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91)
2023(2518)
2022(2099)
2021(1987)
2020(1708)
2019(3788)
2018(3850)
2017(7537)
2016(3962)
2015(3973)
2014(3807)
2013(3638)
2012(3533)
2011(3163)
2010(3166)
2009(2779)
2008(2825)
2007(2649)
2006(2407)
2005(2079)
作者
(11170)
(9293)
(9053)
(8666)
(5890)
(4496)
(4146)
(3528)
(3377)
(3268)
(3246)
(3214)
(3074)
(3025)
(2951)
(2840)
(2699)
(2638)
(2592)
(2580)
(2340)
(2309)
(2273)
(2185)
(2069)
(2068)
(2055)
(1975)
(1942)
(1852)
学科
(11731)
经济(11612)
(8415)
管理(8059)
(6737)
(5409)
企业(5409)
中国(4382)
(3850)
农业(3678)
方法(3541)
数学(2990)
数学方法(2948)
(2873)
(2595)
贸易(2594)
业经(2584)
社会(2559)
(2541)
(2482)
(2386)
(2258)
金融(2258)
(2042)
(2010)
银行(1999)
(1947)
(1935)
及其(1934)
关系(1891)
机构
大学(50729)
学院(50239)
研究(20825)
(20579)
经济(20187)
管理(17915)
理学(15205)
中国(15167)
理学院(15003)
管理学(14649)
管理学院(14568)
(13454)
科学(13434)
(11477)
(10869)
农业(10461)
研究所(10030)
业大(9916)
中心(9513)
(9073)
(7870)
(7360)
北京(7286)
财经(7030)
(7006)
师范(6909)
农业大学(6647)
(6505)
科学院(6345)
(6092)
基金
项目(36116)
科学(27838)
基金(26084)
研究(25628)
(24828)
国家(24119)
科学基金(19266)
社会(16342)
社会科(15249)
社会科学(15243)
(13600)
基金项目(13507)
自然(12284)
自然科(11918)
自然科学(11910)
自然科学基金(11711)
(11681)
教育(11021)
资助(10484)
编号(9957)
成果(8452)
重点(8416)
(7875)
(7644)
国家社会(7150)
科研(7097)
(7024)
课题(6949)
(6836)
(6832)
期刊
(24179)
经济(24179)
研究(13846)
(13218)
中国(12404)
学报(11100)
科学(9447)
农业(9319)
大学(8549)
学学(8203)
管理(6685)
(6413)
(5368)
教育(5269)
业经(4072)
技术(3966)
世界(3902)
(3750)
金融(3750)
(3553)
业大(3466)
财经(3411)
经济研究(3407)
问题(3345)
(2975)
科技(2927)
林业(2877)
农业大学(2750)
(2532)
资源(2496)
共检索到78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锡文  
中国粮食生产形势持续向好,2020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资源和技术水平不足以满足食物消费需求,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进口量也创造了历史新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去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和国际农产品市场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由于中国人口总规模巨大,要是不能依靠国内生产守住食物供给的主要部分这个底线也是很危险的。为了切实保障中国食物的供给安全,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挖掘国内潜力,另一方面要在国际上布好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应恒   李娜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树立“大食物观”对于深度把握新时代国民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国民食物安全,更好地满足国民食物消费需求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眼“大食物观”这一政策背景,通过梳理其内嵌于农业观、民生观中的重要内涵与政策意义,结合中国食物供给所面临的农业资源约束、结构性短缺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以及食物消费过剩与营养失衡共存的困境,思考新时代中国食物安全保障的方向。“大食物观”所包含的中华农耕文明传统与灿烂饮食文化,对克服当前我国食物供需面临的资源约束困境、推动国民食物消费升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资源禀赋条件内含的潜力优势、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政策改革的推动,能够为中国实现高水平的食物安全保障提供动力。针对食物安全保障问题,本文结合大食物观、大资源观、大健康观和大市场观等视角,从供需两方面提出了新思路。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声俊  
国内约定俗成的“粮食安全”概念,按照FAO的本意,实际上应为“食物安全”。近半个世纪以来的重大国际食物行动中,没有比“食物安全”更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了。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物安全问题,把它视为攸关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小平  廖亚君  毛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大食物观下,粮食安全已不仅局限于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的供给保障,而应包括肉、禽、蛋、奶、水产品、蔬菜、油、糖、水果及饮料(如酒类)等各类食物。我国饲料粮消费已于2015年开始超过口粮消费,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发生的历史性转变,指出我国口粮供给非常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的重点应转移到饲料粮供给保障上,并提出合理利用耕地资源、调整种植业及养殖业结构、改进饲料配方等措施来保障饲料粮供给。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鹏  谭向勇  王玉斌  
本文在阐述粮食安全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食物保障的概念,并通过构建剩余供给能力(ASS)指标,对当前中国食物保障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当前食物保障水平较高,粮食短缺不是口粮短缺,而主要是间接粮食消费需求增长加之近年来的粮食产量走低引起的饲料粮短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对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和食物保障问题的一些看法和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锡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于增强应对国际风云变幻的底气,守住国家安全的底线,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总目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基础上有了新的升华。真正的世界农业强国,必然要求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并且能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本国国民的基本食物供给,在吃饭问题上不受制于人。我国建设农业强国,要从食物保障安全的角度,清醒认识到当前除口粮以外的其他食物对国际市场依赖高、区域之间粮食格局不平衡、“三料”不足等复杂形势,并时刻关注国际国内风险因素。未来,应更多从保护耕地和运用科技两方面发力,满足我国持续增长的食物需求,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章政  林卫斌  
本文从食物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及可持续性安全三个方面对保证食物安全的制度创新做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在食物的生产和流通方面 ,价格机制没有起到合理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 ,原因在于我国从政策层面到观念的认知层面上都压制了食物市场的发育 ;在食物质量安全问题上 ,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外 ,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管制力度不够 ,应该扩大政府对食品管理的职权范围 ,加强对食物质量安全的监督、管制 ;在可持续性安全方面 ,建立一套公开的土地征用协商机制是防范工业化过程中土地大量非农化的有效方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丁声俊  赵小津  刘志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声俊  彭松森  
我们国家正处在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时期。这个关键的历史时期,也是提高全民族科学食物营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重要阶段,是关系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聂振邦  
粮食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调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何秀荣  肖海峰  朱启荣  李鹏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方法 ,从粮食角度、食物角度、国际比较等诸角度对中国城乡居民食物安全状况作了估计和判断。结论为 :1 978年以来 ,中国城乡居民食物安全程度不断得到提高 ;2 0 0 1年 ,中国居民食物安全处于较高的水平 ;与相近人均GDP水平的国家相比 ,中国的食物安全也处于较高的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鹰  张秀青  梁腾坚  
入世20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大进小出”已成常态,其中蛋白类食物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食物自给率呈现下降趋势,国家粮食安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食物安全问题愈来愈重要。因此,有必要将粮食安全进一步向食物安全扩展和延伸,更加强调粮食安全基础上的食物安全。确保国家食物安全要在明确战略底线和战略思路的基础上,立足国内打好种业翻身仗,着眼于国际打造海外供应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农业新发展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尚旭东  朱守银  段晋苑  
水资源约束下如何有效保障国家粮食供给安全是新时代贯彻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政策要求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解决的途径不仅要依靠技术创新与进步、主体节水意识的提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技术扩散提供行之有效的政策配套和供给。通过对粮食主产区试验水肥一体化滴灌在技术效果、投入产出、生态效益三个维度的测算与估计,显示技术应用与推广无论是对微观经营效益,还是对宏观生态效益,都具有突出的技术贡献。但是,设备前期投入大、小规模和兼业农户缺乏动力等现实困境,使得增加技术扩散的政策供给势在必行。有为的政策供给应聚焦在技术扩散上,在适宜的地区,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加大水源设施建设、提供购置补贴、强化农技服务、加强主体培育、加大宣传推广等政策手段,为水资源缺乏地区保障粮食供给提供技术扩散和资源保障方面有针对性的政策供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狄强  刘渝阳  
我国食物安全保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主要农产品中只有蔬菜、水果、水产品和谷物等品种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水平最低,甚至在30%以下。特别是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油脂油料供需紧张,国际市场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导致国内食用植物油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在严峻的环境形势下,本文首先对新时期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保障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然后从供需层面和价格波动层面研究了大食物安全观视角下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保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且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保障目标应当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目标、延伸目标和综合目标。核心目标是确保食用植物油的稳定供应,防止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延伸目标是通过全球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供应风险;综合目标是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促进我国食用植物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本文最终依据不同目标探讨了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具体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祖辉  
<正>《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3)》显示,全球有24亿人处于中度或重度食物不安全状态。为实现全球“零饥饿”的愿景,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生产端的投入,有效提升各类食物产能和供给能力,并优化食物流通和分配环节;另一方面,还需高度重视消费端的食物浪费,减少各类食物的无端损耗,实现更加节约食物。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