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78)
2023(9493)
2022(7767)
2021(7154)
2020(5398)
2019(12174)
2018(11937)
2017(21823)
2016(12124)
2015(13544)
2014(13796)
2013(13362)
2012(12701)
2011(11584)
2010(11924)
2009(10720)
2008(10630)
2007(9835)
2006(8925)
2005(8525)
作者
(34748)
(28825)
(28614)
(27200)
(18287)
(13742)
(13017)
(11108)
(11074)
(10600)
(9903)
(9671)
(9471)
(9180)
(8962)
(8780)
(8482)
(8477)
(8333)
(8288)
(7414)
(7118)
(6971)
(6723)
(6649)
(6606)
(6499)
(6437)
(5929)
(5780)
学科
(52842)
经济(52784)
管理(30894)
(29867)
(21835)
企业(21835)
中国(20444)
地方(19576)
(17491)
业经(14418)
方法(12849)
农业(12290)
(11223)
(11009)
(10759)
银行(10745)
地方经济(10703)
(10680)
(10452)
(10403)
金融(10401)
数学(10127)
(10084)
贸易(10068)
数学方法(9981)
(9669)
(9480)
环境(8974)
理论(8835)
技术(8641)
机构
学院(168510)
大学(162755)
(66819)
经济(65131)
研究(62112)
管理(56737)
中国(48798)
理学(46183)
理学院(45545)
管理学(44764)
管理学院(44426)
科学(36953)
(36658)
(33107)
(31968)
(29587)
中心(28463)
研究所(28166)
(27468)
(25846)
师范(25584)
(24340)
财经(24170)
北京(24156)
(22948)
(22063)
业大(21931)
(21677)
技术(21207)
农业(20742)
基金
项目(101057)
研究(81099)
科学(78170)
基金(67497)
(57901)
国家(57262)
社会(49160)
科学基金(47938)
社会科(46386)
社会科学(46379)
(42694)
教育(37446)
编号(35572)
基金项目(34692)
(34676)
成果(30205)
(28991)
自然(27302)
资助(26760)
自然科(26602)
自然科学(26598)
课题(26490)
自然科学基金(26081)
发展(23778)
重点(23403)
(23335)
(22460)
(21634)
(20989)
(20910)
期刊
(90431)
经济(90431)
研究(57340)
中国(46466)
教育(30411)
(28158)
(26080)
管理(24142)
学报(23853)
科学(22080)
(20567)
金融(20567)
农业(19110)
大学(18774)
技术(17228)
业经(17132)
学学(17064)
经济研究(13779)
财经(11714)
问题(11477)
图书(10719)
(10252)
(9673)
职业(9533)
(9498)
(9322)
论坛(9322)
商业(8554)
(8391)
国际(8365)
共检索到288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宁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实质和价值目标,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中,必须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着手,并以此为根本路径,切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踔  
"世界交往"思想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认为,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而且只有世界性普遍交往才能创造形成这一条件。"世界交往"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佑清  
学习不仅仅是书本知识学习,完整的学习从其对象或领域来看应该是包括符号学习、交往学习、操作学习、反思学习、观察学习等在内的多个维度的学习。以"生活主体"为取向的全面发展,只能在多维学习中才能实现。多维学习之间的关联与互动,是促进"生活主体"全面发展的学习机制和基本条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黄铁苗  曹琤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终极目标,是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休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休闲中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提出了发展休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滕常勇  
以先进文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包涵了先进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途径、方法、目标等一系列内容,有着丰富的内涵,对于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德方  
对职业教育功能的认识将直接关系到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式选择、规模控制与愿景设计。文章在明辨职业教育功能内涵的基础上,回顾了已有研究对职业教育功能的认识,进而论述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职业教育本质功能的核心观念,为今后继续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其地位、增加吸引力的政策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庆葆  
当前,高等学校要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用"文化育人"理念引领和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坚决反对工具化、功利化倾向。目前来看,大学文化育人这一新探索相对于单一的道德育人、知识育人和专业育人而言,更加强调文化对人的培养的整合性和深入性,体现出一种基础优势和前瞻眼光,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共识和价值目标。文化育人,就是以文化人,就是大学要将自身生产和保存的核心信仰、艺术、道德、知识等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传递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耿慧娟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加强以生态为主导的宏观调控、培育生态消费意识、构建符合人的发展的生活方式和发展绿色经济,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文圣  王俊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项事业 ,必须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 ,必须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以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而农业产业化是农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保障 ,村民自治是农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保障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农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  
合理"增负",需要加强思想育人、实践育人、艺术育人。今年6月,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对大学生合理"增负"。加强教育,优化育人,扭转大学"混日子"怪象是应有之义,但不是让大学生简单地回到"书山题海"。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并从理想信念、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赖黎明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被“十六大”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要务的地位 ,这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论的基础之上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公民社会的最高价值目标 ,开创了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当前只有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实践中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裕国  张恩碧  
大力发展闲暇消费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其实质是促进个人身心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著名消费经济专家尹世杰教授的《闲暇消费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依据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方略,广泛借鉴古今中外有关闲暇消费的精华,同时对一系列有害观点进行了严肃的剖析与批评,倡导张扬先进文化的大旗,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闲暇消费方式,这无疑对深入探析我国居民闲暇消费具有重要启示与指导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华玲  
高校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观念,着眼于大学生的需要和个体成长,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必须处理好社会与个人、成才与成人、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许志辉,段建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不仅能唤起蓬勃的进取精神,激发广大医务人员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发向上,而且能促进医院的改革与发展。近年来,我院重视文化建设,以创建医院精神为核心,以硬件建设为基础,抓好“两个结合”,发挥医院文化的功能,培育了“爱院、求实、创新、奉献”的附院人精神,增强了医院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促进了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发展。 一、以创建医院精神为核心,抓深层次的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是指在社会文化基础上和现代意识下形成的具有医院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内容。而医院精神,应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