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27)
- 2023(4114)
- 2022(3555)
- 2021(3369)
- 2020(2849)
- 2019(6672)
- 2018(6781)
- 2017(12903)
- 2016(7110)
- 2015(8339)
- 2014(8297)
- 2013(7931)
- 2012(7299)
- 2011(6286)
- 2010(6598)
- 2009(6071)
- 2008(5781)
- 2007(5323)
- 2006(4751)
- 2005(4048)
- 学科
- 济(26058)
- 经济(25917)
- 业(18614)
- 管理(17688)
- 方法(12775)
- 企(12723)
- 企业(12723)
- 中国(9841)
- 数学(9459)
- 数学方法(9388)
- 工作(7701)
- 农(7288)
- 理论(7273)
- 业经(6756)
- 地方(6513)
- 和(6435)
- 教育(6348)
- 服务(6317)
- 财(6082)
- 学(5310)
- 制(5035)
- 农业(4935)
- 服务业(4869)
- 贸(4592)
- 贸易(4586)
- 易(4477)
- 地方经济(4058)
- 税(4026)
- 教学(3946)
- 税收(3943)
- 机构
- 大学(94170)
- 学院(89446)
- 济(36323)
- 经济(35369)
- 管理(34511)
- 理学(29335)
- 理学院(29038)
- 研究(28695)
- 管理学(28443)
- 管理学院(28289)
- 中国(21243)
- 京(19549)
- 财(18006)
- 科学(16737)
- 范(14710)
- 江(14688)
- 师范(14622)
- 中心(13501)
- 财经(13486)
- 所(13458)
- 北京(12409)
- 经(12152)
- 研究所(11943)
- 州(11671)
- 农(11296)
- 师范大学(11274)
- 经济学(11186)
- 业大(11109)
- 院(10164)
- 经济学院(10108)
- 基金
- 项目(59023)
- 研究(48562)
- 科学(46839)
- 基金(40865)
- 家(33852)
- 国家(33506)
- 社会(32361)
- 社会科(29425)
- 社会科学(29412)
- 科学基金(29267)
- 教育(23909)
- 省(23764)
- 基金项目(21473)
- 编号(21331)
- 成果(20025)
- 划(19106)
- 自然(16253)
- 资助(15969)
- 自然科(15921)
- 自然科学(15921)
- 自然科学基金(15662)
- 课题(14755)
- 项目编号(14023)
- 部(13404)
- 重点(13109)
- 发(12760)
- 创(12678)
- 年(12659)
- 国家社会(12580)
- 大学(12466)
共检索到147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日春
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前不久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纲要》)对高等教育服务社会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加全面的要求。作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之一的哲学社会科学,不仅仅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同样也是推动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任宗哲 卜晓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的开展服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高等学校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作为我国普通高校主力军的地方高校,如何充分挖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云香
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其创新主要体现为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上的飞跃,那么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其创新主要体现在传承文明和创新理论上。近几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庐岩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深刻地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境界和文明素质。高校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力量。当前,伴随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有力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已迈入了立足创新,提升质量,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从重数量增长向重质量提升转变,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新阶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荆兆勋
本文通过对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论述的学习和认识,结合地方院校发展的实际,提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继续更好地肩负起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创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高校 哲学社会科学理论 历史使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劝宝 张松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研究领域、广度、深度、方法、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明显存在与学科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很适应的一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方法弊端较大,制约因素较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闵辉
哲学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同向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力量。哲学社会科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学科支撑和学术资源,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有益补充。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能够为彼此发展提供助力。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本文特指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以外的其它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具有突出的知识性和学术性,更具有显而易见的意识形态属性,蕴含着巨大
关键词:
思政建设 育人功能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薛进文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要繁荣发展,必须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武装教师头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和重要阵地,高校党委作为高校的领导核心,必须明确主体责任,坚持正确方向,把握科学规律,加强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教育部日前下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反对各种简单化的科研排名,维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严肃性。《意见》指出,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中,注重理论创新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质量评价导向有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苏忱
●要加强营造健康向上、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与环境,包括提供良好的学术的自由空间,研究的工作环境,学者的生活环境等。●要根据哲学社会科学的自身规律,促进学科的发展、特别要根据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的类别,以及各学科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推进。●要找准位置,正确定位,总体规划,重点突破,精心培植,形成上海的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势学科、学术高地、研究强项、精品力作。●要更加重视人的作用,注重培植“名流”“、大家”,加强学术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红霞 薛平军
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坚力量,是研究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在教书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以哲学社会科学见长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始终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坚持和巩固马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沈壮海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发布以来,国内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等问题的研讨日趋热烈和深入,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涉及到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本质、内涵、特征、形态、规律、环境、举措,以及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本质、原则、实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维和
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 ,哲学社会科学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为人们在社会的多元取向中提供选择的价值标准和判断依据 ;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态度与能力 ;为我国教育改革的实践提供必要的模式和思路 ,以及实现现代社会中知识的标准功能。当然 ,这些也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本身与时俱进 ,不断发展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教育 社会功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晓红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正值春风拂面,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面临新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卫红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迎来了新的春天。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与社会共进步、与时代同发展、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30年,更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释放潜力、彰显活力、壮大实力、提升能力的30年。30年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长足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恢复中得到了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了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