速度,资源向政府背景类客户、房地产企业倾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于建忠  
论文用独特的视角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银行系投行的发展历程,提炼了银行系投行在组织架构、产品体系、经营模式等方面的特殊优势,并指出银行系投行需明确历史使命与发展战略,发挥创设与聚合优势,助力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服务国家战略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于建忠  
论文用独特的视角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银行系投行的发展历程,提炼了银行系投行在组织架构、产品体系、经营模式等方面的特殊优势,并指出银行系投行需明确历史使命与发展战略,发挥创设与聚合优势,助力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服务国家战略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艳忠  吴滢滢  
自从年初温家宝总理在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以来,银行业如何服务实体经济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及公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在深入分析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金融与经济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笔者提出我国银行业应该从紧跟华尔街的金融机构自我膨胀的发展方式脱身,主动将自身发展规划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紧密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从解决当前实体经济融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在审慎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客户战略、产品战略、渠道战略和区域战略转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方向、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从而真正回归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位,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实...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郭峰  
在更少使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时代,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要服务企业和居民,就必须通过线下网点触达用户,因此由于成本的高企,存在大量金融服务空白的地区或群体。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则为银行改造自身业务,同时更好地服务企业和居民创造了条件。当前,无论是传统商业银行,还是新兴的网络银行和民营银行,都在积极拥抱数字技术,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好的支付、贷款和存款理财服务。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宗良  
根据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金融应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因此,银行业要做好服务实体经济的排头兵,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这里,我想讲三个方面内容。第一,服务实体经济首先要看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哪些基本方向。7月份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下一步金融工作的总体方针,特别强调了回归本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其中有几个特点值得关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玚  邓黎桥  裴媛  
2019年以来,银行业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发生诸多新变化。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继续减速,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对我国出口增长、产业升级等带来负面影响。从国内形势看,企业生产投资趋于谨慎,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长有所放缓,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如何进一步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增强经济整体竞争力,在经济发展议题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从银行业角度,我们注意到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仍存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牛锡明  
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始终与经济的改革发展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在我国面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一系列战略任务的背景下,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动转型发展是银行业提高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银行发展必须建立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之上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业的基本职能。从历史上看,银行就是为服务实体经济而产生,并随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自然经济或简单商品经济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